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机器人

搜索文档
股市必读:祥生医疗(688358)8月15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8-18 03:13
股价及交易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15日收盘,祥生医疗股价报收于33.25元,下跌1.77% [1] - 当日换手率为3.63%,成交量4.07万手,成交额1.33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681.36万元,占总成交额12.62% [2][4] - 游资资金净流出6.74万元,占总成交额0.05% [2] - 散户资金净流入1688.1万元,占总成交额12.67% [2] 公司业务与技术动态 - 公司明确表示暂不涉及脑机接口相关技术研究 [2] - 部分产品使用了英伟达芯片,AI技术可通过多种硬件平台实施 [2] - 公司密切关注芯片产业技术发展,积极寻求技术合作伙伴以促进超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2] 股东减持计划 - 实际控制人莫若理计划在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起3个月内减持不超过总股本3.00%的股份 [3][4] - 其中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1.00%(1,121,245股),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2.00%(2,242,490股) [3] - 减持原因为满足股东自身资金需求及资金规划,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影响 [3]
2025-2031年超声机器人行业全景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7-30 14:13
超声机器人概述 - 超声机器人通过高精度机械臂搭载超声探头,结合实时影像导航与AI分析算法,实现自动化超声检查与治疗,核心价值在于突破人工操作局限性[3] - 技术特性三大颠覆性突破: - 亚毫米级运动控制精度(±0.1mm vs人工±2mm),乳腺结节穿刺活检偏差仅0.3mm(人工1.2mm),活检阳性率提升12%[3] - AI驱动全流程智能辅助,甲状腺检查模块3分钟内完成扫查,结节识别率98%(含<2mm微小结节),诊断一致性Kappa值0.85优于医师0.72[4] - 远程操控与标准化能力,5G远程指导使偏远地区转诊率下降40%,人均就医成本减少2000元[5] 市场驱动因素 - 全球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每10万人口超声医师中位数仅3.2人(非洲部分地区<0.5人),乡村诊所引入后基础超声检查覆盖率从20%升至75%[6] - 介入治疗与精准医疗需求:肝癌微波消融中针尖温度控制误差<2℃(人工5℃),肿瘤完全消融率提升18%,并发症发生率从8%降至3%[7] - 技术成本下降与政策支持:价格从2018年300万元/台降至2024年150万元/台(降幅50%),中国纳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加速审批至18个月(传统3-5年)[8] 应用场景分析 - 常规超声诊断占市场份额55%:心血管超声测量误差<3%,肥胖患者图像质量评分4.2分(人工3.1分),覆盖80%常规检查项目[9] - 介入治疗增长最快(2024年占比30%):前列腺穿刺活检针数从12针减至5针,检出率提升20%,并发症下降50%[10] - 远程医疗潜力大:地震救援中2小时完成15名伤员评估,太空医疗已部署于国际空间站,预计2026年基层医院渗透率突破10%[11] 市场格局与趋势 - 区域梯度发展:北美2024年占比40%(直觉外科达芬奇系统集成率35%),亚太增长最快(中国厂商销售额同比增长180%),2031年亚太占比将达38%[12][13] - 技术壁垒与生态整合:CR5占比65%,国际品牌器官识别准确率95%(国内85%),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30%[14] - 未来技术图景:多模态影像融合肿瘤边界识别精度99%,微型化胶囊式机器人进入动物实验,成本目标降至50万元以内[1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销售额6.52亿美元,预计2031年达15.53亿美元,CAGR 13.2%[5] - 临床渗透率将从2024年3%升至2031年20%,成为超声诊疗标准配置[15] - 中国市场规模:2024年行业资产规模数据见图表24,2031年供需预测见图表122-124[26] 产业链与竞争 - 上游产业包括高精度机械臂、AI算法芯片等核心部件,下游覆盖医院、急救中心等应用场景[23] - 国际巨头(美敦力、史赛克)通过收购布局,中国企业(SonoScape、联影医疗)以价格优势(国际品牌60-70%)抢占新兴市场[14] 技术发展方向 - 多模态影像融合:实时整合超声/CT/MRI数据提升导航精度[14] - 微型化与可穿戴:胶囊式机器人预计2028年进入临床[14] - 普惠化设计:共享租赁模式已覆盖500家乡镇卫生院[14] 注:经济指标、区域市场细分数据详见原文档图表部分[16][26]
【新华社】人工智能+超声技术为基层医疗赋能
新华社· 2025-05-06 08:19
人工智能辅助医疗技术发展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医疗机器人团队联合医疗企业研发智能超声技术和超声机器人,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1] - 超声技术可用于精准评估颈动脉、甲状腺、乳腺等器官病变,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早期筛查的重要工具 [1] - 传统超声设备操作复杂且高度依赖医生专业性,在偏远地区常因诊断不当耽误病情治疗 [1] 技术创新路径 - 研究团队提出"机器人+AI+掌上超声"的技术路径,实现人工智能影像分析、操作动作分析和机器人运动自主决策的深度融合 [1] - 研发的甲状腺、颈动脉专用桌面级轻量化机器人可通过人机混合智能实现扫查路径引导与质量实时监控 [1] - 操作者仅需跟随机器人提示即可完成标准化扫查,降低操作难度 [1] 人工智能诊断系统 - 团队基于大量超声影像数据开发人工智能诊断引擎,提升病灶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 - 将超声探头与处理系统集成至手机大小,配合云端智能分析系统 [2] - 实现"设备进社区、专家在云端"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2] 技术应用现状 - 该技术已落地1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 [3] - 已完成近10万人次颈动脉超声筛查 [3] - 团队正将技术拓展至乳腺、肝脏等更多脏器筛查 [3] - 目标是通过长期技术攻关让优质医疗资源"沉得下、用得起" [3]
人工智能+超声技术为基层医疗赋能
新华社· 2025-05-01 23:28
人工智能辅助医疗技术发展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医疗机器人团队联合医疗企业研发智能超声技术和超声机器人 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1] - 超声技术可用于精准评估颈动脉 甲状腺 乳腺等器官病变 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早期筛查的重要工具 [1] - 传统超声设备操作复杂 高度依赖医生专业经验 偏远地区患者常因诊断不当延误治疗 [1] 技术创新路径 - 研究团队提出"机器人+AI+掌上超声"技术路径 实现人工智能影像分析 操作动作分析和机器人运动自主决策的深度融合 [1] - 研发甲状腺 颈动脉专用桌面级轻量化机器人 通过人机混合智能实现扫查路径引导与质量实时监控 [1] - 操作者仅需跟随机器人提示即可完成标准化扫查 降低操作难度 [1] 人工智能诊断系统 - 团队基于大量超声影像数据开发人工智能诊断引擎 提升病灶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 - 将超声探头与处理系统集成至手机大小 配合云端智能分析系统 [2] - 实现"设备进社区 专家在云端"的服务模式 [2] 技术应用现状 - 该技术已落地1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 [3] - 已完成近10万人次颈动脉超声筛查 [3] - 正在将技术拓展至乳腺 肝脏等更多脏器筛查 [3] 未来发展目标 - 通过长期技术攻关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得下 用得起" [3] - 致力于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