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散热片
搜索文档
国机精工分析师会议-20251024
洞见研报· 2025-10-24 22:56
报告核心信息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为国机精工,所属行业为通用设备 [17] - 调研日期为2025年10月24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赵祥功和投资者关系助理汪智婷 [17] - 参与调研的机构有财通证券、易方达基金等,对应相关人员为孟欣、张一哲 [18] 主要内容资料 金刚石相关 - 金刚石散热因成本问题此前应用受限,随高功率器件和高性能芯片发展,商业化前景光明,公司金刚石功能化应用以散热片和光学窗口片为主,今年销售收入有望超1000万元,均来自非民用领域 [23] - 公司从2015年开始主攻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暂无热丝法投入计划,若热丝法被证明是生成金刚石散热片的较好方法,不排除积极布局 [23] - MPCVD法技术优势为品质高、兼容性强,兼容产品线范围多如光学窗口片等 [23] 超硬材料磨具业务 - 2024年超硬磨具业务收入5.8亿元左右,下游应用分半导体和非半导体领域,半导体领域产品近几年增长显著,产品性能优越、技术门槛高,竞争对手基本为国际跨国企业 [24] - 芯片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随国内芯片产能扩张及企业产品线扩展、性能提升,未来增长潜力好 [24] 机器人轴承业务 - 公司已将机器人轴承纳入“十五五”业务板块规划,未来聚焦高附加值产品,目前尚未直接与人形机器人公司建立商务关系 [24] 商业航天影响 - 公司在国内航天轴承领域市占率90%以上,商业航天发展会带来新业务增长机会 [24] 出口管制政策看法 - 公司认为10月份出口管制政策对其影响不大 [25]
国机精工(002046) - 002046国机精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24
2025-10-24 16:28
金刚石功能材料业务 - 金刚石散热应用前景光明,成本问题曾是制约因素,高功率器件发展推动商业化进程 [2] - 公司金刚石功能化应用以散热片和光学窗口片为主,2025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目前均来自非民用领域 [2] - 公司自2015年起主攻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暂无热丝法投入计划,但会关注技术进展并可能布局 [2] - MPCVD法技术优势包括品质高和兼容性强,产品线范围较广 [2] 超硬材料磨具业务 - 2024年超硬磨具业务收入约5.8亿元人民币,下游应用分半导体领域和非半导体领域(汽车、制冷、LED、工模具等) [2] - 用于半导体领域的产品近几年增长显著,产品性能优越且技术门槛高,竞争对手基本为国际跨国企业 [2][3] - 芯片领域国产替代空间较大,国内芯片产能扩张及产品性能提升带来良好增长潜力 [3] 机器人轴承业务 - 机器人轴承已纳入"十五五"业务板块规划,未来将聚焦高附加值产品如交叉滚子轴承、薄壁轴承、角接触轴承等 [3] - 目前尚未直接与人形机器人公司建立商务关系 [3] 商业航天业务 - 公司在国内航天轴承领域市占率在90%以上,产品包括火箭燃料涡轮泵轴承、卫星动量轮用轴承组件、卫星电池帆板用轴承等 [3] - 商业航天发展将带来新的业务增长机会 [3] 出口管制政策影响 - 2025年10月份出口管制政策对公司影响不大 [3]
国机精工(002046) - 002046国机精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24
2025-10-24 16:10
金刚石功能材料业务 - 金刚石散热材料应用前景光明,成本问题曾是制约因素,高功率器件发展推动其商业化 [2] - 公司金刚石功能化应用以散热片和光学窗口片为主,2025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目前均来自非民用领域 [2] - 公司自2015年主攻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暂无热丝法投入计划,但会关注技术进展并可能布局 [2] - MPCVD法技术优势包括品质高和兼容性强,可生产如光学窗口片等多种产品 [2] 超硬材料磨具业务 - 2024年超硬磨具业务收入约5.8亿元人民币,下游应用包括半导体和非半导体领域(如汽车、制冷、LED、工模具) [2] - 半导体领域产品近几年增长显著,产品性能优越且技术门槛高,竞争对手主要为国际跨国企业 [2][3] - 芯片领域国产替代空间较大,国内芯片产能扩张及产品性能提升带来良好增长潜力 [3] 新兴业务布局 - 机器人轴承业务已纳入“十五五”规划,将聚焦高附加值产品如交叉滚子轴承、薄壁轴承、角接触轴承 [3] - 公司目前尚未直接与人形机器人公司建立商务关系 [3] - 公司在国内航天轴承领域市占率超过90%,产品包括火箭燃料涡轮泵轴承、卫星动量轮轴承组件等 [3] - 商业航天发展将为公司带来新的业务增长机会 [3] 政策影响 - 2025年10月的出口管制政策对公司影响不大 [3]
第四代散热材料:金刚石材料
材料汇· 2025-10-23 21:43
芯片散热挑战与热管理需求 - 随着半导体产业向2纳米、1.6纳米甚至1.4纳米工艺节点迈进,芯片尺寸缩小、功率增大,导致热管理挑战加剧,若散热不及时会形成局部"热点",影响芯片性能与可靠性 [5] - 当芯片表面温度达到70-80℃时,温度每上升1℃,芯片可靠性下降10% [5] - 过热会导致芯片性能下降、硬件老化、寿命缩短,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并增加电力消耗与运营成本 [6] 金刚石材料散热优势 - 金刚石热导率高达2000W/m·K,是硅的13倍、碳化硅的4倍、砷化镓的43倍,较铜和银高出4-5倍,在热导率要求超过500W/m·K时成为唯一可选的热沉材料 [2][10] - 金刚石具备高带隙(约5.5eV)、高电流承载能力、优异机械强度和抗辐射性,适用于高温、高功率及高辐射环境 [3][11] - 金刚石作为散热材料主要有三种应用形式:金刚石衬底、热沉片及微通道结构 [2][10] 金刚石散热技术应用案例 - Akash Systems的钻石冷却GPU技术可降低GPU热点温度10-20℃,风扇速度减少50%,超频能力提升25%,服务器寿命延长一倍,预计为数据中心节省数百万美元冷却成本,同时温度降低高达60%,能耗降低40% [10] - Diamond Foundry制造出直径100毫米、重110克拉的单晶金刚石晶圆,其散热技术可使GPU计算能力提升三倍,温度降低60% [38][40] - 华为申请金刚石散热层半导体器件专利,通过凹槽结构增加接触面积,减少热扩散距离,大幅提升散热效率 [50] 金刚石材料分类与制备工艺 - 金刚石分为单晶、多晶和纳米金刚石:单晶金刚石热导率最高(1800-2200W/m·K),多晶金刚石热导率为1200-1800W/m·K,纳米金刚石可作为钝化层均热 [17][23] -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是制备大尺寸金刚石的主流技术,包括热丝CVD、微波等离子体CVD和直流等离子体增强CVD [29] - 香港大学开发出可制备2英寸晶圆级、超薄(亚微米)、超平整(粗糙度低于纳米)金刚石薄膜的技术,支持微纳加工与柔性应用 [45][47] 金刚石复合材料与封装技术 - 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热导率达450-600W/m·K,热膨胀系数为5.0-7.0×10⁻⁶/K,兼具高导热和低膨胀特性,完美匹配第三代半导体散热需求 [15][41] - 复合封装材料克服了传统金属(如铜、铝)热膨胀系数不匹配、陶瓷导热性差、塑料密封性不足等局限,成为大功率芯片封装的理想选择 [16] 国内金刚石产业与企业案例 - 中国金刚石产业集中在河南、山东、江苏等地,河南单晶产量占全国80%,中南钻石、黄河旋风、郑州华晶、力量钻石等企业占据近70%市场份额 [31] - 沃尔德已开发CVD金刚石单晶/多晶热沉片,单晶产品热导率1800-2200W/m·K,最大尺寸达60×60mm,多晶产品最大直径300mm [54][59] - 力量钻石与台湾企业合作研发半导体高功率散热片,四方达建设金刚石超级工厂聚焦半导体散热应用,国机精工在超硬材料领域技术领先 [65][66][72]
3天3板!明星赛道掀起涨停潮
格隆汇APP· 2025-10-22 20:46
培育钻石板块近期市场表现 - 明星赛道培育钻石近期逆势上涨,出现多个涨停[2] - 黄河旋风收获三连板,四方达、盛能源、ST亚振相继涨停[3] - 10月9日以来超硬材料指数上涨16.64%,惠丰钻石、四方达、力量钻石均涨超50%[4] - 今年以来培育钻石板块17只个股中已有5只股价翻倍,ST亚振股价涨近600%,较年内最低点翻8倍[5] 出口管制政策影响 - 商务部、海关总署公告对人造金刚石微粉、人造金刚石单晶等相关超硬材料产品实施出口管制[3] - 出口管制被视为提振培育钻石企业业绩的潜在因素,可能带来价格回调[15] - 出口管制是一把双刃剑,美国作为全球最大培育钻石消费市场,政策可能带来短期内出口量下降风险[26][27] - 2024年中国培育钻石毛坯进出口总额为12296万美元,同比增长82.11%,成品进出口总额为19460万美元,同比增长78.09%,此势头可能受抑制[26] 主要公司财务状况 - ST亚振2021年以来累计亏损超4亿元,2025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9] - 黄河旋风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99亿元,自2022年以来净利润连续三年同比下滑,近两年累计亏损达17.81亿元[9] - 力量钻石今年上半年营收2.42亿元,同比下滑36.43%,净利润同比下滑82.52%至2600万元[12] - 力量钻石钻石成品营收同比下降25.87%,毛利率断崖式下滑78.23%至12.6%[13] - 力量钻石股价自2022年126元高峰后持续调整近三年[14] 培育钻石行业特性与市场现状 - 培育钻石在物理、化学结构及光学特性上与天然钻石几乎一致,但形成方式为实验室人工合成,仅需几周至几个月[17][19] - 2024年4月美国珠宝零售市场中,培育钻石市场份额占比首次超越天然钻石,达到56.8%[17] - 培育钻石价格大幅下跌,目前价格约为天然钻石的1/60,从2022年初至今销售端累计下跌超90%[21] - 尽管去年中国培育钻石毛坯出口量增长,但整体出口额有所下降[22] - 印度CVD产能释放,Greenlab等龙头企业新增1100台设备,单厂年产能突破290万克拉,导致今年上半年培育钻石价格普遍处于低位[22] - 今年年初多家培育钻石企业发布涨价函,将培育钻石毛坯价格上调10%以上[24] 金刚石在半导体散热领域的新应用 - 随着芯片制程迈向3nm及更先进节点,散热成为制约芯片性能的主要瓶颈,未来芯片热流密度可能达到1000W/cm²[29] - 英伟达Blackwell处理器因过热问题需进行设计调整和项目延期[30] - 金刚石热导率可达2000W/(m·K),是铜的5倍以上、硅的10倍以上,且具有优异电绝缘性、高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31][32] - 金刚石作为芯片基板可有效将热量从处理器中带走,提升器件性能并实现轻量化和小型化[32] - Diamond Foundry官网显示英伟达已在未发布的高端GPU测试金刚石散热方案,性能是普通芯片的三倍[35] - 开源证券预计到2030年,钻石散热市场规模有望由2025年的0.5亿美元增长至152.4亿美元,复合增速214%,渗透率从不足0.1%增长至约12%[37] 中国产业链优势与企业布局 - 中国掌控全球95%人造金刚石产能,已构建从原材料处理到金刚石微粉加工的完整产业链闭环[38] - 天岳先进、斯瑞新材和致尚科技今年上半年均在半年报中表示开始在金刚石相关领域展开探索[40] - 中兵红箭表示其功能金刚石产品可用于半导体、光学、散热、量子等领域[40] - 沃尔德表示公司重点聚焦金刚石功能性材料在工具级、热沉级、光学级、电子级等方面的研究[40] - 力量钻石与中国台湾捷斯奥企业有限公司签订半导体高功率金刚石半导体项目,致力于研究半导体散热功能性金刚石材料[41] - 黄河旋风与厦门大学成立集成电路热控联合实验室,针对5G/6G、AI及相控阵雷达领域芯片散热难题,并成功开发出CVD多晶金刚石热沉片[42] - 四方达天跋功能性金刚石超级工厂投产,为国内最大CVD金刚石生产基地,主要产品包括培育钻石、光学级金刚石、半导体散热用金刚石等[42] 行业面临的挑战与瓶颈 - 金刚石半导体从材料生长、制备技术到加工工艺仍面临相当大挑战,处于从研发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阶段[43] - 主流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速率太低,高温高压法易引入杂质与缺陷,无法直接用于半导体[44] - 中国培育钻石毛坯仍以高温高压法为主[45] - 出口管制对中国人造金刚石产业提出更高要求,需加速产业整合与技术进步,推动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46] - 金刚石应用目前仍主要局限于珠宝消费市场[47] - 中国优势在于毛坯制造环节,在高附加值切磨加工环节相对薄弱,印度占据80%培育钻石加工市场[49][50] - 培育钻石企业发展前景取决于技术突破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及产业链协同能力[51]
国机精工(002046) - 002046国机精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21
2025-10-21 16:14
主营业务与核心优势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新材料、基础零部件、机床工具、高端装备、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五大板块,利润主要来源于特种轴承和超硬材料磨具业务,风电轴承是增速最快的业务 [1] - 轴承业务核心支撑为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超硬材料及制品核心支撑为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两者均成立于1958年,是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研发实力突出 [1] 轴承业务细分领域 - 特种轴承应用于航天、航空、兵器、舰船和核工业等领域,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圆满完成了“东方红”“长征”“神舟”“嫦娥”“天问”等航天工程的轴承配套任务 [1] - 风电轴承方面,公司成功研制国产首台8兆瓦、18兆瓦以及世界首台26兆瓦系列主轴轴承及齿轮箱轴承,推进国产化替代进程 [1][2] - 精密机床轴承发展稳定,产品种类主要为精密机床主轴轴承和滚珠丝杠轴承 [1] - 机器人轴承已纳入“十五五”规划,未来将聚焦高附加值产品如交叉滚子轴承、薄壁轴承等,目前尚未直接与人形机器人公司建立商务关系 [2] 磨料磨具业务细分领域 - 超硬材料磨具产品打破国外垄断,服务于半导体、汽车、光电、工模具等领域,2024年该业务收入约5.8亿元,其中半导体领域增长显著 [2] - 复合超硬材料产品聚焦石油、硬线等专业领域,主要产品包括金刚石复合片、金刚石拉丝模坯料等 [2] - 金刚石功能化应用产品以大单晶金刚石为主,被誉为“材料之王”,其器件性能理论上是硅基材料的数万倍,是“终极半导体材料” [2] 金刚石功能化应用进展 - 金刚石功能化应用以散热片和光学窗口片为主,2025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1000万元,目前均来自非民用领域 [2][3] - MPCVD法生产大单晶金刚石业务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宝石级产品已商业化;第二阶段散热材料、光学窗口片等于2023年形成小批量销售;第三阶段半导体材料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2] - 随着高性能芯片发热问题加剧,金刚石散热技术路线受关注,潜在市场空间大 [3] 市场地位与国产替代进展 - 公司在国内航天轴承领域的市占率在90%以上,产品包括火箭燃料涡轮泵轴承、卫星动量轮轴承组件等 [3] - 风电轴承中,偏航变桨轴承已实现国产化,主轴轴承和齿轮箱轴承的国产替代正在推进,市场份额逐年提升 [3] - 核工业领域业务规模不大,主要提供驱动机构轴承、高温阀门轴承等产品 [3]
引爆A股!培育钻石的价值跃迁
格隆汇· 2025-10-20 18:27
板块表现与价值重估 - A股培育钻石板块持续走强,多只概念股连续大涨,资金大量涌入[1] - 板块走强由政策引爆、科技驱动,产业正经历从装饰属性向功能属性的价值重估[1] - 培育钻石正从首饰消费走向高端制造和科技刚需,应用领域拓展至芯片等产业[1] 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 - 在5G、6G、AI与量子计算发展的背景下,芯片散热成为关键难题,金刚石因其远超铜和硅的热导率成为理想散热材料[2] - 力量钻石培育出156.47克拉人工培育钻石原石刷新全球纪录,并针对性建设研发中心与生产线,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的散热方案等实际产品[2] - 超硬材料在半导体、光学等高端制造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政策影响与全球格局 - 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决定对人造金刚石微粉、人造金刚石单晶等关键超硬材料实施出口管制,中国掌控全球95%的人造金刚石产能,此次管制粒径≤50μm的产品影响了美国半导体产业77%的原料供应[4] - 全球培育钻石市场面临压力,印度8月份培育钻石毛坯进口额同比大幅下滑37.01%,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5.04%骤降至8.90%,反映出上游产能过剩和价格战[4] - 与培育钻石市场调整形成对比,天然钻石市场展现韧性,印度8月天然钻石毛坯进口额达7.69亿美元,同比增长14.07%[5] 中国产业现状与结构 - 中国培育钻石产业存在结构性矛盾,柘城县作为产业聚集地,金刚石微粉年产量和出口量占全国90%以上,培育钻石产量占全国50%以上[7] - 产业链价值分配不均衡,表现为毛坯生产在中国,加工溢价在印度,品牌定价在欧美,中国掌控全球60%-70%的培育钻石毛坯产能,但全球90%的裸钻加工在印度,导致毛坯经印度切割溢价3-5倍,经欧美品牌包装后终端售价可达毛坯成本的10-15倍[7] 政策驱动的产业链机遇 - 出口管制政策长期将推动产业从规模导向转向技术导向,助力高端化突破[8] - 对上游材料制造商如黄河旋风、力量钻石等,政策短期可能带来出口流程调整,但长期将推动工业金刚石价格回升,并促使企业提升产品等级向高端化转型[9] - 政策支持培育钻石设计加工,有助于中国企业弥补中游加工短板,同时催生了区分工业级金刚石与培育钻石的检测需求,为检测仪器与技术市场带来机遇[9] - 政策豁免首饰用培育钻石,为下游品牌提供稳定环境,中国培育钻石市场渗透率仅5%,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增长空间可观[9] - 在政策推动下,检测仪器国产化、核心设备自主可控成为趋势,在细分领域有独特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有望获得更大发展空间[11] 投资关注方向 - 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在半导体散热应用、大颗粒单晶制备等政策鼓励且技术壁垒高的领域具备领先优势的企业[10] - 行业的增长引擎正从消费市场价格战转向工业应用的技术突破与全产业链价值提升[11]
引爆A股!培育钻石的价值跃迁
格隆汇APP· 2025-10-20 18:21
行业价值重估 - 培育钻石板块持续走强,多只概念股连续大涨,资金涌入的背后是政策引爆、科技驱动的价值重估 [2] - 培育钻石正从“平价珠宝”以“工业牙齿”的身份站上高端制造舞台,从首饰盒走向芯片厂,从情感消费走向科技刚需 [2] - 金刚石作为热导率远超铜和硅的理想散热材料,将在电子信息产业迎来确定性增长机遇 [4] 应用领域突破 - 在5G、6G、AI与量子计算发展的今天,芯片集成度持续飙升,热流密度剧增,散热问题成为制约芯片性能的“卡脖子”难题 [4] - 力量钻石培育出15647克拉人工培育钻石原石刷新全球纪录,依托单晶培育技术将金刚石导热优势转化为实际产品,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提供散热方案 [5] - 培育钻石所属的超硬材料在半导体、光学等高端制造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6] 全球市场与政策影响 - 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决定对人造金刚石微粉、人造金刚石单晶等相关超硬材料产品实施出口管制 [6] - 中国掌控全球95%人造金刚石产能,此次精准管制粒径≤50μm的人造金刚石微粉等关键物项,直接影响美国半导体产业77%的原料供应 [6] - 8月份印度培育钻石毛坯进口额同比大幅下滑3701%,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504%骤降至890%,反映出上游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的连锁反应 [7] 中国产业现状与结构 - 柘城县作为“中国钻石之都”聚集了223家超硬材料企业,金刚石微粉年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90%以上,培育钻石产量占全国50%以上 [8] - 中国培育钻石产业链结构不均衡,大致体现为毛坯生产在中国,加工溢价在印度,品牌定价在欧美,导致“中国造钻、全球分钱”的价值分配扭曲 [8] - 中国掌控全球60%-70%的培育钻石毛坯产能,但中游切割加工环节高度依赖印度,全球90%的裸钻加工集中于印度苏拉特 [8] 政策驱动的投资机遇 - 出口管制政策长期将推动产业从“规模导向”转向“技术导向”,助力产业高端化突破 [10] - 对于黄河旋风、力量钻石等上游龙头企业,政策将推动工业金刚石价格回升,并促使企业提升产品等级,加速向高端化转型 [11] - 政策支持“培育钻石设计加工”,为中国企业弥补产业链中游短板提供支持,同时催生了巨大的检测需求,为检测仪器与技术市场带来结构性机遇 [11] - 国内培育钻石市场渗透率仅5%,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有助于本土品牌积累势能,逐步走向全球 [11]
柘城钻石刷新全球纪录(看见·活力河南)
河南日报· 2025-10-19 06:39
公司技术突破与产品 - 公司成功培育出重达156.47克拉的人工培育钻石单晶 经国际宝石学院鉴定 该钻石超越2022年150.42克拉的纪录 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工培育钻石单晶 [1] - 公司的大颗粒单晶技术正式跻身全球领先行列 未来有望拓展出更多的应用场景 [1] - 公司攻克了IC芯片超精加工用特种异型八面体金刚石技术 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3] - 公司参与研发的半导体材料高质高效磨粒加工关键技术与应用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3] - 公司已形成培育钻石 金刚石单晶 微粉三大核心品类 [3] 公司业务拓展与产业化 - 公司依托大颗粒单晶培育技术 建设研发中心与生产线 将金刚石的导热优势转化为金刚石散热片等实际产品 [2] - 金刚石的热导率是铜的5倍 硅的10倍以上 成为解决芯片散热问题的关键材料 [2] - 公司的子公司宝晶新材料等智能化工厂 正将技术实力转化为规模化 高质量的产业优势 [3] 行业地位与区域产业集群 - 公司是2021年在深交所上市的龙头企业 [3] - 公司所在地柘城县聚集了223家超硬材料企业 金刚石微粉年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的90%以上 培育钻石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 [3] - 柘城县围绕微粉做精 单晶做强 制品做大 钻石做亮的思路 构建起从原辅材料到终端消费品 高科技功能材料的全产业链 [3] - 未来三到五年 随着产业链持续完善 该区域将加速成长为技术领先 品牌知名的产业集群 [3]
沃尔德20250919
2025-09-22 09:00
公司业务与产品进展 * 沃尔德核心产品金刚石微钻在硬脆材料加工中优势显著 单个微钻可完成6000至10000个单晶硅孔的加工任务[2][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在半导体制程工艺的气体分流盘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00多万元 同比增长110%[2][3] * 公司关注PCB板材领域的麻酒材料(又称Q布)应用 通过激光式微钻技术提升孔加工数量 计划2026年实现大规模应用[2][3] * 沃尔德致力于金刚石散热片研发 主要产品包括12英寸硅基和8/6英寸碳化硅基散热片 与台湾客户合作进行测试和送样 用于提高芯片性能和稳定性[2][5] * 半导体工具业务方面 公司在单晶硅和多晶硅孔加工方面表现突出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700万元 其中芯片加工收入约200万元[22][23] * 公司抛光垫修整器产品验证周期较长 预计2026年或以后收入将增加 该产品市场规模约三四亿元[22][23] 技术优势与制备方法 * 沃尔德采用CVD法中的热丝法制备多晶金刚石 设备可达500x500毫米至700x700毫米面积 一周可生长一片12英寸(300毫米)金刚石 改进后一周内可生长约4片[3][12] * 公司在金刚石生长方面具有先发优势 通过热丝法进行大尺寸金刚石生长并自主开发相关设备 能够生产8英寸甚至12英寸的大尺寸产品[3][13] * 沃尔德是国内唯一具有12英寸金刚石生长能力的企业 国内大多数厂商采用的微波法最大生长直径一般仅为80毫米(约4英寸)[13] * 公司散热产品相关设备由自行设计 再由第三方组装后进行调试 并非进口 在采购方面不会有太大难度[26] 商业化进程与市场前景 * 金刚石散热技术商业化落地面临生长直径、深加工以及生产成本等挑战 但大规模微波法设备发展和下游需求增加推动了其进程[6] * 沃尔德预计2纳米和3纳米晶圆对金刚石散热产品需求较高 这些先进工艺节点对散热性能要求更为紧迫[2][8] * 预计2026年金刚石片需求量可能达到上万片甚至更高 但大规模商业化仍面临技术问题 取决于各方最终产品落地形态[2][7][12] * 目前金刚石散热片价格尚未成熟 从生长环节看价格大致在1万到2万元之间 终端价格可能远高于此[9] * 公司散热产品和半导体工具主要服务于同一类客户 整体上具有较强的协同性[23] 客户合作与验证进展 * 公司与终端客户没有直接技术沟通 通过中间人反馈技术要求并调整生产 主要负责生长环节 后续精加工如抛光等需由其他环节完成[10] * 验证进度不仅取决于客户 还涉及到公司对产品要求不断变化的适应能力 例如翘曲度、表面粗糙度和平整度等参数[18] * 每周都会与终端客户进行技术沟通 终端客户经常调整技术方案并反馈细节[19] * 客户确实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多供应商 但目前沃尔德是唯一能够提供12英寸硅基金刚石产品的供应商[11][20] 财务状况与产能规划 * 沃尔德当前散热业务的营收规模较小 大约在百万以内(可能是一两百万左右)[24] * 公司整体毛利率在45%至50%之间 预计新业务(金刚石散热)不会显著低于这一水平[14] * 当前散热产品设备生产能力有限 生产12英寸晶圆的大约有11到12台设备 每周大概可以生产4片 产值并不高[25] * 若要提升散热产品产量 从设计、组装到调试整个过程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达到正常生产规模[27] 行业竞争与业务展望 * 2025年切削刀具行业竞争加剧 终端客户对价格有所压低 同时原材料如碳化钨和钴粉价格接近翻倍 成本压力增加[28] * 公司预计2026年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 小企业可能逐步退出市场 公司终端售价也可能有所提升[28] * 公司超硬刀具在半导体工具、航空航天等领域表现良好 新项目减亏趋势明显 新应用如金刚石散热和PCD微钻等也将带来新的增长点[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