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加工食品
icon
搜索文档
你“吃下”了多少化石燃料?
虎嗅· 2025-10-16 19:39
文章核心观点 - 现代食品系统高度依赖化石燃料,其消耗了全球至少15%的化石燃料和40%的石化产品,这种依赖贯穿从农业生产到烹饪的全链条,构成了系统性的环境与资源挑战 [1][2] 食品系统化石燃料消耗结构 - 食品系统消耗的化石燃料中,42%用于食物处理和包装环节,38%用于零售和厨房烹饪环节,20%投入在种植和农业化学品中 [3] - 食品系统还消耗全球40%的石化产品,其中34%用于生产化肥,6%用于塑料生产 [5] 农业生产环节的化石燃料依赖 - 氮肥生产是农业环节化石燃料消耗的关键,全球合成氮肥使用量自1961年以来增加了800%,其供应链贡献了全球2%的温室气体排放 [9] - 氮肥生产环节占合成肥料碳排的40%,而农田施用过程占60%,施肥产生的一氧化二氮温室效应强度是二氧化碳的300倍 [9] - 农用机械如拖拉机、收割机等动力供应也依赖化石燃料,在欧盟,耕地和犁地作业能耗占田间作业能源使用总量近一半 [11] 食品加工与包装环节的能源与材料消耗 - 超加工食品生产能耗是天然食品的2到10倍,其加工过程依赖能源密集型设备,食品加工业所需热能的60%至70%通过化石能源燃烧提供 [19] - 食品系统消耗的石化产品中有74%用于塑料和化肥生产,超加工食品是塑料包装重灾区,亚洲占全球塑料包装用量的43%以上,中国是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 [23] - 全球塑料回收率不足10%,食品包装因污染和材料复杂最难回收,PET塑料瓶和HDPE/PVC硬质塑料回收较好,但PP餐盒回收困难 [25] - 培育肉生产能耗是鸡肉的两倍以上,属于高能耗加工形式 [22] 零售与烹饪环节的能源使用与挑战 - 零售和厨房烹饪环节消耗食品系统38%的化石燃料,其中40%的能耗用于制冷,超市开放展示型冷柜能耗比封闭设备高四倍以上 [27] - 全球15%的电力消耗于冰箱和冷库,但每年因制冷不足导致6.2亿吨食物损耗,优化冷链在发展中国家可减少大量损耗,但本地化供应链比优化冷链更节能 [28] - 全球超过三分之一人口(2020年约23亿至28亿人)依赖木柴、木炭等污染燃料烹饪,撒哈拉以南非洲超过80%人口仍使用此类燃料 [29] 行业替代方案与挑战 - 精准农业和数字农业的能效提升潜力缺乏公开数据支持,相关研究核心数据未公开 [12][13] - "蓝色"氮肥生产中的碳捕获率实际远低于行业宣称的90%至95%,例如伊尼德肥料厂仅捕获28%的二氧化碳,且捕获的二氧化碳用于开采石油,导致更多排放 [15][16] - "绿色"氮肥仅占全球肥料销售的极小部分,使用全球氨产量的0.3%,其生产需增加24倍电力、30倍土地和50倍水,而"蓝色"氮肥生产能耗增加58% [17][18] - 食品加工电气化和太阳能使用在技术上可行,但许多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未实现,需遏制超加工食品生产以改善能源总需求 [26] 食品公司的影响与责任 -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和雀巢是全球前三大塑料污染者,食品包装占塑料废物的83%,主要为瓶子、包装纸和容器 [26] - 超加工食品在富裕国家占总热量摄入量的60%,在低收入国家摄入量迅速增长,其生产得到补贴,利润丰厚 [19]
新研究揭示肥胖隐藏诱因:为何"少吃多动"效果有限?
GLP1减重宝典· 2025-10-02 23:05
肥胖问题的严重性与传统认知的局限 - 肥胖已成为21世纪最严峻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之一,过去半个世纪全球超重人口激增近三倍 [3] - 传统观点将肥胖简单归结为能量失衡,即"摄入过多而消耗不足",该理论主导了数十年的肥胖防治策略 [4] -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即便严格控制饮食和坚持运动,体重仍难以有效下降,表明传统"少吃多动"方法存在局限性 [6] 肥胖研究的新范式:代谢干扰因子 - 国际知名代谢研究专家Barbara E. Corkey教授的研究指出,肥胖的成因远比能量失衡理论复杂 [4] - 现代饮食中普遍存在的食品添加剂、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代谢干扰因子",可能正在悄然改变人体的代谢调控机制 [4] - 研究揭示了一个被长期忽视的关键因素——环境中的"肥胖诱导物质",它们并非通过增加热量摄入使人发胖,而是直接干扰人体的代谢调控机制 [6] - 这些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食品包装、日化用品甚至空气污染物中,可能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干扰激素分泌,甚至重新编程脂肪细胞的生长模式 [6] 肥胖诱导物的来源与影响机制 - 被称为"肥胖诱导物"的化学分子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超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剂、被工业污染的饮用水、城市空气中的汽车尾气以及日常使用的塑料制品 [8] - 超加工食品尤其值得警惕,其含有的防腐剂、人工甜味剂和稳定剂等化学添加剂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体的能量代谢模式 [8] - 这些化学物质能够精准干扰人体的能量调控中枢,扰乱维持能量平衡的复杂信号网络,导致身体持续发出错误的饥饿信号,促使脂肪过度堆积 [8] - 肥胖诱导物的来源广泛,包括现代农业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残留、食品包装中的塑化剂、家居用品中的阻燃剂以及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 [9] 肥胖防控的新策略与行业影响 - 肥胖研究领域正经历根本性的认知变革,从单纯的个体行为责任转向更广阔的环境健康维度 [10] - 新范式要求建立更系统的研究框架,包括开发精准检测技术识别潜在肥胖诱因、阐明其干扰脂肪代谢的分子机制以及探索实用的暴露阻断策略 [10] - 这一理论对公共卫生政策提出全新要求,政府部门应加强食品添加剂和环境化学品的监管,建立代谢毒性评估标准 [10] - 食品工业需要革新生产工艺,逐步淘汰可疑的化学添加剂,公众教育则要超越传统的饮食运动建议,增加对环境健康风险的认识 [10] - 需要建立"双轮驱动"的应对策略,既要重视个人健康管理,更要推动社会环境变革,将微观层面的行为干预与宏观层面的环境治理有机结合 [12]
新研究:超加工食品摄入过量会提升体内炎症水平
新华网· 2025-09-29 14:10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过量食用超加工食品会显著提升体内炎症水平,且在 老年人、吸烟者和肥胖人群中更为明显。科研人员警告说,超加工食品可能会增加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 风险,并呼吁出台更严格的健康政策。 超加工食品,是指经过工业化处理的食品,如汽水、零食和加工肉类。这类食品通常富含添加剂、营养 价值大打折扣,并容易导致过量摄入。此前研究已表明,过量摄入此类食品与肥胖、癌症、心血管等疾 病,甚至过早死亡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由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施密特医学院等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基于9000余名美国成年人的国家健康 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了其饮食习惯、体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他健康因素。研究显示,摄入超加 工食品最多的人体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更高,该蛋白是炎症的敏感标志物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预 测指标。 研究团队依据超加工食品摄入占总能量的比例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结果显示,研究对象每日能量摄入 的中位数有35%来自超加工食品,最低组为0%至19%,最高组为60%至79%。在调整年龄、性别、吸 烟、运动及其他健康指标后,研究人员发现,最高组人群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炎症风险比 最低组 ...
新研究:多食超加工食品对男性生育能力有害
新华社· 2025-08-29 15:09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研究纳入43名20至35岁健康男性参与者进行两种热量相同饮食方案的交叉对照实验 [1] - 方案一热量77%来自超加工食品(如牛肉汉堡、奶油培根意面) [1] - 方案二热量66%来自未加工食品(如水果、蔬菜、谷物) [1] - 每种饮食方案持续三周后间隔三个月日常饮食再进行交叉实验 [1] 超加工食品定义 - 指经过复杂工业加工并添加香料、色素、增味剂、乳化剂等添加剂的食品 [1] - 普遍具有高糖、高盐、高脂肪、低蛋白、低膳食纤维、低微量营养素特征 [1] - 典型代表包括糖果、饼干、冰淇淋、薯条和含糖饮料等 [1] 对男性生殖健康影响 - 超加工食品饮食导致多数参与者促卵泡激素(刺激精子生成激素)水平下降 [1] - 睾酮(男性生育能力关键激素)水平出现显著降低 [1] - 观察到精子运动能力呈现下降趋势 [1] 研究局限性 - 实验未涉及女性参与者因卵细胞采集过程复杂 [2] - 研究人员认为观察到的负面效应可能不仅限于男性群体 [2]
世卫组织呼吁:大幅提高烟酒和含糖饮料价格
财联社· 2025-07-03 16:45
世卫组织"3by35"健康税倡议 - 世卫组织发起"3by35"倡议 计划到2035年通过征收健康税将烟草 酒精和含糖饮料的实际价格提高至少50% [1] - 该倡议旨在减少导致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产品消费 同时在开发性援助和公共债务上升时增加财政收入 [1] - 健康税被描述为最有效工具之一 能减少有害产品消费并创造收入供政府重新投资于卫生保健 教育和社会保障 [1] 倡议背景与实施情况 - 这是世卫组织首次为烟草 酒精和含糖饮料三种产品提出目标提价幅度 [2] - 哥伦比亚和南非等国的健康税证据表明 该税收倡议到2035年可能筹集一万亿美元 [1] - 目前近140个国家已平均将烟草税及价格提高了50%以上 表明大规模改变是可能的 [2] 行业影响与潜在扩展 - 世卫组织未来几个月完成对超加工食品的定义后 考虑就此类食品提出更广泛的税收建议 [3] - 预计相关行业会对税收建议产生抵制 [3] - 许多国家继续向包括烟草业在内的不健康行业提供税收优惠 [2] 国际支持与呼吁 - 倡议得到彭博慈善基金会 世界银行和OECD的支持 包括为有意采取行动的国家提供援助 [4] - 世卫组织呼吁各国 民间社会和发展伙伴支持"3by35"倡议 推行更明智 更公平的税收政策 [4] 具体实施案例 - 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的政府需提高相关产品税收 将价格从如今的4美元推高至2035年的10美元 [2] - 与烟草业达成限制烟草税上调的长期投资协议可能会损害国家健康目标 [2]
中国胖子,即将反超美国
虎嗅APP· 2025-04-01 22:18
中国肥胖趋势分析 - 2000年中国成年人超重或肥胖比例为20%,2024年上升至41%,翻了一番[4] - 预测显示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可能达到70.5%,接近美国水平[7][18] - 国内肥胖存在地域差异,北方地区因气候寒冷、饮食高热量导致肥胖率更高[31][32] 超加工食品与肥胖关联 - 超加工食品供能比每增加10%,超重风险上升7%,日均多摄入508卡路里[11] - 中国工业加工食品供能比从1990年1.5%飙升至2019年28.7%,超加工食品渗透率显著提升[12] - 发达国家超加工食品供能比极高:美国57.9%、英国56.8%、加拿大45.1%[12] 健康饮食替代方案 - 乳制品可提供蛋白质和钙,餐后生热作用是碳水化合物的2倍,并能减少脂肪吸收[23][25][26] - 膳食纤维能延长饱腹感,裹挟脂肪排出体外,建议每日摄入300-500g蔬菜[27][28][38] - 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41.5kg/年,仅为减肥推荐量(300-500mL/日)的38%[39]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国家卫健委发布《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结合地方饮食特色制定食谱[35][36] - 指南明确排除超加工食品,强调乳制品和蔬菜的核心地位[37][38] - 2024年启动"体重管理年"行动,推动营养均衡理念普及[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