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UDA软件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现场直击英伟达黄仁勋:DeepSeek R1非常创新,AI下一个浪潮是机器人
钛媒体APP· 2025-07-17 07:40
英伟达CEO黄仁勋中国行核心观点 - 中国AI发展迅猛 全球50%AI人才来自中国 模型层和应用层创新突出 DeepSeek推出全球首个开源推理模型是重大突破 [2][3][9] - 中国市场至关重要 英伟达获批向中国销售H20芯片 即将发布RTX Pro GPU 公司市值超4.1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 - 中国电动车技术领先 小米 比亚迪 理想等车企产品令人印象深刻 车载科技堪称世界最佳 [8] - 华为是强大科技公司 低估中国制造能力是天真无知的表现 [9] - AI下一波浪潮将是机器人技术 中国具备AI技术 机电一体化实力和制造业基础三大独特优势 [11] 英伟达发展历程 - 公司1993年成立 从游戏芯片起家 中国合作伙伴包括腾讯 网易 米哈游等 [4] - 2006年推出CUDA软件平台 将GPU变为通用计算引擎 奠定AI时代基础 [5] - 2016年推出全球首款AI超级计算机DGX 首批客户包括OpenAI [5] - 从Hopper到Blackwell架构 AI计算能力提升100倍 比摩尔定律快1000倍 [5] - 目前全球150万开发者在英伟达平台开发 中国开发者超过30万 [6] 中国AI产业现状 - DeepSeek 阿里巴巴 月之暗面 MiniMax等公司是全球一流AI企业 [6] - 中国AI应用场景快速落地 源于激烈市场竞争和强大教育体系 [3] - 开源模型将成趋势 "哪个模型最实用"比"哪个模型最聪明"更重要 [10] -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基础坚实 与AI发展高度契合 [10] 英伟达产品与技术 - H20芯片适合训练大模型 RTX Pro专用于数字孪生和机器人模拟 [7] - CUDA技术开放兼容 支持第三方开发替代方案 [7] - 供应链重启面临挑战 订单和供应量存在不确定性 [7] 行业合作与生态 - 与小米合作紧密 涉及自动驾驶汽车和智能手机等领域 [7] - AI正在驱动腾讯 阿里 字节 百度 美团等中国科技巨头业务发展 [6] - 致力于打造全球AI生态系统计算平台 覆盖医疗健康 能源交通等领域 [6]
黄仁勋刚刚发声,还换上唐装!称中国供应链是奇迹
第一财经· 2025-07-16 15:17
英伟达CEO黄仁勋链博会演讲 - 黄仁勋首次参加中国官方举办的重大活动 身着唐装并部分使用中文演讲 体现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1] - 英伟达首次向中国庞大供应链展示自身技术 黄仁勋称中国供应链是"奇迹" 预测十年内AI将驱动工厂和机器人协作 [1] - 中国有超过150万开发者在英伟达平台进行开发 合作伙伴包括腾讯、网易、米哈游等游戏厂商 [1][3] 英伟达技术发展历程 - 1993年从游戏芯片起家 2006年推出CUDA软件平台 奠定AI时代基础 [1] - 2016年推出全球首款AI超级计算机DGX 早期客户包括OpenAI [2] - 从Hopper架构到Blackwell架构 AI计算能力提升100倍 速度比摩尔定律快1000倍 [2] 英伟达在中国AI生态布局 - AI技术已应用于腾讯微信、阿里淘宝、字节跳动抖音等头部应用 驱动小米自动驾驶和百度搜索引擎 [2][3] - 数字孪生平台Omniverse被中国数百个项目采用 包括智能工厂和自动驾驶仿真 [3] - 黄仁勋强调中国开源AI是全球催化剂 点名DeepSeek、阿里巴巴、腾讯等为全球一流企业 [3] 行业趋势展望 - 软件编程向机器智能转变 将重塑芯片和计算机行业 [2] - AI下一个浪潮是机器人系统 帮助机器理解物理世界并执行任务 [3] - AI正在推动医疗健康诊断 改变制造和物流运输等供应链环节 [2][3]
黄仁勋刚刚在链博会上用中文演讲,还换上唐装!称中国供应链是奇迹
第一财经· 2025-07-16 13:39
英伟达CEO黄仁勋链博会演讲核心观点 - 预测十年内工厂将由软件和人工智能驱动,AI将指挥机器人团队与人协作,智能产品制造也将由AI驱动,这将为中国的供应链生态创造新机遇 [1][3] - 强调中国供应链是奇迹,中国创新的英雄是研究人员、开发者和创业家,目前有超过150万开发人员在英伟达平台上进行开发 [3][4] - 表示中国的开源AI是全球人工智能的催化剂,让每个国家和行业都有机会参与AI发展,开源对确保AI安全和促进标准建立非常关键 [4] 英伟达发展历程与技术突破 - 公司起步于1993年,最初为游戏芯片行业提供硬件,中国游戏合作伙伴包括腾讯、网易、米哈游等 [3] - 20多年前GPU芯片为"加速计算"打开大门,2006年引入CUDA软件平台将GPU变成通用计算引擎,奠定AI时代基础 [3] - 2016年推出全球首款AI超级计算机DGX,交付给当时名不见经传的OpenAI [3] - 从Hopper架构到Blackwell架构,通过芯片、系统网络和算法将人工智能计算能力提升100倍,比摩尔定律发展快1000倍 [3]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与影响 - 此次链博会是公司首次向中国庞大供应链介绍自己,认为中国规模非常大且创新信心充足 [1][3] - AI正在为腾讯微信、阿里淘宝、字节跳动抖音等中国科技公司提供动能,并驱动小米自动驾驶汽车和智能手机、百度搜索引擎、美团外卖等 [3] - 中国成百上千项目使用英伟达数字孪生AI平台Omniverse,包括智能工厂、仓库和自动驾驶汽车仿真 [4] - DeepSeek、阿里巴巴、腾讯、百度、MiniMax等中国公司被列为全球一流企业,并将开源AI分享给全球 [3][4]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 - 软件编程正从人工向机器智能转变,将重塑芯片和计算机行业 [3] - 人工智能已彻底改变制造和物流运输等供应链 [4] - 人工智能下一个浪潮将是机器人系统,帮助机器理解物理世界、推理并执行任务 [4] - AI赋能疾病诊断,推动全球健康医疗领域发展 [3]
谷歌的 AI 野心映照英伟达面临的困境
搜狐财经· 2025-07-05 02:18
英伟达的业绩表现 - 过去业绩表现惊艳,但未来潜在回报无法仅凭历史表现判断 [2][4] - 2021年营收166亿美元,2025财年预计1305亿美元,同期每股收益从0.17美元增长至2.94美元 [6] - 2026年一季度数据中心业务收入391亿美元,同比增长73%,环比增长10% [7] - 2026财年每股收益预计增长43%,2027财年增长34%,2027财年末预期市盈率26.6倍 [8] 英伟达的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全球超过400万开发者依赖CUDA软件平台,形成高转换成本的生态系统 [7] - 企业训练大型基础模型高度依赖英伟达产品,研究流程已针对其硬件优化 [6] - 当前市盈率50倍,但鉴于市场地位和盈利增长预期,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9] - 数据中心收入1153亿美元(2025财年),远超谷歌TPU的60-90亿美元(2024年) [15] 竞争威胁与增长挑战 - 谷歌TPU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在推理领域构成潜在威胁 [13][14] - 四大客户(亚马逊/微软/谷歌/Meta)贡献总收入的54%,存在客户集中风险 [16] - 2026Q2营收预计450亿美元,同比增幅50%(剔除出口管制影响为76%),增速明显放缓 [16] - 2026Q1毛利率降至60.5%,受H20芯片45亿美元减记和25亿美元出口损失影响 [17] 行业趋势与商业模式风险 - AI训练市场可能饱和,主要云厂商加速自研芯片以减少对外依赖 [15][16] - 英伟达收入主要来自一次性硬件销售,缺乏经常性收入模式 [7][16] - 谷歌TPU采用订阅/按需付费模式,对客户更具财务灵活性 [16] - 预计中期收入增长率将下滑至15-20%,毛利率持续承压 [16][18]
英伟达,直逼4万亿
半导体芯闻· 2025-07-04 18:00
英伟达市值表现 - 英伟达市值周四达到3.92万亿美元,一度有望成为历史上最有价值的公司[1] - 股价早盘上涨2.4%至160.98美元,使市值超过苹果2024年12月26日创下的3.915万亿美元纪录[1] - 最新股价上涨1.5%至159.60美元,市值达3.89万亿美元[1] - 过去四年市值增长近八倍,从2021年的5000亿美元增至近4万亿美元[4] - 目前市值超过加拿大和墨西哥股市总和,也超过英国所有上市公司总和[4] 行业地位与竞争格局 - 英伟达是高端人工智能芯片设计领域的领先企业[1] - 微软、亚马逊、Meta、Alphabet和特斯拉等科技巨头争相建立AI数据中心,刺激对英伟达处理器的巨大需求[3] - 微软、Meta、亚马逊和Alphabet预计未来几个财年将投入约3500亿美元资本支出,高于本财年的3100亿美元[6] - 这些公司贡献了英伟达40%以上的营收[6] - 英伟达占标准普尔500指数的7%,与微软、苹果、亚马逊和Alphabet共占该指数的28%[5]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最新芯片在训练最大AI模型方面取得进展,刺激产品需求[3] - Blackwell GPU系列推出和下一代Rubin架构预览激发投资者对产品领先地位的兴奋[7] - 每个GB300 NVL72机架可提供1.1 ExaFLOPS的密集FP4推理和0.36 ExaFLOPS的FP8训练性能,比GB200 NVL高出50%[11] - CUDA软件平台和开发工具生态系统已成为行业标准,为英伟达带来战略优势[15] 财务表现与增长预期 - 截至2025年4月的第一季度营收为441亿美元,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69%[7] - 预计第二季度销售额将达到45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0%[7] - 预期市盈率约为36倍,高于AMD等同行的22倍,但低于自身80倍的峰值[8] - 分析师预计市值今年夏天将达到4万亿美元,未来18个月内可能达到5万亿美元[16] 市场影响与行业趋势 - 英伟达市值增长凸显华尔街对生成式AI技术普及的巨大押注[4] - 科技股下半年预计表现强劲,未来三年企业和政府在AI技术和用例方面的支出将达到2万亿美元[16] - 半导体行业向AI相关发展,英伟达取代英特尔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中的地位[17]
英伟达市值直逼4万亿,冲击史上最贵公司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4 09:13
英伟达市值表现 - 英伟达市值周四达到3.92万亿美元,一度有望超越苹果成为历史上最有价值的公司 [2] - 股价早盘上涨2.4%至160.98美元,最新涨幅1.5%至159.60美元,市值3.89万亿美元 [2] - 过去四年市值增长近8倍,从2021年的5000亿美元增至近4万亿美元 [5] - 市值超过加拿大和墨西哥股市总和,以及英国所有上市公司总和 [5] 行业地位与需求驱动 - 微软、亚马逊、Meta、Alphabet和特斯拉等科技巨头争相建立AI数据中心,刺激对英伟达高端处理器的巨大需求 [4] - 微软、Meta、亚马逊和Alphabet预计未来几个财年将投入约3500亿美元资本支出,高于本财年的3100亿美元,贡献英伟达40%以上营收 [7] - 英伟达占标普500指数的7%,与微软、苹果、亚马逊和Alphabet共占该指数的28% [6]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最新AI芯片在训练最大AI模型方面取得进展,刺激需求 [4] - Blackwell GPU系列推出和下一代Rubin架构预览激发投资者对产品领先地位的兴奋 [8] - CUDA软件平台和开发工具生态系统成为行业标准,巩固其作为AI经济关键推动者的地位 [15] - GB300 NVL72机架提供1.1 ExaFLOPS的FP4推理和0.36 ExaFLOPS的FP8训练性能,比GB200 NVL高出50% [11][12] 财务表现与增长预期 - 第一季度营收441亿美元,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69% [8] - 预计第二季度销售额45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0% [8] - 市盈率约32倍,低于过去五年41倍的平均水平 [5] - 韦德布什证券预计市值今年夏天达4万亿美元,未来18个月内可能达5万亿美元 [15] 竞争与市场动态 - 中国初创公司DeepSeek推出低价AI模型,表现优于许多西方竞争对手,曾引发市场担忧 [9] - 竞争加剧和估值过高被视为未来主要风险 [9] - 传奇做空者吉姆·查诺斯将AI热潮与互联网泡沫类比,警告资本支出削减风险 [16] 合作伙伴与部署进展 - 戴尔向CoreWeave交付首批基于GB300 NVL72平台的系统,部署速度创纪录 [11][12] - 戴尔与CoreWeave的紧密合作加速了硬件、软件和服务的整合 [12] - 此次部署将增强CoreWeave云平台处理更先进AI模型的能力 [13]
This Dubious Milestone Might Be Nvidia's Biggest Red Flag to Date -- Should Investors Be Worried?
The Motley Fool· 2025-06-06 15:36
人工智能行业 -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使软件和系统在无需人工监督的情况下做出快速决策[3] - PwC分析师预测到2030年AI将为全球经济增加15.7万亿美元[3] - 2024年AI成为投资界最受关注的技术趋势,持续吸引资本超过两年[2] 英伟达市场地位 - 英伟达是AI革命最直接受益者,其Hopper和Blackwell GPU成为AI加速数据中心的"大脑"[7] - 公司CEO计划每年推出新一代AI-GPU,包括2024年Blackwell Ultra和2026年Vera Rubin[8] - 2024年初Hopper芯片售价超过4万美元,显著高于竞争对手AMD的1-1.5万美元[9] 英伟达技术优势 - CUDA软件平台是开发者构建大语言模型的关键工具,帮助客户留在英伟达高利润生态系统[10] - 硬件需求持续超过供应,推动产品价格上涨[9] - 公司GPU架构被用于训练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解决方案[7] 竞争与市场挑战 - 主要客户开始自主研发AI-GPU,可能减少未来对英伟达硬件的需求[18] - AMD和中国华为等竞争对手加大生产力度[18] - 每年推出新芯片的策略可能加速旧芯片贬值并延长升级周期[20] 监管与地缘政治 - 过去三年美国政府限制英伟达高性能芯片出口中国,影响数十亿美元的季度销售额[21][22] 历史规律与行业风险 - 过去三十年每次重大技术创新早期都会出现泡沫破裂现象[23] - 多数企业尚未优化AI解决方案或实现投资正回报,显示AI可能面临泡沫风险[24] 内部交易情况 - 过去54个月英伟达内部人士累计抛售超过33.5亿美元股票[14] - 最近一次内部人士购买股票发生在2020年12月[12] - 持续的内部抛售和缺乏购买可能预示股价见顶[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