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血管介入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建发致新11月3日获融资买入3103.98万元,融资余额9757.9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04 09:48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1月3日公司股价上涨3.98%,成交额为4.76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额为3103.98万元,融资偿还额为2824.12万元,融资净买入额为279.86万元 [1] - 截至11月3日,融资融券余额合计为9757.93万元,其中融资余额为9757.93万元,占流通市值的5.75% [1] 融资融券数据 - 11月3日公司融券偿还、融券卖出、融券余量及融券余额均为0 [1] - 当前融资余额为9757.93万元 [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杨浦区 [1] - 公司成立于2010年8月30日,于2025年9月25日上市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医疗器械直销及分销,并为终端医院提供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SPD)服务 [1]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 - 血管介入业务收入占比最高,为55.61% [1] - 外科器械业务收入占比为21.46%,检验试剂(IVD)业务收入占比为13.05% [1] - 医疗设备业务收入占比为6.24%,其他医疗器械业务收入占比为2.79% [1] - SPD及其他服务收入占比为0.63%,其他(补充)收入占比为0.23% [1] 股东户数与持股情况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3.80万户,较上期大幅增加151.60% [2] - 截至同期,人均流通股为1327股,较上期减少60.25% [2] 财务业绩 - 2025年1月至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61亿元,同比增长10.18% [2] - 同期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30亿元,同比增长45.01% [2]
建发致新10月22日获融资买入4922.86万元,融资余额8278.3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3 09:51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22日公司股价上涨7.19%,成交额达7.34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额为4922.86万元,融资偿还额为5982.52万元,融资净买入为-1059.66万元 [1] - 截至10月22日,公司融资融券余额合计8278.31万元,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5.30% [1] - 10月22日融券活动无交易,融券偿还、卖出、余量及余额均为0 [1]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全称为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杨浦区,成立于2010年8月30日,于2025年9月25日上市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医疗器械直销及分销,并为终端医院提供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SPD)服务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血管介入占55.61%,外科器械占21.46%,检验试剂(IVD)占13.05%,医疗设备占6.24%,其他医疗器械占2.79%,SPD及其他服务占0.63%,其他(补充)占0.23% [1] 股东与财务数据 - 截至9月25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51万户,较上期大幅增加301860.00%,人均流通股为3339股,较上期无变化 [2]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29亿元,同比增长12.18% [2]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37亿元,同比增长42.34% [2]
建发致新9月25日获融资买入5356.14万元,融资余额4714.25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26 09:31
股价与市场表现 - 9月25日公司股价单日大幅上涨418.58%,成交金额达14.77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额为5356.14万元,融资偿还额为641.89万元,实现融资净买入4714.25万元 [1] - 截至9月25日,公司融资融券总余额为4714.25万元,其中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为2.56% [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9月25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51万户,较上一统计期显著增加301860.00% [2] - 当期人均持有流通股数量为3339股,较上期无变化 [2]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1月-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29亿元,同比增长12.18%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7亿元,同比增长42.34%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8月30日,于2025年9月25日上市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医疗器械直销与分销,并为终端医院提供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SPD)服务 [1]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中,血管介入类产品占比最高,为55.61%,其次为外科器械(21.46%)和检验试剂(13.05%) [1]
建发致新(301584)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之上市公告书
2025-09-23 21:48
上市信息 - 公司股票于2025年9月25日在深交所上市[5] - 本次发行价格为7.05元/股[9] - 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为421,288,509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50,423,853股,约占总股本11.97%[12] 业绩数据 - 报告期内血管介入产品收入分别为758,346.78万元、920,458.18万元和996,658.77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63.90%、59.72%和55.73%[23] - 心血管介入产品收入由2020年的409,652.57万元降至2024年的302,270.54万元,减少约107,382.03万元[23] - 脑血管及外周血管未集采产品收入约占2024年营业收入的14.16%[24]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1,188,247.40万元、1,544,326.90万元和1,792,275.10万元,2023年度、2024年度同比增长29.97%和16.06%[27] - 报告期内,净利润分别为18,921.98万元、22,687.66万元和27,379.02万元,2023年度、2024年度同比上升19.90%和20.68%[27] 财务指标 - 报告期各期末,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7.39%、87.19%和86.45%,流动比率分别为1.13、1.12和1.12,速动比率分别为0.90、0.86和0.81[26] - 报告期内,存货跌价损失分别为 - 1,988.98万元、 - 3,396.59万元和 - 2,990.63万元[30] -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 62,788.81万元、 - 37,457.13万元和16,447.59万元[31]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526,759.78万元、601,689.51万元和647,489.26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60.01%、55.99%和51.41%[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余额为13,411.56万元[33] - 报告期内发行人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67%、7.80%和7.46%,2024年毛利率同比下降[36] 股权结构 - 本次发行前,建发医疗持有公司51.02%股份,为控股股东;厦门市国资委通过建发集团间接持有发行人51.02%股份,为实际控制人[56][57] - 本次发行后,控股股东建发医疗持有公司43.37%股份;萍乡畅和源持股11,292.4000万股,占比26.80%;新余质禹持股3,200.0000万股,占比7.60%;西藏臻善持股2,044.5760万股,占比4.85%[47] 激励计划 - 2022年开展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共80人,为董事、高管等核心员工,授予948.5万股,占现有股本发行授予前比例为2.74%[76][77] - 2022 - 2024年公司确认股份支付费用金额分别为380.61万元、556.16万元及139.00万元,2025 - 2027年预计分别为430.31万元、253.32万元和115.21万元[89] 发行情况 - 本次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63,193,277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5.00%,发行后总股本421,288,509股[104] - 发行市盈率2024年对应11.06倍、11.29倍、13.01倍、13.29倍,发行市净率为1.61倍[107][108] - 初始战略配售数量12,638,655股,占发行数量20.00%,最终为9,478,992股,约占15.00%[109] - 回拨后网下最终发行数量32860785股,占比61.18%;网上最终发行数量20853500股,占比38.82%[111] -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44551.26万元,净额36333.45万元[113][116] 股价稳定与承诺 - 公司上市后3年内,若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上一会计年度末经审计每股净资产,启动稳定股价措施[142] - 控股股东和间接控股股东承诺避免同业竞争,减少和规范关联交易[175][179]
集采反内卷!医保新周期,医疗器械企业该如何应对?
思宇MedTech· 2025-07-25 12:47
医保改革与医疗器械行业 - 国家医保局发布"十四五"期间医保改革成效与"十五五"筹备重点 为医药器械产业链提供明确信号与方向指引 [1] - 集采机制变革倒逼质量跃迁 新版规则要求生产线两年内不得存在GMP违规 中选企业需接受"双全覆盖"检查 [3] - 高值耗材集采引入临床推荐、品牌权重、质量审查等新机制 "去唯低价化"趋势加速复制 [3] 信用评价制度 - 国家医保局建立价格与招采"双维度"信用评价制度 形成"失信惩戒+限购限采"闭环 [4]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评定失信医药企业735家 部分企业被限制挂网与集采资格 [4] - 器械企业陆续被纳入地方医保信用评价系统 市场准入逻辑重塑 [4] 器械定价机制 - 医保局完成8批次药品价格核查 涉及566家企业、726个品规 [5] - 器械领域推行报量机制 医疗机构可报具体品牌引导优质产品脱颖而出 [6] - 中选评估不再唯低价是举 最低价需自证合理 不得低于成本报价 [6] - 多地设立"异常高价耗材台账" 超声、IVD、眼科、骨科产品为重点品类 [7] 医保支付模式改革 - 全国医保"按病种付费"基本实现覆盖 2024年医保基金总支出达2.98万亿元 患者个人负担同比下降约5% [9] - 医保支付改革成为"技术遴选"加速器 创新技术的医保接轨路径正在加速形成 [10] 即时结算与回款机制 - 即时结算覆盖全国91%统筹区 48.5万家定点机构 结算周期从30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 [11] - "医保与集采中选企业直接结算"机制推进 药企回款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30天以内 未来可能延伸至器械领域 [11] 欺诈骗保与智能监管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检查定点机构33.5万家 追回基金161.3亿元 飞行检查覆盖21省47市 [12] - 器械企业售后合规、流向透明、数据闭环能力成为监管考察点 [13] - 医保智能监管系统2025年追回基金3.3亿元 两批智能监管知识点覆盖所有统筹区 [14]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 国家医保局加速医疗服务项目改革 发布100多个聚焦科技前沿与临床急需的项目 [18] - 脑机接口单独设立项目编码 人工耳蜗、人工喉纳入新设项目 [22] - 新技术立项兼顾"医保可支付性" 强化价格可比与医保联动 [22] 医疗器械企业未来方向 - 质量驱动:从GMP到临床真实表现 [23] - 合规优先:信用评价成为政策门槛 [23] - 支付进阶:从集采中标走向医保定价 [23] - 数据闭环:产品使用、经济性、疗效全面进入监管视野 [23] - 价值认知:临床急需、技术稀缺、成本可控是未来入局敲门砖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