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黄鱼
icon
搜索文档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浙江象山:蓝碳经济破局之路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9 10:52
核心观点 - 象山县通过蓝碳交易机制将海洋养殖产品(紫菜、海带、浒苔)的碳汇能力转化为经济收益 推动渔民从传统"卖特产"向"卖碳汇"转型 [1][3] - 当地通过量化海洋碳汇、建立交易市场及金融创新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高效转化 并探索海域立体化管理和产业融合模式 [3][5][6][9] 蓝碳交易机制 - 全国首次蓝碳拍卖于2023年2月28日在象山举行 2340.1吨蓝碳以每吨106元价格成交 涉及紫菜、海带和浒苔的碳汇量 [2][3] - 象山县盐沼生态系统年碳汇量达10.28万吨 大型藻类养殖碳汇量年约2.17万吨 贝类养殖碳汇量年约3.22万吨 [3] - 碳汇量核算基于行业标准《养殖大型藻类和双壳贝类碳汇计量方法》 浒苔碳汇交易以246.1吨为单位(2022年数据) [3][5] 产业与政策支持 - 象山完成《宁波蓝碳产业发展和重点区域布局研究》等报告 建立蓝碳金融创新中心和研究中心 [5] - 2024年设立全国首个跨省蓝碳生态碳账户 完成浙江省首例"蓝碳+产权+司法"交易及首单24.8万元蓝碳质押融资 [6] - 推行海域"三权分置"改革(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分离) 黄避岙乡15宗海域(608公顷)挂牌出让 村集体年保底收益超50万元 [9] 经济效益与产业融合 - 高泥村从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的贫困村发展为大黄鱼养殖年产值1.4亿元 户均年收入超30万元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50万元 [10] - 形成黄鱼全产业链(育苗、养殖、加工、销售) 并推动渔业与旅游业融合 建成集中养老服务中心 年投入50万元用于公益项目 [10] - 通过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水域、水体、海床)实现生态循环养殖 贝藻类净化水体并降低鱼类病死率 [9]
第一网舟山梭子蟹上线,“2025多多好特产”助力商家喜迎“小开渔”
新华网· 2025-08-07 09:48
东海开渔与海鲜供应 - 东海于8月5日中午12时结束休渔期 首批数千条渔船赴东海开始捕捞作业[2] - 首批梭子蟹于8月6日清晨通过运输船送回沈家门渔港 经过卸货分拣打包后第一时间上线电商平台[3] - 继梭子蟹后 舟山带鱼 黄鱼等地标产品及经济鱼类鲜虾美贝将随全面开渔陆续上市 海鲜水产进入下半年消费旺季[3] 平台物流与供应链效率 - 梭子蟹从卸货到打包发货全流程控制在2小时内 周边城市下单最快4小时送达[6] - 上海 杭州 宁波 嘉兴 绍兴 舟山等城市可实现当日达 早上8点发货12点前送达消费者[6] - 梭子蟹包装需泡沫箱 保温袋 冰袋及充氧环节 物料和人力成本达15元[9] 平台扶持举措 - 平台推出"千亿扶持"惠商举措 启动"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加码生鲜农货扶持[5] - 针对梭子蟹开辟鲜活蟹类 冻蟹 冰鲜蟹等类目 通过专项补贴降低商家成本并倾斜流量资源[9] - 推出三大举措:品质生鲜专项扶持地标授权商家 规划品牌成长路径 开展线上线下培训赋能商家[12] 商家经营案例 - 商家王作山2018年开辟生鲜板块 大黄鱼单品单月销售额达1000万元[11] - 通过分拣策略将大鱼直接销售 小鱼制成小黄鱼酥零食 形成"海鲜干货+时令爆品"经营格局[11] - 品牌"星仔岛"成为平台头部海鲜商家 拓展酱菜等品类 今年在平台扶持下试水梭子蟹销售[11] 产业协同与资源对接 - 平台专项小组在开渔前走访舟山 为上百名海鲜商家提供定制培训 对接平台资源[3][13] - 培训内容涵盖开渔预热 爆品打造 旺季品类运营 并结合商家货盘提出供应链管理建议[3] - 平台将持续走进各大港口水产区培育优质供给 推动海鲜产区高质量增长[5][14]
“五一”假期将至 消费提前“热”起来
央视网· 2025-04-30 00:08
旅游出行 - "五一"假期旅游市场火热 旅游列车如"熊猫专列""丝路号"等品牌列车开行 并与沿线酒店 景区 餐饮企业联动拓展消费新场景 [1][3] - 北京 郑州 广州 新疆等地提前开行银发旅游列车 郑州至开封间新型城际动车组列车上线运营 [3] - 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延长开放时间 日均增加门票1.5万张 白鹿原影视城 华清宫等景区对劳动模范提供五年免票政策 [5] 消费促进 - 河南郑州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最高20% 单件最高补贴2000元 [7] - 河南报废旧车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贴2万元 燃油车补贴1.5万元 置换更新新能源车最高补贴1.5万元 燃油车最高补贴1.3万元 [7] - 浙江宁波市民在东海休渔期前囤购海鲜 市场供应冻品海鲜 养殖类海鲜等保障需求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