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玫瑰
搜索文档
“百元神话”到跌破一元 阳光玫瑰产业路向何方?
新京报· 2025-10-30 03:48
"阳光玫瑰,10元5斤!"国庆中秋假期期间,陕西咸阳一家水果市场里,摊主正卖力吆喝。他向新京报 记者介绍,这是自家种植的,"产量太多,拉到水果市场贱卖。" 近日,新京报记者走访水果市场发现,阳光玫瑰这个曾被称为"葡萄中的爱马仕"、零售价动辄百元每斤 的明星品种,如今已跌至几元一斤,部分地区地头收购价甚至跌破1元/斤。同时,大量消费者反映,阳 光玫瑰品质明显下降,口感、甜度、香气均不如以往。 据统计,2014年,国内开始流行种植阳光玫瑰,2015年前后,全国阳光玫瑰总种植面积尚不足15万亩; 到2025年,阳光玫瑰全国种植面积突破150万亩,实际种植面积可能超过200万亩。"盲目扩张"带来连锁 反应:价格下滑,亩产攀升,果粒风味尽失,谣言不断滋生……产业陷入"高产—低质—低价—更高 产"的恶性循环。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番阳光玫瑰价格"坍塌"后,行业将逐步淘汰低质生产者,为坚持品质的果农腾出空 间。专家指出,行业仍有潜力,关键在于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推动品种、品质、品牌协同发 展,实现阳光玫瑰的价值理性回归。 收购价跌破1元 "7月、8月,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区品质差的阳光玫瑰,收购价低至几毛钱至一块 ...
“百元神话”到跌破一元,阳光玫瑰产业路向何方?
贝壳财经· 2025-10-29 22:27
"阳光玫瑰,10元5斤!"国庆中秋假期期间,陕西咸阳一家水果市场里,摊主正卖力吆喝。他向新京报记者介绍,这是自家种植的,"产量太多,拉到水果市 场贱卖。" 近日,新京报记者走访水果市场发现,阳光玫瑰这个曾被称为"葡萄中的爱马仕"、零售价动辄百元每斤的明星品种,如今已跌至几元一斤,部分地区地头收 购价甚至跌破1元/斤。同时,大量消费者反映,阳光玫瑰品质明显下降,口感、甜度、香气均不如以往。 据统计,2014年,国内开始流行种植阳光玫瑰,2015年前后,全国阳光玫瑰总种植面积尚不足15万亩;到2025年,阳光玫瑰全国种植面积突破150万亩,实 际种植面积可能超过200万亩。"盲目扩张"带来连锁反应:价格下滑,亩产攀升,果粒风味尽失,谣言不断滋生……产业陷入"高产—低质—低价—更高 产"的恶性循环。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番阳光玫瑰价格"坍塌"后,行业将逐步淘汰低质生产者,为坚持品质的果农腾出空间。专家指出,行业仍有潜力,关键在于从"数量扩 张"转向"质量提升",推动品种、品质、品牌协同发展,实现阳光玫瑰的价值理性回归。 收购价跌破1元 "7月、8月,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区品质差的阳光玫瑰,收购价低至几毛钱至一块钱。" ...
为何放一个月都没烂?“大果粒”一定好吗?阳光玫瑰这样选
贝壳财经· 2025-10-29 22:27
曾被称为"葡萄界的爱马仕"的阳光玫瑰,近年来在市场上颇具热度。然而,随着国内种植规模快速扩 大,其品质越发参差不齐,相关争议也逐渐增多:过分的甜味被怀疑打了"甜蜜素",超长的存放期被传 为"药水浸泡"……这些说法是否可信?还能否买到既美味又令人安心的阳光玫瑰?通过7个关键问题, 一一厘清。 疑问3: 海关总署2024年9月2日发布的《获得我国检验检疫准入的新鲜水果种类及输出国家/地区名录》明确显 示,日本目前予以准入我国水果的品类只有苹果和梨。这也意味着,目前市场上所谓日本进口葡萄,都 不可能是真正的进口产品。 疑问1: 阳光玫瑰是哪里的品种? 新京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显示,阳光玫瑰这一品种原产于日本,是日本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 用"安芸津21号"和"白南"为亲本杂交育成的中晚熟葡萄品种,2006年3月9日进行品种登记。后续,该品 种于2009年被引进国内种植,中文名通常叫"阳光玫瑰"。 优质的阳光玫瑰味道甘甜、肉质脆硬,有玫瑰香味、外观优美、不易裂果、耐运输等优点,国内引进种 植之后受到消费者欢迎。2016年前后,一串售价可达数百元,彼时称这一品种是"葡萄界的爱马仕"。 疑问2: 市面上的"晴王"葡萄 ...
凭什么中国人吃水果可以这么便宜?
虎嗅APP· 2025-10-12 17:15
中国水果产业现状与核心驱动力 - 水果消费呈现"野性"特征,部分高端水果价格大幅下降,例如阳光玫瑰葡萄从每斤两三百元降至8.8元,蓝莓从24.9元/125克降至活动价5元/盒 [6][7][8][9] - 价格下降的核心驱动力是种植面积的急剧扩张,阳光玫瑰种植面积从2015年不足15万亩增长至约150万亩,蓝莓种植面积达到140万亩 [11][12][13] - 技术升级显著,广西、云南、山东的规模化种植基地已实现电脑配置营养液和AI全天候值守 [14][15] 产业发展历史与瓶颈突破 - 历史上水果产业面临双重困境:传统水果产量低、甜度差,农民种植意愿不强;缺乏仓储冷链导致货损率高,终端价格昂贵 [17][18][23][24] - 产业突破始于居民收入增长后对果树经济价值的重新认识,以及优种培育和引进 [20][30][36] - 引进品种包括富士苹果(1966年从日本引进)、巨峰葡萄、红颜草莓等,中国也曾将日本视为重要的育种实验室 [36][37][38] 育种技术的突破与国产替代 - 自主育种取得重大成就,例如"甜瓜院士"吴明珠培育了30多种西瓜,包括市场主流品种麒麟瓜、8424等 [41][42][44][45] -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以榴莲为例,2023年进口量达156万吨(价值69.9亿美元),而海南三亚千亩榴莲果园进入丰产期,种植面积达近4万亩,有望实现国产替代 [54][55][56][57] - 育种工作艰苦且风险高,例如西红柿育种中曾丢失"TomLoxC"基因导致风味下降 [50][51] 冷链物流与标准化建设 - 冷链技术大幅提升水果保鲜能力,荔枝可通过移动预冷舱在1小时内从30℃降至4-9℃,并采用"单元化移动冷链方舱"实现全程恒温运输,48小时内抵达东南亚,72小时内送达欧美 [67][68] - 技术创新持续,例如无锡企业推出的"空间电场休眠保鲜"技术可将水蜜桃保鲜期延长至3个多月 [69] - 水果冷链需求最大、路程最远、发展最快,其技术方案可复用至肉类、疫苗等其他领域 [70][71] 品牌化与产业价值提升 - 标准化是线上销售和品牌建设的基础,表现为按等级(如车厘子的J标准)和规格(如盒装蓝莓、榴莲肉)进行销售 [76][77] - 国际品牌溢价显著,佳沛奇异果2024财年全球销售收入达219亿元人民币,其销量是中国齐峰果业的7.4倍,但营收是后者的31.4倍,凸显品牌价值差距 [79][80][81] - 中国水果产业已具备连锁经营能力,产地品牌建设为未来打造国际品牌奠定基础 [81][82] 电商渠道与社会效益 - 电商渠道消除了中间环节,实现产地直销,有效降低价格 [86] - 水果电商重构了人力资源配置,为特定群体(如甘肃天水的"妈妈岗"员工)创造了稳定、灵活的就业岗位,实现了收入提升与家庭照顾的平衡 [92][93][94] - 产业发展形成了价格亲民、就业增加、消费升级的良性循环 [94][95][96]
凭什么中国人吃水果可以这么便宜?
36氪· 2025-10-12 17:0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水果产业通过规模化种植、优种培育和技术升级实现了产量大幅提升和价格显著下降,使消费者获得高性价比的水果供应 [5][6][7][10] - 产业进化依赖于关键飞轮效应:一是从高货损到冷链直达的技术革命,二是从非标品到标准化品牌的产业升级 [58][59][70] - 水果产业的价值超越消费层面,重构了供应链、创造了就业机会并推动了中国农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69][80][86] 种植规模与技术升级 - 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面积从2015年不足15万亩爆发式增长至约150万亩,蓝莓种植面积达到140万亩 [10] - 广西、云南、山东等地的规模化种植基地已实现电脑配置营养液和AI全天候值守的数字化管理 [10] - 海南三亚千亩榴莲果园进入丰产期,种植面积达近4万亩,实现国产替代突破 [50][51] 优种培育与品种引进 - 中国通过自主培育和引进双路径发展良种,如富士苹果(1966年日本引进)、巨峰葡萄(日本)、红颜草莓(日本)等 [37] - 吴明珠院士60多年培育30多种西瓜品种,包括市场主流的麒麟瓜、8424等 [43][44][45] - 国产榴莲经过数十年试种,在2019年突破技术瓶颈,5年内实现规模化种植 [51] 冷链物流与全球销售 - 荔枝出口采用移动预冷舱(1小时内从30℃降至4-9℃)和单元化移动冷链方舱技术,实现48小时达东南亚、72小时达欧美 [65] - 无锡企业推出"空间电场休眠保鲜"技术,将水蜜桃保鲜期从1周延长至3个多月 [66] - 中国荔枝在国际市场溢价显著,美国售价约140元/斤,欧洲达300-500元/斤 [63] 标准化与品牌化建设 - 水果电商通过标准化分级(如车厘子J级标准)和冗余包装降低30%损耗率 [72][73] - 新西兰佳沛奇异果2024财年全球销量44.2万吨,营收51.4亿新西兰元(约219亿元),单价为国产猕猴桃的20倍 [75][77] - 中国齐峰果业2024年销售6万多吨猕猴桃,营收超7亿元,佳沛营收为其31.4倍,凸显品牌溢价差距 [78][79] 产业社会价值与就业重构 - 水果电商创造"妈妈岗"等灵活就业岗位,解决宝妈群体收入不稳定问题,如甘肃天水花牛产业带 [84][86] - 产业升级将农业劳动力转移至电商链的挑拣、分装、质检、客服等环节,形成良性循环 [82][83][86]
凭什么中国人吃水果可以这么便宜?
36氪· 2025-10-10 18:47
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水果产业通过规模化种植与技术进步实现了主要水果品种价格的显著下降,使消费者能够以亲民价格享受高品质水果 [1][2][5] - 产业进化涉及从良种培育、冷链物流技术到销售渠道品牌化的全链条升级,提升了行业效率与附加值 [14][31][38][50] - 水果电商的兴起重构了从生产到消费的产业链,不仅降低了流通成本,还创造了新的就业模式 [52][57][60] 种植规模与技术 - 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面积从2015年不足15万亩激增至约150万亩,驱动零售价从每斤两三百元降至8.8元 [1][5] - 蓝莓种植面积达到140万亩,规模化种植基地采用电脑配置营养液与AI值守等技术提升效率 [2][5] - 海南榴莲种植在长期试种后突破技术瓶颈,5年内种植面积达近4万亩,实现国产替代预期 [28] 品种培育与引进 - 通过引进日本富士苹果、巨峰葡萄等品种与自主培育(如吴明珠院士培育30多种西瓜)相结合,丰富市场供给 [19][24] - 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机构主导培育软枣猕猴桃、平谷大桃(300多个细分品种)等优化品种,提升产量与口感 [14][16] - 品种改良面临挑战,如西红柿育种中丢失TomLoxC基因导致风味下降,凸显研发复杂性 [25] 冷链物流与标准化 - 荔枝出口采用移动预冷舱(1小时内从30℃降至4-9℃)与单元化冷链方舱,实现48-72小时全球直达,欧美售价达每斤140-500元人民币 [31][33][35] - 无锡企业推出"空间电场休眠保鲜"技术,将水蜜桃保鲜期从1周延长至3个多月 [36] - 水果冷链需求驱动技术升级,相关方案同时服务肉类、疫苗等领域,形成协同效应 [36] 品牌化与市场溢价 - 新西兰佳沛奇异果2024财年全球销售收入219亿元人民币,销量为齐峰果业的7.4倍,但营收为其31.4倍,凸显品牌溢价差距 [45][47][48][49] - 线上销售推动标准化(如车厘子按J等级分装、小盒蓝莓),为品牌建设奠定基础 [41][42][50] - 产地政策扶持与连锁经营能力提升,助力中国水果品牌未来参与国际竞争 [50] 电商渠道与社会影响 - 电商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产地直销,降低终端价格的同时重构人力资源(如甘肃天水花牛产业带创设"妈妈岗") [52][53][57][58] - 水果电商创造分拣、质检、客服等新岗位,为宝妈群体提供稳定收入与灵活工作时间 [57][60] - 线上销售仍面临运输损耗与品控挑战,但产业规模化持续优化用户体验 [54][55][56]
成为「水果第一大国」,中国用了60年
创业邦· 2025-10-09 18:30
中国水果消费市场概况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果生产国和消费国,水果产量占全球约三分之一[5] - 2022年中国水果零售市场规模达13814.57亿元,相当于人均每月消费82元[9] - 中国人均水果消费量从1961年的3.9千克/年大幅提升至当前约300克/天,是印度消费水平的两倍,并赶上了西班牙[7] - 1993年中国水果总产量为3011万吨,位居世界第一,至2023年已增长至32744.3万吨[9] 进口与国产水果竞争格局 - 中国是水果净进口国,2024年进口量818.4万吨,是出口量的1.5倍,市场消费有7%依赖进口[11] - 进口水果以香蕉、榴莲、椰子、樱桃(车厘子)等热带水果为主,出口则以苹果、柑橘、梨等传统水果为主[14] - 智利车厘子出口总额的90%由中国市场消化,中国80%的车厘子进口自智利[15] - 进口水果优势在于品质、商品化程度高及全年稳定供应,例如进口车厘子均价已低于本土樱桃[16] 供应链与技术发展 - 通过冷链、保鲜技术(如冰水冲洗、维生素C溶液浸泡、低氧包装、速冻)的发展,解决了荔枝等易腐水果的长途运输难题[19] - 种植技术提升和产地多元化(如蓝莓)实现了部分水果的鲜果全年供应[20] - 中国果蔬冷链覆盖率仅为35%,远低于日本的90%和美国的97%,导致流通损耗率高[47] 品种引进与本土化挑战 - 国外引进品种占中国果树栽培面积的40%,其中苹果、葡萄等外来树种的国外品种市场占有率达50%-90%[47] - 日本培育品种如红富士苹果、巨峰葡萄、阳光玫瑰葡萄、耙耙柑等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份额[47] - 本土品种如猕猴桃虽原产中国且产量全球最高,但因育种投入不足、品牌意识弱、标准化生产制度缺失,面临竞争劣势,需从新西兰等国进口[15] 市场趋势与产品演变 - “超级水果”概念强调感官诱人、新奇、方便、供应可控及健康益处,并通过营销打造,如蓝莓因富含花青素而成功打入市场[26][29] - 2024年1-10月蓝莓平均价格为95.2元/公斤,较2023年同期上涨31.67%,较2018年同期上涨37.07%[29] - 水果甜度成为重要改良方向,2012至2022年间葡萄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14.72%提升至19.03%,杏从11.52%提升至14.58%[39] - 阳光玫瑰葡萄因盲目扩种(从2016年10万亩增至2023年超120万亩)及追求高产(亩产达5000斤以上),导致品质下降、价格暴跌,从最高300元/斤回落[36] 行业现存问题 - 个体农户经营为主、跟风种植导致产能过剩和价格波动,如果园面积近十年仅增9%,但产量增幅巨大[36] - 为提前上市而滥用化肥、脱酸剂等手段(如耙耙柑原上市期2-3月被提前至11月)影响水果品质与安全[23] - 部分果农使用三无“增甜剂”(如钾肥、脱酸剂)可能导致重金属积累及土壤污染[41]
成为“水果第一大国”,中国用了60年
虎嗅APP· 2025-10-07 10:49
中国水果消费市场概况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果生产国和消费国,水果产量约占全球三分之一 [4] - 2022年中国水果零售市场规模达13814.57亿元,相当于人均月消费82元 [8] - 目前中国人均日水果消费量约300克,已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标准,是印度人均消费量的两倍,并赶超西班牙,远超日本 [6] - 中国水果总产量从1993年的3011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32744.3万吨,三十年增长近十倍 [8] 进口与国产水果竞争格局 - 中国为水果净进口国,2024年进口量818.4万吨,是出口量的1.5倍,市场消费有7%依赖进口 [10] - 进口水果以香蕉、榴莲、椰子、樱桃(车厘子)等热带水果为主,其中智利车厘子80%出口至中国,占其出口总额的90% [13] - 进口水果优势在于品质标准化与商品化程度高,例如进口车厘子均价已低于本土樱桃 [14] - 国产水果在品种研发与品牌建设上存在短板,例如猕猴桃原产中国但市场被新西兰佳沛主导,后者每年投入数百万研发经费并拥有200多人专业团队 [14] 供应链与技术发展 - 冷链物流与保鲜技术进步(如冰水冲洗、维生素C溶液浸泡、速冻技术)使荔枝等易腐水果实现全国全年供应 [17] - 中国果蔬冷链覆盖率仅35%,远低于日本的90%和美国的97%,导致流通损耗率高 [44] - 通过跨地域种植技术延长供应周期,例如蓝莓已实现鲜果全年供应 [18] 水果品种趋势与市场现象 - “超级水果”概念强调感官诱人、新奇、方便、供应可控及健康益处,并通过营销打造,如蓝莓因富含花青素护眼功效而受追捧 [23][26] - 蓝莓价格持续上涨,2024年1-10月均价95.2元/kg,同比增31.67%,较2018年增37.07% [26] - 阳光玫瑰葡萄因盲目扩产(种植面积从2016年10万亩增至2023年超120万亩)导致价格暴跌,品质参差不齐 [33] - 水果甜度显著提升,2012-2022年间葡萄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14.72%升至19.03%,杏从11.52%升至14.58%,涨幅超20% [36] 行业挑战与升级方向 - 国外引进品种占中国果树栽培面积40%,苹果、葡萄等品类国外品种市场占有率高达50%-90% [44] - 行业存在品种版权保护不足、果农利润低、“果贱伤农”及供应链损耗高等问题 [44] - 部分种植者为提前上市滥用化肥、脱酸剂,影响水果品质与安全 [21][37]
国庆见闻这一轮赚钱了但上一轮买的基金还没解套
搜狐财经· 2025-10-06 23:53
股市投资表现 - 从去年9月24日至今,股票和基金投资普遍实现盈利,但盈利幅度差异显著,例如去年红利策略表现较好,而今年科技板块表现更优 [2][3] - 尽管当前投资盈利,但上一轮牛市期间购买的基金仍有大量未解套,甚至包括部分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员工持有的基金 [1][3] - 若上一轮被套基金解套,预计将有大量投资者选择保本卖出 [4] 居民资产配置趋势 - 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县城,居民对房价再次大幅上涨的预期较弱,且银行存款利率处于低位,资金需寻找新的投资去处 [4] - 股市被视为居民财富的重要蓄水池和增值引擎,但A股历史波动率较高,投资者既希望盈利又担忧市场大跌 [4] - 理想的A股走势是市场指数小幅稳步上涨,同时部分板块呈现结构性行情,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机会 [4] 农业现状与挑战 - 山东、河南等农业主产区的气候条件严峻,前期经历高温干旱,近期又遭遇雨涝,出现旱涝急转现象 [5] - 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包括发展合作社、促进土地流转及提供农机购置补贴,但农业生产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5] - 广东等沿海地区近期受台风影响,渔业生产遭受冲击,预示着农业保险领域存在发展潜力 [5] 农产品价格与供给 - 山东县城集市上晴王葡萄价格低至每斤1.98元,阳光玫瑰等葡萄品种价格因种植面积扩大而显著下降 [7][8][11] - 农业生产除受气候影响外,供给端也难以精确控制,产能通常在种植或养殖完成后才能统计,调整弹性小 [12] 消费品牌渠道下沉 - 原集中于一线城市的品牌开始向低线城市和县域市场扩张,例如盒马在青岛即墨区开业引发消费热潮 [14][15][17] - 信息通过互联网和短视频快速传播,加速了品牌知名度的扩散,甚至吸引了老年群体的关注 [15][16] - 二线城市如徐州的商业广场引入好利来、达美乐等品牌,开业即创下销售纪录,显示下沉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18] 旅游市场动态 - 国庆假期旅游需求旺盛,部分游客通过拼假形成超长假期,国内新疆、甘青大环线以及海外欧洲、东南亚、日本是热门目的地 [22] - 自驾游距离显著延长,例如从山东至新疆往返里程接近一万公里 [22] - 出境游客对欧洲等地的基础设施、治安问题(如小偷增多、公厕收费)体验不佳,与国内形成对比 [24]
迎战“桦加沙”!深圳各大商超连夜补货,货足价稳!
深圳商报· 2025-09-23 11:39
商超应急保供措施 - 沃尔玛、山姆、天虹、华润万家等主要商超均启动保供稳价应急预案 加大备货量和配送频次保障货足价稳 [1] - 山姆多家门店组织店员连夜备货至凌晨 重点加大饮用水、方便食品、生鲜蔬菜、肉禽蛋奶等商品储备量并增加补货频次 [1] - 华润万家在日常民生商品需求基础上增加50%左右备货量 安排专人实时监测库存并确保价格稳定 [2] 供应链与库存管理 - 天虹超市今日备货量可满足两天供应 重点民生商品已完成订单备货 通过物流仓增加配送频次 [1] - 天虹借助数智化工具实时监控后台库存数据 每增加100单配送即增配2-4名备货人员 协同顺丰美团保障骑手运力 [3] - 华润万家线上4个平台提供1小时送货到家服务 减少市民外出风险 [4] 批发市场保障体系 - 深农集团旗下海吉星市场22日19时蔬菜来货量超5400吨 预计23日凌晨达7000吨 供应储备充足 [5] - 福田农批市场日均来货量3000吨 应急保供能力可提升至5500吨/天 16-22日日均供应量维持在2800-3300吨 [5] - 集团属地市场日均蔬菜供应超7670吨 供港蔬菜保障1500吨以上 冻品肉类日均供应近1200吨 [5] 价格与供应稳定性 - 社区小店蔬菜肉类供应充足 价格与平时持平 部分菜品如阳光玫瑰葡萄从9元/斤降至7元/斤 [4] - 新一佳超市会员日菜品享88折优惠 性价比获居民好评 [4] - 通过藏菜于地、藏菜于运、藏菜于市三重机制确保供应链韧性 平抑价格波动 [5] 全国协同保障能力 - 依托深农集团全国保供一张网优势 全国各地海吉星可实现24小时调配5000吨来深 48小时调配12000吨来深 [5] - 16家集贸市场发挥最后一公里保供作用 积极对接上游批发市场保障肉菜价格稳定供应充足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