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悦己型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视频丨老年人“买买买”,有哪些新趋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9 20:0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当前规模约7万亿元,占GDP 6%,预计到2035年将达30万亿元,占GDP 10% [2][3] - 银发群体消费观念正从“养老”向“享老”转变,“悦己型消费”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新引擎 [3][4][7] - 银发经济催生了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和新产品,覆盖旅游、零售、科技等多个行业 [7][8][10][12] 人口结构与市场规模 - 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2] - 预测2025—2030年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快速增长至3.9亿人 [3] - 银发旅游人数已占全国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老年旅游正从小众市场向主流市场转型 [4] 悦己型消费趋势 - 退休俱乐部等新型社交组织兴起,提供卡丁车、爵士舞等多元课程活动,会员以50-65岁退休人群为主 [3][4] - 此类俱乐部通过日常活动(收费50-100元)和研学游(如6天5晚敦煌行收费4450元/人)实现营收,有俱乐部年营收约400多万元 [4] - 今年上半年,老年旅游服务、体育健康服务、文化娱乐活动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2%、23.9%、20.7% [7] - 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老年游客预订的景区门票总量同比去年增长三成以上 [4] 零售与商业场景创新 - 商场创新“以社交带动消费”模式,推出学习、美食、演出相结合的“商场一日”生活方式 [8] - 重庆一家老商场转型为“银发主题店”,设置主题区并引入老年大学分校,开业当天销售额同比增长307%,客流同比增长205% [8] - 商场通过拓宽主通道至2.4米、设置无障碍设施等提升适老服务 [8] 旅居康养新业态 - 旅居养老需求旺盛,云南从事旅居业务的自然村超过630个,比2024年增长11.5倍,盘活闲置房屋超一万栋 [9] - 河北秦皇岛一家旅居康养中心开业不到两年入住率翻倍 [9] - 国务院意见提出开发旅居养老市场,发展康养旅居等新业态 [9] 产品创新与智能化 - 针对老年人的产品设计创新涌现,如象棋棋子直径从6公分增大到7公分,益智玩具兼顾锻炼手眼能力和观赏价值 [10] - 木质玩具企业转向适老玩具新赛道,产品尺寸更大、颜色更简单 [10] - 今年上半年,智慧养老技术服务、老年智能与可穿戴装备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3.7%和32.6% [12] - 智慧康养产品广泛应用,包括协助起身的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AI定制餐单系统等 [11][12][13]
从“鸡排哥”爆红探秘企业经营智慧:6元鸡排如何炸出千万流量?
搜狐财经· 2025-10-14 10:31
核心观点 - 鸡排哥小吃摊的爆火反映了悦己型消费兴起,消费者追求“花小钱买快乐”的情绪价值 [1] - 其成功为传统商业逻辑带来新挑战与机遇,行业企业需升级服务以帮助消费者发现、表达和实现自我 [1] - 其经营智慧体现在长期主义、以客户为中心和不忘初心三大原则 [4][5][8][10] 经营策略与原则 - 公司是长期主义的践行者,十几年如一日始终专注于炸鸡排主航道 [4] - 在找准鸡排方向后,公司坚持扎扎实实炸了十年,展现出韧性 [4] - 公司决策者保持战略稳定性,专注于自身擅长领域并围绕主航道拓展 [4] - 公司拒绝直播和带货,坚持“小摊初心”,专注服务本地和学生核心客群 [8] - 鸡排价格保持6元多年未变,体现公司在诱惑面前的定力,只赚该赚的钱 [10] 客户服务与品质管控 - 公司精准锚定核心客户(如学校学生),不试图讨好所有人,做好特定人群服务 [5] - 公司将产品品质和服务体验内化为个人承诺,主动公开腌制炸制过程,每天坚持更换新油 [5] - 即使订单爆满,公司炸鸡排的工序一道不减,火候一丝不苟,对“手艺”不妥协 [5] - 公司提供标准化产品无法替代的温度感与独特性,通过真诚用心的服务建立深度情感连接 [5] 行业启示 - 行业从业者应坚持做长期主义者,拒绝内耗,专注眼前的事,苦练内功夯实竞争力 [4] - 行业需适应从增量拓展转向存量深耕的新常态,在转型升级关键阶段坚定信心聚焦内生力量 [4] - 行业需要重新定义服务,从标准化到人格化,用真诚打动客户,提供情绪价值 [5]
账单里的新风向
人民网· 2025-10-07 09:00
"第一个月工资到账,想买那台盼了好久的游戏机""我想分期买相机学摄影,可预算有点紧张""该 给家里打点钱吧,爸妈肯定高兴"……近日,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导航台学习室里,几名新晋军士围在 一起,讨论"第一笔工资怎么花"。 台下的新晋军士方舟听得津津有味。新潮服饰、新款电子产品……对照自己的消费清单,他发现几 乎全是"悦己型消费",再看老班长的账单,满满都是"责任"二字。他感慨:"以前觉得花钱开心就行, 现在明白消费不光是享受,也是选择和责任。" 调研中,"仪式感""符号消费"等词汇频频出现,折射出"网生代"战士消费理念的多元化。在此基础 上,他们在全台开展匿名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约80%的战士希望用工资"改善生活、发展爱好";超 60%曾有过冲动消费,买过使用频率非常低的物品;50%曾为兴趣爱好分期付款…… "数据背后,是新生代鲜明的消费特征:追求品质、热衷体验、愿意为兴趣投资,但也容易陷入盲 目和符号化消费。"宋鹏飞分析道,"他们是在物质相对充裕的环境中成长的一代,观念开放、敢于消 费,但也亟需养成理性规划的思维习惯。" 摸清思想底数后,如何实施有效引导?在党委议教会上,有人建议建立"消费负面清单"排查大额支 ...
越来越多的商场闭店?大家真不爱逛商场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9-15 08:56
行业核心观点 - 传统商场面临严峻的经营压力,闭店和转让现象增多,尤其是一线城市的高端商场 [1][3] - 消费者行为发生根本性变化,从以购物为目的转向追求体验、服务和精神满足 [11] - 行业逻辑正经历深刻变革,未来商业空间需转型为连接人与生活的“生活枢纽” [11] 商场闭店现象与数据 - 上海多家经营约30年的大型商场陆续关门,如太平洋百货徐汇店、梅龙镇伊势丹百货 [3] - 北京高端商场标杆北京SKP于2024年5月易主,原股东北京华联退出 [3] - 2024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但上海同比下降3.1%,北京下降2.7%,深圳增速1.1%,广州增速0.03% [3] 商场业态的历史角色 - 上世纪90年代,大型百货商场是购物、休闲、社交的主要场所,承载了几代人的消费记忆 [5] - 在商品稀缺年代,商场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核心载体,并形成了以商场为核心的商业圈 [5] - 周末全家逛商场购物、吃饭、看电影曾是许多家庭的固定休闲模式 [5] 电商冲击与商场转型 - 电商平台以其价格透明、选择多样、配送便捷的优势,在服装、日用品等领域几乎实现全面覆盖 [7] - 商场核心功能从“卖商品”转向“体验与生活方式空间”,主力业态向餐饮、娱乐、亲子等体验式消费项目转变 [7] - 缺乏资本投入与创新动力的偏远、硬件老化商场面临被淘汰风险 [7] 消费观念变化的影响 - 消费者转向理性、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的“反向消费”,对传统商场的高品牌溢价商品需求下降 [8] - 折扣店、仓储式会员店等新兴零售业态以其高性价比分流了传统商场的客源 [8] - 消费者追求消费体验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传统商场千篇一律的布局难以满足需求 [8] 消费结构转型趋势 - 消费从“物质消费”加速向“服务型消费”和“悦己型消费”演进,人们更追求精神满足和生活品质提升 [10] - 旅游、户外运动、文化演出等能带来持久幸福感的活动正取代传统购物成为新消费热点 [10] - 自然景区、文化街区等开放性场所比封闭的商业空间更能满足人们对“逃离感”和“自由感”的追求 [10]
解构单身经济Vol.1:一人户消费大盘点
凯度消费者指数· 2025-07-31 11:53
人口结构与家庭形态变迁 - 2010-2020年中国平均家庭户人口从3.10人降至2.62人,一人户占比持续攀升,推动"单身经济"成为重要市场变量 [1] 一人户消费行为特征 - 一人户呈现高频购买趋势,食品类、饮料类、家清类和个护类消费频次显著,但五大品类购买均价承压,尤其家清类和个护类更追求平价替代 [4] - 消费行为表现为高频(购买频次同比+6.2%)、少量(单次购买量-0.5%)和理性(购买均价-4.0%) [5] - 更注重产品性价比和场景化消费,兼具功能细分需求与"悦己"体验 [7] 品类消费偏好 - **功能型产品**:功能饮料、即饮咖啡、即饮茶占比高,契合快节奏生活下的即时需求 [10] - **生活型产品**:香氛、漱口水、猫粮消费高于平均水平,反映对生活质感和情感陪伴的重视 [10] 渠道选择与分化 - 线上为主阵地,抖音快速增长,体现"高效种草+快速下单"模式偏好 [12] - 近场渠道(小超市、便利店)稳定增长,满足便捷补缺型消费 [12] - 电商平台侧重品质生活(美妆、保健品、猫粮),社区零售保障必需品,便利店解决即时功能需求,形成互补生态 [14] 代际消费差异 - 29岁以下群体消费更"省",30-44岁体现为"频",45岁以上趋于"稳" [16] - 细分年龄层研究可帮助品牌精准捕捉差异化需求,如独居青年性价比偏好与熟龄群体稳定性需求 [16] 数据与方法论 - 研究基于Worldpanel消费者指数家庭样组数据,覆盖品类与全渠道维度 [6][16] - 2024年新增一人户年龄分层(29岁以下/30-44岁/45岁以上),深化细分市场分析 [16]
撕碎百年天价谎言?中国真钻爆火,欧美珠宝商急坏了:抢我们生意
搜狐财经· 2025-07-22 18:05
行业转型与市场格局变化 - 河南柘城从传统农业县转型为现代智造基地 实验室培育钻石年产量超600万克拉 对全球珠宝产业格局形成实际影响[1] - 培育钻石技术突破并快速进入市场是推动珠宝消费市场变化的核心因素 其获得认可源于产品价值而非消费降级[1] - 传统珠宝市场地位受明显影响 戴比尔斯拍卖会原钻价格单季下跌25% I DO申请破产清算 培育钻石正改变传统巨头定价权格局[2] 生产规模与技术优势 - 中国为全球培育钻石第一生产大国 2024年产量约2200万克拉 同比增长144.44% 占全球总产量63%[4] - 河南培育钻石产量占全国80%份额 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的"中原钻石带" 对传统珠宝巨头形成技术降维压力[4] 产品性价比与消费特征 - 同等品质下培育钻石价格优势显著 VVS级D色3克拉培育钻石价格约3万元 而同规格天然钻石市场价格超百万元[1] - 大克拉定制服务受青睐 案例显示3.17克拉粉白钻石镶嵌产品总价不到5万元 仅为国际大牌同类型热门款定价三分之一[6] - 悦己型消费占比达62% 年轻群体通过消费选择改变珠宝价值认知 九成以上购买者有过宝石级钻石购买经历[4] 市场渗透与消费者认知 - 本土品牌柘光入驻京东平台后三个月销售额突破数百万元 显示市场渗透率持续上升[4] - 38%消费者仍坚持天然钻石稀缺性说法 或对培育钻石品质存疑 购买时持谨慎态度[8] -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2018年更新钻石定义 明确符合物理化学属性的实验室培育钻石均为真钻石[8] 全球影响与产业创新 - 消费趋势在全球高净值人群中蔓延 部分佳士得拍卖会买家转向1:1大克拉定制服务[6] - 以天然钻石约十分之一价格可获得双倍克拉数及专属设计 改变奢侈品价值传统认知[6] - 中原地区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结合 产业转型体现民族产业突破资源限制的创新探索[8]
小狗雨衣,江浙沪梅雨季的硬通货
36氪· 2025-06-27 14:11
宠物雨衣市场现状 - 淘宝平台宠物雨衣呈现明显价格分层:10元以下白牌产品销量1-3万件,30-50元区间产品销量达3-7万件,百元以上海外品牌销量数百件 [3] - 韩国品牌Puppygallery和德国Hunter定位高端市场,单价约200元,主打户外风、巴黎时尚风等差异化设计 [4] - 天猫平台头部宠物雨衣品牌年销售额达千万元级别 [4] 产品升级趋势 - 廉价雨衣普遍使用PVC和涂层胶材质,存在异味和舒适性问题 [4] - 品牌雨衣在材质和功能上显著升级,部分达到人类雨衣标准,强调防雨透气与舒适性结合 [4] - 行业呈现从基础防雨功能向时尚设计、专业化防护方向演进 [4][6] 宠物经济规模与特征 - 中国宠物市场规模从2015年978亿元增长至2023年59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5.4%,预计2030年突破2万亿元 [6] - 消费结构从食品用品向医疗保健、情感服务、文化娱乐等多元领域延伸 [6] - 宠物语言翻译器等智能产品成交金额增长740%,反映技术驱动型产品爆发力 [6] 季节性产品延伸 - 梅雨季结束后,防晒降温功能的宠物凉凉衣接替雨衣成为热销品类 [8] - 美国品牌拉夫威尔凉凉衣定价超500元,中国本土品牌BLKDOG定价百元左右,价格显著高于人类同类产品 [8] - 电商平台显示高价宠物功能服饰存在稳定消费群体,如拉夫威尔产品付款人数超1000人 [8] 消费驱动因素 - 宠物经济本质为情感经济,62%消费者将宠物视为家庭成员 [6] - 独居人口1.5亿与老龄化率22%的社会结构助推"悦己型"宠物消费 [8] - 行业呈现"小而美"特征,细分领域存在差异化竞争机会 [8]
【转|太平洋食饮-消费深度】拥抱新消费的浪潮
远峰电子· 2025-06-18 19:46
提振内需成为主线 - 贸易战背景下出口贡献减弱,2025年3月中国对美出口量同比骤降25%,提振内需成为中长期主线 [2] - 2023年中国居民家庭住房资产占总资产约61%,高于英国的50%、日本的38%、美国的28%,居民消费比例偏低 [2] - 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为38-40%,对比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美国68-70%,日本55-60%) [2] - 2024年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汽车、家电等销售额超1.3万亿元 [4] - 2025年将持续加码至3000亿元并扩充补贴范围,呼和浩特新生儿补贴超预期,深圳陆续跟进 [4] - 2025Q1社零总额为124671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稳定趋势向好 [4] 中国与日本经济相似性 - 2022年我国人均GDP为1.27万美元,与1985年日本接近 [8] - 2022年我国超过65岁人口比例为15%,与1995年日本水平相当 [8] - 中国提出"住房不炒",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下降,与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相似 [8] - 中国代际变化与日本战后婴儿潮一代、X世代、千禧一代有相似消费特征 [9] 日本消费社会变迁 - 日本经历四个消费时代:从大量消费到个性化,再到无品牌、极简主义 [13] - 90年代后日本商品销售总额进入负增长阶段,90-02年商业销售额CAGR为-2.3% [16] - 家庭年收入低于300万日元比例从1990年27.2%提升到2010年39.0%,呈现M型分化 [16] - 优衣库国内销售收入从1992年143亿日元提升到2010年6151亿日元,CAGR达21.9% [17] - 百元店业态崛起,大创门店数从2000年1500家提升至2020年5892家,CAGR达7.1% [25] 日本消费趋势变化 - 健康意识觉醒,无酒精啤酒销量从2008年118万箱提升到2020年1980万箱,CAGR达26.49% [21] - 珠宝首饰市场规模从1991年30150亿日元下跌到2010年9104亿日元,CAGR为-12.46% [23] - 动漫市场规模从2002年10978亿日元提升到2010年13239亿日元,CAGR达2.38% [28] - 人均GDP超1万美元后国货崛起,本土品牌在美妆/零售/服装行业份额提升 [31] 供给创新引领需求 - 山姆2024年销售额达1005亿,CAGR达23%,计划至2030年门店突破100家 [35] - 山姆自有品牌占比30%,2022年销售额占40%,通过差异化创新打造爆款 [41] - 关注山姆链投资机会,如盐津铺子、甘源食品、有友食品等合作品牌 [44][45] - 无糖茶行业2017-2023年规模从18亿增长至189亿元,CAGR达48% [46] - 辣味零食健康化趋势明显,鹌鹑蛋行业规模从22年10亿成长至23年30亿,增速200% [48] 消费回归性价比 - 2024年中国境内奢侈品消费额5044亿元,19-24年CAGR为-2.3% [50] - 零食量贩2024年市场规模1100亿元,门店数量达4万家,19-24年CAGR分别为49%/68% [54] - 零食很忙2024年完成销售额550亿元,门店数量较22年初实现10倍扩张 [54] - 东鹏饮料定位红牛半价平替,2021-2024年收入从70亿增长至158亿,CAGR达31% [61] - 蜜雪冰城客单价6-8元,2023年GMV同比增速达40%,2024年门店数量达4.6万家 [64][65] 品牌出海机会 - 蜜雪冰城为东南亚最大茶饮品牌,2024年海外门店4895家,印尼/越南占比56%/27% [68] - 名创优品2024年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海外业务贡献50.7亿元同比增375.2% [68] - 东南亚现制茶饮2023年终端零售额63亿美元同比增长26.0%,预计23-28年CAGR达21.3% [73] - 蜜雪冰城中性假设下东南亚门店数可达15723家,开店空间+230% [76] 悦己型消费崛起 - 2024年中国悦己消费规模突破4.5万亿占居民消费比重达32%,同比+18% [80] - 潮玩市场规模从2015年63亿元增长至2023年600亿元,CAGR超30% [83] - 2024年中国演唱会票房达180亿元同比增长35%,宠物经济规模达3500亿元 [83] - 现制茶饮行业2018-2023年CAGR达19.0%,预计2028年规模达5732亿元 [88] - 中国威士忌市场2015-2023年销售额从80.04亿元增长至153.65亿元,CAGR达8.5% [96]
泡泡玛特十倍涨幅背后:潮玩概念股狂欢的产业逻辑与消费变革
第一财经· 2025-06-18 14:24
港股潮玩概念股资本狂欢 - 泡泡玛特股价从2022年底不足10港元飙升至2025年6月4日的244港元,最大涨幅超过20倍,成为"十倍股"样本 [1] - 布鲁可股价同期攀升至175港元历史高位,近三个月累计涨幅达122%,市值突破430亿港元 [1] - 潮玩概念股上涨反映中国消费市场从物质满足向精神消费升级的深刻变革 [1][7] IP经济的价值重构 - 摩根大通指出IP商品通过构建"情感社交纽带"在消费复苏中脱颖而出,如泡泡玛特LABUBU系列二手市场溢价达8倍,被商业银行用作存款礼品 [1] - 泡泡玛特IP运营形成"核聚变效应",Molly系列衍生出服装、文具等周边,并独立运营主题乐园,2024年乐园客单价398元,二次消费占比超45%,超越迪士尼行业平均水平 [2] 谷子经济的产业助推作用 - 动漫游戏IP周边消费成为增长引擎,名创优品与《咒术回战》联名潮玩首月销量破300万件,带动品牌整体营收增长18% [3] - 布鲁可绑定环球影城等国际IP,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31%,东南亚市场复购率达42% [3] - 中国悦己型消费市场规模2024年达4.2万亿元,18-35岁群体占比76%,推动潮玩市场规模从2020年200亿元扩容至2024年580亿元 [3] - 初代Molly二手价格从59元涨至1.2万元,显示潮玩具备文化资产属性 [3] 行业长期潜力与转型探索 - 中国潮玩人均消费水平较日美仍有提升空间,企业探索线上直播、会员体系、NFT等多元化盈利模式 [5] - 泡泡玛特尝试NFT数字盲盒,布鲁可深化积木与教育场景结合,以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6] - 建银国际预测泡泡玛特38%复合增长率支撑估值,但行业快速扩张伴随风险:2024年新增潮玩企业超5000家,部分产能利用率不足40%,库存周转天数98天 [5] IP依赖与政策风险 - 头部企业自有IP占比普遍不足30%,存在授权IP热度消退风险,某企业因《鬼灭之刃》授权终止导致季度营收下滑27% [5] - 上海等地出台盲盒销售年龄限制政策,显示监管趋严 [5] 文化消费升级趋势 - 潮玩成为Z世代文化符号,如LABUBU"丑萌美学"被追捧,布鲁可积木人成为跨文化媒介 [7] - 行业需持续创造情感共鸣、构建IP生态才能穿越周期,投资者应关注IP孵化能力、供应链效率和业态创新力 [6][7]
新消费暗藏杀局,90%散户正在被套!
搜狐财经· 2025-06-06 03:34
新消费板块崛起 - 当前A股市场大消费板块集体爆发 新消费相关股票涨势显著[1] - 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导致出口承压 扩大内需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关键[2] - "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 进一步刺激消费市场活力[3] 新消费核心趋势 - 质价比为王:消费者偏好高质量产品而非品牌溢价[3] - 悦己型消费:近50%年轻消费者以"取悦自己"为核心动机 超60%愿为精神满足付费[4] - 消费市场呈现升级+情绪双驱动特征 需深度理解年轻人社交需求[7] 散户投资误区 - 伪龙头横行:部分股票仅为游资炒作标的 缺乏机构支撑导致股价剧烈波动[8] - 心理博弈失败:散户对真龙头持股信心不足 易错失后续上涨空间[8] 机构资金行为特征 - 机构交易行为数据能有效还原市场真相 避免受虚假消息干扰[10] - 机构活跃度指标(橙色柱子)密集程度反映真实参与情况[11] - 典型操作模式包括:拉升前砸盘制造恐慌 同时保持密集持仓[15] - 蓝色空头回补数据出现往往预示机构吸筹行为[16] 数据驱动投资逻辑 - 股价波动表象具有欺骗性 机构持仓数据更具参考价值[13] - 无机构参与的股票缺乏支撑 有机构持仓的标的具备反弹动能[13] - 量化工具可识别机构撤离信号 避免成为游资接盘侠[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