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标信托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央行: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兰州银行副行长刘靖辞任 | 金融早参
搜狐财经· 2025-11-12 07:24
央行货币政策导向 - 明确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五大核心思路 包括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 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导向作用 把握好利率汇率内外均衡 加快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以及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1] - 强调观察金融总量应更多关注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等全面合理的指标 而非片面追求信贷规模增速 [1] 金融监管政策重点 - 金融监管总局强调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把握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工作主线 [2] - 要求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 优化金融机构体系 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2] 政策性金融工具实施 - 国家发改委宣布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 其中部分资金用于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领域民间投资项目 [3] - 该工具有效促进项目落地实施 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并引导资金流向急需行业 [3] 信托行业结构变化 - 10月份标品信托产品成立规模环比增长12.86% 而非标产品成立数量环比下降37.12% 成立规模环比下降22.78% [4] - 信托行业在监管新规背景下加速向标品业务转型 非标信托业务呈现收紧趋势 [4] 银行高层人事变动 - 兰州银行董事兼副行长刘靖因工作调整辞去所有职务 后续拟在银行控股子公司任职 [5]
10月份标品信托成立规模环比增长12.86%‌
证券日报· 2025-11-11 07:23
行业核心观点 - 信托行业在重磅新规推动下加速向标品信托业务转型,非标信托业务收紧为大势所趋[1] 资产管理信托市场表现 - 10月份资产管理信托发行数量2208款,环比下降9.39%,但同比增长19.87%,发行规模1107.32亿元,环比下降12.99%,但同比增长25.52%[2] - 10月份资产管理信托成立数量1651款,环比下降27.71%,同比微增0.61%,成立规模605.16亿元,环比下降14.62%,但同比增长28.95%[2] - 非标产品发行数量环比下降18.72%,发行规模环比下降19.81%,成立数量环比下降37.12%,成立规模环比下降22.78%[2] - 标品信托产品发行数量环比微降1.23%,但发行规模环比增长1.00%,成立规模环比增长12.86%[2] 市场表现驱动因素 - 国庆中秋假期导致节前非标项目集中落地,10月份工作日缩短,资金募集周期拉长,产品成立节奏中断[3] - 9月份实施的预登记新规影响,10月份非标信托转头下行,但标品信托业务逆势上行[3] 行业监管政策演变 - 2023年发布《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厘清资产管理信托等业务边界[4] - 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金融监管总局意见,明确加强信托业务全流程监管[4] - 2025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全面强化信托业务监管要求[4] - 2025年10月31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范资产管理信托业务发展[4] 政策影响与行业转型方向 - 新规推动行业脱离传统非标业务模式,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本源,竞争转向以投研能力、合规水平为核心[4] - 《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明确禁止通道业务和资金池业务,限制非标债权投资范围与结构化产品杠杆水平,定位为私募资产管理产品,投资者不超过200人[4] - 行业有望通过夯实投研基础,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实现从“规模导向”到“质效优先”的转型,在大资管市场中打造差异化竞争力[5]
10月份标品信托成立规模环比增长12.86%
证券日报· 2025-11-11 01:26
市场表现 - 10月份资产管理信托发行数量2208款 环比下降9.39% 同比增长19.87% 已披露发行规模1107.32亿元 环比下降12.99% 同比增长25.52% [2] - 非标产品发行数量环比下降18.72% 已披露发行规模环比下降19.81% 标品信托产品发行数量环比微降1.23% 已披露发行规模环比增长1.00% [2] - 10月份资产管理信托成立数量1651款 环比下降27.71% 已披露成立规模605.16亿元 环比下降14.62% 非标产品成立数量环比下降37.12% 成立规模环比下降22.78% 标品信托产品成立规模环比增长12.86% [2] 市场表现原因分析 - 国庆中秋假期导致节前非标信托项目集中落地 10月份工作日缩短 市场供需动能减弱 资金募集周期拉长 对非标信托业务影响显著 [3] - 9月份实施的预登记新规影响 10月份非标信托转头下行 标品信托业务逆势上行 [3] 行业监管与转型 - 2023年《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厘清资产管理信托 资产服务信托 公益慈善信托边界内涵 [4] - 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金融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加强信托业务全流程监管 [4] - 9月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全面强化信托业务监管要求 10月31日发布《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4] - 《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资产管理信托定位为基于信托法律关系的私募资产管理产品 禁止通道业务和资金池业务 限制非标债权投资范围与结构化产品杠杆水平 面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且人数不超过200人 [4] 行业转型方向 - 政策推动行业脱离传统非标业务模式 回归受人之托 代人理财本源 行业竞争从规模竞争转向以投研能力 合规水平为核心的能力竞争 [4] - 行业通过夯实投研基础 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深化资产管理 财富管理和资产服务的生态协同 实现从规模导向到质效优先的转型 在大资管市场中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5]
9月信托资管市场分化明显
上海证券报· 2025-10-12 23:08
非标信托市场表现 - 9月非标信托市场显著回暖,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已披露成立数量1138款、环比增长7.64%,已披露成立规模546亿元、环比增长22.65% [1] - 基础产业和非标金融领域是绝对主力,两者合计占比超过九成,其中非标金融类产品成立规模环比增速最快,达到48.95% [1] - 基础产业类信托9月成立规模环比增加18.55%,新增46.98亿元,投向江苏和浙江两省的增长明显,江苏省成立规模56.86亿元环比增长24.97%,浙江省成立规模21.06亿元环比增长44.58% [2] - 非标信托规模增长主因包括季度末考核压力下信托公司加速项目落地、政信类业务风险预期改善吸引资金回流、市场利率下行背景下基建项目收益稳定优势凸显 [2] 标品信托市场表现 - 9月标品信托市场遇冷,共发行1299款,环比减少207款,环比下降13.75%,已披露的发行规模环比下降26.52% [2] - 包括固收类、权益类及混合类等多种产品在内的发行数量均出现下滑,主要受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影响,信托公司因此放缓产品发行节奏 [3] - 尽管短期遇冷,但信托业“三分类”新规实施后,标品信托成为重点发力业务,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持续增加,长期增长趋势未改 [3]
预登记新规实施首月,非标信托数据来了
证券时报· 2025-10-10 10:56
市场整体表现 - 9月非标信托产品成立市场显著回暖,已披露成立数量1138款、环比增长7.64%,已披露成立规模546.35亿元、环比增长22.65% [1][4] - 市场回暖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部分产品在季末集中成立 [3] 各投资领域表现 - 基础产业类信托成立规模最大,达到300.33亿元,环比增长18.55%,占比54.97% [4][5] - 非标金融类产品成立规模为206.56亿元,环比大幅增长48.95%,占比37.81% [4][6] - 工商企业类信托成立规模38.66亿元,环比增长6.87% [4] - 房地产类信托成立规模急剧萎缩至0.30亿元,环比下降98.15% [4] 基础产业信托增长动因 - 季度末信托公司为冲刺业绩目标加速项目落地 [5] - 地方化债深入推进改善政信业务风险预期,吸引资金回流 [5] - 市场利率下行背景下,基建项目收益稳定的优势凸显,且政策鼓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5] 非标金融信托增长动因 - 增长主要受信贷资产受益权转让业务影响 [6] - 季末银行出于调整信贷规模、盘活存量资产的需求,加大通过信托渠道转让信贷资产收益权的力度 [6] 区域投向分析 - 投向江苏省的规模为56.86亿元,环比增长24.97% [7] - 投向浙江省的规模为21.06亿元,环比增长44.58% [7] - 投向陕西省的规模为22.55亿元,环比下降9.94% [7] - 江苏、浙江等经济强省的重大基建项目集中释放融资需求,形成短期放量效应,而陕西在化债和城投平台加速出清背景下融资收缩 [7] 产品收益率与期限 - 非标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03%,环比下降0.13个百分点 [8] - 产品平均期限为1.93年,环比延长0.03年 [8] - 收益率下滑原因包括信托预登记新规要求嵌入收益较低的标品资产、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推动融资成本下降、以及基础产业类信托收益率持续下降且高收益政信项目减少 [8]
大爆发!地方化债托底,非标信托回暖,标品超七成获正收益!
新浪财经· 2025-09-27 15:46
地方债务化解与信托市场环境 - 一系列地方化债举措落地,12万亿元资金投入推动50余个地区隐性债务基本清零,多地信托、定融产品顺利实现提前兑付,市场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2][6] - 地方债务化解成效显著,为非标信托尤其是政信类业务的修复提供了坚实支撑 [6] 资产管理信托市场格局 - 近期资产管理信托市场呈现“成立回暖、发行遇冷”的差异化格局,成立规模环比增加54.71%,日均成立规模达18.55亿元 [5][6] - 非标信托市场显著反弹,共有165款产品成立,已披露成立规模64.02亿元,政信类、消费金融类及工商企业信托的成立规模同步增长,政信信托是核心增长点 [6] - 资产管理信托产品发行端延续低迷,发行数量及规模均略有下滑,例如投向政信领域的信托产品发行规模为75.79亿元,环比减少26.30% [6] 标品信托业绩表现 - 在14721只存量标品信托产品中,平均收益率为0.06%,环比减少0.49个百分点,但获得正收益的产品数量占比为70.63% [8] - 从投资策略看,债券策略产品共8447只,平均收益率为0.01%;股票策略产品共2210只,平均收益率为0.24%;组合基金策略产品共2800只,平均收益率为0.11%;其他策略产品共1264只,平均收益率为0.04% [9] - 股票策略产品跑赢同期公募基金与市场指数,表明其主动管理能力在震荡市中更胜一筹 [4][10] 行业转型与政策影响 - 非标组合投资新规与《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修订推动信托行业彻底告别规模扩张的传统路径,稳步迈入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发展新阶段 [4][13] - 《信托公司管理办法》明确信托公司定位为受托服务机构,强调打破“刚兑”预期,推动公司从传统融资类业务向服务信托、财富管理等领域转型,回归本源 [14] - 新规要求机构在产品备案、底层资产穿透管理等环节审核更审慎,业务推进节奏明显放缓 [7]
观望为主 集合信托市场暂处低迷态势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09:46
信托市场整体表现 - 信托市场延续相对低迷状态,产品成立规模环比降幅近三成,发行规模持续收缩[1] - 资产管理信托产品成立数量环比减少3.61%,成立规模环比减少27.52%[1] - 信托产品发行规模为166.93亿元,环比下降12.75%[1] 非标信托产品表现 - 非标信托产品成立数量为171款,环比增长10.32%,但已披露成立规模为36.54亿元,环比减少9.46%[1] - 非标信托与标品信托的成立规模均呈现回落态势,整体市场偏观望状态[1] 标品信托产品表现 - 标品信托市场同步承压,成立数量及成立规模均大幅下滑[1] - 标品信托产品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要配置方向,表现与债市关联密切,在本轮债市调整中市场观望情绪浓厚[1] - 投资者风险偏好趋于保守,短期内标品信托市场或仍将维持偏弱运行状态[1] 资金投向领域表现 - 基础产业与金融等主要领域产品的发行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1] - 金融类产品或因资本市场波动,短期内发行节奏放缓[1]
非标信托逆势增超9%备战预登记新规 标品信托遭股市分流遇冷
华夏时报· 2025-08-28 02:41
市场整体表现 - 资产管理信托整体成立规模微降1.45% 但非标信托产品成立规模环比增长9.25% 行业呈现"非标暖、标品冷"的差异化态势 [1] - 非标信托产品成立163款 环比增长7.95% 已披露成立规模达53.40亿元 [2] - 标品信托成立端受A股市场"虹吸效应"冲击明显 成立数量与规模双双下滑 [6] 非标信托产品分析 - 基础产业类信托产品成立规模环比增长21.59% 金融类非标信托产品成立规模环比增长47.73% 工商企业类信托产品成立规模环比减少73.48% [2] - 基础产业类非标信托呈现明显地域集中特征 江苏省以39款居首 陕西省23款 浙江省22款 金谷信托、中粮信托、陕西国投等机构在上述区域展业积极 [2] - 金融类非标信托主要聚焦广东省 8款披露投向地区的产品中4款落地该省 中粮信托为主要参与方 [2] - 非标类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21% 环比减少0.08个百分点 基础产业类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31% 环比减少0.05个百分点 [3] 标品信托产品分析 - 标品信托发行数量达172款 环比增长14.67% 其中固收类产品占比64.53% [6] - 标品业务中固收类产品成立169款 环比减少13.33% 权益类产品成立10款 环比增长4.00倍 混合类产品成立21款 [6] - 从投资策略看 债券策略产品成立数量环比减少8.98% 组合基金策略产品成立数量环比减少16.67% [6] - 固收类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80% 环比减少0.09个百分点 [6] 政策与市场影响因素 - 信托预登记新规将于9月1日实施 中信登不再接受单一融资方信托登记 多家信托公司提前调整产品发行策略 [2][3] - 地方政府"一揽子化债方案"施行 城投公司融资成本降低 直接带动信托产品收益下调 [3][4] - A股市场延续火热行情 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 成交额曾连续8日破2万亿元 投资者风险偏好显著提升 [6] - 债市波动加大和股市赚钱效应对比 使固收类标品信托吸引力下降 [7] 行业发展趋势 - 信托行业将正式告别"一个项目一个信托"时代 进入组合投资、净值化管理新阶段 [3] - 信托公司对权益类、混合类标品产品的布局力度正在加大 [7] - 随着资本市场行情向好 后期信托公司有望加大权益类信托产品力度 [7] - 信托公司需在"非标合规"与"标品突破"间寻找平衡 通过双轮驱动保持竞争力 [7]
9月起执行!单一非标信托产品不予预登记,组合投资分散风险
搜狐财经· 2025-08-12 23:29
信托登记新规核心内容 - 中信登发布《信托登记业务指南V3.0》,明确要求资产管理信托需落实组合投资,禁止实质为单一融资方提供融资的业务[2] - 新规从登记源头限制单一非标信托业务,倒逼信托公司调整业务结构,推动行业回归信托本源[2] - 预登记审查标准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执行[2] 单一融资方业务限制细节 - 信托产品名称不得含"保本""稳赢"等误导性字样,使用"货币""现金"等需参照现金管理类产品规定[3] - 以不动产或股权作为信托财产的,需补充详细资产信息(如坐落位置、企业全称等)[3] - 底层资产需披露类型、分布、期限及交易对手信息,禁止单一融资方业务[4] 组合投资要求与行业影响 - 非标类资产管理信托需组合投资,单只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中单一资产占比不得超过25%[6] - 信托公司需同时对接多个融资主体,对投研能力和风控体系提出更高要求[4][6] - 监管部门2023年已通过《指导口径》明确组合投资要求,2024年窗口指导进一步强化[6] 业务转型挑战与机遇 - 组合投资模式复杂,涉及"非标+非标"或"非标+标品"组合,受区域、行业、期限匹配等因素制约[8] - 标品组合投资受限于信托公司投研能力和产品估值问题[8] - 新规推动行业优化结构,提升专业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助力回归信托本源[9] 监管政策延续性 - 中信登文件从登记准入环节完成规范收紧,与前期监管要求形成闭环[7] - 存量不符合要求的产品给予过渡期整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