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征十号
icon
搜索文档
如果马斯克被驱逐,北京凉水河会飘来火箭图纸吗?
观察者网· 2025-07-03 08:38
SpaceX技术保护与人才流动 - SpaceX未主动披露产品详细设计 仅因法律和营销需求允许公开摄录讨论[7] - 公司倾向以商业秘密而非专利保护核心技术 避免设计上网被抄袭[7] - 美国出口管制条例严格限制火箭发动机等航天技术出口[7] - SpaceX若解散 员工可流向蓝色起源、火箭实验室等美国竞争对手[10] - 美国90年代航空航天业裁员60%但技术保留 孕育出SpaceX等新势力[12] - 美国体系内技术人才有充足去处 不太可能大规模跨境输出[12]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现状 - 蓝箭航天完成朱雀三号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 距首飞仅差实际验证[15] - 朱雀三号采用一子级9机并联构型 目标3次试飞内实现回收[17] - 航天科技、天兵科技等6家企业新型火箭均进入动力系统试车阶段[18] - 中国与全球最先进火箭技术差距仅剩数月到一年的完善时间[18] - 行业已突破关键技术障碍 无需依赖外部技术引进[18] 中美商业航天对比 - SpaceX总部位于洛杉矶 中国商业航天企业聚集北京亦庄新区[1][3] - 中国上世纪90年代引进前苏联技术 现技术差距已大幅缩小[14] - 美国政局动荡可能引发人才流动 但中国当前需求度较低[19] - 中国民营火箭公司研发进度密集 多型号采用可复用构型[18]
梦舟飞船零高度逃逸试验成功,我国向2030年前中国人登月的目标迈出坚实一步
环球网资讯· 2025-06-18 07:04
载人航天工程进展 - 中国成功组织实施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标志着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取得重要突破[1] - 这是继1998年神舟飞船试验后,27年来中国再次进行此类试验[1] - 新一代梦舟载人飞船逃逸飞行试验圆满成功,推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月目标[2] 梦舟飞船技术特点 - 梦舟飞船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搭载最多7名航天员,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7] - 飞船系统承担逃逸抓总职能,全面负责逃逸与救生两项任务[2] - 采用"大气层内逃逸塔逃逸+大气层外整船逃逸"方案,实现返回舱一体控制[8] - 需兼顾月球探测和空间站任务,对逃逸系统兼容能力提出新挑战[8] 试验验证内容 - 验证了逃救生分系统及相关大系统的综合性能[2] - 获取了逃逸时序、分离、弹道闭环控制等设计参数[2] - 主要验证飞船在发射台静止状态下的逃逸能力[7] - 后续将进行最大动压逃逸试验等多种工况考验[7] 工程后续计划 -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月面着陆器等航天器研制工作稳步推进[7] - 今年将组织最大动压逃逸飞行试验[8] - 将研制并择机发射空间站扩展舱段,提升空间站能力[9] 行业意义 - 为载人登月任务奠定重要技术基础[3] - 推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向2030年登月目标迈出坚实一步[3] - 逃逸系统需通过全面试验验证才能具备执行任务条件[7]
金十图示:2025年06月17日(周二)新闻联播今日要点
快讯· 2025-06-17 21:31
中哈合作 - 推进发展战略对接 巩固贸易 投资 能源等传统合作优势 [3] - 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推进跨境铁路项目建设和口岸基础设施改造 [3] - 拓展高新技术合作 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3] 航天工程进展 - 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成功 为载人月球探测奠定技术基础 [5][6] -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 月面着陆器等航天器研制工作稳步推进 [6] - 逃逸发动机点火后船塔组合体腾空 返回舱安全着陆 [4] 链博会筹备 - 第三届链博会7月16日举行 650多家中外企业参展 [7] - 境外参展商占比35% 世界500强及龙头企业超65% [7] - 首设创新链专区 预计超100项新品首发首展 [7] 国际军事动态 - 以军称打死伊朗最高军事指挥官 伊朗发起导弹无人机打击 [8] - 俄军打击乌军训练中心 基辅遭大规模袭击 [8]
美国“载人登月计划”要塌方了?
观察者网· 2025-05-06 13:52
阿尔忒弥斯计划调整 - 白宫预算草案提议在完成阿尔忒弥斯Ⅲ和Ⅳ任务后退役SLS火箭与猎户座飞船,并终止月球门户站建造计划[1] - SLS火箭和月球门户站曾被视为美国重返月球及火星探索的核心支柱,承载NASA近年最大财政与政治投资[3] - SLS火箭研制费用达240亿美元,单次发射成本40亿美元,效率远低于SpaceX星舰项目[5] SLS火箭的政治经济背景 - SLS被称为"国会火箭",其零部件分散至亚拉巴马、佛罗里达等航天大州承包商以维系政治支持[5] - 项目采用地理分布式建造方案,虽效率低下但通过就业岗位绑定国会选票,形成"太贵所以不敢砍"的行业共识[6] - 特朗普政府动刀原因包括联邦预算压缩、星舰技术压力及载人登月共识缺失[7] 月球门户站困境 - 月球门户站被定位为深空探索跳板,但阿尔忒弥斯Ⅲ任务将直接跳过该站采用"直连模式"[10] - 首批舱段PPE与HALO发射推迟至2027年,国际模块缺乏明确时间表,功能定义模糊导致价值存疑[11] - 国际合作背景浓厚但政治护身符不足,成为预算削减中最易被舍弃的环节[12] 美国航天战略转向 - 资源可能转向火星、私营航天及军事太空资产,反映登月项目政治号召力下降[15] - SLS和门户站取消将冲击NASA生产链条与国际协作框架,导致阿尔忒弥斯体系结构性塌陷[16] - 与中国登月竞赛中呈现"失速"态势,中国2030年前载人登月路径明确而美国陷入技术博弈[16] 中美登月路径差异 - 中国采用两次长征十号发射+轨道对接的简洁路径,聚焦"先登月再扩展"的务实逻辑[19] - 美国通过月球门户站构建可持续驻留体系,但超前战略导致工程复杂度远超执行能力[20] - 中国方案体现分阶段实施的工程哲学,美国则因战略设计与国力脱节陷入系统性透支[21]
10米级不锈钢贮箱,是中国对星舰式体系的正面回应
观察者网· 2025-05-01 09:37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白玉京】 2025年4月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宣布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个10米级直径不锈钢贮箱样机。 这则消息如果不配图片、不加注释,极易被误读为"又造了个罐子";但只要对照世界航天发展格局稍加 解读,就不难看出,这是一枚足以改写中国未来运载体系的"第一构件"。 十米钢壳,不只是"尺寸"的突破 这一只看似平凡的钢壳背后,藏着中国对新一代国之重器的一次试探。要真正读懂它的意义,我们需要 回到三个看似简单、却关乎体系跃迁的问题上来。 直径10米,意味着什么?在航天系统中,贮箱不仅是火箭的"腹腔",也是最复杂、最大件、承载力最强 的结构模块之一。液体火箭的推进剂占据全箭体积的绝大部分,因此谁能造出最大直径、最长结构、最 高集成度的贮箱,谁就掌握了重型火箭的制造主权。 目前中国现役最大火箭长征五号,其芯级直径为5米;长征十号载人登月火箭,也延续了5米平台。这一 级别足以支持空间站、探月器、探火器等重型航天器任务。但在进入月球基地、火星载人、深空母港这 些下一阶段目标后,5米平台明显力有不逮。 长征五号重型火箭已经是其他国家不可望及的天花板,但它只是中国重型火箭家族中的入门小弟弟 SpaceX的星 ...
神二十“中国航天日”出征太空
环球网资讯· 2025-04-24 10:01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 - 瞄准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 [1] - 航天员陈冬执行过神舟十一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陈中瑞和王杰均来自我国第三批航天员,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1] - 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等任务 [2]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 [2]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来访,计划于今年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2] 空间科学实验 - 本次任务将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3项生命科学实验 [3] - 斑马鱼实验研究微重力对高等脊椎动物蛋白稳态的影响,明确蛋白稳态对失重造成的骨量下降和心血管功能紊乱的调控作用 [3] - 涡虫空间再生实验是国内首次开展,研究结果有助于解决人类空间损伤等健康问题 [3] - 链霉菌实验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生物活性物质和酶在空间环境下的表达规律 [3] - 神舟二十号乘组在轨期间,还将持续开展59项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3] 载人登月任务 -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望宇登月服、探索载人月球车等正在按计划开展初样研制试验工作 [4] - 月球遥感卫星已完成立项和竞争择优,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地面系统研制建设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4] - 前期已组织完成了长征十号运载火箭电气系统综合匹配试验,梦舟载人飞船首次高空空投试验,揽月月面着陆器整器热试验 [4] 航天员训练 - 目前第四批航天员的训练正在按照既定计划有序组织开展 [5] - 港澳航天员作为载荷专家,预计最早将在2026年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5]
中国人登月,最新消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3 10:13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计划于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 [1] - 航天员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3名航天员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 [1] - 乘组包括2名航天驾驶员和1名飞行工程师 [2] - 陈冬将成为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位三次飞天的航天员 [2] - 陈中瑞、王杰均为第三批航天员,即将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2] 中国航天技术发展 - 中国已顺利实施20次航天员出舱活动 [2] - 出舱活动技术日益成熟,能力和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 出舱活动任务可分为4类:验证相关技术、开展舱外组装、实施舱外维修、进行主动防护 [3] 载人登月任务进展 - 载人登月任务各项研制工作总体进展顺利 [2] - 长征十号、梦舟飞船正按计划开展初样研制试验工作 [2] - 月球遥感卫星已完成立项和竞争择优 [2] - 发射场等地面系统研制建设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2] - 已完成长征十号电气系统综合匹配试验 [2] - 完成梦舟飞船首次高空空投试验 [2] - 完成揽月月面着陆器整器热试验 [2] 未来试验计划 - 将在酒泉、文昌等地组织实施多项试验 [2] - 包括梦舟飞船零高度逃逸试验 [2] - 揽月着陆器综合着陆起飞验证 [2] - 长征十号系留点火试验 [2] - 长征十号低空飞行试验 [2] - 梦舟飞船最大动压逃逸试验 [2]
人类最早2029年登陆火星,中国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Wind万得· 2025-03-16 06:27
文章核心观点 人类火星探索和中国航天发展有新进展,马斯克称人类最早2029年可能登陆火星,中国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且商业航天加速前行 [1][5] 人类最早2029年登陆火星 - 马斯克表示星舰明年年底前前往火星并携带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若着陆顺利人类最早2029年登陆火星,2031年可能性更大 [1] - 3月6日SpaceX“星舰”第八次试飞受挫,二级飞船“快速意外解体”,但马斯克称是小挫折,下艘飞船4至6周内就绪,此次失败让公司学到宝贵经验 [1] “祝融号”2021年成功着陆火星 - 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截至8月15日运行90个火星日(约92个地球日),累计行驶889米,获取约10GB原始数据,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 [3] - 巡视探测期间“祝融号”按高效探测模式运行,各科学载荷获取不同数据用于相关研究 [3] 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月目标 - 2024年10月29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称锚定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目标,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正全面推进,相关产品按计划开展生产和试验,地面系统正开展研制建设 [5] - 中国已成功实施多次嫦娥系列探月工程,2020年嫦娥五号完成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2024年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带回1935.3克样品 [6][7] 中国商业航天跑步前进 - 2025年3月12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执行千帆星座第五批组网卫星发射任务,采用“一箭十八星”方式,代表中国商业星座与商业发射场协同运作首次成功,我国商业航天实现全产业链“闭环” [9] - 2024年以来我国商业航天技术取得多方面实质性突破,如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朱雀三号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 [10] - 分析师王兴认为商业航天产业战略地位显著提升,2025年有望成为低轨卫星星座组网关键年,卫星发射数量或大幅增长,商用卫星“出海”进程将持续推进 [10] - 赛迪智库预测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将迎来转型升级期,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元,国际合作将持续拓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