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云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卷交付?4企储能项目新进展
行家说储能· 2025-07-11 18:21
工商业储能项目进展 - 天合光能在埃及Abydos完成300MWh光储融合项目,从设备进场到并网仅用2个月,采用Elementa金刚2储能解决方案[2][4] - 天合光能储能产品已在全球六大洲累计交付超10GWh,包括南澳250MW/500MWh项目、英国Tiln Farm光储项目等[5] - 海尔新能源在佛山投运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包含2.5MWp光伏、6MWh储能和7个充电桩,预计年均发电200万度,年减碳2260万吨[6][7] - 海尔新能源"智储星盘"AI云平台可实现智能充放电策略优化,年均降低30%电费,15年总收益超2800万元[9] - 奇点能源35天完成中核临翔二期100MW/200MWh项目交付,采用分布式智慧能量块系统解决方案[10][12] - 奇点能源一期项目投运三个月即刷新西南区域共享储能收益纪录,累计交付工商业储能场景超1000个[13] - 科华数能在拉脱维亚部署S³-EStore工商业储能一体机,采用液冷技术控制电芯温差±1.5℃,支持横向扩展[15][16] - 科华数能此前已投运江苏溧阳100MW/200MWh、宁夏闽宁镇100MW/200MWh等储能项目[17] 行业趋势 - 企业越来越强调储能项目的响应速度、交付效率和服务能力[1] - 海尔新能源获A轮超7亿元融资,加速海外市场布局,与德国Cell Mind、法国巴黎银行等达成战略合作[9]
聚焦SNEC 2025:海博思创科技创新赋能,向“智慧能源决策中枢”跃升
海博思创· 2025-06-13 16:27
科技创新与合作 - 公司依托科技创新基石,秉持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为行业打造高效、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1] - 公司与浙江大学联合发布电力电子技术平台,提升系统效率、寿命、可靠性,并成立新能源电力电子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围绕近期、中期、远期目标进行科研合作 [2] - 公司与施耐德电气联合发布《全域保护:消除电池储能系统直流保护盲区白皮书》,提出全域保护理念,系统性降低直流保护盲区风险 [4] 技术突破与认证 - 公司液冷组串式构网型PCS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颁发的"护卫者产品认证"证书,全面掌握构网型PCS技术,具备规模化运用能力 [7] - 公司展出的模块化技术平台MagicBlock及HyperBlock M储能系统具备高度灵活的系统架构,适配性强,可广泛适用于可再生能源并网、调频调峰等场景 [8] 产品创新与性能 - 公司展出的HyperBlock IV储能系统单舱容量突破8MWh+,能量密度提升40%,占地节省超28%,融合全液冷系统、碳化硅PCS与DC/AC架构 [10][11] - HyperBlock IV具备四大特点:超安全、特经济、极智能、高可靠,其中功耗降低20%+,运维效率提升50% [11] 数字化与智能化 - 公司推出海博AI云平台,依托海量数据基础,实现储能领域全行业数字化流程和智能化辅助 [11] - 公司通过"AI模型+领域知识+实时数据"三维融合,打造"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多模态人工智能模型"储能场景应用平台,部署大数据智算中心 [12] - 公司凭借AI赋能储能生态,实现从"功能设备"向"智慧能源决策中枢"的跃升 [12]
标杆案例 | 探秘海博思创构网型储能电站如何实现1+1>2
海博思创· 2025-06-06 02:19
项目概况 - 云南省麻栗坡县面临电力供需矛盾和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带来的电压频率波动、电力时空分布不均等挑战,急需建设规模化储能设施以实现电能跨时段高效调配 [1] - 海博思创在麻栗坡县投运100MW/200MWh新型共享储能项目,采用构网型储能技术与"磷酸铁锂+全钒液流"混合技术路线,实现快速响应、高效充放电和长周期稳定运行 [1] 技术方案 - 项目搭载HyperBlock系列液冷储能系统,具有安全可靠、低LCOS、高度集成、长寿命及强环境适应性等核心优势 [2] - 采用磷酸铁锂与全钒液流储能系统深度耦合技术,构建"锂电筑基、液流增效"的多元技术协同体系 [2] - 智能EMS实时优化算法实现多储能单元动态任务分配,延长系统循环寿命并降低度电成本 [2] - 海博AI云平台实时监测设备状态、预测故障,提升安全性、经济性和智能化水平 [2] 电网支撑能力 - 构网型储能可感知电网动态并实现精细化主动调控,变流器能模拟同步机动态特性,提供等效电网主动支撑 [3] - 技术具备快速响应电网惯量需求能力,通过实时电压调节和动态频率支撑增强电网韧性与稳定性 [3] 项目交付与服务 - 采用全业务链一站式解决方案,创新应用全流程项目管理交付体系,通过多维度管理确保高效落地 [5] - 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体系,包括筹备期定制化方案设计、建设期驻场督导、收官阶段7×24小时联调攻坚 [6] 商业模式与未来规划 - 共享储能项目通过峰谷电价差套利、辅助服务市场收益、容量租赁等多元模式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 [2] - 未来将以"储能+X"驱动多场景能源生态重构,深化技术创新与模式探索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6]
海博思创(688411):把握新能源消纳大机遇 出海开启新成长
新浪财经· 2025-06-03 14:27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1年,核心管理团队来自西门子、美国国家半导体等全球电气设备龙头 [1] - 2019年战略聚焦储能系统集成,剥离其他业务以把握新能源消纳机遇 [1] - 2021-2024年储能系统销量达0.7/2.2/6.2/11.8GWh,出货规模快速增长 [1] - 国内市场份额稳居前二,海外市场取得突破有望成为第二成长曲线 [1] - 2024年实现营收82.7亿元,同比+18.4%,毛利率18.5%、净利率7.9%大幅领先行业 [1] 行业动态 - 国内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推动储能产业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 [1] - 国内储能行业迎来增速换挡与行业出清,交易能力成为下一阶段关键 [2] - 欧洲灵活性资源需求迫切+商业模式完善+补贴转向,大储发展明显提速 [2] - 美国健全的市场机制决定储能发展趋势,关税影响可控,电网矛盾增强收益韧性 [2] - 中东推动能源转型,大项目频发 [2] - 预计2025-2027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约228/280/366GWh,同比+18%/+23%/31% [2] 公司竞争优势 - 构建覆盖全场景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推出海博AI云平台助力全生命周期项目价值最大化 [2] - 合作国电投、中核、华能等头部央企,渠道优势确立龙头地位 [2] - 基于国内丰富的交付与应用经验拓展海外市场,与施耐德、壳牌等海外企业深化合作 [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8.9/11.4/13.5亿元,同比增长37.3%/28.1%/18.9% [3] - 对应EPS为4.94/6.32/7.52元/股 [3] - 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025年18xPE,对应合理价值88.90元/股 [3]
新贸易挑战下,Style3D以科技赋能广交会外贸客户破局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全球贸易格局加速重构背景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面临关税震荡与产业升级双重考验 [1] - 美国对中国输美纺织品加征关税导致广州纺织品进出口集团美国市场份额缩水近半,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2] - 东南亚国家低成本竞争压力加剧,传统外贸模式遭遇严峻挑战 [2] 数智化转型解决方案 - Style3D通过AI+3D技术赋能纺织服装企业,覆盖设计、生产、营销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1][2] - 阜新福壹服饰应用一物一码+3D视频技术,客户咨询量提升40% [2] - 厦门建宇通过AI试衣及视频生成技术实现虚拟试穿,全系列产品上传至数字化AI云平台 [3] - 嘉兴梦迪进出口利用3D建模和AI辅助技术优化推款流程,营销物料降本增效 [4] Style3D技术优势 - AI+3D交付能力实现"一次即终版"秒速级交付体验,大幅提升设计与营销效率 [4] - 数字化营销工具(虚拟展厅、AI模特生成等)使某家居服企业询盘量增长3倍,其中60%为新市场客户 [5][6] - 生态协同网络接入超千家面辅料商、制造商与品牌商,迪尚集团通过平台将订单交付周期缩短40% [7] 全球化布局与影响 - Style3D通过云端数字化中枢助力企业将生产厂区布局至越南、孟加拉等低关税区域,设计销售中心延伸至欧美 [7] - 技术推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以"数字孪生"形态对接国际市场,实现全球化高效运作 [7] 行业未来趋势 - 数智化工具(虚拟样衣、数字展厅、AI试衣等)正在重构贸易逻辑 [7] - AI+3D技术与供应链深度融合将加速行业迈向"以数强实"新阶段 [7]
增长快、亏损也大,指引拉跨,“英伟达亲儿子”Coreweave上市首份财报后大跌
华尔街见闻· 2025-05-15 11:29
财务表现 - 第一季度营收达9.816亿美元,同比增长420%,调整后营收1.63亿美元,同比增长550% [2] - 净亏损3.146亿美元,上年同期亏损1.292亿美元,调整后EBITDA利润率62% [2] - 全年收入指引49-51亿美元,增长率190%,显著低于一季度增速 [3][23] 业务发展 - 与OpenAI签署119亿美元战略合作协议,与另一家大型AI企业达成40亿美元扩展合同 [9][18] - 新增超大规模客户和企业客户,剩余履约义务达259亿美元,同比增长63% [18][48] - 收购Weights and Biases平台,新增1400家企业客户资源 [9][12] 技术布局 - 全球部署33个AI专用数据中心,总合约电力扩展至1.6吉瓦 [11] - 率先大规模部署NVIDIA GB200 Grace Blackwell系统,创MLPerf推理性能新基准 [14] - 推出专为AI设计的CoreWeave AI对象存储和Kubernetes服务 [14] 行业趋势 - AI云基础设施需求加速,推理业务占比显著提升 [9][53] - 预计到2028年AI基础设施TAM达4000亿美元,2030年对全球经济影响20万亿美元 [12] - 行业面临GPU供应紧张和部分设备关税成本上升 [33][34] 资本运作 - 第一季度资本支出19亿美元,全年指引上调至200-230亿美元 [20][23] - 累计融资超210亿美元,IPO后循环信贷额度增至15亿美元 [13][20] - 采用合同匹配的自我摊销债务结构,杠杆倍数保持低位 [13][18]
海博思创营收净利双攀高峰 储能龙头领航未来
长江商报· 2025-04-30 13:27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6,970.43万元,同比增长18.44% [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4,783.81万元,同比增长12.06% [1] - 扣非净利润62,808.09万元,同比增长11.87% [1] - 总资产1,097,150.47万元,较年初增长18.8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14,120.20万元,较年初增长31.72% [1] 公司定位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供应商,专注于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3] -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独角兽"企业 [3] - 在国内储能市场占据较高市场份额,营收及利润持续增长 [3] - 2023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排名前三,功率规模位居第二,能量规模位居第三 [9] - 中国大陆市场累计装机和签约项目规模总和排名第一,全球市场排名第四 [9] 全球化布局 - 与美国Fluence、法国NW、澳大利亚Tesseract等建立合作关系 [4] - 成功交付德国国王湖独立储能电站、瑞典斯德哥尔摩储能调频项目 [4] - 加速推进全球化市场布局,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渠道 [3] 行业前景与政策支持 - 国家发布多项政策促进储能行业发展,包括《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 [6] - 2024年我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达137.9GW,新型储能装机78.3GW/184.2GWh,同比增长126.5%/147.5% [6] -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投运43.7GW/109.8GWh,同比增长103%/136% [6] - 2025年全球储能出货量预计达449GWh,中国市场占比超40% [7] 研发与技术壁垒 - 2024年研发投入250,167,716.29元,同比增长40.10%,占营业收入比例3.03% [8] - 2021-2023年累计研发投入32,860.42万元,年均投入超8,000万元 [8] - 截至2024年底累计获得授权知识产权358项,其中专利168项(发明专利75项) [8] - 研发人员占比超30%,涵盖多个交叉学科技术领域 [9] - 与清华大学共建电化学储能系统构网型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9] "储能+X"战略与技术创新 - 发布"储能+X"战略,以"电网、人工智能、感知、芯片"四大技术基因为支撑 [10] - AI云平台实现储能设备云边端无缝互联,北京四元桥东坝河充储一体充电站单枪日充电量达320度 [11] - HyperBlock系列储能预制舱中8MWh交直流一体全液冷系统效率突破97%,功率密度提升25% [12] - 解决宽频振荡难题,构建"监测-抑制-重构"闭环,为新能源电网提供稳定支撑 [12]
英伟达停止运营Lepton AI,贾扬清回应:不是人才收购
AI前线· 2025-04-25 11:13
Lepton AI停止运营与英伟达收购事件 - Lepton AI将于2025年5月20日正式停止运营 用户需在此之前备份数据 未使用积分将退款[2] - 官网已禁止新账户注册 官方推特账号被注销[6] - 英伟达已完成对Lepton AI数亿美元收购 创始人贾扬清及联合创始人白俊杰已加入英伟达[8] - 收购后英伟达选择关闭Lepton AI服务 表明更看重人才而非业务[10] - 贾扬清否认是人才收购 但未透露具体细节[11] Lepton AI业务与技术特点 - 公司采用AIaaS模式 通过租用GPU提供算力租赁服务 未自购GPU[15] - 主要服务包括全托管AI云平台Lepton 企业版Lepton和Python SDK[16][17][18] - 平台支持模型训练和推理 提供可视化界面配置训练集群 支持多款Nvidia显卡[19] - 具备错误检测功能 可发现神经网络内存使用异常等技术问题[20] - 推理优化实例承诺处理速度超600 token/秒 延迟控制在10毫秒内 支持自动扩展[21] - 采用开源工具vLLM加速推理 可合并相似请求减少计算量[22] 创始团队与公司发展 - 创始人贾扬清曾开发Caffe框架 联合创始人白俊杰是ONNX标准共同创始人[13][14] - 2023年3月贾扬清离开阿里云 7月创立Lepton AI 避开"百模大战"专注基础设施[15] - 团队主要位于海外 目标客户为海外企业及拓展海外市场的国内企业[16] - 公司开源了GPU监控工具GPUd 基于Meta/阿里云/Uber等大规模GPU集群经验[26] - 曾开发AI搜索引擎demo 仅用500行代码 开源项目获8.1k星[25] 行业背景与英伟达战略 - AI算力短缺催生租赁市场 北美CoreWeave和欧洲Nebius主导 均获英伟达投资[33] - Lepton AI与英伟达客户CoreWeave存在竞争关系 去年6月客户数量和营收健康增长[34] - 英伟达通过收购实现垂直整合 掌控从芯片设计到算力租赁全产业链[35][36] - 该策略可避免库存积压 保持设备持续运转盈利 挤压其他云服务商生存空间[37][38] - 黄仁勋称英伟达转型为算法和基础设施公司 构建AI工厂作为基础平台[39][40]
英伟达终止 Lepton AI 运营!禁新用户注册、注销官推,贾扬清创业生意被收购,两年后再回大厂
猿大侠· 2025-04-22 11:28
Lepton AI停止运营及英伟达收购事件 - Lepton AI将于2025年5月20日正式停止运营 用户需在此之前备份数据 未使用积分将退款[1] - 官网已禁止新账户注册 官方推特账号被注销[5][6] - 英伟达已完成对Lepton AI数亿美元收购 创始人贾扬清及白俊杰已加入英伟达[8] - 收购后英伟达选择关闭Lepton AI云服务 显示其更看重人才而非业务[10] Lepton AI业务模式与技术特点 - 采用AIaaS模式 通过租用GPU提供算力租赁服务 未自购GPU[14] - 主要服务包括:全托管AI云平台Lepton 企业版Lepton Python SDK[15][16][17] - 平台支持模型训练和推理 推理速度超600 token/秒 延迟控制在10毫秒内[19] - 采用vLLM技术加速推理 合并相似提示减少计算量[20] - 开源GPU管理工具GPUd 基于Meta/阿里云/Uber等大规模GPU集群经验构建[24] 创始团队背景与公司发展 - 创始人贾扬清(前阿里技术VP)创立Caffe框架 白俊杰参与创建ONNX标准[13] - 2023年3月贾扬清离开阿里云 7月联合创立Lepton AI[14] - 创业时正值"百模大战" 选择成为大模型基础设施提供商而非直接入局[14] - 团队主要位于海外 目标客户为海外企业及拓展海外市场的国内企业[15] 英伟达战略布局分析 - 收购Lepton AI是英伟达垂直整合战略的一部分 意图掌控从芯片到租赁的全产业链[35] - 通过自建算力租赁服务 英伟达可规避库存积压风险 保持设备持续运转盈利[37] - 该战略将挤压其他云服务商空间 增强与亚马逊/谷歌/微软的竞争能力[38][39] - 黄仁勋强调英伟达转型为算法和基础设施公司 打造AI基础平台[40][41] 行业竞争格局 - AI算力短缺催生租赁市场 北美CoreWeave和欧洲Nebius为主要服务商[33] - CoreWeave运营25万+GPU Nebius部署约2万GPU 均获英伟达投资[33] - Lepton AI曾与英伟达客户CoreWeave存在竞争关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