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算力云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青云科技回复上交所问询:上半年营收降30.56%,持续亏损但竞争力仍存
新浪财经· 2025-09-29 19:55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011.22万元,同比减少30.56%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4,156.27万元,同比减少10.43% [1]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净资产为4,363.43万元,同比减少69.76% [1]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60.58万元 [6] 业务调整与收入影响 - 公司主动减少低毛利业务规模,软硬一体化产品中硬件产品销售收入同比下降58.16% [2] - 部分客户因自身业务规划和预算周期影响,对新增采购需求进行阶段性调整,导致软件产品收入减少 [2] - 公司收缩低毛利业务,培育AI算力云服务等高毛利业务,但新业务尚处市场开拓期,未形成规模化收入 [3] 亏损原因与盈利能力 - 公司长期亏损主要源于主动战略转型阵痛和历史投入成本消化 [3] - 为支撑云服务业务和保障技术研发,固定资产折旧和人力成本形成刚性支出 [3] - 公司毛利率持续改善,业务结构调整已取得积极成效,净亏损逐步缩窄 [3][5] 市场竞争力与客户 - 公司主要客户群体保持稳定,新拓展的AI算力云业务注入增长动力 [4] - 在私有云超融合软件市场有一定排名,在算力调度等领域具备竞争力 [4] - 传统云产品和服务业务有一定市场基础,AI算力业务也具备竞争力 [4] - 行业政策支持数字化发展,为公司提供机遇 [4] 资金状况与偿债能力 - 公司资产负债率持续增长且处于高位 [6] - 货币资金余额减少主要系归还银行借款增加所致 [6] - 新增长期借款是银行授信条件优化,用于日常经营周转 [6] - 与同行业相比,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主要因员工招聘、持续亏损、融资及业务发展等因素 [6] - 公司当前现金流基本能满足日常经营需求 [6] 持续经营能力 - 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5] - 公司净资产持续下降,但下降速度放缓 [5] - 公司采取战略调整、优化流程、降本增效等措施改善经营状况 [5]
青云科技: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北京青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回复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6-27 00:39
财务表现 - 2024年度营业收入27,206.62万元,同比减少18.95%,归母净利润-9,575.77万元,同比减亏43.72%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701.21万元,同比减少37.02%,归母净利润-2,290.07万元,亏损同比增加1,530.84万元 [1] - 截至2024年末净资产8,711.44万元,同比减少51.46%,2025年一季度末进一步降至6,411.97万元 [1] 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分为云产品(46.48%)和云服务(53.48%)两大板块,2024年云服务收入占比同比提升21.58个百分点 [4] - 云产品业务中软硬一体化产品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67.98%降至2024年的25.74%,软件产品毛利率达81.07% [4][6] - AI算力云服务2024年收入4,937.03万元,毛利率18.99%,成为战略级业务 [28][47] 经营策略调整 - 2022年起战略聚焦高毛利业务,减少低毛利软硬一体化产品销售,其收入较2021年下降84.25% [6] - 实施降本增效措施,销售人员从2021年239人降至2024年121人,研发人员从519人降至139人 [13][14] - 云服务业务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供应商谈判,数据中心成本占比下降3.43个百分点 [41] 行业竞争 - 私有云领域市占率约6.4%,面临华为、深信服等传统竞争对手 [18] - 公有云领域与阿里云、腾讯云等巨头相比在规模和品牌上存在明显差距 [18] - AI算力业务在算力调度平台技术能力评估中表现较好,具备一定竞争力 [18] 风险因素 - 累计未弥补亏损余额达115,514.27万元,存在净资产为负的退市风险 [23][25] - 非受限资金余额23,409.27万元,短期借款余额15,000万元,存在流动性压力 [27] - 云服务业务尚未实现规模效应,2024年毛利率仍为-0.24% [47]
利通电子2024年报解读: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与现金流下滑
新浪财经· 2025-06-13 18:23
战略转型与双主业运营 - 公司实现战略转型进入液晶电视精密金属结构件、电子元器件制造与AI算力云服务双主业运营阶段[1] - AI算力业务收入45,519.70万元同比激增3,817%成为营收增长核心驱动力[2] - 传统制造业务中液晶电视金属结构件销售152,732.98万元同比减少3.06%电子元器件销售15,460.45万元同比减少11.55%[2] 财务表现 - 全年营业收入224,755.98万元同比增长18.72%但归母净利润2,461.64万元同比下降38.77%[2][3] - 制造业净利润-11,568.02万元毛利率8.65%同比减少6.26个百分点AI算力业务净利润14,230.99万元毛利率53.42%同比提升9.39个百分点[3] - 基本每股收益0.10元同比下降37.50%扣非每股收益0.02元同比下降75.00%主要受制造亏损及总股本增加影响[4] 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2,280万元同比增长7.81%保持相对稳定[5] - 管理费用1.82亿元同比大增33.66%主因股权激励股份支付费用及人工成本增长[6] - 财务费用5,598万元同比飙升315.14%源于算力租赁业务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7] - 研发投入8,426万元同比增长8.77%覆盖智慧园区系统及模具研发项目[8][9] 现金流动态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484万元同比锐减89.78%因上期算力业务预收货款基数较高[1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3.72亿元同比收窄54.83%因上期海外工厂及固定资产购置高峰[11]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2,277万元同比转负主因算力租赁业务融资费用支付[12] 业务发展动向 - AI算力业务通过智慧园区系统研发强化技术壁垒[8] - 制造业务受海外生产基地未达预期及子公司安徽博盈持续亏损拖累[3] - 研发持续投入同时开展液晶电视金属结构件模具升级项目[9] 管理层激励 - 董事监事及高管实际报酬合计559.56万元不含593.51万元股份支付费用[18] - 薪酬体系参考行业及地区水平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