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片

搜索文档
山东威达(002026):公司深度研究:深耕电动工具配件,静待第二曲线打开
国海证券· 2025-06-19 23:0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4][7][9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电动工具周期向上,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作为配件龙头优势稳固,新兴业务催化不断落地有望打开第二曲线,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收和盈利能力持续增长 [4][9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电动工具配件龙头,拓展布局多极成长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电动工具配件龙头,2024年钻夹头全球市占率约50%,实现配件一体化协同生产并投建海外基地,2025年电动工具周期向上,海外基地投产有望使配件业务量利齐升,新兴业务催化落地有望打开第二曲线 [13] 1.1、钻夹头隐形冠军,融资并购拓展业务布局 - 公司深耕钻夹头近四十年,通过融资并购拓展业务布局,2001年突破下游龙头客户TTI建立领导地位,2004年上市后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形成“中国威海为核心,越南、墨西哥基地为两翼”的战略布局 [14][15] -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稳定,实控人杨明燕间接控制公司36%的股权,拥有13家子公司,各子公司协同发展 [18] 1.2、主业龙头优势稳固,新兴业务多点开花 -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电动工具配件、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行业三大板块,主要产品丰富 [21] - 2024年全球电动工具补库周期启动,公司电动工具配件板块营收同比增长30%,占比回升至51%,但因换电站业务调整整体营收下滑,不过盈利能力大幅回升,2025Q1盈利能力维持高位 [24] - 公司现金流稳健,在手资金充足,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9.63亿元,有望用于进一步投资和业务扩张 [29] - 公司积极进行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1.16亿元,费用率5.24%,年末在手专利共590项,奠定了电动工具配件龙头的基础 [33] 2、电动工具周期向上,龙头优势有望持续兑现 2.1、全球电动工具需求复苏,新兴市场贡献增量 - 电动工具是顺周期行业,需求与建筑业景气度高度相关,美国建筑业景气度是主要观测指标,2024年北美、欧洲、亚太电动工具市场份额分别为41%、34%、21% [36] - 降息周期启动,全球建筑业景气度有望复苏,带动电动工具需求增长,终端零售商处于补库周期,需求向上游传导 [38][43] - 2024年以来,国内、全球电动工具产量持续高增,新兴市场有望贡献需求增量,2025年全球电动工具市场规模有望达322亿美元,同比增长5.6% [46][50][53] 2.2、大型跨国公司主导、产品迭代迅速,构成配件供应壁垒 - 全球电动工具市场由大型跨国公司主导,2024年其份额超70%,产品质量和准入成为上游配件的供应壁垒 [58] - 电动工具产品线丰富、产品迭代迅速,提升配件供应难度,无绳化、锂电化,大功率化、小型化,智能化、一机多用化三大趋势推动产品迭代与创新,催生出上游配件的新需求 [61][63] 2.3、配件一体化协同,龙头优势有望持续兑现 - 公司钻夹头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一,2024年达50%,已实现各类配件一体化协同生产和销售,规模效应凸显,原材料价格下降,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73][75] - 越南、墨西哥基地投产,降低国际贸易风险,上海拜骋产品、客户突破,2024年实现营收8.43亿元,同比增长44%,贡献盈利增量 [78][79] 3、多领域布局,静待第二曲线打开 3.1、换电站建设加速,昆山斯沃普有望受益 - 昆山斯沃普主要负责生产新能源汽车换电站,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蔚来与宁德时代达成换电合作,年内有望新增2000 +座换电站,市场空间同比增长超227%,昆山斯沃普有望受益 [82]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上升催生换电需求,政策支持不断落地,产品迭代完成,换电站建设有望加速 [82][84] 3.2、机床行业景气度上升,济南一机有望再成长 - 济南一机是中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之一,产品丰富,用户遍布全球,“中国制造2025”节点将至,高档数控机床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国内机床行业景气度有望提升 [89] - 2024年山东威达机床业务量利齐升,济南一机在手订单充足,有望乘行业东风再成长 [91] 4、盈利预测与评级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5.24、28.07、30.76亿元,同比+13.6%、+11.2%、+9.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4、3.92、4.29亿元,同比+14.6%、+13.8%、+9.5%;对应PE分别为14.27x、12.53x、11.44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96]
走在最前沿|小小钻夹头,何以成冠军
齐鲁晚报· 2025-06-13 17:23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为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 仅有18名职工 全部家当两万多元 主业是榨花生油和制水泥管 [2] - 1984年引进散热器项目开始生产暖气片 为维持运转甚至动用董事长个人存折 [2] - 1987年转型生产钻夹头 因当时产品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 [4] - 1990年逆势扩大产能 投资345万元改造生产线 产能从20万只提升至70万只 当年实现产值1500万元 利税143万元 [6] - 2001年突破技术瓶颈 开发复合型表面硬化处理新工艺 拿下TTI公司大订单 进入高端市场 [7] 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 钻夹头产品连续24年产销量世界第一 全球市场份额约50% 远销80多个国家 [1][8] - 拥有手钻紧夹头 扳手夹头两大系列1000多种规格 累计专利150余项 [8] - 高端钻夹头技术曾长期被欧美垄断 公司通过工艺创新实现夹紧力突破 [7] - 目前每年研发投入超销售额5% 聚焦精密夹持技术 新材料应用等前沿领域 [12] 生产智能化升级 - 生产线自动化率达90%以上 仅包装工序需人工 [9] - 第三代机器人实现精度0.001毫米 不良品率低于千分之一 [9] - 单班产能提升25% 单线综合效益增长6倍 工人数量减少三分之二但总产能翻数番 [9] - 正在研发具备"感知"功能的智能钻夹头 可自主调整夹持力 [12] 产品与市场拓展 - 主要客户包括博世 史丹利百得 牧田等全球电动工具巨头 [1] - 2017年起连续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2] - 以钻夹头为核心延伸开发开关 粉末冶金件 精密铸造件等并行产品 [8]
走民企 说创新 | 欧科亿跳出舒适圈 “锯片大王”变身“刀具新贵”
证券日报· 2025-06-04 00:41
行业概况 - 全球刀具市场规模超300亿美元,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趋势推动硬质合金数控刀具成为"工业脊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领域[2] - 行业竞争焦点向中高端领域转移,国产化替代需求显著[2]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从1996年木工锯片小厂起步,2020年登陆科创板,2024年建成200亩切削工具产业园,完成向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转型[2] - 木工锯片阶段:通过自主研发攻克超细晶粒硬质合金技术,占据国内50%以上市场份额,成为最大硬质合金锯齿刀片生产商[3][4] - 数控刀具阶段:2010年切入数控刀片领域,2022年建设产业园新增年产300万支整体刀具等产能,2024年推出ODP钻头寿命达进口产品90%[4] 产品与技术突破 - 产品矩阵覆盖数控刀片、整体刀具、金属陶瓷及超硬刀具等,2024年新增整体刀具品种4470种、数控刀片品种5000种[4] - 专项技术:突破0.7微米亚细晶粒基材与AlCrN/TiSiN涂层技术,开发高温合金铣刀、涡轮壳耐热不锈钢铣刀等特种刀具[4][5] - 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8585.61万元(占营收7.62%),新增专利49项,合作开发高性能硬质合金材质[5] 智能制造体系 - 建成"黑灯工厂"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六轴机器人定位精度达0.01毫米,激光扫描仪实时优化切削路径[6] - 智能管理系统:数字孪生平台实时监控设备状态,AI视觉系统自动补偿磨削参数,故障响应时间0.5秒[6][7] - 供应链优化:打通研发-生产-供应链数据链,提升库存周转率并压缩交付周期[7] 市场战略 - 国内聚焦航空航天、新能源等七大新兴领域,提供发动机缸体等定制化加工方案[5][9] - 国际化进展:2024年海外收入2.09亿元(+49.22%),数控刀具出口1.72亿元(+54.62%),从单刀片出口升级为技术方案输出[9] 人才与创新机制 - 建立"首席专家+工程师+顾问"协作模式,通过股权激励与长效考核激发创新[8] - 管理理念:提前布局共性技术,在机器人丝杠/行星齿轮加工等领域形成先发优势[9]
黄河旋风,重要股东股份被冻结
中国证券报· 2025-04-03 07:25
股东股份冻结事件 - 黄河集团持有黄河旋风8.82%股份(1.27亿股)被江苏省海安市人民法院轮候冻结,占其持股100% [1] - 冻结原因系与南通中穗供应链有限公司的民间借贷纠纷,涉及金额542.14万元 [1] - 黄河集团非控股股东,事件不影响公司控制权及日常经营 [1] - 此前3月25日,黄河集团股份因与南通宝通典当有限公司典当纠纷被南通市崇川区法院轮候冻结,涉及金额577.85万元 [2] - 1月15日,黄河集团股份因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河南省分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被郑州片区法院轮候冻结,涉及金额1.37亿元 [2]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超硬材料及制品,包括工业金刚石、培育钻石、砂轮、刀具等 [2] - 产品应用于金刚石工具制造、珠宝首饰、陶瓷加工、勘探开采等九大领域 [2] 财务表现 - 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8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7.98亿元扩大1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