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极AI拍拍镜

搜索文档
闪极科技CEO回应多位高管离职 有太多不实之处
犀牛财经· 2025-09-25 13:56
消息称,闪极科技AI合伙人、CTO、品牌总监、人力总监、销售总监、设计部负责人、CMO吴浩然等一众中高层骨干相继离职。另外,在AI眼镜业务方 面,闪极科技国内产品闪极AI拍拍镜和海外产品loomosAI眼镜面临量产和交付难题,目前闪极AI眼镜在天猫、京东旗舰店已下架。 针对多位高管离职一事,9月22日,闪极科技CEO张波向蓝鲸新闻表示,这些说法中有太多不实之处。 近日,传出闪极科技多位高管离职,并且其AI眼镜产品在电商平台下架,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 "公司历史上并未设置过CMO、销售总监、品牌总监等职位。"张波解释道,吴浩然的实际职务为海外营销总监,部分报道相关信息未经该公司确认。针 对"既然没有CMO一职,为何相关对外资料中显示吴浩然为CMO"的问题时,张波亦予以否认,并称相关资料并非官方对外发布的内容。 关于AI眼镜产品下架的消息,张波透露,"目前我们AI眼镜的海内外的订单超过10万台,会在2025年底国内海外同步交付。闪极第二代AI眼镜也已经进入开 发阶段,软硬件技术水平都超越目前市面的竞品"。 ...
曾24小时热卖5万台,如今被曝多位高管离职
中国经营报· 2025-09-21 09:56
中经记者 陈佳岚 广州报道 在2024年年末的"百镜大战"中,闪极科技售价999元的首款AI眼镜闪极AI拍拍镜(以下简称"闪极拍拍镜"),首批5万台24小时预约售罄,引发行业关注。 然而,不到半年时间,这家AI眼镜"明星公司"却陷入交付危机、用户投诉、高管离职的连环争议中。 近日,有媒体发文,闪极AI合伙人潘欣、CTO周万程、CMO吴浩然等多位高层骨干纷纷离职。其中潘欣是被闪极寄予厚望的技术领军人物,如今离开, 也给闪极的AI眼镜项目蒙上了一层阴影。 9月19日,闪极科技CEO张波向《中国经营报》记者确认了潘欣、吴浩然离职的相关事实。张波称,潘欣已经完成所负责AI眼镜相关工作并将剩余工作也 交接给了相关团队,不会影响项目推进;公司融资后资源升级,对人员结构进行优化属正常调整。 据记者了解,这款号称仅在24小时的预售期内5万台便全面售罄的产品,至今实际总交付量或仅几千台。 多位高管连续出走 闪极科技成立于2019年,注册地为深圳市,是一家充电与储能公司。在充储能领域增长逐渐面临瓶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闪极科技开始将目光 投向新兴的AI眼镜领域。 2024年年末,闪极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并于当年 ...
闪极被曝多位高管离职 CEO承认首代AI眼镜产品不成熟
中国经营报· 2025-09-21 00:38
在2024年年末的"百镜大战"中,闪极科技售价999元的首款AI眼镜闪极AI拍拍镜(以下简称"闪极拍拍 镜"),首批5万台24小时预约售罄,引发行业关注。然而,不到半年时间,这家AI眼镜"明星公司"却陷 入交付危机、用户投诉、高管离职的连环争议中。 近日,有媒体发文,闪极AI合伙人潘欣、CTO周万程、CMO吴浩然等多位高层骨干纷纷离职。其中潘 欣是被闪极寄予厚望的技术领军人物,如今离开,也给闪极的AI眼镜项目蒙上了一层阴影。 9月19日,闪极科技CEO张波向《中国经营报》记者确认了潘欣、吴浩然离职的相关事实。张波称,潘 欣已经完成所负责AI眼镜相关工作并将剩余工作也交接给了相关团队,不会影响项目推进;公司融资 后资源升级,对人员结构进行优化属正常调整。 据记者了解,这款号称仅在24小时的预售期内5万台便全面售罄的产品,至今实际总交付量或仅几千 台。 多位高管连续出走 闪极科技成立于2019年,注册地为深圳市,是一家充电与储能公司。在充储能领域增长逐渐面临瓶颈,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闪极科技开始将目光投向新兴的AI眼镜领域。 2024年年末,闪极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并于当年12月19日高调发布了 ...
第一批买AI眼镜的人,已退货
虎嗅APP· 2025-08-16 21:54
市场表现 - 小米AI眼镜上市3天销量接近5万台,开售即断货[5][12] - 雷鸟V3上半年出货量约2.5万台[12] - 2024年Ray-Ban Meta全球出货量突破200万台,市场份额超70%[21] - 2024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暴涨210%[21] - 机构预测2024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290.7万台[12] 产品问题 - 首批用户反映AI眼镜存在连接故障、功能鸡肋、佩戴不适等问题[5][8][14] - 主要投诉集中在翻译延迟、拍摄质量差、设备过重(小米眼镜40g+镜片15g)[8][10][14] - 海外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国内AI眼镜的互联网功能[14] - 闪极科技产品出现扬声器装反、蓝牙连接不稳定等低级错误[22][23] - 行业平均退货率高达40%-50%,远高于传统电子产品[28] 技术发展 - 智能眼镜技术瓶颈包括光学显示、芯片集成、续航等问题[21] - Meta通过融合Llama大模型和时尚设计取得成功[21] - 目前产品普遍存在软硬件能力不足、内容生态欠缺等问题[28] 行业竞争 - 2024年底国内外10天内发布18款AI眼镜[22] - 国内已有小米、华为、阿里、百度等50余家公司布局该赛道[26][28] - 闪极科技以999元价格策略首销5万台[22] - XREAL两款产品开售日销售额突破1200万[26] - 老凤祥等非科技企业跨界进入AI眼镜领域[28] 用户反馈 - 消费者购买动机主要源于尝鲜而非刚需[28] - 社交媒体出现大量功能吐槽和拔草内容[15] - 多数用户认为当前产品性价比不足(1999元vs手机+耳机500元)[15] - 部分用户表示将观望2年以上再考虑购买[31][32]
第一批买AI眼镜的人,又被“渣”了
创业邦· 2025-08-15 18:07
市场表现 - 小米AI眼镜上市3天销量接近5万台,开售即断货[6][14] - 雷鸟V3上半年出货量约2.5万台[14] - 2024年Ray-Ban Meta全球出货量突破200万台,市场份额超70%[22] - 机构预测2024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290.7万台[14] - 小米AI眼镜抖音商城日均销量从6000副降至3555副,退货率或达40%[33] 产品问题 - 首批用户反馈翻译功能延迟严重,音画不同步[10] - 拍摄画质被形容为"AI修复的老照片",帧率不足[11] - 隐私保护语音提示功能引发尴尬[12] - 设备重量普遍超标,小米AI眼镜达40g,加镜片后增重15g[15] - 海外用户面临连接限制,需翻墙使用国内服务[15] - 闪极科技产品出现左右扬声器装反等低级错误[23] 行业动态 - 2024年底10天内国内外发布18款AI眼镜[23] - 国内超50家公司布局AI眼镜赛道,包括华为/阿里/百度等大厂[33] - 老凤祥跨界推出AI眼镜,华强北已上线基础功能产品[33] - 行业平均退货率达40%-50%,远超传统电子产品[33] - Meta通过时尚化设计(Ray-Ban合作)取得市场突破[22] 技术发展 - 谷歌2012年推出首款Google Glass,3年后停产[19][21] - 微软Hololens因技术限制未能持续迭代[22] - 2023年Meta首次将Llama大模型融入眼镜[22] - 当前产品受限于光学/芯片技术,软件研发周期仅半年[28] 竞争格局 - 闪极科技以999元价格杀入市场,首发5万台售罄[23] - XREAL单日销售额破1200万,创始人公开批评竞品缺陷[30][31] - 李未可科技创始人认为行业热度比竞争更重要[32] - 厂商普遍认为市场仍处早期教育阶段[31][32]
第一批买AI眼镜的人,已退货
投资界· 2025-08-15 15:05
市场表现 - 小米AI眼镜上市3天销量达5万台 引发抢购热潮但随后出现大规模退货潮[2][7] - 2024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暴涨210% Meta产品占据70%市场份额[12] - 中国智能眼镜市场2024年预计出货量290.7万台 上半年涌现十余款新品[7][12] 产品缺陷 - 首批用户反馈存在翻译延迟 拍摄质量差 设备笨重等问题 小米眼镜鼻梁承重达40g[4][8] - 海外用户遭遇连接障碍 需内地手机注册并翻墙才能使用完整功能[8] - 闪极科技产品出现左右扬声器装反等低级错误 交付延迟达7个月[13] 技术发展 - 行业受限于光学和芯片技术 消费级产品沉寂近10年 Meta通过融合大模型重启市场[11][12] - 当前产品普遍存在续航短 交互差 拍摄质量低等硬伤 行业平均退货率40%-50%[8][17] - 厂商加速迭代 国内50余家企业布局 涵盖互联网 电子消费 传统眼镜等多领域[15][16] 竞争格局 - 价格战白热化 闪极科技推出999元产品仅为竞品一半价格[13] - 厂商互相抨击 XREAL创始人公开指出竞品7大技术缺陷[15] - 跨界玩家涌现 老凤祥等非科技企业入局 华强北已推出基础功能产品[16] 用户反馈 - 消费者认为1999元定价性价比低 手机+蓝牙耳机组合仅需500元[9] - 社交媒体负面评价集中 吐槽产品"像工地安全帽""拍照如老年机"[9] - 尝鲜型购买占主导 多数用户表示将观望2年以上再考虑入手[19]
云天励飞赴港上市背后:自身造血差?业绩不够并购来凑 AI眼镜业务成色待考
新浪证券· 2025-06-17 17:35
港股二次上市计划 - 公司已启动赴港上市计划 旨在提高综合竞争力并提升国际品牌形象 同时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实现多元化融资渠道[2] 科创板上市与募资情况 - 公司于2023年4月4日登陆科创板 发行价43.92元 发行8878.343万股 募资总额39亿元 超原计划30亿元募资目标9亿元[3] - 募投项目包括城市AI计算中枢及智慧应用研发项目(投资总额80.06472万元 拟使用募资80,000万元) 基于神经网络处理器的视觉计算AI芯片项目(投资总额50.0886万元 拟使用募资50,000万元) 面向场景的下一代AI技术研发项目(投资总额30.01万元 拟使用募资30,000万元)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拟使用募资140,000万元)[3][4] - 截至2024年末 城市AI计算中枢项目募投进度49.73% 视觉计算AI芯片项目进度37.8% 下一代AI技术研发项目进度56.34%[4] 财务表现与经营状况 - 2024年亏损额达5.72亿元 较2023年进一步扩大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持续为负[5] - 毛利率持续下降 2023年整体毛利率23.38% 2024年降至20.94% 较上市前超30%水平显著下滑[7] - 数字城市运营管理AI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从2022年26.87%大幅下降至2023年17.38% 降幅达9.49个百分点[9] - 2024年行业级场景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5.91% 毛利率15.43% 较上年减少19.61个百分点[10] - 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比值达79.22%[10] 业务结构变化 - 2024年新增消费级场景业务 实现营收4.04亿元 占总营收比例44%[15] - 通过收购岍丞技术(作价1.8亿元)新增智能穿戴设计业务 驱动2024年营收增幅超80%[15] 股权激励计划 - 2023年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授予不超过1106.16万股(占总股本3.1148%) 其中高管邓浩然获授80万股(占授予总量7.232%)[12][13] - 解锁条件仅考核营收规模:要求2024年营收较2022年增长不低于60% 2025年增长不低于90%[13][14] AI眼镜业务进展 - 2024年11月与闪极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研发AI智能拍摄眼镜[16][17] - 2024年12月联合推出国内首款量产AI眼镜 但后续各大平台已无法搜到销售信息[19] - 闪极AI拍拍镜遭遇交付延期和产品质量问题 包括拍照效果不佳 蓝牙功能不稳定 音质差及手机连接问题[19]
当文博会遇上“新质生产力” AI全场景应用开启文化科技融合试验场
深圳商报· 2025-05-24 01:00
人工智能与文化融合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集结60多家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企业参展,覆盖从底层算法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1][4] - 文化正加速向新质生产力方向发展,通过"文化+科技""文化+人工智能"的方式展现新势力,例如甲骨文破译、古城保护等项目迎来"数字新生" [1][2] -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文化产业新业态,包括数字创意、游戏、沉浸式文化体验等,满足年轻一代文化需求 [4] AI应用场景展示 - 腾讯展示"了不起的甲骨文"项目,通过游戏化互动和AI技术降低公众对甲骨文的认知门槛,推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 [2] - 闪极科技发布国内首款量产AI拍摄眼镜"闪极AI拍拍镜",搭载1600万像素摄像头和录眸OS系统,支持拍照、翻译、备忘提醒等功能 [3] - 深圳市亿家亿伴智能科技推出陪伴型AI玩具和文博会首款AI吉祥物"AI小水滴",开创"AI+文创""AI+导览""AI+研学"三大创新模式 [3] 技术赋能文化产业 - 新一代智能终端如AI眼镜成为文化植入和发展的新载体,文化消费通过智能终端融入终端消费 [4] - 传统文化IP化加速,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和新型智能终端推动下焕发新活力,从刻板文字转向数字化、沉浸式发展 [4] - 广东省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例如对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拍摄制作且票房达3000万元的影片给予200万元奖励 [5][6] 企业参与与创新 - 文创中国展区吸引乐聚机器人、元萝卜机器人、云天励飞、闪极科技等企业展示机器人和AI板块 [2] - 时空壶翻译机器人实现跨语种实时交流,噜咔博士AI拍学机为孩子讲解展品导览,蓝色光标"华夏漫游"带观众体验文化遗产 [2] - 云天励飞与闪极科技联合打造闪极AI拍拍镜,成为观众争相体验的产品 [3]
号称中国版的雷朋AI眼镜,差评压顶不敢发货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3-06 18:56
国产智能眼镜市场现状 - 2023年9月Meta与雷朋合作的Ray-Ban Meta智能眼镜以48g重量和极简造型成为史上销量最高的智能眼镜产品,一年出货量突破百万台[2] - 2024年国内开启"百镜大战",手机大厂、传统AR龙头和新生AI硬件团队纷纷布局智能眼镜产品线[2] - 闪极在2023年5月31日预告国内首款对标Ray-Ban Meta的产品,2023年12月以999元首发价推出集AI、拍摄、记忆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眼镜[2][7] 闪极智能眼镜产品问题 - 硬件问题频发:包括镜腿不对称、掉漆、装配不齐、扬声器设计缺陷导致摘眼镜时拔头发[5][6] - 核心功能缺陷:开机流程异常需等待50秒以上、无法正常关机、拍照画质模糊(被比作千禧年复古画风)、视频回溯功能未上线[9][10] - 连接性能问题:蓝牙5.0技术下仍存在易断联、AI搜索唤起成功率低、不支持蓝牙接听通话[10] 供应链与工程化挑战 - 芯片选型问题:采用紫光展锐W517芯片(原为智能手表设计),导致蓝牙连接和功耗表现不佳,调教难度大[14] - 生产交付延迟:5月预定用户延迟至次年1月收货,12月预定用户延迟超过2个月,截至3月4日最新固件才刚推送[11][12][13] - 初期预估过于乐观:团队对AI应用理解不足(仅考虑API接入),低估从模型到眼镜应用的工程化难度[13]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竞品快速涌现:雷鸟V3(1799元/39g/30小时续航)、Rokid Glasses(2499元/49g)等产品在2024年1-2月密集发布[16] - 低价方案冲击:深圳OEM厂商计划以150元出货价提供"摄像头+AI+翻译"智能眼镜解决方案[16] - 巨头布局加速:XREAL宣布2027年L4级AI眼镜计划,小米与歌尔合作开发支持大模型技术的智能眼镜[17] 闪极商业表现与目标差距 - 实际出货量低迷:2月数据显示发货量不足1000台(用户序号300-400,打卡用户仅40余人),与Ray-Ban Meta的200万台销量形成巨大差距[18][19] - 目标达成压力:CEO张波曾提出年出货50万台(对应6亿元营收)的目标,但当前进度严重滞后[18] - 后续规划调整:公司表示将推出不同产品线并全力追赶目标,但未给出具体时间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