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十号

搜索文档
如果马斯克被驱逐,北京凉水河会飘来火箭图纸吗?
观察者网· 2025-07-03 08:38
SpaceX技术保护与人才流动 - SpaceX未主动披露产品详细设计 仅因法律和营销需求允许公开摄录讨论[7] - 公司倾向以商业秘密而非专利保护核心技术 避免设计上网被抄袭[7] - 美国出口管制条例严格限制火箭发动机等航天技术出口[7] - SpaceX若解散 员工可流向蓝色起源、火箭实验室等美国竞争对手[10] - 美国90年代航空航天业裁员60%但技术保留 孕育出SpaceX等新势力[12] - 美国体系内技术人才有充足去处 不太可能大规模跨境输出[12]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现状 - 蓝箭航天完成朱雀三号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 距首飞仅差实际验证[15] - 朱雀三号采用一子级9机并联构型 目标3次试飞内实现回收[17] - 航天科技、天兵科技等6家企业新型火箭均进入动力系统试车阶段[18] - 中国与全球最先进火箭技术差距仅剩数月到一年的完善时间[18] - 行业已突破关键技术障碍 无需依赖外部技术引进[18] 中美商业航天对比 - SpaceX总部位于洛杉矶 中国商业航天企业聚集北京亦庄新区[1][3] - 中国上世纪90年代引进前苏联技术 现技术差距已大幅缩小[14] - 美国政局动荡可能引发人才流动 但中国当前需求度较低[19] - 中国民营火箭公司研发进度密集 多型号采用可复用构型[18]
美国“载人登月计划”要塌方了?
观察者网· 2025-05-06 13:52
阿尔忒弥斯计划调整 - 白宫预算草案提议在完成阿尔忒弥斯Ⅲ和Ⅳ任务后退役SLS火箭与猎户座飞船,并终止月球门户站建造计划[1] - SLS火箭和月球门户站曾被视为美国重返月球及火星探索的核心支柱,承载NASA近年最大财政与政治投资[3] - SLS火箭研制费用达240亿美元,单次发射成本40亿美元,效率远低于SpaceX星舰项目[5] SLS火箭的政治经济背景 - SLS被称为"国会火箭",其零部件分散至亚拉巴马、佛罗里达等航天大州承包商以维系政治支持[5] - 项目采用地理分布式建造方案,虽效率低下但通过就业岗位绑定国会选票,形成"太贵所以不敢砍"的行业共识[6] - 特朗普政府动刀原因包括联邦预算压缩、星舰技术压力及载人登月共识缺失[7] 月球门户站困境 - 月球门户站被定位为深空探索跳板,但阿尔忒弥斯Ⅲ任务将直接跳过该站采用"直连模式"[10] - 首批舱段PPE与HALO发射推迟至2027年,国际模块缺乏明确时间表,功能定义模糊导致价值存疑[11] - 国际合作背景浓厚但政治护身符不足,成为预算削减中最易被舍弃的环节[12] 美国航天战略转向 - 资源可能转向火星、私营航天及军事太空资产,反映登月项目政治号召力下降[15] - SLS和门户站取消将冲击NASA生产链条与国际协作框架,导致阿尔忒弥斯体系结构性塌陷[16] - 与中国登月竞赛中呈现"失速"态势,中国2030年前载人登月路径明确而美国陷入技术博弈[16] 中美登月路径差异 - 中国采用两次长征十号发射+轨道对接的简洁路径,聚焦"先登月再扩展"的务实逻辑[19] - 美国通过月球门户站构建可持续驻留体系,但超前战略导致工程复杂度远超执行能力[20] - 中国方案体现分阶段实施的工程哲学,美国则因战略设计与国力脱节陷入系统性透支[21]
10米级不锈钢贮箱,是中国对星舰式体系的正面回应
观察者网· 2025-05-01 09:37
航天技术突破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功研制国内首个10米级直径不锈钢贮箱样机,标志着中国在重型火箭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 - 10米直径是航天工业的重要门槛,目前全球仅有少数国家能够达到这一技术水平 [1] - 该技术突破将为中国未来运载体系提供关键支持,可能应用于下一代重型火箭如长征九号的可重复使用构型 [6] 技术细节与优势 - 不锈钢贮箱相比传统铝合金材料具有更高强度、更好耐极端温度性能以及更低制造成本,适合可重复使用火箭系统 [5] - 10米直径贮箱能够显著提升火箭运载能力,超越中国现役长征五号(5米直径)和美国SLS火箭(8.4米直径)的承载极限 [3][5] - 样机采用模块化设计,未来可通过延长中段筒体实现完整箭体贮箱结构,当前"短胖"形态仅为工艺验证阶段 [9]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超重型火箭市场正面临重构,美国通过NASA的SLS系统和SpaceX的星舰(9米直径)形成双重技术路线 [12] - SpaceX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星舰高频次发射,可能垄断未来地月运输和深空探索市场 [16] - 中国此次技术突破是对SpaceX主导的新航天工业范式的直接回应,旨在建立自主的超重型火箭制造体系 [15] 战略意义 - 10米级贮箱技术不仅代表单件产品突破,更意味着中国已具备下一代火箭制造所需的完整工业基础(生产/检测/运输能力) [15] - 该技术将支持中国未来月球基地建设、火星载人任务等深空探索目标,弥补现有5米平台的能力不足 [3][6] - 航天工业正从"可靠稳妥"的传统模式转向"高频迭代"的工业化模式,10米贮箱标志着中国参与新竞赛的起点 [15][17]
中国人登月,最新消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3 10:13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计划于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 [1] - 航天员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3名航天员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 [1] - 乘组包括2名航天驾驶员和1名飞行工程师 [2] - 陈冬将成为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位三次飞天的航天员 [2] - 陈中瑞、王杰均为第三批航天员,即将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2] 中国航天技术发展 - 中国已顺利实施20次航天员出舱活动 [2] - 出舱活动技术日益成熟,能力和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 出舱活动任务可分为4类:验证相关技术、开展舱外组装、实施舱外维修、进行主动防护 [3] 载人登月任务进展 - 载人登月任务各项研制工作总体进展顺利 [2] - 长征十号、梦舟飞船正按计划开展初样研制试验工作 [2] - 月球遥感卫星已完成立项和竞争择优 [2] - 发射场等地面系统研制建设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2] - 已完成长征十号电气系统综合匹配试验 [2] - 完成梦舟飞船首次高空空投试验 [2] - 完成揽月月面着陆器整器热试验 [2] 未来试验计划 - 将在酒泉、文昌等地组织实施多项试验 [2] - 包括梦舟飞船零高度逃逸试验 [2] - 揽月着陆器综合着陆起飞验证 [2] - 长征十号系留点火试验 [2] - 长征十号低空飞行试验 [2] - 梦舟飞船最大动压逃逸试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