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D打印耗材
icon
搜索文档
800元一台,年入55亿,3D打印机杀疯了
36氪· 2025-11-20 20:06
封面来源 | 豆包AI 当社交平台上的年轻人,开始热衷于展示他们通过3D打印机收获的各类潮玩IP产品、桌面小物件时,一门新的生意正在爆发。 资本密集入局,继高瓴资本、美团之后,大疆也开始押注3D打印机企业。头部3D打印机企业大多诞生于深圳,头部玩家之一为拓竹科技。 据36氪报道,拓竹科技在资本市场估值早已超过300亿元,去年超120万台出货量,在全球市占率达29%。而已经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创想三维,也正在 冲击"消费级3D打印第一股"。 3D打印市场集中度较高,排名前五的企业几乎占据了九成市场份额,而这些头部企业背后,如今站满了投资机构。 在刚刚过去的"双11",叠加各项补贴之后,很多用户用800元左右的价格,便拿下了一台3D打印机。当价格、使用门槛大幅降低,兼具情绪价值和创造力 的3D打印市场正在爆发,随着资本、巨头企业密集涌入,新一轮厮杀也正式开启。 800元 一台,年入55亿,3D打印在爆发 3D打印机正成为社交平台上一项新的时尚单品。 一类是潮玩用户,他们不仅通过3D打印出Labubu、星星人等热门IP产品,还有Hello kitty盘子、皮卡丘纸巾盒等,另一类是家长们晒出的由不同年龄的青 少年,打 ...
家联科技涨2.09%,成交额7453.43万元,近5日主力净流入262.70万
新浪财经· 2025-11-19 15:49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营业务为塑料制品、生物全降解制品及植物纤维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 - 主要产品包括塑料制品、生物全降解制品、植物纤维制品、纸制品及其他 [2] - 塑料制品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达84.41% [7] - 生物全降解制品收入占比为14.25% [7] 市场与销售 - 公司产品销售以外销为主,2021年外销占比达70.47% [2] - 根据2024年年报,公司海外营收占比为55.43% [3] - 外销区域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及大洋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2] - 海外客户主要为海内外知名大型商超以及连锁餐饮企业 [2] - 公司已开拓跨境电商平台进行线上市场推广和销售 [2] 技术与产能布局 - 公司专注于PLA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并在消费级FDM材料及制品领域实现产业化 [2] - 公司生产的3D打印耗材可覆盖工业设计、教育、玩具手办、医疗等多个领域 [2] - 泰国工厂作为重要的海外产能布局节点,已投放包括3D打印线材、塑料餐饮具及家居用品和植物纤维制品等产线 [3] - 泰国工厂各产线正逐步投入生产 [3] 财务表现 - 2025年1月-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65亿元,同比增长8.25% [8] - 2025年1月-9月,归母净利润为-7381.45万元,同比减少209.95% [8]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840.00万元,近三年累计派现7440.00万元 [8] 股东与股本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6828.00户,较上期增加15.61% [8] - 人均流通股为20195股,较上期减少11.47% [8]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招商均衡优选混合A(024027)为新进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208.16万股 [8] 市场交易数据 - 11月19日,公司股价上涨2.09%,成交额为7453.43万元,换手率为2.74%,总市值为39.15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01.58万元,占成交额的0.01% [4] - 所属行业主力资金连续3日净流出,总额为1.66亿元 [4] - 主力成交额为3617.74万元,占总成交额的7.77%,筹码分布非常分散 [5]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20.29元 [6]
宁都名企招聘|江西省极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好企业好工作不等人!
搜狐财经· 2025-11-13 12:10
公司概况 - 公司为深圳市极光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分公司,总部成立于2009年,并于2017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1] - 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深圳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是中国首批3D打印机研发及制造企业[1] - 业务涵盖FDM桌面级3D打印机、SLA工业级3D打印机、LCD光固化3D打印机、SLM金属3D打印机、3D打印耗材及一体化服务等多样化3D打印数字服务体系[1] - 公司规模为500人以上,属于生产/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1] 业务与技术布局 - 公司***于打造中国3D打印数字化生态系统,综合实力处于业界领先水平[1] - 技术覆盖多种3D打印工艺,包括FDM熔融沉积、SLA光固化、SLS选择性激光烧结等[9] - 服务解决客户痛点包括小批量定制、快速原型和复杂结构制造等[9] - 提供行业定制化设计,为工业零件、医疗器械、创意消费品等领域提供适配3D打印工艺的结构解决方案[41] 人才招聘策略 - 招聘电商运营主播2人,要求大专学历,1-3年经验,负责在抖音、淘宝、京东、快手等平台进行3D打印服务产品的直播讲解与销售引导[3][4][8] - 招聘财务人员(全盘会计)3人,要求本科学历,3-5年经验,具备制造业4年以上财务经验,熟悉金蝶系统[27][28] - 招聘渠道销售专员5人,学历不限,1-3年经验,负责线下销售渠道运营、客户开发和政府/学校项目对接[29][30][31] - 招聘3D建模师1人,要求本科学历,1-3年经验,精通专业建模软件,具备3D打印行业项目经验[36][37][45] - 招聘SLA技术员1人,要求大专学历,1-3年经验,负责设备安装、调试、客户技术支持及培训[52][53][55]
美瑞新材:产品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TPU)可用于生产3D打印耗材
格隆汇· 2025-11-10 17:18
公司产品应用 - 公司生产销售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TPU)可用于生产3D打印耗材 [1] - TPU材料具有机械性、高弹性、耐用性、耐磨性和抗撕裂性等性能优势 [1] - TPU材料应用于模型、玩具、鞋材、零部件、工艺品等多个领域 [1] 业务规模 - 目前TPU用于3D打印耗材的业务量占比较小 [1]
家联科技涨1.23%,成交额2457.91万元,近5日主力净流入-432.80万
新浪财经· 2025-11-10 17:08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营业务为塑料制品、生物全降解制品及植物纤维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 - 主要产品包括塑料制品、生物全降解制品、植物纤维制品、纸制品及其他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塑料制品84.41%,生物全降解制品14.25%,其他(补充)1.34% [7] 市场与销售 - 公司产品销售以外销为主,2021年外销占比达70.47% [2] - 根据2024年年报,公司海外营收占比为55.43% [3] - 公司开拓了跨境电商平台的线上市场进行境外推广和销售 [2] 技术与产能布局 - 公司专注于PLA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并在消费级FDM材料及制品领域提前布局并产业化 [2] - 公司生产的3D打印耗材可覆盖工业设计、教育、玩具手办、医疗等多个领域 [2] - 泰国工厂作为重要的海外产能布局节点,已投放包括3D打印线材、塑料餐饮具及家居用品和植物纤维制品等产线 [3] 近期财务表现 - 2025年1月-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65亿元,同比增长8.25% [8] - 2025年1月-9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7381.45万元,同比减少209.95% [8] 股东与股本结构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6828.00户,较上期增加15.61% [8] - 人均流通股为20195股,较上期减少11.47% [8] -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A(024027)为新进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208.16万股 [8] 市场交易数据 - 11月10日,公司股价涨1.23%,成交额2457.91万元,换手率0.95%,总市值36.93亿元 [1] - 当日主力净流入-101.97万元,连续3日被主力资金减仓 [4][5] - 主力持仓方面,主力没有控盘,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773.47万元,占总成交额的7.4% [5] 技术面分析 - 该股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20.32元,近期筹码减仓程度减缓 [6] - 目前股价靠近压力位19.16元 [6]
创想三维:3D打印龙头企业,产品+技术+渠道驱动行业领先
国盛证券· 2025-11-06 18:44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5]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创想三维是全球消费级3D打印领域的龙头企业,凭借产品、技术和渠道三大核心竞争力占据市场领先地位[1][3] - 行业在人工智能技术催化及打印机性能提升的双重驱动下正快速成长,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41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16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3.0%[2][36] - 公司作为行业标杆,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并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和全球化的销售网络构建了坚固的护城河[3][46][48] 公司概况 - 创想三维是中国领先的3D打印产品及服务商,提供包括3D打印机、耗材、3D扫描仪、激光雕刻机及配件等全方位产品[1][11] - 按2020年至2024年消费级3D打印机的累计出货量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级3D打印公司,全球市场占有率为27.9%[1][46] - 公司成立于2014年,2021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规模扩张与资本化,发展历程经历了品牌创立、规模扩张及产能升级与生态成型三个阶段[1][14][15] -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四位控股股东合计持有81.98%的股份,管理团队行业经验丰富[17][21]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持续增长,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2.88亿元,2022-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0.37%[23] - 2024年净利润为0.89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显著修复,增长18.1%至0.82亿元[23] - 盈利能力提升,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达到35.2%和11.52%,较2024年有所改善[23] - 销售费用率因海外市场开拓而上升,2024年为16.7%,研发费用率保持稳定,2024年为6.5%[24][25] 行业分析 - 消费级3D打印行业正从专业用户向普通用户渗透,生成式AI技术大幅降低了3D建模的专业门槛,推动行业进入“全民创作”时代[29][33][36] - 2024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出货量达4.1百万台,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13.4百万台,年复合增长率为26.6%[36][37] - 行业增长动能强劲,受益于AI技术催化、设备性能提升、材料科学突破以及消费者对个性化创意产品需求的增长[36][42][44] - 市场竞争格局集中,前五大玩家市占率合计超过70%,创想三维在累计出货量上全球第一,2024年出货量市占率为16.9%,位居全球第二[46] 核心竞争力 产品优势 - 公司构建了从入门级到专业级的多元化产品矩阵,是全球唯一同时覆盖消费级3D打印、扫描及激光雕刻全场景的公司[48][49] - 3D打印机作为主营业务,2024年营收为14.2亿元,产品平均售价呈现结构性上升趋势,2025年第一季度达到2681.5元[50][53] - 依托“创想云”在线社区,形成了“硬件+软件+内容+社区”的生态闭环,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注册用户超400万,3D模型数突破150万个[48][49] 技术优势 -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2024年研发开支为1.49亿元,占收入的6.5%,截至2025年8月已获得840项专利[53][61] - 技术突破显著,如首创五维闭环智能控制,实现最高打印速度600mm/s和加速度30,000mm/s²,提速达传统FFF打印机的10倍[53][58] - 研发团队由565名雇员组成,占员工总数约18.9%,并与多所知名高校合作推动产品创新[62] 渠道优势 - 公司建立了覆盖全球的立体化销售网络,通过2163家经销商、74间门店及销售团队渗透约140个国家和地区[3][65] - 海外业务成为主导,2023年海外收入大幅增长至13.02亿元,占比跃升至69.2%[64] - 线上渠道增长迅猛,2024年线上收入达9.37亿元,海外线上门店数量从2022年的2家增加至2025年3月的42家[66][67] - 拥有强大的供应链及制造能力,在武汉、惠州及深圳三地的生产基地总面积超过26.5万平方米[63][64]
家联科技跌0.47%,成交额3519.97万元,后市是否有机会?
新浪财经· 2025-10-27 19:25
公司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27日公司股价下跌0.47%,成交额为3519.97万元,换手率为1.34%,总市值为37.10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95.21万元,占成交额的0.06%,在行业中排名第35位,所属行业主力资金连续3日净流出,总额达2.09亿元 [4] - 近20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1438.21万元,主力持仓未控盘,筹码分布分散,主力成交额905.53万元,占总成交额5.28% [5] 业务与产品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塑料制品、生物全降解制品及植物纤维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塑料制品、生物全降解制品、植物纤维制品、纸制品及其他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1.23亿元,同比增长5.26%,但归母净利润亏损6466.98万元,同比大幅减少204.81% [8] - 按收入构成划分,塑料制品占比84.41%,生物全降解制品占比14.25%,其他业务占比1.34% [7] 市场布局与客户结构 - 公司海外营收占比为55.43%,受益于人民币贬值,产品销售以外销为主,外销区域集中在北美洲、欧洲及大洋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2][3] - 2021年公司外销占比高达70.47%,主要客户为海内外知名大型商超及连锁餐饮企业,同时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行境外推广和销售 [3] - 泰国工厂作为重要海外产能布局,已投放3D打印线材、塑料餐饮具、家居用品和植物纤维制品等多类产线,并逐步投入生产 [3] 技术研发与概念题材 - 公司专注于PLA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在消费级FDM材料及制品领域提前布局并产业化,生产的3D打印耗材可应用于工业设计、教育、玩具手办、医疗等领域 [2] - 公司所属概念板块包括预制菜、跨境电商、小盘、可降解、3D打印等 [7] 股东结构与分红历史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5906户,较上期增加3.72%,人均流通股为22811股,较上期增加34.95% [8]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840万元,近三年累计派现7440万元 [9] 技术面分析 - 该股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20.45元,近期获筹码青睐且集中度渐增,当前股价靠近压力位19.16元 [6]
家联科技涨1.76%,成交额2464.58万元,近3日主力净流入-134.86万
新浪财经· 2025-10-24 19:51
公司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24日公司股价上涨1.76%,成交额为2464.58万元,换手率为0.95%,总市值为37.28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67.97万元,占成交额的0.07%,在所属行业中排名第14位 [4] - 近20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248.95万元,主力持仓分散,成交额占比为4.82% [5] 主营业务与产品结构 - 公司主营业务为塑料制品、生物全降解制品及植物纤维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塑料制品84.41%,生物全降解制品14.25%,其他1.34% [7] - 公司为全球塑料餐饮具制造行业领先企业,产品销售以外销为主,2021年外销占比达70.47% [3] 核心业务亮点与布局 - 公司专注于PLA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并在消费级FDM材料及制品领域提前布局并产业化 [2] - 公司生产的3D打印耗材可覆盖工业设计、教育、玩具手办、医疗等多个领域 [2] - 泰国工厂作为重要海外产能布局节点,已投放3D打印线材等多类产线并逐步投入生产 [3] 市场与客户分布 - 根据2024年年报,公司海外营收占比为55.43% [3] - 主要海外客户为海内外知名大型商超以及连锁餐饮企业 [3] - 公司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行境外推广和销售 [3] 近期财务状况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3亿元,同比增长5.26% [8]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6466.98万元,同比减少204.81% [8]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840万元,近三年累计派现7440万元 [9] 股东结构与技术面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5906户,较上期增加3.72% [8] - 人均流通股为22811股,较上期增加34.95% [8]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20.46元,股价靠近压力位19.16元 [6]
国金证券:消费级3D打印或迎来行业突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3 08:19
行业前景与驱动力 - 3D打印小单快返的生产特点契合新消费浪潮下对于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1] - 伴随技术普惠长尾效应显现与龙头企业市场教育深入,消费级3D打印或迎来行业突破[1] 设备端投资机会 - 3D打印设备正进入作为消费品普及的关键时刻[1] 耗材端投资机会 - 耗材端建议关注已切入或具备切入设备大厂供应链标的[1]
3D打印机,正在帮年轻人实现「Labubu自由」
36氪· 2025-10-20 18:47
行业市场概况 - 消费级3D打印机正以"千元机"姿态进入普通家庭,成为年轻人实现"玩具自由"的潮流工具 [1] - 2024年入门级3D打印机市场(价格低于2500美元)是唯一实现增长的领域,出货量增长26%,而工业级市场下滑17% [3] - 中国公司在消费级3D打印机领域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全球入门级3D打印机96%来自中国供应商 [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消费级3D打印机及配件、服务在2024年的全球销售额高达41亿美元 [11] - 行业在2020年至2024年维持28%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到2029年将维持3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 [11] - 全球3D打印耗材收入在2020-2024年复合增速达42.3%,高于打印机整机 [16] 用户群体与应用场景 - 用户群体从大学生扩展到宝爸宝妈、建模师,接近一半的购买者供家庭使用,绝大多数没有3D建模能力 [4] - 应用场景从工作需要扩展到自用和商用,用户可打印机械零件、玩具、工具和小家具等 [4][6][20] - 主流品牌社群规模庞大,创想云注册用户达400万以上,3D模型数量超过150万个 [7] 技术发展与产品演进 - 主流消费级3D打印机价格分布在1500元到8000元之间,主要采用FDM技术降低成本 [13] - 当前产品支持至少4种颜色、500mm/s打印转速和0.2mm精度,打印盲盒大小产品需两个多小时 [14] - 头部品牌均支持语音一键AI生成模型,降低新手使用门槛 [9]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3D打印机玩家主要集中在深圳,形成以拓竹为首,创想三维、纵维立方、智能派为代表的一超多强格局 [15] - 2024年拓竹出货量达120万台,市占率29%;创想三维出货量70万台,位居行业第二 [15] - 创想三维2022年至2024年3D打印机业务营收分别为11.00亿元、14.04亿元、14.16亿元 [15] 政策支持与市场推动 - 2024年9月,商务部等8部门发文明确"桌面级3D打印设备纳入数字产品消费"重点方向,可享受国补 [14] - 部分入门级产品在国补后售价仅千元出头,进一步降低消费者决策门槛 [14] 商业模式与收入结构 - 耗材成为重要收入来源,创想三维天猫旗舰店销售的耗材每卷(一公斤)价格在50~100元 [16] - 创想三维耗材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3.0%增长到2024年的11.4% [16] - 厂商通过官方商城销售各类配套元件,几乎以成本价销售,扩展应用场景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