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鸟V3
搜索文档
中国成智能眼镜增长最快市场,谁能成为扛旗者?
36氪· 2025-10-29 17:59
Meta智能眼镜市场表现 - Meta三款智能眼镜产品已全部上市,其中Ray-Ban Meta AI眼镜和Meta Ray-Ban Display引发抢购潮,线下零售店已卖断货,11月前的试戴预约爆满[1] - Meta智能眼镜在第二季度销量约75万副,较一季度增长50%[1] - 今年上半年Meta智能眼镜累计销量达126万副,去年全年销量突破100万副,截至目前总销量已接近300万副[1] 中国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处于早期阶段,尚无绝对头部品牌[2] - 雷鸟创新在618期间销量同比增长3.36倍,宣称市占率达52%,但未公布具体销量[2] - 小米AI眼镜首周设备激活数达3万台,创下国内AI眼镜品类销售速度新纪录,但后续日销量在抖音平台跌至25至50副区间,总销量为2.5万至5万[2] - Rokid宣称其眼镜销量达30万台,但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其在天猫、京东累计销量为9000+,小米为6万+,雷鸟V3为15000+[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第二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激增82.3%至148.7万台,其中中国市场出货量达66.4万台,同比增长145.5%[4] - 上半年中国市场累计出货量为115.8万台,不及Meta一家的销量[4] - 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至2.952亿部,相比之下智能眼镜仍属小众需求[4] 供应链挑战 - 行业面临供应链环节待加强的问题,单一厂商出货量难以让供应商开辟专门生产线配合研发[5][7] - 以Rokid供应商蓝思科技为例,其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业务上半年营收16.4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仅为4.9%[8] - Rokid产品出现推迟发货和涨价(从2499元涨至3299元)风波,推测与供应链问题有关,如良品率不达标或成本上升[9][10] - 智能眼镜存在性能、轻量、续航的“不可能三角”难题,解决需要厂商与供应链共创,但目前厂商销量不足以打动供应商[10] 产品定位与生态竞争 - 行业面临发展路径不清晰问题:是成为高性能智能硬件还是生态载体[11] - AI智能眼镜目前缺乏“杀手级应用”,其翻译、导航、拍照等功能手机均可完成,且单一功能表现不如成熟设备[11] - 在生态和场景上大厂更具优势,例如小米眼镜是其“人车家战略生态”一部分,而中小型厂商的生态优势可能被大厂入场削弱[11] - 随着阿里巴巴、百度等大厂进入,行业可能经历洗牌,中小型厂商面临更大挑战[11]
港股概念追踪|苹果押注AI眼镜 智能眼镜已推向大众消费电子前沿(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2025-10-02 07:36
苹果战略调整 - 苹果暂停Vision Pro头显升级计划,将资源转向开发能与Meta竞争的智能眼镜[1] - 原计划2027年推出的更轻便廉价版头显项目人员已调往眼镜研发部门[1] - 苹果正在研发至少两款智能眼镜,首款代号N50需搭配iPhone使用且无显示屏,预计最早明年亮相2027年上市[1] - 另一款带显示屏版本原定2028年发布,现加速研发或将直接挑战Meta的Ray-Ban Display智能眼镜[1]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眼镜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巨头新品迭出且出货量高速增长[1] - AI与AR技术深度融合,AI眼镜已推向大众消费电子前沿[1] - 行业正处于从技术探索向规模化商用过渡的关键阶段,被视为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1] - 随着硬件技术迭代与软件生态丰富,AI眼镜有望突破瓶颈在消费端与行业端实现双向渗透[1] 港股相关公司动态 - 康耐特光学(02276)有望受益行业升级,已获多家全球领先科技和消费电子龙头在研项目及小试订单,并将在泰国新建XR配套镜片专用产线[2] - 蓝思科技(06613)将独家供应Meta下一代Ray-Ban AI眼镜的三大核心部件,相关部件已在制作中[2] - TCL电子(01070)旗下雷鸟品牌发布AI拍摄眼镜新品雷鸟V3,产品定价1799元[2] - 舜宇光学科技(02382)在AI眼镜视觉方案上拥有技术布局,实现基于单目、双目、dTOF等技术的全栈XR视觉方案覆盖[2] 科技巨头产品发布 - 小米集团-W(01810)发布首款AI眼镜,定位于下一代个人智能设备和随身AI入口,支持第一人称视角拍摄等功能[3] - 百度集团-SW(09888)发布小度AI眼镜,称为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镜[3] - 阿里巴巴-W(09988)发布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主打全天候多场景随身超级助理定位[3]
六个月融资三次,雷鸟创新为何这么缺钱?
搜狐财经· 2025-09-22 18:08
行业概述与市场前景 - 智能眼镜行业正从炫技走向实用,成为感知数字世界的新路径,打破了传统设备的束缚[5] -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呈现高景气度,IDC预测2025年全球出货量将达到1451.8万台,同比增长42.5%,中国市场出货量将达到290.7万台,同比增长121.1%[8] - 市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110%,其中AI智能眼镜占总出货量的比重为78%,而上年同期仅为46%[12] 主要参与者与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加剧,360、华为、小米、百度、理想、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已下场或即将下场,寻找新的增长曲线[11] - 初创企业如雷鸟创新面临双线作战压力,既要在AR眼镜领域与老对手博弈,又要在AI眼镜领域与巨头竞争[11] - 手机巨头在硬件制造、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和品牌号召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例如小米AI眼镜开售前五天京东旗舰店销量突破1万台,开售15天全网销量约8万台[17] 技术路线与产品趋势 - AI大模型为眼镜品类注入新卖点,如第一人称拍摄、AI翻译和语音助手,使AI眼镜在功能认知上更易被消费者理解[12] - 雷鸟创新在AR技术上有创新,其雷鸟X2为全球首款双目全彩MicroLED光波导AR眼镜,首次实现全彩显示效果[7] - 行业出现技术路线分歧,雷鸟创新CEO认为AI眼镜销量短期内将领先,但预测到2027年后AR眼镜销量会反超[16] 公司战略与融资动态 - 雷鸟创新在六个月内完成三次融资,最近一次为C+轮融资,由金雨茂物独家参与,显示公司对资金需求较大[3][7] - 公司采取竞合策略,雷鸟V3搭载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定制版大模型,并为阿里巴巴旗下夸克AI眼镜提供C2M定制[17] - 行业观点认为,初创企业未来存活机会在于利用技术积累与巨头合作,甚至成为供应商[17] 生态建设与行业壁垒 - 智能眼镜功能日益丰富导致同质化问题浮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成为差异化竞争和增强用户黏性的关键[19] - 未来有望争得先机的公司包括有大模型、有AI应用入口以及有硬件生态的三类公司[19] - 巨头生态优势明显,例如阿里巴巴的夸克AI眼镜可与淘宝、飞猪、高德等应用协同,小米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物联网平台作为其生态优势[19]
机构:中国智能眼镜市场2025年二季度同比增长145.5%
环球网· 2025-09-18 14:13
中国智能眼镜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66.4万台 同比增长145.5% [1][3] - 2025年全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预计达284.6万台 同比增长116.4% [3] 音频拍摄眼镜细分市场 - 音频拍摄眼镜二季度出货量51.4万台 同比增长256.6% [3] - 小米AI眼镜与雷鸟V3推动音频拍摄眼镜市场份额增长至19.7% [1][3] - 全年音频拍摄眼镜出货量预计220.2万台 同比增长183.2% [3] AR/VR设备细分市场 - AR/VR设备二季度出货量15万台 同比增长18.7% [3] - AR&ER品类市场份额达76.4% 同比增长61.8% [3] - VR&MR市场同比下滑36.2% [3] - 全年AR/VR设备出货量预计64.4万台 同比增长19.8% [3]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雷鸟Air 3S新品推动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3] - Xreal依靠Xreal One维持稳定出货 [3] - Inmo在新品go 2带动下实现出货同比增长 [3] - Pico因产品过渡期份额出现下滑 [3] 行业发展趋势 - 市场竞争焦点转向AI生态整合、渠道体系优化、技术协同创新及场景需求匹配 [4] - 厂商积极构建差异化技术壁垒推动市场向更成熟形态演进 [4]
港股概念追踪|Meta全新款AI智能眼镜将登场 产业链受益“后智能时代”(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18 08:26
产品发布与规划 - Meta预计于本周三推出首款内置显示屏的消费级智能眼镜,可能命名为“Celeste”,并搭配首款手势控制腕带,预计售价800美元[1] - 眼镜将在右镜片上配备小型数字显示屏用于通知等基本任务,并集成AI助手、摄像头、免提控制和社交媒体直播功能[1] - Meta第二代雷朋智能眼镜起售价为379美元[1] - 分析师郭明錤预计Meta的AI眼镜Hypernova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开始量产,产品生命周期两年,总出货量约15-20万部[1] - 小米发布首款AI眼镜,定位为“面向下一代的个人智能设备,随身的AI入口”,支持第一人称视角拍摄、视频通话、直播和超级小爱等功能[4] - 百度发布小度AI眼镜,称为“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镜”[4] - 阿里巴巴发布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主打“全天候多场景随身超级助理”定位[4] - TCL电子旗下雷鸟品牌发布AI拍摄眼镜新品雷鸟V3,产品定价1799元[3] 行业前景与市场数据 - 分析师郭明錤根据高通芯片出货预估,2026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将达到1300-1500万部[1] - 招银国际持续看好AI眼镜产业蓬勃发展,指出Ray-Ban Meta眼镜上半年强劲增长逾两倍,小米AI眼镜设定了50万件出货量目标[2] - 各品牌丰富的产品管线、持续扩展的生态系统与人工智能功能及应用场景,将为相关供应链今年下半年的增长铺路[2] 供应链与相关公司 - 蓝思科技将独家供应Meta下一代Ray-Ban AI眼镜的三大核心部件,相关部件已在制作中[3] - 康耐特光学有望充分受益AI眼镜行业升级趋势,已获多家全球领先科技和消费电子龙头在研项目及小试订单,并将在泰国新建XR配套镜片专用产线[3] - 舜宇光学科技在AI眼镜视觉方案上拥有技术布局,实现了基于单目、双目、dTOF等技术的全栈XR视觉方案覆盖[3] - TCL电子持有雷鸟创新11.5%股权,雷鸟创新由TCL电子孵化,核心团队来自TCL、大疆、Meta、字节跳动[5]
IDC: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66.4万台 同比增长145.5%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13:44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255.5万台,同比增长54.9% [1] - 音频和音频拍摄眼镜细分市场出货量161.8万台,同比增长256.8% [1] - AR/VR细分市场出货量93.7万台,同比下滑21.6% [1] 中国市场智能眼镜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智能眼镜出货量66.4万台,同比增长145.5% [1] - 2025年全年中国市场智能眼镜预计出货量284.6万台,同比增长116.4% [5] - 音频和音频拍摄眼镜预计出货220.2万台,同比增长183.2% [5] - AR/VR设备预计出货64.4万台,同比增长19.8% [5] 音频和音频拍摄眼镜细分市场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音频和音频拍摄眼镜出货量51.4万台,同比增长256.6% [2] - 小米AI眼镜与雷鸟V3推动音频拍摄眼镜市场份额增长至19.7% [2] AR/VR细分市场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AR/VR市场出货量15万台,同比增长18.7% [3] - AR&ER品类市场份额达76.4%,同比增长61.8% [3] - VR&MR市场同比下滑36.2% [3] - 雷鸟Air 3S新品推动市场份额提升,Xreal维持稳定出货,Inmo实现同比增长,Pico份额下滑 [3] 渠道建设发展 - 2025年第二季度零售渠道出货量占比同比提升4.0% [7] - 直营店渠道占比同比提升4.4% [7] - 音频和音频拍摄眼镜厂商加强与博士眼镜、宝岛眼镜等专业连锁渠道合作 [7] - AR/VR厂商从线上转向线下渠道,与商场、集合店及运营商门店合作设立专柜及体验区 [7] 海外市场拓展 - 国内智能眼镜厂商海外出货同比增长明显,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与亚太 [8] - Xreal深化全球布局拓宽亚太及西欧市场,与Google合作推出Project Aura [8] - 雷鸟在北美及欧洲市场快速起量,与B&O达成技术合作 [8] - 小米以高性价比音频眼镜试水拉美和东南亚市场 [8] 技术发展趋势 - 2025年第二季度支持大模型语音助手的产品比例同比提升14.4% [9] - 支持大模型语音助手的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281.5% [9] - 多模型接入能力将成为竞争焦点,智能眼镜在AI大模型适配与软件协同方面进入深化探索期 [9]
CINNO Research:1H’25新品和政策助推 国内消费级AI/AR市场销量同比激增73%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07:49
市场销量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消费级AI/AR眼镜市场销量达26.2万台 同比增长73%创历史新高 [1][2] - 无屏AI眼镜销量同比激增463% 成为核心增长点 [1][2] - 分体式AR眼镜销量同比增长39% 带屏AI眼镜(一体式AR)销量同比增长14% [2] - 2025年5月20日至6月20日促销期间 三大电商平台AI/AR品类销量达5.9万台 其中AR单品类增幅超130% [6] - 行业预测2025年中国AI/AR眼镜出货量将达90万台 同比暴涨133% 三年内有望突破千亿规模 [8] 品牌竞争格局 - 雷鸟以39%市场份额稳居榜首 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113% 环比增长102% [4] - XREAL以15%市占率居第二 销量环比增长4% [4] - 小米凭借首款产品首周销量3.1万副强势入局 占整体销量份额12% [4] - 乐奇(Rokid)上半年销量环比增长41% 跃居市场第四 [5] 产品与技术发展 - 无屏AI眼镜通过AI语音交互和运动健康监测功能整合激活大众消费市场 [2] - 分体式AR眼镜通过轻量化设计与生态兼容优势巩固专业用户群体 价格下探至1499元起 [2][4] - XREAL与谷歌联合开发基于Android XR的空间计算平台 新品搭载自研X1芯片实现原生3DoF空间交互 [4] - 小米AI眼镜通过蓝牙5.3实现手机-眼镜-云端三级联动 支持10种语言翻译和14个主流APP [4] 政策与市场推动 - 国家数码产品消费补贴政策提供15%立减优惠 首次覆盖AI/AR眼镜品类 [6] - 618电商大促叠加政策补贴 部分产品价格下探至数百元区间 [2][6] - 政策与促销直接激活语音翻译、运动健康监测、第一视角视频等多场景需求 [6] 生态建设与产业合作 - 本土品牌通过跨设备协同、跨领域应用、跨产业合作构建内容生态壁垒 [8] - 雷鸟与蚂蚁集团合作增加支付功能 乐奇与钉钉打通办公场景支持视频会议和日程提醒 [4][5] - 生态合作覆盖实时翻译、空间导航、无感支付、3D影视内容、AR教育等高频生活场景 [8] - 工业运维场景支持远程专家指导 医疗领域通过AR影像指导康复训练 与车企合作拓展车载导航等创新应用 [8]
1H’25新品和政策助推,国内消费级AI/AR市场销量同比激增73%,雷鸟第一,小米入局
CINNO Research· 2025-09-05 07:33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消费级AI/AR眼镜市场销量达26.2万台 同比增长73%创历史新高 [1] - 无屏AI眼镜品类以463%同比增速成为核心增长点 分体式AR眼镜和带屏AI眼镜分别实现39%和14%增长 [1][2] - 行业三年内有望突破千亿规模 2025年全年出货量预计达90万台 同比暴涨133% [6] 品类细分表现 - 分体式AR眼镜通过轻量化设计与生态兼容优势实现39%同比增长 主要吸引专业用户群体 [2] - 带屏AI眼镜(一体式AR)在垂直场景应用拓展下增长14% 覆盖商务办公与跨语言交互场景 [2] - 无屏AI眼镜通过AI语音交互和运动健康监测功能整合 实现463%爆发式增长并成功激活大众消费市场 [2] 品牌竞争格局 - 雷鸟以39%市场份额稳居榜首 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113% 环比增长102% 其V3系列占据AI眼镜品类近半市场 [7] - XREAL以15%市占率居第二 销量环比增长4% 与谷歌联合开发基于Android XR的空间计算平台 [7] - 小米凭借首款产品首周销量3.1万副占据整体市场12%份额 成为上半年增长最快单品 [7] - 乐奇(Rokid)销量环比增长41%跃居第四 通过"硬件+服务"模式深化toB合作 [7] 增长驱动因素 - 国家数码产品消费补贴政策提供15%立减优惠 叠加618电商节官方立减15%起活动 使部分产品价格下探至数百元区间 [5] - 5月20日至6月20日促销期间 三大电商平台AI/AR品类销量达5.9万台 其中AR单品类增幅超130% [5] - 政策补贴首次覆盖AI/AR眼镜品类 直接激活语音翻译 运动健康监测 第一视角视频与拍照等多场景需求 [5] 技术生态发展 - 本土品牌通过"硬件+生态"战略形成差异化竞争 重点布局跨设备协同 跨领域应用和跨产业合作三大维度 [6][8][9] - 跨设备协同实现手机与AR设备无缝切换 通过低延迟数据传输与云端大模型完成复杂任务闭环 [8] - 跨领域应用涵盖实时翻译 空间导航 无感支付等功能 并与内容平台合作打造3D影视内容生态 [8][9] - 跨产业合作支持多模型接入 拓展教育 医疗 文旅 工业运维等垂直场景应用 并与车企 家居企业合作创新车载导航和沉浸式体验 [9]
第一批买AI眼镜的人,已退货
36氪· 2025-08-21 21:07
产品功能缺陷 - 实时翻译功能存在严重延迟和准确性问题,翻译结果与视频字幕无法对应且延迟数秒[5] - 拍摄质量低下,照片缺乏细节且视频录制存在帧率不足和延迟感,光线不足时表现更差[6] - 智能识别功能表现不佳,无法准确识别常见玩具品牌[7] - 隐私保护功能设计不合理,拍摄前语音提示在公共场合造成尴尬[7] - 设备连接存在地域限制,海外用户需通过内地手机注册并翻墙才能使用完整功能[12] - 产品存在基础设计缺陷,包括左右扬声器装反等低级错误[23] 硬件设计问题 - 设备过重导致佩戴不适,小米AI眼镜重40g且配备近视镜片后额外增加15g,比普通眼镜重10多克[12] - 结构设计不合理,镜腿和边框过宽导致耳朵发胀,鼻托设计对低鼻梁用户不友好[12] - 续航能力不足被广泛吐槽[12] - 蓝牙连接稳定性差,存在时断时续的问题[27] 市场表现与销售数据 - 小米AI眼镜上市3天销量接近5万台,但后续日均销量从6000副下降至3555副,退货率可能达40%[10][34] - 雷鸟V3上半年出货量约2.5万台[10] - 2024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预计达290.7万台[10] - 闪极科技AI眼镜首发价999元,上市当天5万台被抢购一空[22] - 全球市场方面,Ray-Ban Meta 2024年出货量突破200万台,带动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210%,占据70%以上市场份额[21] 行业发展历程 - 行业起源于2012年谷歌推出的Google Glass,但因造价昂贵、功能不足和隐私争议在3年内停产[15][18] - 微软2015年发布Hololens但也未能持续[19] - 2023年Meta与雷朋合作推出Ray-Ban Meta重新激活C端市场[19] - 2024年底行业发布密集度达到10天18款新品[22] - 目前国内至少有50家公司推进AI眼镜项目,参与者包括互联网公司、电子消费品公司、传统眼镜厂商甚至老凤祥等跨界企业[33] 消费者反馈与市场态度 - 社交媒体出现大量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功能鸡肋、佩戴不适、连接问题等方面[12] - 消费者认为产品性价比低,1999元定价相比手机+蓝牙耳机组合(500元)和普通墨镜(几十元)缺乏竞争力[13] - 行业平均退货率高达40%-50%,远高于传统消费电子产品[34] - 出现大量"等等党"消费者,表示将等待至少两年后再考虑购买[37][38] 企业竞争态势 - 小米、华为、阿里、百度等大厂纷纷入局[10][22] - Rokid、闪极科技等创业公司积极参与但面临品控问题[22][23] - 行业领导者认为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需要共同教育市场而非过度竞争[31] - XREAL去年两款产品开售日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31]
第一批买AI眼镜的人,已退货
虎嗅APP· 2025-08-16 21:54
市场表现 - 小米AI眼镜上市3天销量接近5万台,开售即断货[5][12] - 雷鸟V3上半年出货量约2.5万台[12] - 2024年Ray-Ban Meta全球出货量突破200万台,市场份额超70%[21] - 2024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暴涨210%[21] - 机构预测2024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290.7万台[12] 产品问题 - 首批用户反映AI眼镜存在连接故障、功能鸡肋、佩戴不适等问题[5][8][14] - 主要投诉集中在翻译延迟、拍摄质量差、设备过重(小米眼镜40g+镜片15g)[8][10][14] - 海外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国内AI眼镜的互联网功能[14] - 闪极科技产品出现扬声器装反、蓝牙连接不稳定等低级错误[22][23] - 行业平均退货率高达40%-50%,远高于传统电子产品[28] 技术发展 - 智能眼镜技术瓶颈包括光学显示、芯片集成、续航等问题[21] - Meta通过融合Llama大模型和时尚设计取得成功[21] - 目前产品普遍存在软硬件能力不足、内容生态欠缺等问题[28] 行业竞争 - 2024年底国内外10天内发布18款AI眼镜[22] - 国内已有小米、华为、阿里、百度等50余家公司布局该赛道[26][28] - 闪极科技以999元价格策略首销5万台[22] - XREAL两款产品开售日销售额突破1200万[26] - 老凤祥等非科技企业跨界进入AI眼镜领域[28] 用户反馈 - 消费者购买动机主要源于尝鲜而非刚需[28] - 社交媒体出现大量功能吐槽和拔草内容[15] - 多数用户认为当前产品性价比不足(1999元vs手机+耳机500元)[15] - 部分用户表示将观望2年以上再考虑购买[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