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支付

搜索文档
瑞银Q4绩后维持Affirm(AFRM.US)“中性”评级:GMV及盈利均超预期 GMV增速指引放缓12%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21:04
核心观点 - 瑞银维持对Affirm Holdings的中性评级 核心业务指标表现强劲且超预期 包括商品交易总额GMV 净收入占GMV比例RLTC及调整后营业利润均远超市场预期 [1] - 2026财年GMV增速预计超26% 但受大型合作伙伴终止合作影响 增速指引下限将放缓12% 剔除该影响后放缓幅度收窄至8% [1][2] - 公司作为先买后付BNPL领域领军企业 凭借多元化业务模式和稳固的电商平台合作关系保持市场地位优势 [3]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第四季度0%年利率贷款同比增长93% 2025财年第三季度为44% 得益于商户转化率提升 [1] - 前五大商户或平台合作伙伴贡献约46%的GMV 该部分GMV同比增长41% [1] - 贷款出售收益Gain on Sale较市场预期高出约30% 反映资金合作伙伴需求旺盛 [1] - 净收入占GMV比例RLTC持续高于公司3%-4%的中长期指引 2026财年预计维持在约4%水平 [2] 业务运营 - 公司业务模式多元化 涵盖贷款规模如短期X期付款产品与长期贷款 以及盈利模式通过商户手续费与消费者付费结合实现单位经济效益 [3] - 与美国核心电商平台及零售商保持稳固合作 包括亚马逊 苹果 塔吉特 Expedia Booking 好市多等 [3] - 增长潜力来自新产品推出和合作伙伴拓展 如苹果支付 Affirm信用卡 B2B业务及国际业务 已与Shopify在英国推出服务 [3] 风险因素 - 存在合作伙伴集中风险 亚马逊与Shopify合计贡献超35%的GMV [4] - 面临来自规模化先买后付服务商的竞争 包括贝宝先买后付 Afterpay Klarna等 [4] - 可选消费类电商业务占比过高及消费者信贷风险敞口 [4] - 当前估值较高 要求公司在已达较大业务规模基础上实现持续复合增长以支撑估值 [4]
苹果一季报前瞻:不确定性席卷,营收前景承压
新华财经· 2025-04-30 09:44
文章核心观点 当地时间5月1日美股盘后苹果将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投资者关注营收状况及后续营收和利润前景展望,受贸易政策影响股价下跌,市场关注手机业务和软件服务业务表现及毛利率、未来指引等情况 [2] 苹果手机业务营收情况 - 分析师预期苹果2025年第一季度预计实现营收940.60亿美元,同比增加3.64%;预期每股收益1.606美元,同比增加4.99% [4] - 苹果硬件业务占总营收比重约80%,iPhone是最主要营收来源,高盛预计iPhone第一季度营收约478亿美元,同比增长4%,略高于华尔街平均预期 [4] - 2025年第一季度iPhone出货量达5790万部,较去年同期增长10%,营收增长受销量增长驱动,包括iPhone 16e发布、需求提前释放和AI驱动换机周期等因素 [5] - 苹果在中国市场遇冷,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9%,市场份额降至13.7%,连续七个季度下滑,面临产品创新不足和AI功能受限挑战 [5] -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或冲击苹果供应链,虽短期销量或因消费者提前购买走强,但长期受供应链成本上升和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双重压力 [5] 苹果毛利率情况 - 摩根士丹利预计苹果第一季度毛利率将达47%以上,可能优于公司此前指引,但下一季度毛利率将降至45.4%,环比下降160个基点 [6] 市场对苹果未来预期 - 市场关注苹果对2025年第二季度和全年的指引,对第二季度预期为每股收益1.47美元,销售额为889.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5%和4% [7] 苹果软件服务业务情况 - 业内认为苹果软件业务有抗风险性,硬件收入低迷时软件服务板块维持增长 [8] - 高盛预计苹果2025年第一季度服务营收同比增长11%,达到265亿美元,略低于市场共识预期,苹果商店收入同比增长约13%,苹果云等订阅付费服务及苹果支付合计营收有望实现44%同比增长,苹果电视该季度营收将达15亿美元,订阅用户可能超6000万 [8] - 软件服务毛利率是市场关注重点,上一季度苹果软件服务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75%,连续四个季度站稳74%以上,软件业务以接近21%收入占比产生公司34%毛利润 [8]
“碰一下” 是NFC支付的峰回路转? 还是条码支付的创新升级?
财经网· 2025-04-29 21:08
移动支付技术路线演变 - 全球移动支付形成NFC支付(苹果支付为代表)和条码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两条技术路线 [1] - 中国早期NFC支付因通信标准不统一和场景缺失未能普及 条码支付凭借低门槛和庞大用户基础成为主流(2017年后市占率超90%) [1] - 当前中国配置NFC芯片的智能手机占比达70% 硬件条件已成熟 [7] "碰一下"支付技术本质 - 采用NFC"读卡器"模式而非传统NFC"模拟卡"模式 支付流程仍遵循条码支付清算路径 [4] - 技术实现:手机NFC芯片读取商户设备信息 相当于条码支付的"扫一扫"环节 后续仍通过支付宝系统完成清算 [4][5] - 硬件要求:商户需布设专用NFC设备(目前免费) 消费者需NFC功能手机 [3][8] 市场竞争格局影响 - 支付宝凭借9亿用户基础实现"碰一下"用户破亿 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8][11] - 微信支付可能面临跟进(增加设备成本)或不跟进(市场份额流失)的两难选择 [11] - 潜在合作可能:支付宝与微信/云闪付共享终端设备 避免商户多设备并行 [11] 商户端价值延伸 - "碰一下"设备可成为新型数字入口 复制二维码从支付媒介到综合服务入口的演进路径 [9] - 应用场景已扩展至境外支付、物业管理等领域 未来可能加载营销、会员管理等增值服务 [9] - 硬件产业链迎来增量机会 包括NFC芯片研发、收单设备制造等环节 [12][13] 消费者体验升级 - 支付步骤从条码支付的3-4步简化为"碰一下+确认"两步 提升手提物品/老年人等场景便利性 [7] - 相较生物识别支付(扫脸/掌纹) 规避了隐私争议和技术安全顾虑 [7] - 操作便捷性接近苹果支付 但手续费分润机制仍保持条码支付的低成本特征 [4][8]
德媒:开发数字欧元,规避关税风险,“欧洲支付”盼摆脱美国依赖
环球时报· 2025-04-23 06:35
欧盟支付系统现状 - 欧洲卡支付市场由美国公司主导 维萨卡和万事达卡在13个欧盟成员国占据近乎100%市场份额 在欧元区卡支付总额占比超60% [2] - 德国吉罗卡等本土系统逐渐边缘化 即使存在国家系统 美国公司仍通过贝宝 苹果支付等渠道维持主导地位 [2] - 海外支付场景中欧洲银行客户高度依赖维萨卡和万事达卡的跨境支付功能 唯一例外是SEPA转账系统 [2] 欧盟支付系统风险 - 欧洲央行警告过度依赖美国支付系统使欧盟易受贸易战 制裁等外部冲击 俄乌冲突中俄罗斯支付服务中断即为前车之鉴 [2][3] - 部分高依赖度欧盟国家面临支付交易完全停滞的风险 政治紧张局势可能直接切断支付服务 [3] 欧盟替代方案进展 - 欧洲央行正开发数字欧元作为长期解决方案 但预计需数年时间落地 [3] - "欧洲支付倡议"联盟推进"Wero"支付程序 计划2025年下半年上线在线支付功能 已与德 法 荷 比等国银行建立合作 [3] - 欧盟可能立法强制商家提供至少一种欧洲支付方式以提升"Wero"普及率 [3] 市场竞争态势 - 历史替代方案如吉罗支付均告失败 新系统需解决用户接受度与商户覆盖双重挑战 [4] - 零售商抱怨维萨卡和万事达卡收费过高且垄断收费规则 为低成本欧洲系统创造替代窗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