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铜浆料
icon
搜索文档
中信证券:新型光伏浆料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 铜浆料有望于2025Q4实现量产导入
智通财经网· 2025-07-14 08:45
光伏导电浆料行业现状 - 光伏导电浆料主要用于光伏电池的金属化环节,直接影响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输出功率 [2] - 银浆是目前主流选择,占光伏电池成本的27%,其中白银占银浆成本的97%以上 [2] - N型电池技术快速取代P型技术,LECO工艺导致银浆单耗上升,叠加银价中枢上移,浆料降本需求迫切 [2] 降本路径:工艺降银 - 工艺降银分为栅线图形设计(如0BB、叠栅)和印刷工艺优化(如激光图形转印、全开口钢板印刷) [3] - 新型印刷工艺可降低20-40%的导电浆料消耗,但目前丝网印刷仍占98%以上市场份额 [3] 降本路径:材料降银 - 贱金属替代(如铜、铝、镍)是重要方向,铜成本仅为银的1%且电导率接近 [4] - 铜浆料方案包括银包铜(已成熟,铜占比向70%推进)、电镀铜(良率低)、纯铜/高铜浆料(终极方案) [4] - 高铜/纯铜浆料产业化加速,预计2025Q4实现量产导入 [4] 市场格局与前景 - 帝科股份和聚和材料2024年分别占全球光伏银浆出货量的27.1%和26.9%,行业呈"两强"格局 [5] - 预计2030年银包铜浆料需求达1166吨(市场空间35亿元),铜浆料市场空间137.6亿元,新型浆料总空间超150亿元 [5] - 2025-2030年新型浆料市场CAGR约60%,铜浆渗透率提升将拉动铜粉需求并推动产业升级 [5]
中信证券:预计到2030年 新型光伏浆料市场空间有望超过150亿元
快讯· 2025-07-14 08:27
光伏导电浆料行业分析 - 光伏导电浆料主要用于光伏电池的金属化环节,直接影响电池性能 [1] - 银浆是当前导电浆料的主流选择,但面临N型技术银浆单耗上升及白银价格中枢上移的压力 [1] - 银浆降本需求迫切,推动新型光伏浆料产业化加速 [1] 新型光伏浆料发展前景 - 银包铜、电镀铜和高铜/纯铜浆料为代表的新型浆料产业化进程加速 [1] - 预计2030年新型浆料市场空间超过150亿元,对应CAGR约60% [1] - 铜浆料有望于2025Q4实现量产导入 [1] 投资建议 - 推荐技术和规模领先的龙头企业 [1]
机构:光伏行业供给侧改革加速推进 三条主线或受益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14:20
光伏产业链价格趋势 - 多晶硅厂商报价区间上调至4 5—5万元/吨 但尚未观察到实际成交 [1] - 多晶硅厂商展现出强烈的挺价决心 下游企业可能接受小幅上调的实际成交价以规避未来涨价风险 [1] - 硅料价格低价区间顺涨可能性较高 或即将迎来小幅反弹 [1] 行业政策与供给侧改革 - 供给侧出清指导思路为行业"反内卷"带来纲领性指引 但实际执行仍待时日 [1] - 光伏行业供给侧改革加速推进 技术迭代快的电池片和高启停成本的硅料环节尾部产能有望加速出清 [1] 投资主线与受益领域 - 三条主线将受益:1)技术迭代快的电池片和硅料环节 2)金属化新技术(铜电镀、铜浆料、叠栅等) 3)估值受拖累但高景气的储能PCS [1] - 中期建议关注"产能出清"和"新技术迭代"两条主线 产能出清领域包括多晶硅料、光伏玻璃等细分领域头部企业 [2] - 新技术方面建议关注BC电池和钙钛矿电池商业应用进展 [2] 重点关注公司 - 大全能源、特变电工、福莱特(601865)、旗滨集团(601636)、隆基绿能(601012)、爱旭股份(600732)、拉普拉斯、微导纳米、聚和材料、福斯特(603806) [2]
苏州固锝: 世纪同仁律师事务所关于苏州固锝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补充法律意见书(一)
证券之星· 2025-07-08 00:23
核心观点 - 苏州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面临半导体和光伏银浆业务毛利率持续下滑的压力,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市场竞争加剧影响 [3][4] - 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对润阳股份等客户采取了化债方案应对回款风险 [8][9] -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以应对行业技术迭代,2024年研发费用达2.01亿元,占营收3.56% [20][22] - 业务推广费在2024年显著下降,主要因调整销售策略和减免部分客户代理费率 [27][28]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2.58亿元、40.66亿元、56.38亿元和9.01亿元,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3][4] - 综合毛利率从17.21%下降至10.75%,光伏银浆业务受银粉价格上涨影响显著 [3][4] - 集成电路封测产品毛利率自2023年起持续为负,2023年为-12.55% [3] -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在2024年末达9.74亿元,按13.85%比例对部分客户单项计提坏账准备 [4][8] 行业与业务 - 半导体行业需整合外延、微细加工、先进封装等多领域技术,研发投入大且持续性强 [23][24] - 光伏银浆行业面临TOPCon、HJT等技术路线快速迭代,需持续调整产品配方适应不同客户需求 [23] - 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营销模式,经销收入占比从14.02%降至11.19% [4] - 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从59.90%升至71.44%,客户集中度较高但符合行业惯例 [4][7] 风险管理 - 对润阳股份2.44亿元应收账款制定了债转股和分期还款等化债方案 [8][9] -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0.69%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7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余额1,676.05万元 [4][5] - 制定了防范商业贿赂的内部管理制度,报告期内未发现相关违法违规行为 [34][35] - 与苏州硅能半导体等关联方业务重叠度低,未构成重大同业竞争 [6][7] 研发与创新 - 研发人员从236人增至301人,人均年薪保持在24万元左右 [22][23] - 2024年新增11个主要研发项目,物料投入占比从41.65%提升至52.93% [22][24] - 银粉价格持续上涨导致研发成本增加,2024年光伏银浆研发物料投入达1.06亿元 [24][25] - 研发费用占比稳定在3.5%-3.6%之间,与收入增长基本匹配 [20][22]
苏州固锝: 苏州固锝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募集说明书(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7-08 00:23
公司基本情况 - 苏州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8月24日,2006年11月1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2079 [23] - 公司注册资本80,808.5816万元,注册地址为江苏省苏州市通安开发区通锡路31号 [23] - 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务,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用浆料等电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前十大股东中苏州通博电子器材有限公司持股23.12%,为控股股东 [24] 行业分类与监管 - 公司半导体业务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的"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和"集成电路制造" [23] - 光伏银浆业务属于"电子专用材料制造"和"太阳能材料制造" [23] - 半导体行业主管部门包括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自律协会包括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等 [30] - 光伏行业主管部门包括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自律协会包括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等 [34] 募投项目情况 - 本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苏州晶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太阳能电子浆料500吨项目"、"小信号产品封装与测试项目"、"固锝(苏州)创新研究院项目"与"补充流动资金" [2] - 项目总投资金额128,929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88,680万元 [18] - 募投项目经过详细市场调研及可行性论证,但存在建设进度及投产时间不确定因素 [2] 行业风险分析 - 2023年我国半导体产业销售额16,696.6亿元,同比增长2.2%,为近十年来首次低于10% [3] - 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2023年销售额4,419.7亿元,同比增长2.2%,集成电路封测行业销售额2,932.2亿元,系近十年来首次负增长 [3] - 公司2023年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10.02亿元,同比下降20.88% [3] - 光伏行业受政策变化、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影响,周期性波动明显 [5] 竞争格局 - 国际半导体市场主要被英飞凌、安森美、意法半导体等国际领先企业占据 [6] - 国内半导体分立器件与集成电路封测行业已处于充分竞争状态 [6] - 光伏银浆行业国内企业通过持续研发实现国产替代,但市场竞争加剧 [7] - 2025年国家能源局发布新政策,新增风电、光伏、储能项目将全面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7] 财务数据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余额分别为40,017.32万元、49,368.70万元等 [11] -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74,903.37万元、103,087.37万元、111,782.30万元及97,391.44万元 [12] - 2025年第一季度末光伏行业应收账款余额74,430.46万元,已计提坏账准备10,422.02万元 [13] - 报告期各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26,819.93万元、408,735.45万元等,但毛利率和净利润呈下滑趋势 [14]
产能出清和供给端压缩持续 光伏板块投资机遇初显
中国证券报· 2025-06-21 04:37
光伏板块市场表现 - 6月20日光伏概念指数上涨0.56%,赛伍技术、京运通、协鑫集成涨停,晶瑞电材大涨11.25%,多只个股涨幅超4% [2] - 光伏板块逆势走强,主产业链价格跌破成本,产能出清进入深水区,投资机遇初显 [1] 行业周期现状 - 光伏行业处于周期底部,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企业开工率不足,供给端持续压缩 [2] - 多晶硅料、硅片等环节价格跌破成本,叠加经营性亏损与资产减值计提,板块业绩持续走弱 [2] - A股光伏个股低位反复震荡,筑底迹象明显 [2] 产能出清进展 - 2024年以来光伏行业进入明显产能出清阶段,供需错配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3] - 行业兼具成长与周期属性:成长性来自渗透率攀升与装机扩容,周期性源于扩产与需求不同步 [3] - 产能出清依赖政策催化与新技术迭代(如TOPCon升级、BC产能扩张),落后产能因资金和技术不足被淘汰 [3] - 下半年行业仍以去库存和去产能为主基调,出清进入深水区 [4] 投资主线分析 - 中期投资聚焦"产能出清"与"新技术迭代"两条主线:关注多晶硅料、光伏玻璃等主辅材头部企业 [5] - BC产业链在欧洲和中国分布式市场需求旺盛,设备、辅材、主材具弹性,需关注放量及盈利情况 [5] - 金属化产业链受组件降本诉求驱动,重点关注TOPCon电池高铜浆料及铜浆方案导入进展 [5] - 高效TOPCon产业链处于盈利底部,率先完成提效降本升级的企业将拉开竞争差距 [5]
光伏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光伏行业:静待供给侧优化,关注降银金属化新技术
东兴证券· 2025-06-12 11: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行业自律与技术创新是破局关键,头部企业或牵头建立产能规划协调机制,新型电池技术量产效率提升,去银无银化技术突破,光伏行业有望优化供给结构 [4] - 硅料与电池片环节是行业供给侧优化核心抓手,硅料环节启停成本高、头部厂商集中易达成减产协议,电池片环节承担技术进步重任需持续迭代 [4] - 降银是光伏行业降本提效重要方向,金属化降本包括原材料端找替代和工艺端减用量,新技术应用将带动辅材升级或增量需求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抢装驱动上半年需求,自律+创新助力供给侧出清 - 全球装机增速放缓,2024年新增装机约530GW,同比增长约35.9%;国内市场2024年新增装机277.57GW,同比增长28.3%,2025年1 - 4月新增装机104.93GW,同比增长74.6%,预计全年前高后低 [14] - 24年光伏组件出口量增金额减,25年1 - 4月国内抢装致海外出口缩减,2024全年出口量238.8GW,同比增12.8%,2025年1 - 4月出口约83.29GW,同比下降6% [15] - 主产业链价格小幅波动,截止6/4,硅料价格跌至36元/kg,182N型topcon双面组件价格跌至0.68元/w,较年初分别下跌7.7%、2.4%,6 - 8月或延续需求弱势 [19] - 选取52家光伏制造企业为样本,2025Q1总营业收入1601.55亿元,同比减少17.4%,环比下降25.1%,归母净利润 - 68.38亿元,同比减少 - 525.8%,环比减亏72.2%,行业仍亏损,产能出清进行中 [23] 硅料与电池片环节将成行业供给侧优化的核心抓手 - 硅料生产启停成本高,头部厂商集中,2024年四家企业多晶硅产能合计达200.5万吨/年,头部企业易达成减产协议,看好该环节率先产能出清 [30] - 电池片承担技术进步重任,新技术不断涌现,头部企业持续投入升级产线,二三线厂商投资意愿有限,落后产能将逐步出清,看好供需格局优化 [35] 去银少银持续推进,铜浆料、叠栅技术或成重要降本方向 - 降银是光伏行业降本提效重要方向,银浆成本占电池成本27.3%,组件成本10.4%,金属化降本包括原材料端替代和工艺端减用量 [37] - 纯铜浆若解决铜氧化、烧结扩散及附着性问题,或为金属化降本理想方案,银包铜不适用于主流高温工艺,电镀铜设备投资大不具经济性 [42] - 叠栅技术取消主副栅和焊带,改变电流收集路径,提升组件功率、降低银浆耗量,通威推动其量产导入,将带动三角导电丝等辅材增量需求 [46][50] 投资策略 - 新政驱动“531”抢装带动Q1产业链利润修复,但下半年分布式项目投资意愿或下降,产业链产能过剩,落后产能出清待时日,利润修复力度和持续性待观察 [54] - 看好硅料和电池片环节尾部产能加速出清,相关标的通威股份 [56] - 关注金属化新技术发展,相关标的聚和材料、帝科股份、博迁新材、时创能源 [56][57] - 关注储能PCS领域,推荐阳光电源,相关标的德业股份 [57]
光伏行业:静待供给侧优化,关注降银金属化新技术
东兴证券· 2025-06-12 10:51
报告核心观点 - 行业自律与技术创新助力光伏行业供给侧优化,硅料与电池片环节是核心抓手,降银是降本提效重要方向,随着自律机制完善与技术革新,行业有望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供给结构 [4] 各部分总结 抢装驱动上半年需求,自律+创新助力供给侧出清 - 全球装机增速放缓,2024 年新增装机约 530GW,同比增长约 35.9%;国内新增装机维持高位,2024 年新增 277.57GW,同比增长 28.3%,2025 年 1 - 4 月新增 104.93GW,同比增长 74.6%,预计全年前高后低 [14] - 24 年光伏组件出口量增金额减,25 年 1 - 4 月国内抢装致海外出口缩减,2024 全年出口量 238.8GW,同比增 12.8%,2025 年 1 - 4 月出口约 83.29GW,同比下降 6% [15] - 主产业链价格小幅波动,截止 6/4,硅料价格跌至 36 元/kg,182N 型 topcon 双面组件价格跌至 0.68 元/w,较年初分别下跌 7.7%、2.4%,6 - 8 月或延续需求弱势,压制行业排产及短期产业链价格 [19] - 行业仍处亏损阶段,2025Q1 选取的 52 家光伏制造企业总营业收入 1601.55 亿元,同比减少 17.4%,归母净利润 - 68.38 亿元,同比减少 - 525.8%,行业自律与技术创新是破局关键 [23] 硅料与电池片环节将成行业供给侧优化的核心抓手 - 硅料生产高启停成本,叠加头部企业易达成减产共识,助力尾部产能出清,2024 年四家头部企业多晶硅产能合计达 200.5 万吨/年,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30] - 硅料环节不同企业间现金成本差距明显,领先企业现金成本为 3.4 万元/吨,通威内蒙基地降至 2.7 万元/吨以下,看好硅料环节率先实现产能出清 [31] - 电池片技术持续迭代,承担光伏技术进步重任,头部企业持续投入推动产线升级,倒逼落后产能出清,看好电池片环节供需格局优化 [35] 去银少银持续推进,铜浆料、叠栅技术或成重要降本方向 - 降银是光伏行业降本提效重要方向,银浆成本占电池成本 27.3%,组件成本 10.4%,金属化降本包括原材料端替代和工艺端减少用量两个方向 [37] - 纯铜浆或为金属化降本理想方案,银包铜不适用于主流高温工艺,电镀铜设备投资大,若解决铜氧化等问题,纯铜浆有望实现降本 [42] - 银浆龙头企业正积极推进低银铜浆方案,聚和材料、帝科股份等通过技术创新攻克难题,有望提升市占率及盈利能力 [43] - 叠栅作为新一代平台化技术,成熟度有望逐步提升,取消主副栅和焊带,改变电流收集路径,降低银浆耗量,通威股份积极推动其量产导入 [46][50] 投资策略 - 新政驱动“531”抢装带动 Q1 产业链利润修复,但下半年分布式项目投资意愿或下降,产业链利润修复力度和持续性待观察 [54] - 主线一:看好硅料和电池片环节尾部产能加速出清,相关标的通威股份 [56] - 主线二:关注金属化新技术发展,可关注银浆、焊带等领域,相关标的聚和材料、帝科股份等 [56][57] - 主线三:关注需求高景气的储能 PCS 领域,推荐阳光电源,相关标的德业股份 [57]
佰维存储20250610
2025-06-10 23:26
纪要涉及的行业 光伏行业[2][4]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供需情况**: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严重过剩,组件、电池、硅片和硅料名义产能超1200吉瓦,2025年组件产量预期650 - 700吉瓦,主产业链名义产能约为组件产量两倍;辅材胶膜和玻璃年度供应量800 - 900吉瓦,光伏玻璃在建产能多,未来供应压力大[2][4] - **硅料市场基本面**:国内430和531抢装结束,组件排产回落致硅料价格探底,n型颗粒硅含税3.45万元/吨,不含税均价3 - 3.3万元/吨,仅部分基地不亏现金成本,自2024年10月起减产,单月产能降至约10万吨,计划减至8.3万吨/月,开工率30%左右[2][5] - **硅料库存恢复时间**:2025年初库存50万吨左右,现降至40万吨左右;若6月排产10万吨/月,预计2026年中库存恢复至一个月水平;若7月起降至8.5万吨/月,有望2025年底实现[2][6] - **光伏产业链金属化进展**:产业链利润与价格承压,降本重要,银浆成本占比高,组件中占12%,电池中占39%,降本靠铜替代技术,但面临高温稳定性、包覆、抗氧化及扩散等问题[7] - **铜扩散影响及解决办法**:铜在硅片中扩散系数大于银,影响电池效率,解决办法是包覆铜粉和设置银种子层,隔绝铜与硅片接触,降低电阻促进烧结,市面含铜浆料方案基本采用此搭配[8] - **含铜浆料方案特点**:地科高铜浆料用银包裹、银种子层技术,含银量未来或降至10%,定价4000 - 5000元/公斤,每瓦省约0.5分;聚合纯铜浆料用非银材料包覆,定价2500 - 3000元/公斤,需专用烧结炉,每瓦省约0.5分[9][10] - **含铜浆料市场推广进展**:高铜浆料进展快,因抗氧化和防扩散可靠性高,Topcon组件龙头加快导入,2026年出货量预计达小几百吨,加工费提升;纯铜浆料持续推进,成功将带来更大降本空间,建议关注地科及聚合相关标的[1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市面主要含铜浆料方案包括地科开发的高铜浆料和聚合开发的纯铜浆料[4][9] - 银包铜技术成熟但面临高温稳定性挑战,有机物或无机物包覆有降银耗潜力但存在位阻效应难以实现100%包覆[7]
抢装结束后价格探底,关注技术迭代及政策推动出清 - 光伏6月月报
2025-06-09 23:30
纪要涉及的行业 光伏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供需情况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光伏组件、电池、硅片、硅料四个主产业链环节名义产能均超1200GW,今年组件预期生产量为650 - 700GW,各环节名义产能约为实际需求两倍;辅材环节胶膜和玻璃年度供应量为800 - 900GW,光伏玻璃名义产能约800GW,在建项目多预期不乐观;未来几个季度名义过剩持续,但开工率下降预计使行业库存改善,硅料更明显[2][10] 硅料市场 - 国内430和531抢装结束,组件排产回落致硅料价格探底,n型颗粒硅含税价3.45万元/吨,n型复投料和致密料分别为3.75万元和3.4万元/吨,不含税均价3 - 3.3万元/吨;仅协鑫科技颗粒硅技术、通威股份内蒙古及丰水期乐山基地不亏现金成本,其他基地亏损,价格下跌空间有限;7月排产预计降至8.3万吨,供给降幅大于需求降幅[3][4][13] 行业需求与政策 - 6月全球光伏组件排产53GW高于预期,印度、中东及国内集中式市场有支撑;下半年整体需求偏淡,10 - 12月国内集中式需求或小幅复苏,12月 - 明年2月是传统淡季,需求弹性不大;短期内政策变化是主要催化因素,中长期政策推动行业供需扭转;下半年电池环节技术迭代是产能出清重要推动力[5] 市场展望 - 下半年光伏市场需求偏淡,10 - 11月国内集中式抢装需求小幅修复但弹性有限,12月 - 明年2月组件排产或再下降;主要催化因素是政策端变化和电池技术迭代[6][7] 产能情况 - 截至2024年底,剩余约900GW产能,TOPCon约800GW,量产功率620 - 625瓦,效率约23%;晶科TOPCon 3.0提效但需设备改造,每GW投资大几千万,资金不足企业旧产能或退出,晶科预计2025年底完成40%以上产能改造,2026年达70% 3.0状态;2025年爱旭有18GW产能,隆基预计年底达50GW 2.0产能,其他公司合计20 - 30GW;BC电池平均量产功率超650瓦,在分布式市场有优势,有望占80 - 90%份额[8][9] BC电池 - BC电池订单饱和度及需求良好,6月Topcon开工降10个百分点,隆基和爱旭满负荷生产;欧洲市场BC溢价至少两毛,成本比Topcon高约一毛,超额盈利约一毛;国内市场BC价格比Topcon高约六分,成本高约四分,超额利润约两分;爱旭上半年海外出货未达预期,三季度预计海外出货占比超50%提高盈利水平;核心标的隆基和爱旭,隆基现金储备及经营稳健性优,爱旭收入结构中DC占比大更具弹性[11][12] 硅料减产 - 7月减产由通威主导,上调乐山基地开工率、调低内蒙古基地开工率,预计单月产量再降约2万吨;新疆金诺和宏元绿能等二线公司可能关停或大幅调低开工率,单月产量减少约4000吨,加快行业去库节奏[14][15] 硅料库存 - 2025年初以来行业库存约50万吨,近两月因组件排产上升降至约40万吨;若6月维持10万吨/月排产,假设今明两年硅片同比增速2%和10%,库存明年中回到一个月水平;若7月起单月排产降至8.5万吨并维持,今年底库存有望降至一个月水平[16] 银浆成本 - 银浆在光伏组件和电池成本中占比分别达12%和39%,成第三大组件成本,玻璃和铝边框降本空间有限,降低银浆成本成主要思路,方法有银包铜、高铜浆料、纯铜浆、电镀铜等[17] 含铜浆料 - 含铜浆料面临抗氧化性与铜扩散问题;抗氧化需包覆隔绝材料,银包覆效果好但薄层稳定性难实现,有机物包覆有位阻效应;防止铜扩散需在栅线与硅片间设“银种子层”隔绝,市面含铜浆方案多采用“银种子层 + 含铜浆”组合[18] 高铜浆料 - 高铜浆料和传统浆料核心区别是铜粉包裹材料,高铜浆料用银包裹,使用银种子层加含铜浆,银种子层含银量约80%,高铜浆料含银量约20%,未来有望降至10%;高铜浆料定价4000 - 5000元/公斤,银浆约8000元/公斤,仅背面应用每瓦节省约0.5分,规模化量产成本节省空间更大[19] 纯铜浆方案 - 纯铜浆方案用银种子层加纯铜浆,更能节省银;当前定价2500 - 3000元/公斤,仅背面应用单瓦节省更多;技术早期需专用烧结炉,综合成本节省约每瓦0.5分,设备成熟和价格下降后节省空间更大[20] 高性能银胶市场 - 高性能银胶市场前景看好,高铜浆料方案进展快,抗氧化性及防铜扩散风险可靠性高,Topcon组件龙头企业导入迅速,其他一体化组件企业积极测试,2026年预计出货量可达小几百吨;高性能加工壁垒高,加工费提升,有望带来业绩弹性[21] 电池和组件成本 - 高性能电池和组件成本节省潜力大,地科和聚合开发的方案推进,若成功将带来更大成本节省空间,建议关注Epicon及聚合相关标的[2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目前整个电池片行业总计约1200GW,其中Perak电池占200多个GW[5][7] - 银包铜技术在抑制结电池低温场景应用成熟,下一步需探索含铜浆料在Topcon电池与组件中的应用[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