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well Ultra GPU
搜索文档
NEBIUS(NBIS.US)在英国部署首个AI云平台 采用英伟达(NVDA.US)最新Blackwell Ultra GPU
智通财经网· 2025-11-06 22:55
公司战略与业务进展 - NEBIUS在英国伦敦部署首个人工智能云基础设施 采用英伟达最新一代Blackwell Ultra GPU及Quantum-X800 InfiniBand网络技术 [1] - 此次部署是NEBIUS在欧洲、以色列及美国之后的又一重要落地 属于其全栈AI云基础设施全球扩张战略的一部分 [1] - 部署紧随NEBIUS"Token Factory"推理平台推出之后 该平台旨在支持开源及定制化模型的AI推理工作 [1] 市场影响与行业地位 - 随着AI大模型竞争加速 全球范围内的高性能算力供给成为关键 NEBIUS此举被视为抢占英国乃至欧洲AI基础设施市场的重要布局 [2] - 此举进一步巩固英伟达在全球AI芯片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 [2] - 受消息推动 NEBIUS股价涨超3% 英伟达股价则小幅走高0.4% [1] 合作与生态建设 - 该项目与英国政府推出的《AI机遇行动计划》相呼应 旨在为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及企业提供大规模AI训练与推理能力支持 [1] - 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表示 此次部署象征着英国AI生态系统迈向更成熟阶段 本地机构将能更快速、更安全、更具可持续性地训练、部署并扩展AI模型与应用 [1]
礼来联手英伟达建制药业最强超算和AI工厂:加速药物研发,发现人类无法找到的分子
硬AI· 2025-10-29 09:46
合作项目概述 - 礼来公司与英伟达合作建设制药行业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和AI工厂,旨在加速整个行业的药物开发进程 [2] - 该系统由逾1000颗英伟达Blackwell Ultra GPU芯片组成,预计12月完成建设,明年1月上线运行 [2] - 超级计算机将为AI工厂提供动力,支持大规模开发、训练和部署药物研发AI模型 [2] 技术能力与应用目标 - 该系统被描述为一种真正新颖的科学仪器,如同生物学家的巨型显微镜,可支持研究人员进行数百万次实验以测试潜在药物 [5][6] - 新工具旨在发现仅靠人类永远无法发现的新分子,并支持先进的医学影像以更清晰地观察疾病进展 [2][7][9] - 精准医疗目标的实现需要AI基础设施,该系统将帮助开发用于精准治疗的生物指标 [8][9][11] 行业影响与平台战略 - 制药行业利用AI加速药物上市的努力仍处于早期阶段,尚无AI设计的药物上市,但进入临床试验的AI发现药物数量在增加 [3][4] - 多个AI模型将在礼来推出的Lilly TuneLab平台上提供,该平台允许生物技术公司访问礼来价值10亿美元的药物发现模型和数据 [12][13] - 平台旨在扩大行业对药物发现工具的访问,作为交换,生物技术公司需贡献部分自身研究和数据以帮助训练AI模型 [14][15]
礼来联手英伟达建制药业最强超算和AI工厂:加速药物研发,发现人类无法找到的分子
美股IPO· 2025-10-29 09:11
合作项目概述 - 礼来公司与英伟达合作打造制药行业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和AI工厂,预计12月完成建设,明年1月上线运行[1][3] - 该系统由超过1000颗英伟达Blackwell Ultra GPU芯片组成,通过统一高速网络连接[1][3] - 超级计算机将为AI工厂提供动力,后者是专门用于大规模开发、训练和部署药物研发AI模型的计算基础设施[3] 技术应用与目标 - 该系统旨在加速整个行业的药物开发进程,支持大规模AI模型训练[1][3] - 科学家将能够在数百万次实验中训练AI模型以测试潜在药物,大幅扩展药物发现的范围和复杂程度[6] - 主要目标是发现仅靠人类永远无法发现的新分子[1][7] - 新的科学AI代理可以支持研究人员,先进的医学影像能让科学家更清晰地观察疾病进展[8] 行业影响与平台战略 - 礼来推出Lilly TuneLab平台,这是一个AI和机器学习平台,允许生物技术公司访问礼来基于多年专有研究训练的药物发现模型[12] - 平台旨在扩大整个行业对药物发现工具的访问,这些数据价值10亿美元[12] - 作为交换,使用平台的生物技术公司需要贡献部分自身研究和数据以帮助训练AI模型[13] - 该合作被视为实现精准医疗承诺的必要AI基础设施[10] 发展阶段与回报预期 - AI制药仍处于早期阶段,目前尚无使用AI设计的药物上市[4][5] - 行业进展体现在进入临床试验的AI发现药物数量增加,以及药企近期聚焦AI的投资和合作伙伴关系上[5] - 礼来公司预计,这些新工具带来的真正效益要到2030年才能看到[3]
While OpenAI races to build AI data centers, Nadella reminds us that Microsoft already has them
TechCrunch· 2025-10-10 07:53
微软AI基础设施部署 - 微软首席执行官宣布部署首个大规模AI系统,并承诺这将是微软Azure全球数据中心中部署的众多Nvidia AI工厂中的第一个,用于运行OpenAI的工作负载 [1] - 每个系统是一个包含超过4600台Nvidia GB300机架式计算机的集群,配备备受需求的Blackwell Ultra GPU芯片,并通过Nvidia的InfiniBand高速网络技术连接 [2] - 微软承诺在全球部署这些系统时将部署“数十万个Blackwell Ultra GPU” [2] 行业竞争格局 - 此次宣布紧随OpenAI与Nvidia和AMD签署两项备受瞩目的数据中心协议之后,OpenAI据估计已在2025年积累了1万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建设承诺 [3] - 微软明确表示其已拥有超过300个数据中心,遍布34个国家,并声称其“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满足当前前沿AI的需求” [4] 技术能力与未来展望 - 这些大型AI系统能够运行参数达“数百亿亿”级别的下一代模型 [4] - 预计本月晚些时候将获得更多关于微软如何提升AI工作负载服务能力的信息,公司首席技术官将于10月27日至29日在旧金山举行的TechCrunch Disrupt活动上发表讲话 [5]
英伟达与OpenAI达成千亿美元级合作 共建AI基础设施集群
环球网资讯· 2025-09-23 12:09
合作概述 - 英伟达与OpenAI达成里程碑式战略合作,联合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AI计算基础设施网络 [1] - 项目涵盖至少10吉瓦(GW)的AI专用数据中心集群,并部署数百万块英伟达GPU [1] - 项目将配套构建自主可控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1] 投资与时间规划 - 英伟达承诺为该项目提供至多1000亿美元投资 [1] - 首阶段系统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通过英伟达新一代Vera Rubin超级计算平台上线 [1] - 首期Vera Rubin系统将于2026年第三季度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数据中心点亮 [2] 技术配置与规模 - 首期系统初始配置包含50万块Blackwell Ultra GPU [2] - 其算力规模相当于当前全球前50大超级计算机总和 [2] 对OpenAI的战略意义 - 该协议解决了OpenAI从非营利组织转型为盈利性企业后的最大瓶颈——算力成本 [1] - 当前训练GPT-5级模型的电费支出已占其总成本的35% [1] - 自建数据中心可将长期运营成本降低70% [1] - 专属算力集群将支持OpenAI率先探索AGI的物理世界交互能力,例如通过机器人集群实现全球物流自动化 [1] 合作执行细节 - 英伟达与OpenAI计划在未来6周内敲定股权分配、技术共享及数据安全等细节 [2] - 双方将成立联合治理委员会监督项目进展 [2]
光物质通道:AI 用 3D 光子互连板 --- Lightmatter Passage _ A 3D Photonic Interposer for AI
2025-09-22 08:59
**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Lightmatter、Nvidia、Cerebras、Graphcore、Tachyum、AMD、Intel、Cisco、Meta、台积电(TSMC)、GlobalFoundries [1][7][13][30][44][55][69][122][129][138][204] * **行业**:人工智能(AI)加速器、高性能计算(HPC)、光子计算、先进半导体封装、数据中心互连技术 [3][7][11][13][21][28][29][42][81][82][122][138][140][141][142][148][149][155][156] **核心观点和论据** **现代AI训练的规模化挑战** * AI模型规模及其计算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从数百万参数发展到数百亿甚至数万亿参数 [3][4] * 训练大型语言模型如GPT-3和GPT-4需要数千个GPU组成的分布式系统 [3][4] * 扩展面临双重瓶颈:摩尔定律放缓限制单芯片性能提升,多节点分布式训练引入巨大通信开销和同步延迟,使网络带宽成为关键瓶颈 [7][8][10][11] * 英伟达CEO指出,最新AI训练和推理工作负载的计算需求相比一年前的预期激增了高达100倍 [7][8] * 现代大规模AI训练陷入困境:依赖大规模GPU集群导致网络瓶颈和功耗飙升,依赖单节点性能提升则遇到半导体扩展、热管理和功率密度的限制 [10][11] * 克服计算和通信的双重瓶颈已成为后摩尔定律时代整个行业的共同挑战 [11] **Lightmatter Passage光子互连技术** * Lightmatter Passage M1000"超级芯片"平台采用创新的3D光子堆叠架构,旨在解决芯片间连接能力不足的核心瓶颈 [13][14] * 该平台在一个光子互连板上集成多达34个芯片片,总等效晶粒面积达到4,000 mm²,超越传统光刻掩模单芯片的极限 [13][14] * 提供前所未有的互连带宽:总双向带宽为114 Tbps,包含1,024条高速SerDes通道,使每个集成计算芯片片能访问每秒多太比特的I/O带宽,有效突破传统单芯片外围I/O引脚限制的瓶颈 [17] * 通过光子堆栈,众多芯片片可共享高速光通信背板,以接近单片的效率协作,为应对AI规模扩大挑战提供新途径 [21] * 技术细节:采用2×4瓦片结构,8个光互连模块拼接;每个瓦片集成16条水平光总线,每条总线支持2个全双工光链路;每个光链路通过波分复用(WDM)使用8个波长,每个波长56 Gbps,实现每链路448 Gbps,每条光总线总吞吐量接近1 Tbps [97][98][99] * 集成光电路开关,可编程改变波导连接性,实现动态可重构的光通信网络,提高系统容错能力 [103] * 利用微环调制器等紧凑光器件实现极高I/O密度,整个M1000分布有1,024个SerDes通道,通过3D堆叠垂直光耦合绕过传统电I/O的平面限制 [104][105] * 通过256根光纤与外部连接,每根光纤支持双向多波长传输,显著提升连接效率 [106][107] * 目标是将传统扩展环境中数十甚至数百个模块的通信需求浓缩成一个单一的扩展超级包,实现"芯片内的计算,芯片内的通信" [108] **光子计算的技术验证与比较** * 《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验证了光子学在AI加速方面的可行性,展示了首个能执行ResNet和BERT等高级神经网络的光子处理器,在多个复杂任务中实现接近32位浮点数字加速器的精度 [22][23] * 该光子处理器采用多芯片集成封装,垂直组合六个芯片(四个128×128光子张量核心PTCs和两个12nm数字控制接口DCIs),通过高速接口连接光子计算芯片与电子控制芯片 [23][24] * 在测试中实现每秒65.5万亿次的16位运算,仅消耗约78瓦电能加1.6瓦光能,实现"接近电子精度",标志着光子计算实际应用的重要一步 [26][27] * 与Lightmatter Passage比较:《自然》处理器专注于光子核心层面的张量计算,证明光子计算核心可与电子加速器竞争;Passage则专注于跨芯片互连,提供革命性数据传输架构 [28][29][116] * 两者互补:《自然》处理器增强模块内计算性能,Passage扩展模块间通信带宽,共同预示混合电子-光子架构的未来 [28][29][82][83][116][121] **与其他行业玩家的比较分析** * **Nvidia**:继续依靠GPU集群扩展和先进封装,其Blackwell Ultra GPU采用双芯片设计,拥有2080亿晶体管,性能比H100提高约50% [30][31];计划推出的Vera Rubin超级芯片结合Rubin GPU和Vera CPU,基于3nm工艺和HBM4内存(带宽13 Tbps),提供50 PFLOPS(4位)推理性能,约为Blackwell的2.5倍;Rubin Ultra通过封装两个Rubin GPU预计达100 PFLOPS FP4性能 [34][35];升级互连技术,NVLink 6提供每节点3.6 Tbps带宽,并推出基于光学的数据中心交换机(如Spectrum-X, Quantum-X),端口速度达800 Gbps [36][37];但其电气互连的功率和距离限制突出,单个Vera Rubin机架功耗高达600 kW [39][40];Passage通过光互连在单机内实现十到数百Tbps联网能力,将数据中心级通信压缩成"超级芯片",简化部署并提高效率 [42][127][128] * **Cerebras**:采取极端规模扩展策略,构建晶圆级引擎(WSE),第三代WSE-3单个芯片面积46,250 mm²,集成4万亿晶体管、90万个核心、42 GB片上SRAM,片上内存带宽达21 PB/s [44][45];可将24万亿参数模型全部权重集成在单芯片中,提供极高内部带宽密度(约为Nvidia H100的7,000倍)和超低延迟 [47][48];但面临制造良率、热管理(单个CS-3系统耗电15 kW)和成本挑战,超出一块晶圆的扩展仍依赖外部电互连(以太网/InfiniBand) [49][50];Passage通过光互连在标准芯片片间实现近乎单片的带宽通信,提供更好的成本效益和灵活性 [52][53] * **Graphcore**:专注于先进封装和内存架构创新,其第二代IPU集成900 MB分布式SRAM,通过近内存设计提供260 TB/s片上内存带宽 [55];Bow IPU采用台积电晶圆上晶圆(WoW)3D堆叠技术,将计算晶圆与电源供应晶圆直接粘合,运行频率从1.35 GHz提升至1.85 GHz,性能提升约40%,能效提升16% [58][59];但其IPU间通信仍依赖电接口,在大规模扩展时效率低于光互连 [61][62];Passage专注于打破跨芯片通信瓶颈,而Graphcore强调芯片内带宽和功率传输提升,未来结合两者技术可能解锁更高性能 [66][67] * **Tachyum**:追求"通用处理器"路线,其Prodigy芯片采用多核设计,提供192个64位核心,AI性能媲美GPU,强调核心功耗比传统处理器低一个数量级,支持统一架构处理推理、训练和通用计算 [69][70][74];在互连方面采用UCIe开放芯片片标准,并与光连接器供应商合作引入光纤高速连接增强节点间通信 [74][75][76];但其超大型模型训练仍需多芯片集群,节点间互连是关键,其光连接方法侧重于板级或机架级改进,而Passage将光集成到封装级互连结构,实现更深集成和更高带宽密度 [77][78] * **AMD MI300**:将CPU、GPU和HBM集成在一个封装中,采用芯片片堆叠和3D V-Cache技术,实现CPU和GPU共享缓存一致性和巨大HBM容量,代表另一种规模扩展方法 [129];封装集成多达九个芯片(三个计算芯片和六个HBM3堆叠),通过Infinity架构提供数百GB/s CPU-GPU通信和超过1 TB/s内部内存带宽 [131][132];但跨插槽或多节点通信仍依赖电互连(Infinity Fabric或以太网),封装和功率限制集成芯片数量 [135];Passage的3D光子堆叠提供更激进的扩展路径,使任意数量芯片片通过光子底板互连,形成"巨型APU" [136][137] * **系统互连趋势**: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探索光背板和光子交换机,Meta提出构建"AI超级网络"光学织物,Intel和思科开发共封装光学(CPO)交换机,将光收发器直接置于交换机ASIC旁 [138][139];这些努力可视为系统级规模扩展,将整个网络视为单台计算机;Passage是此概念在机器级的延伸,提供模块化光子互连平台 [140][141];行业趋势是铜链路逐渐被光纤取代,光子互连成为从处理器内部到数据中心网络的焦点 [141] **铜互连的局限性与光子互连的优势** * **铜互连局限**:传输距离有限,高频下信号衰减严重,仅几厘米后即需中继器,增加功耗和延迟 [157][159][160];功耗随距离线性或更快增加,现代高速SerDes每比特消耗数皮焦耳,例如Nvidia H100的NVLink带宽约900 GB/s,I/O能耗可达数十瓦,扩展到数百Tbps需求时,纯电方案不切实际 [163][164][165];I/O引脚数量和布线密度是基本瓶颈,计算性能增长快于I/O增长,导致"计算快但数据移不出"的瓶颈 [167][168];功率密度(W/mm²)持续上升,对封装材料和热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先进GPU已达0.5–0.7 W/mm²,需要大型散热器和液冷,3D集成中多芯片片集中热量加剧冷却挑战 [170][171][172][173] * **Passage光子方案优势**:用光波导和光纤替代铜线,光信号在硅波导中损耗极低,可实现芯片间或机架级传输而无须中继器 [176][177];利用波分复用(WDM)提升带宽密度,每个波导8个波长各56 Gbps,达448 Gbps,16个波导组成~7.17 Tbps光总线,远超铜线密度 [179][180];单根光纤传输16个双向波长,提供~1 Tbps全双工吞吐量,功耗仅~100 mW/光纤,而铜线实现同等带宽需数十至数百高速通道,体积和功耗大得多 [181][182];采用微环谐振器调制器,Tx/Rx对仅占0.006 mm²(比电SerDes小约3倍),驱动功率~1 mW/设备,调制能量~0.018 pJ/比特,总能量/比特预计接近1 pJ,比先进铜SerDes高效数倍 [184][185];内部测试显示光链路在56 Gbps NRZ和112 Gbps PAM4下稳定运行,误码率达标,眼图开放,TDECQ消光比仅0.83 dB [187][188];3D堆叠结合强大电源和热管理,光子互连板集成密集TSV电源通孔,承载>2.5 A/mm²电流,支持多个150–200W级计算芯片同时工作而无供电瓶颈 [189][190][191];热管理上,3D堆叠缩短热路径,计算芯片可从顶部直接冷却,集中式热设计更易优化(如使用单一片冷板) [193][194];证明即使节点聚合数千TB/s带宽和接近千瓦级功率也能在物理限制内可靠运行,为突破铜互连约束提供明确路径 [195][196] * **行业应对比较**:Nvidia和AMD在封装级优化,如HBM通过硅中介层直接连GPU,缩短路径至毫米级,实现>1 TB/s GPU内存带宽 [204];交换机中CPO成为热点,思科和微软测试将光收发器嵌入交换机ASIC旁,实现直接光I/O [206];Passage将CPO概念从板级推进至芯片间光互连,Nvidia计划在未来Kyber机架采用CPO支持600 kW GPU系统,而Passage已在单超级模块内展示数百Tbps连接,减少对机架级交换机的依赖 [206][207];为降低铜互连功耗,行业投资SerDes创新(如PAM4、DSP/FEC均衡),但常以功耗换带宽,新一代技术提高每比特能量 [208][209];Graphcore降低每通道速度但在封装内集成更多芯片片以分散功耗,但仍依赖传统互连进行跨卡扩展,且I/O驱动摆幅电压缩放放缓,未来电I/O可能消耗系统大部分功率 [210][211];光子互连成为必然路径,不受RC约束,可长距离低功率传输,微环调制器能效高;Lightmatter报告其3D光子CPO相比传统2D CPO在功率减半下实现8倍带宽提升,是量级飞跃 [213];光子学引入新维度解决电学权衡:光信号实现"快速且远距离",3D集成实现"分布式散热"和更有效的热负载管理,缩短电源路径稳定高电流传输 [215];《自然》处理器验证了小规模混合光电子系统效率,Passage M1000将其扩展至大规模带宽和高功率集成,证明光子3D集成的可靠性 [216] **其他重要内容** **规模扩展(Scale-Up)与规模扩大(Scale-Out)的辩证关系** * 两者不应被视为对立面,而是光谱的两端 [144][151];规模扩大提供灵活性和增量增长,但系统扩展后边际收益下降(受阿姆达尔定律和通信开销增加限制);规模扩展提供更高的每资源效率,但受硬件限制和成本制约 [144][151] * 未来AI基础设施可能平衡两者,即"适度规模扩展 + 协调规模扩大",例如将数十或数百个计算芯片封装成光互连模块,然后通过高级网络连接 [145][146][152][153] * 《自然》光子处理器和Cerebras WSE代表极端规模扩展,证明单节点内突破传统限制的可行性;Nvidia和AMD正逐步将规模扩展元素注入规模扩大框架(如芯片片、更快节点间连接) [147][154] * 光电子集成正在重新定义规模扩大/规模扩展的边界,Lightmatter Passage展示了如何结合两者优势以满足下一代AI的巨大计算需求 [149][156] * 未来几年,光子互连将发挥关键作用,将大规模计算架构从松散分布集群转变为紧密结合的光学织物,为用户带来更大模型、更快训练和更低能耗 [148][155] **技术细节与性能数据** * Passage M1000总双向带宽114 Tbps,1,024条SerDes通道 [17] * Passage每个光链路通过WDM达448 Gbps,每条光总线近1 Tbps,每个瓦片总带宽巨大 [98][99] * 《自然》光子处理器性能:65.5万亿16位操作/秒,功耗~78 W电能 + 1.6 W光能 [26] * Nvidia H100 NVLink带宽约900 GB/s,假设~10 pJ/比特,I/O能耗可达数十瓦 [164] * Passage微环调制器Tx/Rx对面积0.006 mm²,驱动功率~1 mW,调制能量~0.018 pJ/比特 [184][185] * Passage光纤传输~1 Tbps全双工吞吐量,功耗~100 mW/光纤 [181][182] * Lightmatter 3D光子CPO相比传统2D CPO实现8倍带宽提升,功耗减半 [213]
三大股指期货涨跌不一 美联储利率决议重磅来袭
智通财经· 2025-09-17 20:37
美股盘前指数期货 - 道指期货上涨0.07%至45,792.50点 [1][2] - 标普500指数期货下跌0.04%至6,604.10点 [1][2] - 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下跌0.07%至24,256.90点 [1][2] 欧洲主要股指 - 英国富时100指数上涨0.23%至9,216.90点 [2][3] - 德国DAX指数上涨0.04%至23,333.91点 [2][3] - 法国CAC40指数下跌0.24%至7,799.70点 [2][3] - 欧洲斯托克50指数下跌0.10%至5,367.15点 [2][3] 大宗商品市场 - WTI原油价格下跌0.64%至每桶64.11美元 [3][4] - 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0.60%至每桶68.06美元 [3][4] - 现货黄金价格突破每盎司3700美元大关,一度飙升至3702.84美元 [6] 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 - 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在年内剩余三次会议中至少降息75个基点 [5] - 部分交易员押注美联储可能实施一次高达50基点的激进降息 [5] - 摩根大通数据显示,美联储降息后标普500指数在接下来一年平均涨幅接近15% [6] 人工智能与科技行业 - 英伟达与OpenAI、微软等公司合作,在英国投资110亿英镑推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项目 [9] - 该项目计划于2026年前部署Blackwell Ultra GPU [9] 制药与医疗行业 - 礼来口服减肥药Orforglipron在临床试验中实现11.2%的减重效果 [10] - 阿斯利康哮喘药物Fasenr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晚期研究中未达到主要终点 [10] - 葛兰素史克承诺未来五年在美国投资300亿美元 [11] 能源与工业领域 - 新堡垒能源与波多黎各签署为期七年、价值4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 [11] - 公司股价在协议公布后大幅上涨,周二收涨近45%,周三盘前再涨超23% [11] - 麦格理分析师预测石油市场将在年底前出现每日约300万桶的供应过剩 [7] 重要经济事件预告 - 美联储FOMC将公布利率决议和经济预期摘要 [12]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召开货币政策新闻发布会 [12]
英伟达(NVDA.US)携手OpenAI等AI巨头在英国投资110亿英镑推进“星际之门”项目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19:36
这家美国科技巨头指出,到 2026 年底,合作公司将建成并运营人工智能工厂,为包括 OpenAI 在内的 各类领先人工智能模型提供服务,以助力英国实现其自主人工智能目标,即构建一个推动创新和发展的 平台。 智通财经APP获悉,英伟达(NVDA.US)表示,其正与 CoreWeave(CRWV.US)、微软(MSFT.US)、Nscale 和 OpenAI 合作构建英国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以促进创新、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Nscale、 OpenAI 和英伟达正在共同建立英国版"星际之门",该分支项目将于 2026 年前在 Nscale 的英国数据中 心内部署Blackwell Ultra GPU。 英伟达将与英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公司 Nscale 合作,在美国、葡萄牙和挪威的各类人工智能工厂中大 规模部署 30 万个英伟达 Grace Blackwell 图形处理单元(简称 GPU),其中在英国将部署多达 6 万个 GPU。 英伟达、Nscale、CoreWeave以及其他公司计划在英国投资高达 110 亿英镑用于建设人工智能工厂,这 些工厂将配备多达 12 万块Blackwell GPU——这将是英国历 ...
If you invested $1,000 in NVDA when Nvidia released 1st AI chip, here's your return now
Finbold· 2025-05-11 22:05
公司历史表现 - 英伟达首款AI芯片Tesla P100于2016年4月5日发布 当时AI尚处早期阶段 主要应用于学术研究 [2] - 若在2016年以拆分调整后0.89美元股价投资1000美元 目前价值约131067美元 回报率超13000% [2][3] - 公司股价从P100发布至今涨幅超过13000% 最新收盘价达116.65美元 [1][3] 技术发展路径 - Tesla P100采用Pascal架构 集成150亿晶体管 芯片面积610平方毫米 晶体管数量达当时市场主流处理器三倍 [4] - 后续推出Hopper H100成为行业黄金标准 Blackwell样品已开始发货 [5] - 最新Blackwell Ultra GPU瞄准"推理时代" 其AI训练和推理需求预计将提升100倍计算能力 [6] 财务表现 - 2024财年Q4营收达393.3亿美元 超出分析师预期的380.5亿美元 调整后每股收益0.89美元 高于预期的0.84美元 [7] - 公司预计2025年Q1营收约430亿美元 同比增长65% Blackwell芯片预计将贡献主要收入 [7] 行业地位 - 英伟达GPU已成为AI训练的基础设施 推动公司市值大幅增长 [5] - 连续推出的Hopper和Blackwell等创新芯片驱动性能提升和市场采用 [1] - 强劲的Q4业绩和2025年指引显示公司在AI领域的持续主导地位 [1]
英伟达打响“股价保卫战” 黄仁勋回答了十个关键问题
搜狐财经· 2025-05-05 13:58
文章核心观点 -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GTC 2025大会演讲被赋予“股价保卫战”意义,他认为AI芯片需求持续增长,大会发布新产品和系统,搜狐汽车整理其试图回答的十大问题 [2][3] 生成式AI相关 - 人工智能过去十年进步惊人,先有感知型AI,后专注生成式AI,其改变计算模式,从检索型变为生成型 [3][4] AI发展方向 - 推出可与数字世界互动、代表用户执行任务的Agent AI,接下来是有望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动力的物理人工智能 [5] 推理型AI相关 - 推理型AI可像人一样分步骤推理选最佳结果,通过强化学习和自监督学习发展,训练需处理数万亿级token,推动了模型发展 [6] - 推理型AI生成Token数量巨大,需提高系统计算速度十倍,意味着一百倍以上计算量,训练和推理服务所需计算资源过去一年爆炸式增长 [7] 数据中心业务 - 今年迄今Blackwell GPU已向四大云平台销售360万块,分析师预测全球数据中心资本支出到2030年达数万亿美元,建设规模1万亿美元时间点会更快到来 [8] - 数据中心业务增长动力是计算方式转型和从检索型计算到生成型计算转变,未来各行业公司将有AI工厂 [8][9] 边缘计算领域 - 英伟达与思科、T - Mobile和服务器ODC合作将AI带入边缘计算领域,利用无线电网络和通信数据中心资源,实现加速计算与AI融合,AI可优化通信效果 [10] 自动驾驶汽车领域 - 英伟达投入超十年,技术被广泛应用,与通用汽车在多领域合作,打造“Halos”安全体系,经安全评估且拥有超1000项专利 [11] - 通过Omniverse和Cosmos加速AI开发,采用模型蒸馏、闭环训练和合成数据生成等方法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性和智能化 [12] Dynamo软件 - Dynamo是开源软件,可提高人工智能推理效率并降低成本,能让Nvidia Hopper平台为Meta的Llama型号提供服务的性能提高一倍,加速用户采用人工智能推理 [14][15] AI系统路线图 - Blackwell Ultra今年下半年上市,亚马逊AWS、谷歌云、微软Azure和甲骨文将首批提供支持服务 [16] - 下一代系统Vera Rubin预计2026年下半年推出,含144个独立Nvidia GPU;2027年下半年发布含576个GPU的Rubin Ultra,大幅提高AI计算能力和效率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