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
搜索文档
全国迎寒潮,冰雪经济火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1 11:15
冰雪经济与旅游板块热度提升 - 受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地区迎来大风降温和降水过程,冰雪经济重回大众视野,相关概念热度显著提升 [1] - 大连圣亚、海南机场股价连续上涨 [1] - 旅游ETF(562510)在10月20日成交额显著放量 [1] 航空板块业绩改善预期 - 航空板块业绩有望迎来改善节点,新航季时刻数同比持续收紧,行业景气呈现底部好转迹象 [1] - 叠加“反内卷”和低基数因素,票价同比转正有望在四季度延续 [1] - 油价下跌有望降低航空公司成本压力,共同改善航司盈利能力 [1] 旅游ETF覆盖领域与催化因素 - 旅游ETF(562510)跟踪中证旅游主题指数,覆盖景区、航空机场、免税、酒店餐饮等细分领域 [1] - 该ETF或有望受益于冰雪游、境外游、免签政策等多重催化因素 [1]
丽江荒野之国被骂惨背后
虎嗅· 2025-10-15 08:35
事件概述 - 云南丽江景区荒野之国因部分艺术作品造型(如人体蜈蚣、三面女孩)引发网络争议并冲上热搜 [1][2][8] - 景区回应称其为艺术家乔小刀为女儿打造的梦幻乐园,网传图片是经过滤镜放大后的曲解 [3] - 争议导致公司发布道歉声明并拆除部分有争议的艺术作品 [5] 公司情况 - 荒野之国由艺术家乔小刀创办,其创作灵感源于复制童年,使用废弃品建造奇异建筑 [50] - 园区内包含移动城堡房车、麋鹿星球、三棵树小剧场、天空教堂等为女儿打造的理想国景观 [51] - 园区特点为高密度、充满童年幻想,由铁皮、木桩、锈蚀装置等材料构成,氛围自由流动 [13][16][53] 行业影响 - 事件凸显文旅行业在追求差异化、体验感、沉浸式过程中,创新表达易被误读和围剿的困境 [44] - 争议性话题在注意力稀缺时代能带来传播,但也可能将公众情绪推向极端 [46][47] - 行业价值不仅在于视觉美观,更在于能否触动人心的体验和回忆 [48][49] - 与千篇一律的假古城相比,市场需要允许多元化、非标准化的表达来推动行业发展 [43][53]
社会服务行业点评:双节出行延续高景气,消费市场活力持续
国盛证券· 2025-10-08 19: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且评级维持不变 [5] 报告核心观点 - 短期投资应重视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确定性以及2025年第四季度和2026年第一季度春节旺季的业绩弹性子板块 [4] - 中期投资看好新消费高成长、转型改革困境反转、出海相关、政策利好四条主线 [4][7][8] 双节出行市场表现 - 双节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高景气:据预测,中秋国庆假期8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23.6亿人次,日均约2.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日均增长约3.2% [1] - 实际数据显示强劲增长:10月1日至6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日均超2.9亿人次,同比增幅介于1.4%至7.5%之间 [1] 细分领域景气度 - 景区游客接待量显著增长:九华山风景区假期前5天游客接待量超24万人次;长白山景区10月1-3日累计接待游客9.98万人次,同比增长22.16%,创历史同期新高;三峡大坝景区单日接待游客达承载量上限3.6万人 [2] - 出入境游需求旺盛: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飞往境外目的地同比增加超50%;国内乘坐飞机的外国旅客数量同比增长40%以上 [2] - 酒店出租率提升:上海国庆假期前4天宾馆旅馆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4.7%,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湖北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达到72.44%,同比提升6.98个百分点 [2] - 免税销售表现亮眼:cdf三亚国际免税城10月5日单日销售额突破1.2亿元 [2] 消费市场活力 - 全国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假期前4天,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3% [3] - 地方消费增长强劲:北京市10月1-4日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0.4%,其中餐饮业态增长4.8%;南京市重点商贸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19.6亿元,同比增长4.7%;广西近200家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1.3%;云南省本地生活服务消费同比增长17.8%,住宿类消费同比增长43.9% [3] - 线上消费结构升级:假期前4天,绿色有机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0.1%,节能家电增长19%,智能冰箱增长20.7%,智能家居产品增长16.8% [3] 短期投资建议 - 关注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确定性较优的标的 [4] - 布局2025年第四季度和2026年第一季度春节旺季有业绩弹性的子板块,包括跨境电商、部分景区(冰雪经济)、商超和免税等 [4] - 招聘市场环比回暖,AI+人服为行业带来新亮点 [4] - 推荐标的包括:小商品城、永辉超市、潮宏基、名创优品、安克创新、九华旅游、科锐国际、若羽臣、华住集团、首旅酒店、君亭酒店等 [4] 中期投资主线 - 新消费成长赛道:包括潮玩IP、黄金珠宝、茶饮龙头、代运营企业,推荐名创优品、潮宏基、周大福、若羽臣等 [7] - 转型改革困境反转:包括品质零售、传统珠宝品牌、餐饮品牌、酒店品牌,推荐永辉超市、重庆百货、周大生、华住集团等 [7] - 出海品牌与服务及AI赋能:包括出海服务、跨境电商、供应链企业,推荐小商品城、焦点科技、安克创新、苏美达等 [8] - 政策利好主线:关注冰雪、体育、以旧换新等政策对服务消费的长期利好,以及自然景区规划审批政策可能带来的成长空间,推荐九华旅游、金马游乐等 [8]
假期前5天江苏省南京市迎客1406.4万人次
南京日报· 2025-10-07 09:39
旅游行业整体接待情况 - 假期前5天南京市累计接待游客1406.4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较去年同期上升13.4% [1] - 10月5日单日监测点累计接待游客量286.7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较去年同期上升14.7% [1] - 外地游客占比高,假期前5天为72%,10月5日进一步提升至70.8% [1] 游客来源地分布 - 省外客源地排名前十为安徽、浙江、上海、山东、广东、河南、北京、湖北、河北、福建 [1] 主要旅游目的地分布 - 10月5日景区景点游客量140.3万人次,文博场馆游客量13.2万人次,83家乡村旅游监测点游客量22万人次 [1] - 游客接待量TOP5景区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钟山风景区、玄武湖景区、红山森林动物园、牛首山文化旅游区 [1] 文旅活动带动效应 - 华晨宇火星演唱会带动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及江苏园博园10月4日至5日累计接待游客21.3万人次 [1] - "苏超"淘汰赛带动南京奥体中心周边酒店基本满房 [2] 酒店住宿行业表现 - 10月5日全市星级饭店和部分品牌酒店平均入住率达85.8% [2] - 香格里拉大酒店、凯宾斯基酒店等多家酒店连续满房 [2] - 全市上线等级民宿平均入住率为82%,超过30家民宿满房 [2]
武汉赛车嘉年华交易额超1.5亿元
长江日报· 2025-10-06 09:23
活动核心数据与影响 - 为期3天的活动累计吸引超3.5万人次参与[1] - 活动直接交易额突破1.5亿元[1] - 外地游客占比高达49%,有效拉动跨区域餐饮、住宿和旅游消费[1] 活动架构与赛事规模 - 活动以“双国家级赛事+汽车消费季、汽车音乐季”为核心架构[1] - 中国汽车飘移锦标赛为国家体育总局认证的A级赛事,特邀蒙古国国家飘移车队加盟[1] - 15支顶级车队、近200名职业车手同场竞技[1] 细分交易与消费表现 - 赛车用品订货会及中蒙国际贸易对接洽谈会累计交易额达1.25亿元[1] - 发放的汽车及家电消费券直接带动“车谷造”车型实现450万元现场交车额[1] - 后备厢市集、音乐节及改装展等衍生消费约100万元[1] 对本地服务业的拉动效应 - 周边酒店业迎来爆发式增长,车都金盾等酒店入住率达到100%,同比增长超50%[1] - 联投丽笙等星级酒店营收约200万元,同比增长50%[1] - 活动带动龙灵山生态公园等景区客流增长30%—50%[1] 战略定位与未来展望 - 活动是“体育+”融合模式一次卓有成效的实践,推动武汉国际赛道向“速度文化新地标”转型[2] - 公司将把赛车运动打造成武汉一张常办常新的城市新名片[2]
已累计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广州南沙假期文旅市场火爆
南方都市报· 2025-10-05 22:29
活动规模与参与情况 - 为期三天的音乐节共吸引近9万人次乐迷到场观演,刷新了广州地区草莓音乐节的记录[1][4][7] - 参与音乐节的19-34岁青年群体占比近七成[1][9] - 省外乐迷占比约五成(48.98%),省内跨城乐迷占比近四成(38.7%),跨城乐迷合计占比近九成[5] 活动特色与阵容 - 音乐节设置三个不同舞台,演出阵容包括陈粒、陈楚生、梁博等唱作人,以及万能青年旅店等摇滚乐队,并设有“粤语日特别企划”和国际潮流阵容[3] - 活动开设了佛山、江门、中山等地的直通车以及南沙至市中心的接驳大巴,方便周边城市乐迷前来[7] - 现场设有多个美食专区等配套服务,提供大型嘉年华式体验[7][11] 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 - 音乐节期间南沙区累计接待游客超133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23.96%[8] - 区内重点商圈累计实现总销售额突破8288万元,区内酒店民宿入住率高达85%,部分房源提前一周售罄[8] - 通过音乐会票根联动辖区内酒店、餐饮企业推出跨场景优惠,将单次消费变为多场景消费体验[2] - 南沙大酒店在10月1日至4日入住率达到九成以上,相比去年同期上涨16%[10] 行业融合与发展战略 - 活动是“图南之声·音浪全开”南沙青年音乐季的重头戏,系列音乐活动从8月延续至10月[12] - 行业策略是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通过“音乐+文旅+消费”模式拉动假日经济[2][12] - 未来计划紧扣十五运会契机,将更多不同形式的演艺活动带到南沙,助力文艺产业发展[7][12]
国庆中秋假期过半 武汉十几家高端酒店“满房”
长江日报· 2025-10-05 08:52
高端酒店行业 - 国庆中秋假期武汉10余家高端酒店出现入住高峰,纷纷发布“满房”海报 [1][2] - 武汉汉口喜来登大酒店、武汉万达颐华酒店从10月1日到3日连续三天满房,武汉马哥孛罗酒店、武汉玛雅嘉途酒店10月2日至5日预订已满或处于满房状态 [2] - 武汉光谷希尔顿酒店10月3日单日收入突破百万元,武汉光谷皇冠假日酒店假期前3天接待婚宴9场超130桌,婚宴收入超40万元,预估整个假期营收同比增长95%以上 [3] 文旅消费市场 - 假期前4天全省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064.46万人次,同比增长12.04%,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达77.59%,同比增长10.4个百分点 [4] - 咸安坊、平和坊及吉庆街等里弄街区成为武汉文旅消费最活跃区域,通过举办非遗生活嘉年华等活动焕发新活力 [1][4] - 黄鹤楼假期前4天接待游客17.95万人次,湖北省博物馆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10月4日系统显示10月8日前预约已满 [5] 旅游新业态与活动 - 武汉·两江夜游、夜上黄鹤楼、知音号、省博夜游等夜游项目成为热门打卡项目,船票一票难求 [1] - 武汉甘露山文创城内民宿酒店10月1日至6日均满房,省外游客占比约30%,主要来自上海、江苏等地 [2] - 部分酒店同步推出国潮风筝绘、中秋玉兔主题客房等双节互动体验活动,光谷建国铂萃酒店假期首日出租率达95%以上 [3]
多景区紧急公告:售罄、约满!43%为家庭出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3 18:09
出行总量与趋势 - 10月2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3亿人次,10月3日预计达30013万人次,同比增长5.9% [1] - 铁路客流高峰在9月30日,当日发送旅客1846万人次 [3] - 国庆中秋假期跨省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5% [3] 交通方式与特点 - 10月1日及2日全国高速公路新能源车流量分别为1328.7万辆和12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2%和30.1% [1] - 10月1日自驾游订单同比增长八成,其中七座SUV及商务车订单同比增长近九成 [2] - 自驾游中五个人以上组团订单占比近五分之一,带宝宝座椅的租车订单增长1.2倍 [2] 旅游目的地与偏好 - 热门取车城市集中在西北、西南、东北等区域,TOP10包括乌鲁木齐、成都、西宁等 [2] - 还车订单增幅最高的城市多为小城,如青海海东、福建南平、贵州安顺等 [2] - 游客搜索偏好“人少”、“不挤”、“不贵”等关键词,“赏秋”、“红叶”、“海边”等泛目的地搜索量居前 [2] 景区与住宿情况 - 热门博物馆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直至10月7日或8日前门票均已约满 [1] - 九寨沟、黄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多个景区在假期多日门票售罄或约满 [1] - 浙江松阳乡村核心村落民宿预订火爆,国庆期间基础房型价格在800至3000元一晚,家庭房型超5000元 [3] 消费业态与产品趋势 - 游客涌入带动周边文创、餐饮等业态,如先锋书店陈家铺平民书局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 [3] - 具备“场景+文化+体验”的复合型产品及非遗体验受到游客欢迎,拉动了消费 [4]
国庆畅游“景”致,从合规享受税惠开始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10-03 12:41
文化旅游行业税收政策 - 国庆假期期间景区游客量显著增加,门票销售数据表现良好 [3][4][5] - 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美术馆、展览馆、书画院、图书馆在其场所提供文化体育服务所取得的第一道门票收入免征增值税 [8] - 景区通过合规经营和优质服务来维持发展活力 [9]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 纳税人需对报送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15] - 税务部门已建立信息核验机制,利用税收大数据进行风险分析,并对发现的问题引导纳税人更正 [16] - 对于拒不改正错误享受税收优惠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13][16] 房地产行业契税优惠政策 - 自2024年12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和第二套住房均可享受契税优惠 [19] - 购买家庭唯一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税率征收 [21] - 购买家庭第二套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2%税率征收 [21] - 以广州购买不含税总价500万元、面积110平方米的家庭唯一住房为例,契税从7.5万元降至5万元,减少2.5万元 [23] - 以广州购买不含税总价500万元、面积110平方米的家庭第二套住房为例,契税从15万元降至5万元,减少10万元 [23] - 2024年12月1日后申报缴纳契税的,以及此前购买但在此后申报的,均可按新政策执行 [25] - 旧文件《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 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 23号)同时废止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