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系列鲜奶

搜索文档
刘畅的新乳业:减持影响有限,其母已入董事会丨消费一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08:09
股权变动 - 控股股东Universal Dairy Limited计划减持新乳业股份不超过25,820,305股(占总股本3%),其中集中竞价减持1%(8,606,768股),大宗交易减持2%(17,213,537股)[2] - 减持原因为"企业资金需求",公告后股价下跌2.38%至17.61元/股[2] - 刘畅通过UDL持股65.07%,刘永好通过新希望投资集团持股15.41%,减持对股权结构影响有限[3][4] 公司治理 - 董事会共9名成员,包括4名独立董事,刘畅及其母李巍占据董事席位,刘永好未进入董事会[4] - 刘畅同时担任新希望六和董事长、新希望集团董事等职务[4] - 李巍在股东大会强调高管团队协作关系,称"我们就像一家人"[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06.65亿元(同比-2.93%),液体乳收入98.36亿元(同比+0.83%),归母净利润5.38亿元(同比+24.80%)[8][9] - 2025年Q1营收26.25亿元(同比+0.42%),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48.46%)[10] - 截至2025年3月末,银行授信额度80.49亿元中未使用57.70亿元[10] 行业环境 - 2024年乳品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滑2.7%,伊利液态奶收入下滑12.32%,蒙牛液态奶收入下滑10.6%[7] - 新乳业业绩受联营企业调整影响,剔除后液体乳收入实现微增[8] 战略规划 - 提出2023-2027年净利率倍增目标,重点发展"鲜酸双强"向"三鲜鼎立"转型,布局低温冷链饮品[10] - 三驾马车战略:高端化全国发展(24小时鲜奶系列)、本地化下沉市场(凉山雪)、东南亚出海轻资产布局[10] - 原奶价格下滑和产品结构优化推动利润率提升[9]
新乳业首提“三鲜鼎立”:瞄准低温饮品赛道
华尔街见闻· 2025-06-11 21:13
公司战略升级 - 公司战略从"鲜酸双强"升级至"三鲜鼎立",新增饮品品类,但仍聚焦低温领域 [1] - 提出必须跳出存量市场内卷,依托消费者更鲜、更美和多样化需求寻找增长机会 [1] - 未来增长依靠"三驾马车":高端化全国战略、本地化下沉战略、出海发展第二增长曲线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06.7亿元,同比微降2.9% [2] - 净利润5.4亿元,同比增长24.8%,维持双位数增速 [2] - 一季度末资产负债率降至64.61%,接近"新五年战略"目标 [5] 行业现状 - 2024年乳制品总产量2962万吨,同比减少1.9% [1] - 液态奶产量出现五年来首次下滑,人均奶类消费量同比下降5.6% [1] - 低温奶仍处于市场渗透阶段,业绩相对稳定 [1] 国际化布局 - 已建立四洲六国的全球研发布局,重点关注东南亚市场 [3] - 泰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国风味奶市场份额均未超10%,存在差异化增长空间 [4] - 出海策略强调不增加负债、不参与价格内卷,采用"快半步"思维引领本地市场 [4] 产品策略 - 高端化全国战略以24小时系列鲜奶、朝日唯品系列为代表 [3] - 本地化下沉战略以新希望三牧乳业凉山雪为代表 [3] - 饮品品类具体产品计划仍在规划中 [1]
“以鲜为美”拓展新空间 新乳业逆势增长体现确定性
经济网· 2025-06-11 17:28
行业现状 - 2024年我国乳制品总产量降至2962万吨,同比减少1.9%,液态奶产量五年来首度下滑,人均奶类消费量同比下降5.6% [2] - 乳品从成长期迈向成熟期,行业出现波动分化,但中国消费市场总体扩容趋势不会改变 [2] 公司战略 - 公司以"鲜战略"为核心价值,致力于跳出存量市场的内卷,依托消费者更鲜、更美、更多样的新需求寻找发展解法 [1][2] - 深耕"鲜立方战略",做大做强低温核心业务,构建包含鲜奶源、鲜生产、鲜订单、鲜配送、鲜送达等"八鲜"发展维度 [2][3] - 推动鲜酸双强规模和业务占比持续增长,以五维降本、区域深耕、鲜活源为抓手,加快全链提速、提质、提能 [3] 财务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80%,净利率提升至5.15%,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提升48.46%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到14.91亿元,资产负债率降至64.61%,全年累计分红同比激增76% [2] - 归母净利润连续五年双位数增长 [1] 产品创新 - 高端鲜奶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24小时中高端系列同比增长超15%,低温特色酸奶持续增长 [2] - 与挪威基诺奶牛育种协会达成战略合作,推进挪威红牛的引进、培育、饲养和"牛种"创新探索 [4] - 新品收入占比连续五年超过10%,包括"24小时"系列鲜牛乳、3D包埋活性益生菌的"活润"晶球酸奶、"初心"零糖发酵乳等创新产品 [4] 渠道创新 - 通过"24小时鲜奶网红店"等场景创新,形象店突破500家,送奶入户核心渠道持续推进 [5] - 加强与山姆、盒马等渠道大单品联合打造,加深与零食渠道等新渠道的合作 [5] - 重构新鲜消费场景,强化多级城市覆盖与低温模式变革 [5] 增长曲线 - 高端化全国发展战略:以24小时系列鲜奶、朝日唯品系列为代表 [6] - 本地化下沉市场深耕战略:以新希望三牧乳业凉山雪为代表,在西昌实现75%的市占率 [7] - 出海发展战略:建立四洲六国的全球研发布局,关注东南亚等机会市场 [7]
直击新乳业股东大会 董事长席刚:跳出市场内卷 笃定“鲜”战略
证券时报网· 2025-06-10 23:37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国内乳制品行业呈现"两超多强、细分赛道差异化竞争"的多元化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有提升趋势 [2] - 2024年乳制品总产量降至2962万吨,同比减少1.9%,液态奶产量五年来首度下滑,人均奶类消费量同比下降5.6% [2] - 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升级"暗线"与降级"明线"并存,消费者回归理性,关注性价比,品质升级与消费平替并行 [2] - 精神诉求带动体验消费,健康意识升级催生新产品、新渠道、新业态,消费场景呈现分层化和多元化 [2]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以"鲜战略"为核心,推动从"以鲜为主"、"鲜酸双强"到包含饮品在内的"三鲜鼎立"的产品创新迭代 [3] - 通过"产业+AI+合成生物技术"构建食饮竞争壁垒,增强新兴渠道与用户运营提升,打造"鲜活生产力" [3] - 构建包含鲜奶源、鲜生产、鲜订单、鲜配送、鲜送达,以及鲜享、鲜见、鲜动的"八鲜"发展维度 [3] - 推进科技创新和渠道创新,加快全链提速、提质、提能,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增长 [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65亿元,同比微降2.93%,净利润5.38亿元,同比增长24.8%,扣非净利润5.79亿元,同比增长24.47% [3] - 资产负债率由70.47%降至64.61%,全年累计分红同比增长76% [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6.25亿元,同比增长0.42%,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48.46% [3] 增长驱动因素 - 高端化全国发展战略:24小时系列鲜奶、朝日唯品系列为代表,2024年中高端"24小时"系列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超15%,高端鲜奶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 [4][5] - 本地化下沉市场深耕战略:以新希望三牧乳业凉山雪为代表 [4] - 出海发展第二增长曲线:建立四洲六国的全球研发布局,关注东南亚等机会市场 [5] 渠道与产品创新 - 渠道立体化创新:通过"24小时鲜奶网红店"等场景创新,形象店突破500家,送奶入户核心渠道持续推进 [5] - 加强与山姆、盒马等渠道大单品联合打造,加深与零食渠道等新渠道的合作 [5] - 低温特色酸奶持续增长,"初心""活润"系列产品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5] 国际合作与科技布局 - 与挪威基诺奶牛育种协会达成战略合作,推进挪威红牛的引进、培育、饲养和"牛种"创新探索 [6] - 已上市国内首款挪威红牛鲜牛奶,未来将向全国市场持续推出更多优质产品 [6]
财报解读|一季报区域乳企业绩承压,重建差异化是突围关键
第一财经· 2025-05-08 15:33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全国化乳企与区域乳企业绩差距拉大,2025年一季度区域乳企间业绩分化明显[1] - 2025年一季度伊利股份收入329.4亿元(+1.5%),扣非归母净利润46.4亿元(+24.2%),渠道健康度大幅提升[2] - 区域乳企天润乳业一季度收入6.2亿元(-2.5%),归母净利润亏损7303万元,燕塘乳业收入3.3亿元(-11.8%),净利润869.8万元(-46.2%)[2] - 全国化乳企加速布局低温鲜奶市场,伊利2024年高端低温牛奶营收增长30%以上,蒙牛"每日鲜语"保持双位数增长[3] 区域乳企面临的挑战 - 乳制品消费总量增长遇瓶颈,市场转入存量竞争,全国化乳企在低温产品业务上强力侵蚀区域乳企份额[3] - 区域乳企在研发、资金、品牌、综合成本等方面均落后于全国化乳企,部分企业表示缺乏有效应对策略[3] - 广东省等区域市场已形成全国一线品牌领先、区域龙头品牌跟随的竞争格局[3] 差异化竞争案例:新乳业 - 新乳业2024年收入106.7亿元(-2.9%),净利润5.4亿元(+24.8%),2025年一季度收入26.3亿元(+0.4%),净利润1.3亿元(+48.5%)[4] - 公司液体乳收入98.4亿元(+0.8%),低温鲜奶和酸奶实现中高个位数增长,高端鲜奶和低温调制乳双位数增长[4] - 核心产品24小时系列鲜奶(保质期仅24小时)2024年收入增长15%,已覆盖8个核心城市市场[4][5] - 直销模式收入62.3亿元(+11.4%),占比58.4%,远高于行业10%-20%水平,社区形象店达500家[5]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区域乳企需通过供应链深度整合建立"新鲜"壁垒,如24小时鲜奶对牧场、生产、冷链的高要求[4][5] - 竞争重点转向功能性和情绪价值,产品从时效新鲜升级为技术改进带来的鲜活营养及场景化应用[5] -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区域乳企需避免产品结构与大型企业重合,否则面临边缘化风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