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列车

搜索文档
吉林持续描绘“五彩缤纷”振兴蓝图
中国经济网· 2025-07-14 22:23
农业与资源 - 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超过800亿斤,占全国商品粮的10% [1] - 长白山地区是中国主要人参产区,产量和品质全国领先 [1] - 夹皮沟金矿拥有200多年开采历史,被誉为中国黄金第一矿 [1] 冰雪旅游 - 吉林省拥有68座雪场,其中3座位列中国十大滑雪场 [1] - 北大湖滑雪场是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滑雪场 [1] - 吉林万峰通化雪场是新中国第一座高山滑雪场 [1] - 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滑雪场连续八年蝉联世界滑雪大奖 [1] - 吉林雾凇位列中国4大自然奇观 [1] - 查干湖冬捕打造了蜚声中外的旅游品牌 [1] 制造业与科技 - 中国40%的高铁列车产自吉林 [3] - 吉林省生产世界最快、时速450公里的动车组 [3] - 国内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吉林成功试跑 [3] - "吉林一号"卫星数据服务覆盖全球 [3] 生物资源与生态 - 长白山森林覆盖率达95%,拥有3000多种珍稀动植物 [3] - 长白山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3] - 人参、矿泉、松花砚并称"长白山三宝" [3] - 长白山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源头 [3] 边境贸易 - 吉林省是全国9个边境省份之一,边境线长1452公里 [3] - 全国70%以上的帝王蟹来自吉林珲春 [3]
昆山到北京实现“朝发午至”
苏州日报· 2025-07-02 08:25
铁路运行图调整 - 全国铁路第三季度列车运行图调整后昆山南站办客列车总数达231趟较二季度新增3趟 [1] - 昆山南站首开至北京南站的G4次始发标杆车全程仅需4小时32分钟较其他车次单程节省约70分钟 [1] - G4次列车为复兴号动车组共16节车厢最高时速350公里每日7:08从昆山南站始发停靠苏州北、无锡东、南京南、济南西等主要站点 [1] 昆山南站枢纽能力提升 - 昆山南站是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交会的重要铁路车站但以往长期依赖过路车次直达枢纽能力薄弱 [1] - 国铁集团在沪昆等高铁干线加开标杆列车具有停站少、速度快、旅时短的特点G4次列车享有最高通行优先级 [1] - 昆山交通运输部门会同昆山南站成功争取到昆山始发进京高铁 [1] 铁路暑运情况 - 暑运期间昆山南站预计发送旅客173.32万人次预计到达旅客176万人次 [2] - 客流以常规通勤、探亲、公商务为基础探亲访友、亲子旅游、研学等为核心增长点学生、儿童出行占比较高 [2] - "苏超"足球赛带动观赛、观演等新形态客流或成为增长亮点 [2] 暑运服务保障 - 昆山交通运输部门动态调配客货运力建立防汛防台应急响应机制遇列车晚点启动公交、出租接驳预案 [2] - 昆山义工联组建暑运志愿服务队提供进出站引导、自助购票、特殊旅客帮扶等服务 [2] - 昆山南站动态调整安检通道设立爱心急客通道保障旅客出行 [2]
2025年铁路暑运启动:中国最北省会4小时35分可到北京
中国新闻网· 2025-07-01 22:25
高铁运营效率提升 - 京哈高铁京沈段安全标准示范线正式投入运营,哈尔滨西至北京朝阳最短运行时间由4小时49分钟压缩至4小时35分钟 [1][3] - 调图后北京朝阳方向列车增加至23对,均使用"复兴号"动车组担当 [5] - 哈尔滨至北京朝阳间2列动车组列车推出高铁宠物托运功能,猫、犬可随主人同车出行 [5] 暑运客流与运输安排 - 2025年暑运从7月1日至8月31日,共计62天,哈尔滨局集团公司预计发送旅客2052万人次,同比增长1.8%,日均发送旅客33.1万人次 [3] - 7月1日起启用新列车运行图,加开旅客列车13.5对,加密省内主要城市高铁开行频次 [3] - 调图后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图定旅客列车284对,其中动车组列车160.5对 [3] 服务品质升级 - 高铁列车餐饮服务品质持续提升,为旅客提供"一盒好饭" [5] - 京沈段按时速350公里运行,进一步释放高铁路网整体效能 [5]
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创新答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壮阔实践
新华社· 2025-06-23 23:28
科技创新战略部署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系统阐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1] - 党的二十大确立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 [2] - 强调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推进战略目标实现 [2] 重大科技成就 - 天问二号开启我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任务,周期约10年 [2] - 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 [2] - "中国天眼"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突破1000颗 [2] - 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入列,建造周期较国际同类型缩短1年多 [4] -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获颁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 [6] - "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成功研制 [6] 科研投入与基础建设 - 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达2497亿元,占研发投入比例6.91% [6] - 研发投入强度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3] -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子午工程二期等大科学装置陆续建成 [6] 产业技术突破 - 时速400公里全球最快高铁列车刷新"中国速度" [7] - 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引领出口增长 [7] - 机器人产业加快智能化升级 [7] - 异体CAR-T细胞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病取得新突破 [6] - 南繁育种培育出一批小麦新品系 [6] 创新生态与产学研融合 - 上海"模速空间"聚集大模型企业近400家,形成产业链协同 [8] - 无问芯穹实现多种大模型算法在多芯片上的协同运行 [8] -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 [9] - 安徽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9] - 广东出台科创护航地方性法规 [9] 国际合作与人才战略 - 中国科学院牵头"全球深渊探索计划"获联合国批准,联合10余国科研人员 [10] - 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10] - 实行开放人才政策吸引国际优秀人才 [10]
7月1日起长三角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
杭州日报· 2025-06-18 10:30
全国铁路新列车运行图调整 - 长三角旅客列车开行总数1407.5对 货运列车开行总数1357.5对 [1] - 沪昆高铁杭长段标杆列车增加36列至46列 上海地区始发标杆列车在每日7时至18时整点时段安排1至3列 [1] - 上海至南昌最快2小时46分 较现图压缩14分钟 上海至长沙最快4小时 压缩22分钟 [1] - 上海至贵阳最快6小时54分 压缩1小时18分 上海至昆明最快9小时35分 压缩2小时3分 上海至南宁最快9小时33分 压缩1小时47分 上海至重庆最快8小时59分 压缩1小时28分 [1] 新增高铁动卧列车 - 首次开行上海至成都夕发朝至动卧列车2对 经沪苏通铁路等多条高铁线运行 每周三至周五开行 [2] - 首次开行上海至宜宾夕发朝至动卧列车2对 经沪苏通铁路等多条高铁线运行 每周六至周一开行 [2] - 长三角至京津冀 粤港澳大湾区 成渝等国家级城市群实现高铁动卧列车连接 [2] - 上海至南宁2对普速列车升级为动车组列车 最快18小时42分可达 [2] 新增高铁直达线路 - 新开上海至菏泽东G3314/5 G3316/3次高铁列车1对 山东省临沂 济宁 菏泽三座地级市首次实现高铁直达长三角 [2] 通勤列车优化 - 增开宁波至上海虹桥G7658次通勤列车 宁波5:40开 上海虹桥7:46到 [3] - 增开南通至上海C3814/1次通勤列车 南通6:17开 上海7:49到 [3]
争夺京沪线
36氪· 2025-06-14 09:15
京沪线交通竞争格局 - 京沪线是中国交通行业的黄金线路,连接北京和上海两座人口超2000万的一线城市,民航和高铁均为客流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交通方式 [5] - 高铁最快4小时18分,最短4分钟一班;飞机不到2小时,航班在四座主要机场间交错 [5] - 2025年5月起,民航推出跨航司自愿签转服务,东航和国航在京沪线客座率和乘客数量显著提升(东航乘客+20.6%,国航+4.6%) [6][10] 民航市场策略与表现 - 民航通过价格和服务竞争加速抢占市场份额,2024年三季度国内航线经济舱平均票价同比下降15.9%至745.5元,部分票价甚至低于高铁(最低310元) [17] - 跨航司签转服务覆盖京沪、京穗、京杭等商务干线,提升航班利用率并强化头部航司优势(京沪线航班量占比达80%) [9] - 2023-2024年民航京沪线客流增速显著(+269.52%和+24.84%),但总量仍远低于高铁(2024年民航861.3万人次 vs 高铁5201.6万人次) [11][16] 高铁运营现状与挑战 - 京沪高铁2024年运送旅客5201.6万人次,营收421.57亿元,净利润127.68亿元,客座率75%-80% [11] - 2024年高铁客流同比下滑2.3%,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罕见同比下降(营收-0.94%,净利润-3.17%) [16] - 高铁通过高频发车(最快4分钟一班)、浮动票价(二等座498-1998元)及商务舱服务提升竞争力 [22] 行业竞争动态与趋势 - 京沪线处于民航与高铁竞争的黄金距离(1318公里),高铁优势在准点率和载客量,民航优势在速度和灵活性 [19][21] - 民航正借鉴高铁服务改进(如缩短候机时间、优化餐食和电子发票),并探索"空铁联运"深度合作 [23] - 两地经济基础强劲(2024年北京GDP 4.98万亿元,上海5.39万亿元),持续支撑高端客运需求 [14]
争夺京沪线
36氪· 2025-06-14 00:34
京沪线交通竞争格局 - 京沪线连接北京和上海两座人口超2000万的一线城市,是中国交通行业的黄金线路,高铁最快4小时18分,飞机不到2小时 [4][5] - 2025年5月起,上海虹桥机场联合北京首都机场及东航、国航推出跨航司自愿签转服务,提升旅客出行效率 [6] - 跨航司签转服务实施后,东航京沪线乘客数量同比增长20.6%,国航增长4.6%,东航客座率从86.8%提升至92.7%,国航从81.1%提升至86.6% [6][10][11] 民航与高铁客流量对比 - 2024年京沪高铁运送旅客5201.6万人次,民航861.3万人次,高铁客流量仍远高于民航 [11] - 但民航增速显著,2023-2024年京沪航线旅客量同比增长269.52%和24.84%,同期高铁旅客量增长209.1%和-2.3% [11][16] - 2024年三季度京沪高铁营收同比降0.94%,净利润降3.17%,增速明显放缓 [16] 竞争策略分析 - 民航通过低价竞争吸引乘客,2024年三季度国内航线经济舱平均票价745.5元,同比下降15.9%,部分票价甚至低于高铁 [17] - 高铁采取高频发车(最快4分钟一班)、浮动票价(二等座498-1998元)及优质服务应对竞争 [19][22] - 民航需向高铁学习简化流程,如缩短候机时间、改进餐食服务和推广电子发票 [23] 市场背景与潜力 - 北京和上海GDP总量分别达49843.1亿元和53926.71亿元,增速5.2%和5%,常住人口2183.2万和2480.26万 [14][15] - 两城集中大量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和外企总部,商务出行需求旺盛 [13] - 京沪线处于高铁与民航竞争的黄金距离(1318公里),双方各有优势:高铁准点率高、载客量大,民航速度快 [19][21]
经济学家许小年:中国不应该弯道超车,还没有资格搞工业4.0?
搜狐财经· 2025-05-08 08:55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 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占比近30% 稳居第一 是美国的1.5倍 [5] - 电动车领域占据全球70%的电池片和硅片产量 从材料到整车形成完整生态 [3] - 中国高铁总里程世界第一 德国铁路公司采购中国列车核心控制系统 [3] 工业4.0与技术创新 - 智能制造 大数据工厂 AI控制系统在国内工厂实际落地应用 [3] - 光伏产业 新能源汽车 5G通信 高端制造等领域进入全球前沿 [7] - 中国制造从贴牌加工转向主导标准 掌控技术 创造品牌 [5] 市场表现与竞争力 - 中国车企销量引发欧美同行紧急会议 不依赖补贴实现市场化竞争 [3] - 高铁在时速 舒适度 覆盖面等指标全面领先国际水平 [3] - 通过专利数量 市场认可度等硬核数据回应质疑 [7] 发展路径与积累 - 工业进步依靠工程师和工人实际努力 非短期投机行为 [7] - 从被动跟跑到清醒选择技术路径 实现跨越式发展 [7] - 制造业成果通过销量 专利 市场认可度等维度验证 [7]
高铁环游、AI赋能、文旅爆棚——“五一”假期长三角游出新韵味
新华网· 2025-05-07 10:38
高铁环游 - 长三角环形高铁车票在节前迅速售罄,5月1日长三角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历史性的426.8万人次 [2] - 丹阳站带火"配镜游",主要景点接待游客28.98万人次同比翻番,高铁贡献率超六成 [2] - 南浔古镇累计接待游客165万人同比增长55.66%,免费接驳公交每半小时一趟 [2] -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已设计开行6.5对环形高铁列车产品,串联长三角核心城市和旅游热门目的地 [3] AI赋能旅游 - 途牛"AI助手小牛"可规划行程并提供订票链接,满足个性化需求 [4] - 南京推出"AI南京"平台,整合4000万条语料和800多个场景资源,提供个性化推荐 [4] - 合肥淮河路步行街实现数字消费与AI文旅互动,游客可领取专属消费券 [4] - 杭州文三未来科技体验中心和上海"2025深空AI智能机器人互动体验展"吸引大量游客 [5][6] 文旅消费 - 苏州舞剧《牡丹亭》首演30秒售罄,外地观众占比超60% [7] - 江苏监测景区5天接待游客3533.02万人次同比增长15.62% [7] - 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合肥因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成为热门目的地 [7] - 基础设施、科技和历史文化创新成果为旅游开辟新场景 [8]
海南铁路五一期间加开夜间列车
快讯· 2025-05-02 10:49
文章核心观点 海南铁路海口车务段为做好五一运力保障和客运服务、满足旅客出行需求,5月3 - 4日计划加开环岛高铁1对 [1] 加开列车具体情况 - 加开C7398次,18:57从三亚出发、21:35到达海口,经停亚龙湾站、陵水站等10个站点 [1] - 加开C7399次,23:20从海口出发、次日1:14到达三亚,经停海口东站、美兰站、陵水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