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充方案
icon
搜索文档
新能源商用车补能的 “三角难题”如何破解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4 16:37
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发展 - 2025年1~5月中国新能源商用车累计销售28.3万辆,占商用车国内销量比例达21.1% [2] - 2024年新能源重卡销量8.2万辆,渗透率13.6%,2025年一季度渗透率增至19.7%,4月首次突破20% [2] - 新能源重卡补能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城市配送和长途运输均对高效补能有迫切需求 [2] 补能体系发展现状 - 超充+换电双轨制补能网络加速成型,比亚迪联合中石化计划建设4000座兆瓦级闪充站,单桩功率超1兆瓦可实现5分钟补能400公里 [3] - 华为推出1.5兆瓦超充方案,15分钟满电,北京、广东规划2025年新建超充站超1200座 [3] - 宁德时代联合中石化启动"万座换电站"计划,目标2030年前建成覆盖全国80%干线运力的"八横十纵换电绿网" [3] 政策支持与补贴 - 国家层面计划支持75个试点县改善充电基础设施,重点增加电动重卡充换电设施 [4] - 上海对通用型换电站给予设备投资40%补贴,加速换电站标准化进程 [4] 补能技术挑战 - 超充技术导致电网瞬时负荷达常规峰值3~5倍,需配套储能系统推高成本,频繁超充使电池健康度3年下降8%~12% [5] - 换电模式面临电池规格碎片化问题,单座换电站建设成本超300万元且回报周期长,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存在健康评估标准缺失瓶颈 [5] - 换电站峰谷调节潜力未释放,仅少数站点配置智能储能系统 [5] 技术创新方向 - 超充-储能耦合系统(如"超充桩+液冷储能")可缓冲电网压力,铅炭电池储能循环寿命提升30%,成本较锂电池降40% [6] - 车电分离金融方案降低购车成本30%~40%,电池租赁+保险模式降低用户风险 [6] 标准与生态协同 - 交通运输部牵头制定干线换电网络布局标准,推动跨车企电池包通用化 [7] - "车-站-网"一体化试点(如上海充换电数据全域监控平台)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 [7] - 氢电互补探索(如中石化综合能源站同步布局加氢与换电),物流企业定制"夜间换电+日间超充"混合方案提升运营效率12% [7] - 电池银行金融化(蔚来能源获宁德时代25亿元投资)推动电池资产证券化,县域光储充普惠模式利用农村光伏+铅炭储能降成本 [7] 未来发展趋势 - 短期超充主导城市短途配送,换电主导干线物流,中长期需通过V2G标准、电池护照制度、绿电交易机制实现能源高效管理 [8]
电动重卡补能趋势:换电、超充双轨并行走向融和?
高工锂电· 2025-07-01 20:08
电动重卡补能技术发展 - 补能方式主要集中在换电及充电两种,超充技术进步缩短了充电与换电的时间差 [1] - 宁德时代推出"75号重卡标准换电块"并签约重卡换电站,同时整合超充版天行商用车电池,提供多元补能方案 [1] - 启源芯动力布局1.6MW大功率超充产品,15分钟充电260度电,续航200公里 [2] - 星星充电推出充换一体站"天河"系列,实现3分钟静态换电,已在漳州、九江、海南等地落地 [2] 充电与换电阵营的竞争与融合 - 特来电坚持充电业务,认为400kW充电桩已满足大部分重卡需求,不计划入局换电 [3] - 特来电为宇通纯电重卡提供400kW双枪充电方案,30分钟补能200km,满足高频短途场景 [5] - 充电重卡销量2025年1-5月超4万辆,是换电重卡的2倍以上,纯电动重卡占比超80% [7] - 充电与换电阵营从并行逐渐走向交叉融合,巨头如启源芯动力和星星充电布局充换电一体站 [1][2] 兆瓦级超充技术突破与产业布局 - 华为推出1.5MW兆瓦级超充方案,盛弘股份推出1.6MW解决方案,星星充电布局2.88MW超充方案 [8] - 华为超充方案建设成本约450万(五年TCO),可向下兼容乘用车与重卡充电 [8] - 华为联合11家车企开发30余款4C超充重卡,覆盖港口、矿山等场景,与顺丰、京东合作部署5000辆适配车型 [8] - 宁德时代推出超充电池,比亚迪推出1000V及以上高压平台,适配兆瓦级超充 [9] 重卡换电与超充网络建设 - 启源芯动力已建成超1400座新能源重卡充换电场站,覆盖港口、矿区等场景,累计支撑23亿公里运输里程 [11] - 宁德时代与中国石化合作,2025年建设不少于500座换电站,长期目标扩展至1万座 [12] - 华为计划2025年打造超100条兆瓦级超充物流干线,比亚迪计划建设超4000座"闪充站" [12] - 充换一体站、光储充/换一体站成为补能方式交叉点,启源芯动力在长三角建设30座充换电站 [12] 技术验证与未来趋势 - 超充与换电尚未形成压倒性竞争格局,布局充换融合旨在技术验证和圈地跑马 [12] - 工商业储能系统向261kWh升级,探索500kWh以上大容量系统以解决超充负荷冲击 [9] - 超充站在干线物流的渗透是推广电动重卡的关键,华为、比亚迪等企业重点布局 [12]
中国新能源装机规模高速增长,“全域保护”推动储能系统安全标准提升 | SNEC 2025
华夏时报· 2025-06-13 23:34
储能行业发展现状 - 储能行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是解决新能源发电波动性和间歇性问题的重要手段 [1] - 当前中国新能源装机规模高速增长,但直流电气保护标准与技术的相对滞后成为储能市场发展的显著掣肘 [1] - 储能安全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核心挑战,构建以直流电气保护协同为核心的安全防护体系是解锁新能源规模化应用的重要拼图 [2] 施耐德电气技术创新 - 公司在SNEC 2025展会上首发"全域保护"技术及直流三元件解决方案,解决了行业长期存在的保护盲区、接触器粘连和熔断器干烧等问题 [1][2] - 该方案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推动储能系统安全标准提升并实现系统级降本,树立储能电池系统直流安全保护新标杆 [2] - 公司联合海博思创发布白皮书,系统分析电池高压箱四种电气保护方案,为电池直流保护配合提供清晰的全域保护策略 [4] - 公司针对高海拔、高寒等极端环境开展产品研发与创新,以满足新能源复杂应用场景下的特殊需求 [4] 公司解决方案布局 - 光储直柔系统方案深度融合直流电高效传输与电力电子精准控制技术,形成安全可靠的直流微电网解决方案 [5] - ECC交流微网能源解决方案可灵活满足市电接入、分布式发电设备和用能设备的多种调配需求 [5] - 光储超充方案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消纳场景,适配高要求能源供应 [5] 中国新能源市场机遇 - 中国新能源产业正发挥引领性作用,形成"内外双循环"协同效应,推动国内产业向高端跃迁并重塑国际能源格局 [6][7] - 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需求和产业链完整性全球领先,公司必须开展完全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创新 [7] - 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机遇包括出海竞争、升级为能源服务提供商以及对传统供电领域进行颠覆性创新 [7] - 新能源替代旧能源的过程需要结合用户用电场景重新定义配电设备和业务方式,公司正从设备供应商转型为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 [7]
本田将缩减电动汽车投资规模,福田与华为数字能源携手合作 | 汽车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2 06:39
高通与小米合作 - 高通技术公司与小米集团签署全新多年合作协议 小米旗舰智能手机将持续搭载骁龙8系移动平台 覆盖多个产品代际 在中国及全球市场销售 [1] - 小米将成为首批采用下一代骁龙8系旗舰移动平台的厂商之一 双方计划在智能手机 汽车 AR/VR眼镜 可穿戴设备 平板电脑等边缘侧设备领域推动技术进步 [1] - 合作巩固双方在智能手机及其他设备领域的战略伙伴关系 提升小米旗舰产品市场竞争力 激活移动通讯和智能设备行业业务合作与发展潜力 [1] 福田与华为数字能源合作 - 北汽福田汽车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旨在解决纯电重卡充电 运营痛点 整合双方资源优势 [2] - 合作加速适配兆瓦超充商用车上市 提供高效补能方案 推动行业降本减碳 华为数字能源此前发布重卡兆瓦超充方案 [2] - 合作强化福田在新能源商用车的战略布局 推动汽车行业绿色转型和成本优化 提升市场对相关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信心 [2] 雷诺技术共享 - 雷诺首席执行官表示愿向其他汽车制造商提供技术 以增加共享功能车辆产量 降低制造成本 未因与大众合作失败气馁 [3] - 雷诺已与梅赛德斯等多家对手在特定领域合作 共享技术在小型车和商用车领域或更具价值 因这些领域投资大但利润薄 [3] - 开放技术合作有助于降低整体制造成本及提高效率 可能促进行业内战略联盟发展 优化市场格局 增强持续增长信心 [3] 本田电动汽车投资调整 - 本田汽车因需求放缓 海外环保限制松动 缩减电动汽车投资 转而聚焦混动车型 放弃到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比30%目标 预计届时占比约为20% [4] - 电动化及软件领域投资计划从10万亿日元下调至7万亿日元 计划4年内推13款新一代混动车 为大型汽车开发混动系统 目标2030年混动车销售超220万辆 [4] - 本田已搁置加拿大电动汽车基地建设计划 投资调整显示对电动汽车市场信心不足 转向更为成熟的混动车型 可能影响电动车领域市场竞争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