甘草

搜索文档
开学第一课 广东名中医为小学生讲述“抗战中的中医药”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08:50
在痢疾防治中,医务工作者使用黄连、黄芩等中药材进行治疗,同时推广马齿苋、雄黄、大蒜等民 间验方,有效预防和控制了痢疾的流行。 面对专业灭蚊药物匮乏,部队采用燃烧艾草的方法驱蚊防蚊,这一土法防疫措施简单有效。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向学生讲述"抗战中的中医药"。吴远团 摄 张忠德称,艾草、金银花、当归等中草药,虽然看起来普通,却有着神奇的功效,还有麻黄、甘 草、党参、大黄、桔梗、柴胡等,广大医务工作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就地取材,上山采 药,利用土方土法为伤病员治疗。 抗战期间,抗疟药物奎宁供应严重不足,当时军队转而使用常山、柴胡、黄芩等中草药治疗疟疾, 经过临床试验验证疗效显著。 原标题:开学第一课 广东名中医为小学生讲述"抗战中的中医药"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全国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3日为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 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思政第一课。在这堂主题为"抗战中的中医药"的课中,他向小学生讲述中医药 在抗战岁月中为无数战士解除病痛的故事,并冀望后辈们传承中医药智慧。 张忠德表示,抗战时期,药品、人才双双告急,"面对西药匮乏、战场环境恶劣的困境,我们身边 熟悉的 ...
网曝某公司董事长仅17岁,董事会成员全是“00后”,当地市监局:公司真实存在
齐鲁晚报· 2025-08-12 11:35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董事会成员均为"00后"在校学生,包括中职和高职学生,最小年龄17岁[1][2] - 2007年10月出生的李某某担任股东会主席兼团委书记,2008年4月出生的谢某某担任董事长,全面主持董事会工作[1] - 公司由6人组成团队,其中仅有2人是未成年人[2] 公司注册与合规 - 南宁市武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确认公司法定代表人为17岁,根据法规16至18岁人员担任管理人员需提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证明[2] - 公司提交了相关证明材料并通过注册登记申请,证明材料涉及劳动能力、收入状况和独立生活能力等方面[2] - 公司成立于2024年1月,2025年2月法定代表人从李某平变更为谢某鑫[2] 资本与投资 - 2025年6月公司注册资本从75万元增至105万元,增幅40%[2] - 公司对外投资广西佳慧安种植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25年1月,注册资本20万元[2] 业务经营 - 公司主要经营"非遗"红糖业务,重点以经营为主,比赛为次[2] - 成立初衷为帮助家乡、宣传土特产和提升当地农民收入[2] - 已登记多个作品著作权包括"府城红糖摄影1-1"至"府城红糖摄影1-8"系列摄影作品[8] 研发与知识产权 - 公司近期公开"一种罗汉果、甘草、百合为主的止咳膏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2][7] - 专利摘要显示该发明适用于咳嗽人群的保健品,具有清热润肺、缓解咳嗽咽喉痛、益气生津功效[2][10] - 专利配方包含罗汉果35-45g、甘草20-30g等原料,制备方法包括80℃/20min热处理和150MPa超高压均质工艺[10]
烟瘾缠身?老祖宗教你戒烟
北京青年报· 2025-07-21 09:06
中医戒烟方法 - 代茶饮戒烟法使用绿茶、薄荷、藿香、甘草各6-10克加冰糖煮水饮用 每日6-8杯 可清肺气戒烟瘾 脾胃虚寒者可用红茶替换绿茶 佛手柑替换甘草 糖尿病患者不加冰糖 [1] - 中草药汤剂适合烟瘾较大者 选用紫菀、款冬花、罗汉果、藿香等药材 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改善咳嗽、多痰、口干等症状 [2][3] - 中草药贴剂使用肉桂、丁香研细加白酒贴敷合谷穴 早餐后贴入睡前取下 坚持1周烟瘾稍退 连贴半个月后改隔日1贴 抑制烟瘾缓解焦虑 [4] 辅助戒烟技术 - 嗅艾草条戒烟 想吸烟时嗅艾条3至5次 通过艾草芳香使神经系统对香烟味产生厌恶 抑制烟瘾 [5] - 针刺耳穴戒烟 取穴耳部肺穴和气管炎穴 隔日1次针刺 3-5次见效 针刺10次后改为每周2次 降低吸烟欲望 [5] 吸烟危害分析 - 中医认为烟草性温燥属热毒之物 长期吸烟导致热毒积聚损伤肺脏影响气血运行 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是外邪源头 [6] - 现代科学发现每吸一口香烟释放超过7000种化学物质 尼古丁5秒内触发多巴胺喷涌 成瘾机制堪比海洛因 焦油含苯并芘等致癌物腐蚀呼吸道纤毛系统 [6] - 吸烟者患肺癌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 冠心病发病率增加2-4倍 二手烟使儿童呼吸道感染风险激增6倍 哮喘发病率提升3倍 孕妇吸入烟雾可能引发胎儿终身代谢疾病 [6]
包头土右旗双擎记:储下绿电千兆 流转药香万里
内蒙古日报· 2025-07-18 18:48
储能电站建设 - 国轩高科子公司内蒙古辉宏新能源正在建设"包头威俊20万千瓦/120万千瓦时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占地133亩,投资9亿元,预计2024年底建成,采用长寿命磷酸铁锂储能系统 [3] - 土右旗吸引博思、明阳、储阳、卧龙等5家企业联合打造包头威俊500KV变电站150万千瓦/900万千瓦时电网侧独立储能超级工程,计划2025年完成 [3] - 明阳集团同期开工"威俊40万千瓦/240万千瓦时储能项目",采用循环寿命超6000次的314Ah电芯与高规格安全防护体系 [3] 中药材智慧产业园 - 内蒙古恒立物流投资1.65亿元在土右旗沟门镇建设中药材智慧产业园,1号交易库钢结构已成型 [5] - 产业园将建成交易、保鲜、加工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中枢,一期投产后预计年交易额15亿元、税收3000万元,新增就业200人 [5] - 2026年二期饮片精深加工区启动后,年周转加工量将突破10万吨,目标成为内蒙古中西部最大综合型中药材产业高地 [5] 区域经济发展 - 储能项目将在低谷时吸纳富余风光电能,高峰时释放电力,为蒙西电网提供稳定性,并为内蒙古探索储能产业政策与商业模式提供样本 [3] - 中药材智慧产业园将推动包头道地黄芪、甘草走向全国,加速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高地和民生福祉 [5] - 重大项目被视为破解新能源消纳瓶颈的科技密钥和区域经济换挡升级的核心引擎 [5]
我国防御沙尘暴的主防线,现在怎样了?
新华网· 2025-06-13 08:40
内蒙古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 沙漠治理与生态经济 -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边缘建成2400亩生态经济林,新栽1400亩酸枣林年产10万斤酸枣,形成"绿色围墙" [1][2] - "工程固沙+光伏治沙"模式两年内治理沙化土地2.2万亩,荒漠化土地危害程度下降30% [2] - 乌拉特后旗推广梭梭接种肉苁蓉模式,流沙固定率提升至85%,牧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5万元 [3] - 光伏治沙基地年送绿电3亿度,板下中药材形成万亩产业园,生态旅游路线吸引游客20万人次,牧民牧家乐收入同比增长40% [3] 林场智能化与产业升级 - 新华林场造林面积从5000亩增至3.9万亩,沙地面积减少77%,沙尘天气年均减少22天 [4] - 林场年育苗收入超500万元,灌木枝条加工生物质燃料年增收120万元,羊草种植基地带动2000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 [4] - 2024年启动"绿带行动"造林6358亩,其中6214亩梭梭林形成新防沙屏障 [4] 盐碱地综合治理与高效农业 - 河套灌区实现"量水而行",每亩节水160立方米,向日葵亩产从200公斤增至350公斤 [5] - "咸水虾塘"模式利用3‰含盐量地下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每斤售价30元,收益高于传统种植 [6] - 灌区培育10余个耐盐品种,盐碱化耕地质量提升2个等级,作物单产提高15%,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2% [6] 科技治沙与机械化应用 - 浑善达克沙地采用沙障播种一体机,作业效率达人工20倍以上 [7] - 牵引式沙障车将治沙效率提升50倍,定制混播方案使植被成活率从60%提升至90% [8] - 无人植树机器人"句芒301"5秒完成单株栽植,无人机日作业量达人工10倍,成本仅30% [8] 草原生态与牧业转型 - 锡林郭勒草原推行"草畜平衡",牧民赛很其木格转型养马+牧家乐,年收入翻两番 [9] - 无土栽培牧草7天产出5倍产量,成本1.6元/斤,与干草混合喂养显著提升牛羊育肥效果 [11] - 全盟建成120个现代牧业园区,30%牧民实现"减畜增收",草原植被盖度提升7个百分点至48.48% [12]
引金融活水驱“盐”化“碱”
金融时报· 2025-05-22 11:17
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进展 - 甘肃省景泰县成为国家级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县,试点面积2.33万亩,总投资2.39亿元 [1] - 全县21万亩耕地受盐碱化影响,占水浇地总面积的27%,涉及6个乡镇 [1] - 项目通过暗管铺设、边坡平整等技术手段推进,金融力量介入以提升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 金融政策与示范基地建设 - 中国人民银行白银市分行出台《金融支持盐碱地综合利用开发指导意见》,协助编制试点方案 [2] - 景泰县农信联社累计投放近600万元信贷支持晋成农业科技公司,实现南美白对虾养殖年产值120万元 [2] - 已建成5种盐碱地治理示范基地(渔农综合、对虾养殖、循环流水养殖等),治理面积2万亩,盐碱渔业年产值5400万元,带动2000农户户均增收2400元 [2] 整村授信与特色产业扶持 - 金融机构完成82个行政村整村授信,创建3个信用乡镇、99个信用村,农户小额信贷授信总额14.18亿元,用信8.49亿元 [3] - 按"一乡一品"模式投放贷款:盐碱地小麦及主粮5.77亿元、制种产业0.81亿元、中药材0.19亿元、温室蔬菜1.74亿元、林果0.62亿元、畜禽养殖6.62亿元 [3] - 投入2亿元扶持寿鹿实业等企业开展订单农业,推动盐碱地特色产业 [3] 重点涉农项目信贷支持 - 通过"金融+平台公司+企业"模式投放1.7亿元贷款,支持甘肃菁茂公司实施6万亩甘草种植 [4] - 农发行景泰县支行投放4亿元用于1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寺滩乡全域整治试点) [4] - 景泰县农信联社授信1500万元支持上沙沃镇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打造万亩示范区 [4]
从农田到价值链,津村以科学种植共筑乡村中药材产业发展新路径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4-23 10:19
在四川若尔盖县团结村的大黄种植基地,一位农民正专注地检查一株大黄的叶片与根茎。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 如今已经成了全家赖以生存的希望。 这一变化得益于若尔盖县政府推动的农业结构转型。依托自然生态优势,借助科学资源规划,团结村形成了"支部 +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当地经济模式从单一农作物种植,转型为发展优质和高附加值的唐古特大黄 产业链。在此过程中,有这样一家跨国医药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与中国的合作伙伴一道,为当地经济转型和 农户生活水平提升做出贡献,它就是津村。 在政策支持下,津村与合作伙伴共同建立了标准化大黄生产基地,由合作伙伴负责基地运营,津村则向当地农户 提供科学化的种植技术、土壤改良方案和标准化管理体系,推动大黄从野生采摘转向人工种植,既提升了大黄产 量和质量,也有效保护了野生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如今,人工种植的大黄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关键产业,每亩 收益从过去的500元增长到1400至2000元,并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建立标准化大黄生产基地前后的四川若尔盖县团结村) 事实上,津村已深耕中国40余年,一直默默耕耘,与平安集团、上海医药(601607)等本土伙伴紧密合作,服务 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