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贵酒
icon
搜索文档
世界华商大会澳门开宴!洋河与全球华商为梦想举杯
中金在线· 2025-11-04 21:41
濠江浪潮涌,华商再聚首。第十八届世界华商大会在澳门隆重召开,以"共商共筑华商命运共同体"为宏 图,集结全球商界精英。在这座中西交融的国际舞台上,洋河股份再度亮相盛会,与全球华商为梦想举 杯。 本届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名华商领袖、企业家、专家与学者参会,参会企业 和机构超过1500家。在"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相辉映的道路中,洋河股份始终与全球华人华商一起,传 承中华情怀,凝聚中华力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01澳门华商大会,大有看头! 世界华商大会自1991年创办以来,至今已成为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全球华商盛事之一,为推动经济合 作共赢、文化交流互鉴、民心相亲相通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世界发展注入了中华梦想之光。 洋河股份与世界华商大会有着深厚的渊源。在2024年的第十七届世界华商大会上,洋河股份就携旗下洋 河、双沟、贵酒三大中国名酒品牌亮相。此次第十八届世界华商大会,洋河股份再次深度参与,成 为"第十八届世界华商大会晚宴用酒",这既是华商大会对洋河产品品质与文化的认可,更是两者"共筑 连接、共促发展"理念的高度契合。 大会首次落户澳门,不仅向全球华人华商展现了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历 ...
受白酒销售市场行情影响,洋河股份前三季度营收181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30 22:3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3.69亿元,同比由盈转亏,上年同期净利润为6.31亿元 [2]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80.90亿元,同比下降34.26%,归母净利润39.75亿元,同比下降53.66% [2]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32.95亿元,同比下降29.01% [2] - 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7.57亿元,同比下降55.26% [3]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66亿元,同比下降72.06% [3][5] - 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已连续两年下滑,2024年同期营收同比下降9.14%,净利润同比下降15.92% [3] 财务指标与资产负债表 - 第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2447元/股,同比下降158.37% [3] - 报告期末总资产595.05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11.64% [3]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485.63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5.86% [3] - 合同负债期末余额为64.24亿元,比期初下降37.90% [5] - 其他流动负债期末余额为3.62亿元,比期初下降48.01% [5] - 报告期内财务费用同比增长62.25% [5] 股东持股变动 - 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江苏洋河集团有限公司34.18%、江苏蓝色同盟股份有限公司17.59%、上海海烟物流发展有限公司9.67% [6] - 招商中证白酒A增持722.32万股,占流通A股比例升至3.75% [6] - 鹏华中证酒ETF增持646.60万股,占流通A股比例升至1.09% [6]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减持115.40万股,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减持48.07万股,邢福平减持43.80万股 [6] 行业环境与公司策略 - 2025年1-9月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为265.50万千升,同比下降9.90% [7] - 白酒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挤压式竞争态势加速演进,头部名酒企业同质化内卷加剧 [8] - 公司提及将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发挥自身优势,拓展渠道市场,创新营销模式以提升竞争力 [8]
16年“贵酒”大战终落幕!上海贵酒不能再叫“贵酒”,存货还堆了4.86亿元
国际金融报· 2025-10-11 23:37
诉讼判决结果 -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要求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贵酒酒业销售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使用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贵酒”[1][2][6] - 判决同时要求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贵酿等立即停止侵害贵州贵酒第1223571号、第8550010号、第9784875号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6] - 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他被告需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贵州贵酒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共计418.85万元[6] 诉讼历史与进展 - 商标之争始于2019年12月,贵州贵酒以侵害商标专用权、构成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在南京起诉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4] - 2021年7月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赔偿贵州贵酒100万元,销售公司承担20万元连带责任[5] - 案件经上诉发回重审后,重审判决将贵州贵酿的赔偿额度提升至150万元,另有三家公司合共承担105万元连带赔偿责任[5] 公司业务背景 - *ST岩石于2018年借助“酱酒热”以收并购方式切入酱酒赛道,并于2019年将公司名称更为上海贵酒[4] - 公司最初从事贴牌生意,至2020年底取得贵州高酱酒业52%控股权后,才逐步打通白酒全产业链[4] - 贵州贵酒前身为1950年成立的国有贵阳酒厂,于2016年被洋河股份收购,成为其布局酱酒的重要一步[4] 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824.96万元,同比下降85.22%,归母净利润亏损6776.68万元[9]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74.28万元[7] - 截至6月末,公司库存商品账面余额为1.46亿元,半成品为3.4亿元,二者合共占据存货总额的99%[9] 公司面临的挑战 - 公司自2023年末开始资金承压,返利返货无法兑现,市场投放减少,叠加实际控制人被采取强制措施、控股股东股票被冻结等事件影响[9] - 经销商关系受挫,对补货、备货持审慎观望态度,导致公司营收持续下降[9] - 为缓解资金压力,公司2025年上半年推出“库存折扣包销计划”以清理库存,但存货周转天数仍高达6617.65天[9]
*ST岩石商标案败诉,被判赔超418万元且不得使用“贵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21:50
诉讼判决核心结果 - 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在关于“贵酒”商标纠纷的终审中败诉[1] - 法院裁定公司需赔偿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共计418.847万元[6] - 公司被要求立即停止使用“贵酒”这一企业名称[1][6] 诉讼案件审理过程 - 案件历经一审、上诉、发回重审及再次上诉的复杂过程[5] -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撤销了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重审判决[5] 判决对公司业务的具体要求 - 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及其相关销售公司需立即停止侵害贵州贵酒多个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5][6] - 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需完成经济赔偿[6] 涉事公司背景 - 原告贵州贵酒前身为1950年成立的国营贵阳酒厂,于2016年被洋河股份全资收购[6] - 被告上海贵酒前身为上海岩石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进军白酒行业后更名[6] 公司近期经营状况 - 上海贵酒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824.96万元,同比下降85.22%[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6776.68万元[6]
“贵酒”商标案终落幕!*ST岩石被判赔偿419万元,立即停用“贵酒”名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18:33
诉讼结果与财务影响 - 公司因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被判承担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共计418.85万元,并需负担一审、二审案件受理费共计约10万元[1] - 公司需根据判决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这会减少本期利润[3] - 另有一宗相关商标侵权案件一审判决公司需共同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3000万元,但目前该判决尚在上诉期内,未生效[5][6] 品牌与运营冲击 - 公司需立即停止使用“贵酒”企业名称及相关商标,并需在官网及上交所网站发布致歉公告以消除影响[1][2] - 停止使用核心品牌标识“贵酒”意味着公司需在短期内完成产品包装、广告宣传、渠道标识等全方位品牌替换,成本高昂且可能导致消费者认知混乱[3] - 此次败诉的影响远超419万元的直接赔偿,是对品牌、渠道、财务等核心竞争力的系统性冲击[1] 诉讼历史背景 - 公司与贵州贵酒的商标纠纷可追溯至2019年,贵州贵酒因不满“贵酒”等字样被使用而提起诉讼[4] - 案件经过一审、上诉、发回重审等复杂法律程序,最终由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4][5] - 除本案外,贵州贵酒还于2024年2月以侵害商标权为由起诉公司等五被告,合计索赔1亿元[5]
“贵酒”商标案终审判决!上海贵酒败诉 被判赔超418万元
南方都市报· 2025-10-10 17:03
诉讼判决结果 -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上海贵酒败诉,需立即停止侵害贵州贵酒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2][4] - 法院裁定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销售公司立即停止使用“贵酒”这一企业名称 [2][5] - 上海贵酒及相关公司被判赔偿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共计418.847万元 [5][6] 涉事公司背景 - 贵州贵酒前身为1950年成立的贵阳酒厂,是贵州老字号企业,于2016年被洋河股份全资收购 [5] - 上海贵酒前身为上海岩石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2019年12月进军白酒行业并更名,引发商标纠纷 [5] 对公司财务影响 - 上海贵酒表示将根据判决进行会计处理,这会减少公司本期利润 [6] - 根据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24.96万元,同比下降85.22% [6] - 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6776.68万元 [6]
业绩连跌,苏酒龙头人事地震,张联东辞任洋河股份董事长!此前洋河集团董事长杨卫国已提前卸任
搜狐财经· 2025-07-02 16:13
人事变动 - 洋河股份董事长张联东因工作调整辞职 不再担任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 [1][3] - 控股股东江苏洋河集团董事长杨卫国同期被免职 形成双重人事地震 [6][9] - 宿迁市委任命顾宇接任洋河酒厂党委书记 顾宇此前任宿城区区长 主抓经济工作 [3][5] 管理层评价 - 张联东任内推动"双名酒、多品牌"战略 成立双沟酒业销售公司 布局贵酒全国化 [13] - 实施核心骨干持股计划 2021-2023年营收从212亿增至278亿 2023年净利润首破百亿 [13] - 2024年业绩显著下滑 营收288.8亿(同比-12.83%) 净利润66.73亿(同比-33.37%) [17][18]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资产673.45亿(同比-3.51%) 经营活动现金流46.29亿(同比-24.49%) [18] - 2025年Q1营收110.66亿(同比-31.92%) 净利润36.37亿(同比-39.93%) 现金流25.36亿(同比-47.72%) [25] - 行业排名下滑 2024年被山西汾酒(营收360.1亿)反超 净利润低于泸州老窖(134.7亿)和汾酒(122.4亿) [17][24] 战略反思 - 张联东承认管理层问题 品牌升级滞后 电商直播等新渠道布局不足 [26][28] - 行业评论建议重启双沟品牌 优化团购和互联网营销 强化手工班高端产品线 [31][32][33] - 需解决营销体系官僚化 调整传统广告投放 加强短视频社交媒体传播 [33]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江苏洋河集团持股34.18%(5.15亿股) 实控人为宿迁市政府 [9][10]
洋河股份半个多月内再现高层变动,董事长张联东辞职
新浪财经· 2025-07-02 15:17
人事变动 - 洋河股份董事长张联东因工作调整辞职 不再担任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 [1] - 公司暂未披露新董事长人选 将尽快完成董事补选及董事长选举程序 [1] - 官网显示现任党委书记为顾宇 党委副书记兼总裁为钟雨 张联东信息已移除 [3][5] - 这是公司半个月内第二次高层变动 此前董事杨卫国于6月10日辞职 [8] 管理层背景 - 张联东1968年出生 曾任宿迁市政府副秘书长等职 2018年任洋河新区党工委书记 [5] - 2021年2月出任洋河股份董事长 同时兼任双沟酒业董事长 [7] 经营战略 - 推行"双名酒战略" 推动洋河与双沟双品牌协同发展 [7] - 建立海之蓝/天之蓝/梦之蓝/双沟/贵酒全价位产品矩阵 [7] - 重点打造梦之蓝M6+/M9等高端产品 推出超高端手工班独立品牌 [7] - 推动数智化转型与白酒国际化布局 [7] 财务表现 - 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20%至254亿元 2023年归母净利润首破百亿 [7] - 2024年营收下滑12.83%至288.76亿元 净利润下滑超30%至66.73亿元 [7] - 2025年一季度业绩同比大幅下滑 [7]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在头部酒企中排名第四 净利润排名第五 [7] 市场反应 - 公告发布后股价报64.86元 微涨0.34% 总市值977.08亿元 [5] 管理层反思 - 张联东在2024年股东大会上就业绩下滑向投资者致歉 [8] - 指出过去20年经验可能成为发展阻碍 认为"最大问题在管理层" [8]
洋河股份人事巨震!董事长张联东辞职,接班人未公布
南方都市报· 2025-07-01 22:47
高层人事变动 - 洋河股份董事长张联东因工作调整辞职 不再担任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 [2] - 张联东原定任期至第八届董事会届满 辞职涉及董事 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2] - 公司未披露新董事长人选 将尽快完成董事补选及新任董事长选举程序 [4] - 宿迁市宿城区委副书记顾宇传闻将接任董事长 但未获官方确认 [5] - 此前董事杨卫国也因工作调动于6月离职 半个月内连续两名高层离任 [5] 张联东任内改革举措 - 推行"双名酒战略" 强化洋河与双沟双品牌协同 挖掘双沟历史底蕴 [3] - 构建多品牌矩阵 覆盖海之蓝 天之蓝 梦之蓝 双沟 贵酒全价位产品线 [3] - 升级"梦之蓝·手工班"为超高端独立品牌 重点打造梦之蓝M6+和M9等高端单品 [3] - 缩减低效产品 优化产品结构 公司公告肯定其在生产经营 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创新 [3] 业绩表现与挑战 - 2021-2024年营收增速持续下滑 从20 14%降至-12 83% 2024年营收288 76亿元 [3] - 净利润波动明显 2024年同比骤降33 37%至66 73亿元 2023年峰值100 16亿元 [3] - 行业调整期暴露渠道问题 经销商体系存在小而多 老而弱的结构性缺陷 [4] - 四大核心问题:品牌势能下降 渠道利润收窄 渠道库存压力 营销转型滞后 [4] 未来发展方向 - 渠道改革被列为重点 需加强终端分类分级管理 深化渠道深耕 [4] - 需加速营销转型 从终端渠道向消费者运营模式转变 [4] - 频繁人事变动释放改革信号 新管理班子思路受行业关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