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olens

搜索文档
第一批买AI眼镜的人,已退货
36氪· 2025-08-21 21:07
产品功能缺陷 - 实时翻译功能存在严重延迟和准确性问题,翻译结果与视频字幕无法对应且延迟数秒[5] - 拍摄质量低下,照片缺乏细节且视频录制存在帧率不足和延迟感,光线不足时表现更差[6] - 智能识别功能表现不佳,无法准确识别常见玩具品牌[7] - 隐私保护功能设计不合理,拍摄前语音提示在公共场合造成尴尬[7] - 设备连接存在地域限制,海外用户需通过内地手机注册并翻墙才能使用完整功能[12] - 产品存在基础设计缺陷,包括左右扬声器装反等低级错误[23] 硬件设计问题 - 设备过重导致佩戴不适,小米AI眼镜重40g且配备近视镜片后额外增加15g,比普通眼镜重10多克[12] - 结构设计不合理,镜腿和边框过宽导致耳朵发胀,鼻托设计对低鼻梁用户不友好[12] - 续航能力不足被广泛吐槽[12] - 蓝牙连接稳定性差,存在时断时续的问题[27] 市场表现与销售数据 - 小米AI眼镜上市3天销量接近5万台,但后续日均销量从6000副下降至3555副,退货率可能达40%[10][34] - 雷鸟V3上半年出货量约2.5万台[10] - 2024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预计达290.7万台[10] - 闪极科技AI眼镜首发价999元,上市当天5万台被抢购一空[22] - 全球市场方面,Ray-Ban Meta 2024年出货量突破200万台,带动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210%,占据70%以上市场份额[21] 行业发展历程 - 行业起源于2012年谷歌推出的Google Glass,但因造价昂贵、功能不足和隐私争议在3年内停产[15][18] - 微软2015年发布Hololens但也未能持续[19] - 2023年Meta与雷朋合作推出Ray-Ban Meta重新激活C端市场[19] - 2024年底行业发布密集度达到10天18款新品[22] - 目前国内至少有50家公司推进AI眼镜项目,参与者包括互联网公司、电子消费品公司、传统眼镜厂商甚至老凤祥等跨界企业[33] 消费者反馈与市场态度 - 社交媒体出现大量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功能鸡肋、佩戴不适、连接问题等方面[12] - 消费者认为产品性价比低,1999元定价相比手机+蓝牙耳机组合(500元)和普通墨镜(几十元)缺乏竞争力[13] - 行业平均退货率高达40%-50%,远高于传统消费电子产品[34] - 出现大量"等等党"消费者,表示将等待至少两年后再考虑购买[37][38] 企业竞争态势 - 小米、华为、阿里、百度等大厂纷纷入局[10][22] - Rokid、闪极科技等创业公司积极参与但面临品控问题[22][23] - 行业领导者认为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需要共同教育市场而非过度竞争[31] - XREAL去年两款产品开售日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31]
第一批买AI眼镜的人,已退货
虎嗅APP· 2025-08-16 21:54
市场表现 - 小米AI眼镜上市3天销量接近5万台,开售即断货[5][12] - 雷鸟V3上半年出货量约2.5万台[12] - 2024年Ray-Ban Meta全球出货量突破200万台,市场份额超70%[21] - 2024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暴涨210%[21] - 机构预测2024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290.7万台[12] 产品问题 - 首批用户反映AI眼镜存在连接故障、功能鸡肋、佩戴不适等问题[5][8][14] - 主要投诉集中在翻译延迟、拍摄质量差、设备过重(小米眼镜40g+镜片15g)[8][10][14] - 海外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国内AI眼镜的互联网功能[14] - 闪极科技产品出现扬声器装反、蓝牙连接不稳定等低级错误[22][23] - 行业平均退货率高达40%-50%,远高于传统电子产品[28] 技术发展 - 智能眼镜技术瓶颈包括光学显示、芯片集成、续航等问题[21] - Meta通过融合Llama大模型和时尚设计取得成功[21] - 目前产品普遍存在软硬件能力不足、内容生态欠缺等问题[28] 行业竞争 - 2024年底国内外10天内发布18款AI眼镜[22] - 国内已有小米、华为、阿里、百度等50余家公司布局该赛道[26][28] - 闪极科技以999元价格策略首销5万台[22] - XREAL两款产品开售日销售额突破1200万[26] - 老凤祥等非科技企业跨界进入AI眼镜领域[28] 用户反馈 - 消费者购买动机主要源于尝鲜而非刚需[28] - 社交媒体出现大量功能吐槽和拔草内容[15] - 多数用户认为当前产品性价比不足(1999元vs手机+耳机500元)[15] - 部分用户表示将观望2年以上再考虑购买[31][32]
第一批买AI眼镜的人,又被“渣”了
创业邦· 2025-08-15 18:07
市场表现 - 小米AI眼镜上市3天销量接近5万台,开售即断货[6][14] - 雷鸟V3上半年出货量约2.5万台[14] - 2024年Ray-Ban Meta全球出货量突破200万台,市场份额超70%[22] - 机构预测2024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290.7万台[14] - 小米AI眼镜抖音商城日均销量从6000副降至3555副,退货率或达40%[33] 产品问题 - 首批用户反馈翻译功能延迟严重,音画不同步[10] - 拍摄画质被形容为"AI修复的老照片",帧率不足[11] - 隐私保护语音提示功能引发尴尬[12] - 设备重量普遍超标,小米AI眼镜达40g,加镜片后增重15g[15] - 海外用户面临连接限制,需翻墙使用国内服务[15] - 闪极科技产品出现左右扬声器装反等低级错误[23] 行业动态 - 2024年底10天内国内外发布18款AI眼镜[23] - 国内超50家公司布局AI眼镜赛道,包括华为/阿里/百度等大厂[33] - 老凤祥跨界推出AI眼镜,华强北已上线基础功能产品[33] - 行业平均退货率达40%-50%,远超传统电子产品[33] - Meta通过时尚化设计(Ray-Ban合作)取得市场突破[22] 技术发展 - 谷歌2012年推出首款Google Glass,3年后停产[19][21] - 微软Hololens因技术限制未能持续迭代[22] - 2023年Meta首次将Llama大模型融入眼镜[22] - 当前产品受限于光学/芯片技术,软件研发周期仅半年[28] 竞争格局 - 闪极科技以999元价格杀入市场,首发5万台售罄[23] - XREAL单日销售额破1200万,创始人公开批评竞品缺陷[30][31] - 李未可科技创始人认为行业热度比竞争更重要[32] - 厂商普遍认为市场仍处早期教育阶段[31][32]
李建忠对话 KK 凯文.凯利:通用智能是个伪命题,AI 不应该模仿人类 | AI 进化论
AI科技大本营· 2025-06-23 16:38
AI 的人机交互、单一设备 VS 多元设备 - 凯文·凯利预测智能眼镜将在25年后取代智能手机成为个人计算中心设备,但需攻克储能技术等五项关键突破 [5][6] - 镜像世界的构建不依赖眼镜,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和TikTok等已在扫描真实世界训练AI的空间智能 [6][7] - 技术发展呈现钟摆效应,未来设备可能回归专业化,但智能手机是例外,AR眼镜或成为通用平台连接专业化应用 [7][8][9] AI 的路线之争、通用智能 VS 专用智能 - 技术路线呈现从专用模型向通用模型统一趋势,大语言模型已统一文本任务,但应用层面专用AI更实用 [10] - AI发展路径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分为"扩展派"(持续扩大模型规模)和"专业化派"(终端小模型、领域专用AI) [11][12] - 凯文·凯利个人倾向专业化路线,认为需为不同场景做好准备,避免垄断生态 [12] AI 哲学思辨、"异人智能"与人类智能 - AI智能与人类智能本质不同,AI意识将是"异人意识",其智能构成和演进环境(人类需求)决定差异 [13][14][16] - 人类价值在于责任承担能力,未来工作核心是管理AI并为其决策担责,人性本身成为稀缺资产 [15][16] AI 的创新 VS 人类的创新 - AI创造力分为日常创新(当前可实现)和颠覆式创新(25年内或部分实现),后者将开辟全新领域 [17][18] - AI创新呈现"异人"特质,如AlphaGo第37手,但社会消化现有AI技术仍需10年,重大突破尚需时间 [17][19] Agent 的生态与入口之争 - Agent生态将推动互联网从"信息网络"升级为"行动网络",入口之争涉及超级AI助理、操作系统或新型设备 [20] - 智能眼镜可能成为Agent交互界面,需支持多模态交互(语音、手势、表情),苹果等公司正探索相关设备 [20][21] AI 时代的操作系统 - AIOS需定义自然语言交互标准,实现跨Agent协作,开源属性可避免垄断,责任是规范人机交互协议 [23] AI 变革内容创作与内容消费 - 未来内容向3D/4D沉浸式体验迁移,AI将具备情绪反应能力,引发人机情感联结革命 [24][25] - AI成为内容主要消费者,催生为AI创作的新模式,如传记专供AI阅读,重塑互联网商业模式 [26][27] AI 时代的创业公司与巨头竞争 - 科技巨头面临创新者窘境,OpenAI等创业公司更可能主导AI变革,因巨头难以冒险投入高风险新业务 [28][29] - 突破窘境需强决断力领导者,如盖茨和乔布斯,但成功概率极低 [29][30] 人形机器人 VS 专用机器人 - 绝大多数机器人非人形但适配人类尺寸基础设施,仅家用机器人可能拟人化,工作场景优先普及 [31][32][33] AI 时代的组织变革 - 小公司AI应用速度快于大公司,因需重构组织而非简单添加AI工具,亚马逊要求15万员工强制实验AI [34] - 成功关键为持续试错(容忍10次失败)、量化评估人机协同效果,中层管理者受影响最大 [34][35] 行业活动与趋势 - 《AI进化论》系列直播吸引超50万人观看,聚焦DeepSeek等前沿技术,构建高信噪比思想策源地 [1][37]
In a victory for Palmer Luckey, Meta and Anduril work on mixed reality headsets for the military
TechCrunch· 2025-05-30 01:47
公司与Meta合作 - Anduril与Meta宣布合作开发用于美军的扩展现实(XR)设备 [1] - 合作源于SBMC计划(原IVAS计划),该计划总预算达220亿美元,最初由微软在2018年获得 [1] - 设备将基于Meta的Reality Labs研究中心技术,并整合Anduril的Lattice指挥控制软件 [3] 合同变更与市场格局 - 2023年2月美军将IVAS计划管理权从微软转交给Anduril,微软保留云服务提供商角色 [2] - 军方最终目标是建立混合现实设备的多元供应商体系 [2] - 该合作使Meta必须通过Anduril进入军事VR/AR/XR头显市场 [2] 产品与技术细节 - 合作产品系列命名为EagleEye,将构成设备生态系统 [6] - 设备采用Meta的Llma AI模型,为士兵提供实时战场情报的平视显示器 [3] - EagleEye名称源自Anduril早期融资材料中的概念头显设计 [6]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发展 - Anduril创始人Palmer Luckey曾创立Oculus并于2014年被Meta以20亿美元收购 [4] - 2017年Luckey被Meta解雇后联合创立Anduril [4] - Luckey表示此次合作整合了Oculus时期、Meta时期及独立发展时期的所有技术积累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