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生产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无机絮凝剂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水处理领域核心环保材料,高效去除悬浮物与胶体提升水质净化效果[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7 09:24
行业概述 - 无机絮凝剂是由无机组分构成的水处理药剂 通过电中和 吸附架桥 网捕卷扫等物理化学作用促使水中悬浮颗粒 胶体等污染物聚集形成大颗粒絮体并沉降[2] - 主要分为阳离子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阴离子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复合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三大类[2] - 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 自来水净化 造纸 纺织 印染等领域[2]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铝盐 铁盐 硅酸盐 矿物原料等原材料[3] - 产业链中游为无机絮凝剂生产制造环节[3] - 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水处理 石油天然气 造纸 矿业等领域[3]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无机絮凝剂行业市场规模达30.49亿元 同比增长4.38%[1][6] - 水处理领域是其核心应用方向 在市政污水处理及工业废水处理场景中高效去除污染物[1][6] - 在矿物提取中加速矿浆沉降 在造纸行业优化纸浆脱水性能 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用于钻井泥浆处理及采出水回注[1][6] 原材料价格 - 氢氧化铝是生产无机絮凝剂的重要原材料 2025年8月底中国氢氧化铝价格为2010元/吨 同比下降18.52%[5] - 价格下降显著降低聚合氯化铝等产品的生产成本 提升相关企业利润空间与市场竞争力[5] - 价格调整反映氧化铝产能扩张 铝土矿供应充足及环保政策倒逼产业链优化调整的趋势[5] 下游需求驱动 - 2024年中国水处理药剂市场规模为480亿元 同比增长7.72%[6] -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污水处理和水资源循环利用重要性提升 为水处理药剂市场提供强大动力[6] - 环保政策日益严格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剧推动无机絮凝剂市场需求上升[6] 重点企业-宝莫生物 - 主营精细化工及环保水处理 主要产品包括丙烯酰胺 聚丙烯酰胺 表面活性剂 稠油降粘剂[7] - 为国内聚丙烯酰胺生产龙头企业之一 拥有丙烯酰胺生产能力3万吨/年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3.3万吨/年[7]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68亿元 同比增长26.16% 归母净利润为0.16亿元 同比增长129.30%[7] 重点企业-富淼科技 - 专注亲水性功能高分子研发 产品覆盖PAM DADMAC等 应用于制浆造纸 矿物洗选 油气开采等领域[8] - 水处理化学品包括絮凝剂 混凝剂 油水分离剂 阻垢剂等 具有广泛分子量范围和离子度[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21亿元 同比下降5.80% 归母净利润为0.21亿元 同比下降19.17%[8] 行业发展趋势 - 环保要求提高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重点开发更高效 更环保的无机絮凝剂产品[8] - 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应用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通过先进控制系统实现生产精细化管理[9] - 市场应用领域继续拓展 行业整合趋势明显 大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10]
更安全、更绿色、更智能 从煤博会看煤炭行业新图景
新华社· 2025-09-16 12:29
第十九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核心内容 - 第十九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与第三届西部氢能博览会于陕西榆林举办 来自全国各地的900多家能源企业和制造厂家展示技术和装备 共同勾勒更安全、更绿色、更智能的煤炭行业新图景 [1] 更安全:新技术提高煤矿生产安全系数 - 林州重机集团自主研发三伸缩立柱掩护式液压支架 支护高度范围覆盖2.5米至7.0米 无需频繁更换设备适应不同高度煤层 立柱千斤顶采用内外壁激光熔覆提高安全性能 [2] - 英杰达技术有限公司展示工业无人车 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加AI算法 在复杂环境中自主运行 通过雷达和摄像头识别障碍物实现自动避障或停车 用于解决高危环境下样品配送问题 [3] - 国能神东煤炭集团坚持机械换人理念 梳理重体力作业126项 累计研发应用39种329台机器人 成功替代85项重体力作业 实现采煤、掘进、安控和救援等5类机器人应用全覆盖 [3] - 无人采煤设备和各类机器人应用改变传统生产模式 极大提高煤矿生产安全系数 [5] 更绿色:变废为宝成为行业共识 - 陕西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展示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技术 建立完善瓦斯抽采利用工艺技术体系 探索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 [5] - 延长石油集团展示煤矸石充填技术 将煤矸石制成泥浆充填到岩层裂隙中实现变废为宝 正在一处煤矿筹建煤矸石充填项目加快技术推广应用 [5] - 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 其中煤制氢产能约2800万吨/年 产量约2070万吨 [6] - 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展示氢燃料电池通勤车、氢能重卡、50标方电解水制氢撬装产品 榆林零碳产业园氢能示范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生产绿氢10万吨 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00万吨 未来绿氢将大规模应用于煤化工项目 [7] - 煤炭开发到生产、储运、使用全流程清洁化已成为行业共识 [9] 更智能:为行业转型升级带来深刻变革 - 林州重机集团创新推出虹膜识别智能储物柜 识别时间不到1秒 错误率仅为万分之一 柜中增加通风、除菌功能 已在多个大型煤矿推广应用 [9][10] -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展示煤科卫士人工智能大模型 专门针对煤矿应用处理采煤、掘进、运输等专业问题 集成财务结算、产量跟踪等系统数据 大幅提升设备利用效率 [11] -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 全国建有1806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 建成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矿达907处 煤矿智能开采产能占比超50% 超1.6万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 [13] - 智能设备为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带来深刻变革 从单一设备智能化到整个生产系统智能化 煤炭产业经历深刻数字变革 [10][13]
上海丁义兴食品新厂启航 百年老字号开启智造新篇章
经济网· 2025-09-10 15:58
2025年9月9日,百年中华老字号企业——位于临港金山园的上海丁义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了以"百年匠 心,聚力金山"为主题的新厂房启航盛典。各级领导、行业伙伴、媒体代表及公司员工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 承载着工匠精神与创新梦想的重要时刻。 当日上午9点58分,盛典在激昂的鼓乐表演中正式拉开帷幕。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上海海洋 大学原校长潘迎捷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是当前食品行业发展的核心。丁义兴新厂区高标准、 高起点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高度重视和对品质不懈追求的匠心精神。希望丁义兴以新厂启用为 契机,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在新产品研发、工艺创新、标准制定等方面持续探索,迭代创新。" 上海食品学会理事长王锡昌教授在致辞中谈到:"丁义兴新厂的建成,体现了老字号企业对标国际一流的远见 卓识。这里不仅配备了智能化生产线,更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希望丁义兴以此为新起点,在传承经 典工艺的同时,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让百年美味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上海临港金山新兴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佳迪致辞:"丁义兴作为金山区的重点企业和知名品牌,其成功 扩建对促进区域经 ...
调研速递|浙江兆丰机电接受25家机构调研,聚焦核心竞争力与业务进展
新浪证券· 2025-08-31 19:46
核心经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约3.44亿元 同比增长5.88% [1] - 主机业务2025年增长约40% 当前营收占比35% [2] 核心竞争力 - 拥有100余项有效专利 2024年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 产品覆盖近5500余种型号轴承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1] - 建有多个科研中心 与海外机构合作并引进博士后科研人员 [1] - 作为浙江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2014年推行机器换人 [1] 产能与智能化建设 - 推进年产3000万只汽车轮毂轴承单元精密锻车件智能化工厂建设项目 [1] - 推动产线智能化和柔性化改造 满足不同业务形态需求 [1] - 打造全自动生产线 推进数字工厂建设与5G技术应用 [1] 战略转型与业务拓展 - 提出由机向电、电牵引机战略 推进电控业务拓展 [1] - 电控产品已实现小批量供货 [1] - 介入工程机械电控板块 与头部新能源车厂推进合作 [2] - 在无人物流车和人形机器人领域开展业务合作 [2] 新业务布局 - 设立兆丰(杭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专注人形机器人丝杠业务 [2] - 完成多个型号丝杠设计工作 正与下游企业开展产品测试 [2]
普莱得:上半年营收4.61亿元 同比增长11.98%
中证网· 2025-08-28 19:5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61亿元 同比增长11.9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65.31万元 同比增长14.23% [1] - 总资产达15.03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73亿元 较上年度末增长0.77% [1] 业务发展 - 自有品牌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20%以上 覆盖美国/欧洲/澳洲/印度等市场 [1] - 通过天猫/亚马逊/沃尔玛/Temu/Tik Tok等电商平台开设品牌旗舰店 [1] - 2023年收购的Batavia B.V.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80% [2] 研发与专利 - 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5.92% [1] - 累计获得国内外专利561项 其中发明专利53项/实用新型专利239项/外观专利269项 [1] 全球布局 - 产品出口欧洲/美洲/亚太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2] - 与Stanley Black&Decker/BOSCH/Makita等国际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 - 通过海外子公司深耕欧洲市场 提升泰国生产基地制造供应能力 [2] 产能与技术 - 热风枪系列产品连续5年(2019-2023)国内销量第一 [2] - 稳步推进"年产800万台DC锂电电动工具"项目 [2] - 引进热风枪自动装配线/锂电流水线等国内领先生产设备 [2] - 构建数字孪生工厂/智能仓储/智慧物流等智能生产体系 [2] 战略规划 - 坚持"ODM+OBM"业务双驱动战略 [2] - 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2]
2025年中国氨纶纤维行业产业链、行业产能、供需格局、市场价格、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行业供需维持紧平衡格局,氨纶市场价格持续低位震荡运行[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5 08:55
氨纶纤维行业概述 - 氨纶是一种性能卓越的合成纤维 学名聚氨酯弹性纤维 具有高弹性 伸长率可达500%-800% 回弹性超过95% 同时具备轻量化 耐磨 耐化学腐蚀等特性 [2] - 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 医疗用品和工业领域 通过与棉 涤纶等纤维混纺改善织物弹性和舒适性 [2] - 分子结构以聚氨酯为基材 采用嵌段共聚工艺形成软段-硬段微观结构 分别赋予弹性和强度 [2] 产业链结构 - 上游核心原材料为PTMEG和MDI 其中PTMEG占比高达80% [4] - 中游产能高度集中 华峰化学 晓星氨纶等头部企业CR5产能占比近80% 通过技改扩建和智能制造提升效率 [4] - 下游应用以纺织服装为主占比76% 运动服饰 内衣等细分需求快速增长 医疗卫材和汽车内饰等新兴领域推动差别化氨纶占比提升至30% [4][6] 下游应用市场 - 纺织服装占据超70%市场份额 运动服饰 内衣及休闲服受益消费升级与功能化需求保持强劲增长 [6] - 产业用纺织品占比约17% 老龄化推动医疗卫材需求激增 预计2025年医疗领域氨纶消费量突破5万吨 [6] - 汽车内饰 智能穿戴等新兴领域对高弹性 耐候性纤维需求快速攀升 推动行业向抗菌 温感 可降解等功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 [6] 行业发展现状 - 2020-2024年产能从95万吨增至138万吨 年复合增长率9.78% 2025年底总产能预计突破144万吨 [10] - 2020-2024年产量从69.71万吨增至105.84万吨 年均复合增长率11.0% 消费量从71.73万吨增至102.69万吨 年均增速9.4% [12] - 2025年上半年产量55.42万吨 消费量52.63万吨 市场呈现温和过剩格局 [12] 价格走势 - 2024年氨纶价格维持在23700-29300元/吨区间 年内累计下跌19.11% [14] - 2025年价格先扬后抑 1-3月阶段性回升 4-7月受原料价格走弱及贸易摩擦影响在23000-24200元/吨低位震荡 [14] - 当前市场特征为成本支撑不足 供需矛盾突出 需求端疲软制约价格上行空间 [14] 竞争格局 - 行业形成头部集中格局 CR3市占率达57% 华峰化学 晓星氨纶 新乡化纤凭借规模化产能和全产业链布局主导市场 [16] - 第二梯队企业如诸暨华海 泰和新材通过区域市场深耕或细分领域突破形成差异化竞争 [16] - 中小企业面临成本压力与环保约束 逐步向生物基 再生氨纶等绿色赛道转型 [16] 企业产能布局 - 生产企业主要采用干法纺丝工艺 基地集中在浙江 山东 河南等传统化工产业集聚区 [18] - 华峰化学产能325千吨 晓星氨纶237千吨 新乡化纤220千吨 诸暨华海160千吨 泰和新材90千吨 [19] - 行业呈现向西部转移趋势 如晓星和泰和在宁夏宁东布局 头部企业通过扩产和技术升级巩固优势 [18] 行业发展趋势 - 产能扩张趋缓 2024年新增产能13.5万吨 2025年预计新增6万吨 增速显著下降 CR5市场份额已达75% [20][21] - 需求端保持7%以上年均增速 运动服饰CAGR 12.26% 防晒服CAGR 9.98% 差异化产品占比将提升至30% [22] - 绿色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成为重点 熔融纺丝技术推广 生物基氨纶和再生氨纶研发加速 头部企业推进数字化生产提升效率 [23]
单场直播狂卖500万元!它靠什么把年轻人拿捏了?
金融时报· 2025-08-24 13:33
行业综合表现 - 2024年福鼎市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55亿元 品牌价值达70.66亿元 连续十五年稳居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十强 [1] -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于2025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成为世界茶文化遗产典范 [5] 质量管控与溯源体系 - 全市推行茶园不使用化学农药 实行基地化生态茶园管理 [2] - 建立大数据溯源平台 覆盖36万亩茶园 7.7万户茶农和3100家加工主体 [2] 产品创新与现代化表达 - 公司推出冲泡便捷的"晒白金"系列成为销量冠军 即将推出降低饮用门槛的"针自在"钛杯系列 [2] - 行业持续探索茶产品现代化表达 通过LED光源萎凋复合式生产线实现标准化生产 [3] 智能化生产转型 - 公司智能工厂采用国内首创白茶精制流水线 全自动6道精制工艺每小时处理量相当于50名熟练工 [3] - 行业生产效率提升40% 福鼎市获评全国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 [3] 渠道拓展与营销创新 - 公司与中国网球公开赛深度合作推出联名纪念茶 并与山姆/胖东来/农夫山泉等企业合作拓展渠道 [4] - 行业通过数字游民项目吸引创业者 结合短视频/直播电商拓展Z世代消费群体 [4] - 2024年抖音平台福鼎白茶话题播放量超50亿次 头部主播单场直播销售额超500万元 [4] 产业融合发展战略 - 行业开创白茶+体育/旅游/美食/科技的多元融合模式 包括茶BA赛事/六条精品茶旅线路/白茶宴创新等 [5] - 福鼎白茶从农产品升级为文化符号和生活方式 [5]
鸿路钢构(002541):产销增长 机器人持续上量并实现外销
新浪财经· 2025-08-23 08:35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05.5亿元,同比增长2.2% [1][2][3] - 归母净利润2.9亿元,同比下降32.7%,主要因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减少1.42亿元 [1][3] - 扣非归母净利润2.4亿元,同比增长0.9% [1][3] - 政府补助从上年同期2.3亿元下降至0.7亿元 [3] - 财务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分别同比提升0.2和0.1个百分点 [3] 经营数据 - 新签合同额143.8亿元,同比增长0.2%,在钢价下降背景下保持增长 [1][4] - 一二季度产量分别为105万吨和131万吨,二季度产量创历史新高 [1][4] - 产能利用率提升至101% [1][4] - 一二季度吨毛利分别为451元和448元,较同期有所下降但保持平稳 [4] - 吨成本(不含钢价)分别为663元和491元,智能化推动成本下降 [4] 技术创新与业务拓展 - 焊接机器人应用规模达2500台,较年初增加约500台 [1][4] - 产线效率提升显现,产能利用率超100% [4] - 已成立销售团队开展焊接机器人外销业务 [1][4] - 研发费用率保持3.0%的较高水平,仍投入产线改造 [3]
上海食品产业园 依托上海市场优势 发展特色食品加工
搜狐财经· 2025-08-18 00:46
上海食品产业园区位优势 - 位于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 依托上海庞大消费市场和成熟产业链基础[1] - 上海拥有超过两千万常住人口 消费需求旺盛且对食品品质要求高[2] - 物流网络发达便于产品快速送达消费者 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市场[2] 产业基础设施与配套 - 交通便利 原料供应充足 周边配套设施完善[1] - 科研机构和高校资源丰富 为食品加工技术创新提供支持[2] - 与研究机构合作推动食品工艺改进和新产品研发[2] 核心产业方向 - 形成以特色食品加工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1] - 聚焦传统风味食品 休闲零食 预制菜等特色产品开发[2] - 结合上海本地饮食文化推出本帮风味熟食 糕点等地域特色产品[2] 生产技术体系 - 采用现代化生产工艺确保食品安全和品质稳定[3] - 建立严格质检体系 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出库全程监控[3] - 通过冷链物流和包装技术优化延长食品保质期 扩大销售半径[3] 产业链协同模式 - 形成完善产业链协作模式 上游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7] - 中游通过共享仓储和物流设施降低运营成本[7] - 下游与商超 电商平台对接拓展市场[7] 企业创新举措 - 引入自动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人力成本[2] - 老字号企业与新兴品牌联名推出新产品[7] - 进口食品本地化生产 根据国内消费者口味调整[2] 未来发展重点 - 推动智能化生产减少对人工依赖[10] - 加强食品研发能力 开发低糖低盐等健康趋势产品[10] - 优化物流体系降低配送成本[10] 面临挑战 -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消费者要求不断提高[10] - 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人力成本上升挤压利润空间[10]
力诺药包(301188.SZ):自主“智”造全链质控 实现中硼硅玻管自主可控规模化生产
新浪财经· 2025-08-15 10:14
核心技术突破与自主可控 - 公司于2022年新建并点火投产自主设计研发的中硼硅玻管窑炉 突破中硼硅玻璃熔化技术瓶颈 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自主可控规模化生产[1] - 采用全氧燃烧加电助熔熔化方式 配合优化的鼓泡技术、电热坝及窑坎结构 显著提升玻璃液澄清与均化效果 提高熔化效率和质量[3] - 成型料道采用铂金技术实现直接加热和精准温度调控 精确控制熔融玻璃流速 使玻璃液更均匀且热学性能更稳定[3] 智能化生产与质量控制 - 自动配料控制系统实现配合料均匀度达100% 全程密闭输送确保原料精准称量且清洁无污染[3] - 成型过程关键参数全自动化监控与调节 保障玻璃管尺寸精度与壁厚均匀性[3] - 全自动在线检测系统通过激光实时检测外径 并完成高压吹屑、端口检测、壁厚检测及自动分选 确保不良品零流出[3] 自动化设备与工艺创新 - 自主研发玻管自动精切封口机可实现两端精切、封口打孔等操作 保证后加工过程理化性能并减少内部污染[4] - 自动码管与热塑系统结合码垛机器人及AGV自动运输 最大限度减少人工干预带来的污染与损伤风险[4] - 构建从原料到中硼硅玻璃管的完整智能化生产线 实现关键医药包装材料高质量国产化替代[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