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laude 4.5
icon
搜索文档
硅谷今夜学中文,Cursor被曝「套壳」国产,AI顶级人才全是华人
36氪· 2025-11-03 11:36
行业人才结构变化 - 硅谷AI顶尖人才中华人比例显著提升,例如Meta新成立的超级智能实验室44人团队中近一半为华人[27] - OpenAI等重要AI公司的核心贡献者名单和会议现场也出现大量华人身影[3][37] - 华人科学家在关键项目中担任重要角色,如Meta首席科学家赵晟佳是ChatGPT初始团队成员和GPT-4核心贡献者[31],研究负责人宋飏是扩散模型技术奠基者[35] 中国开源模型技术实力 - 在Artificial Analysis Intelligence指数榜单上,中国开源模型如MiniMax-M2、DeepSeek-V3.1、Qwen3-235B-A22B、GLM-4-6、Kimi K2等稳居第一梯队,超越Meta的Llama系列[15] - DeepSeek V3-1在Coding指数榜单上表现优于谷歌Gemini 2-5 Pro[17] - 在智能体榜单上,Kimi、GLM和Qwen也排名前列[19] 海外公司对中国模型的应用 - 知名投资人Chamath Palihapitiya团队将大量工作负载从Bedrock迁移到Kimi K2,因为性能更优且成本更低[11] - Cursor发布的Composer模型在思考过程中频繁使用中文,被质疑是基于中国开源模型微调[4][8] - Windsurf直接承认使用GLM-4-6的定制版本进行微调和强化学习[8][55] - Vercel提供GLM-4-6的API服务,因其在nextjs-org/evals中排名第三且是前五名中唯一的开源模型[47] - Airbnb的客服AI由13个模型组成,很大程度上依赖Qwen来支持,认为其比OpenAI产品更好更便宜[49] 成本与性能优势 - 中国开源模型能以20%的成本提供80%的性能,在某些领域如编码甚至能提供100%-110%的性能而成本依然低廉[57] - 自研模型难度与成本过高,使得海外公司更倾向于在开源SOTA模型上进行二次训练[14] - 模型量大管饱、性能好且价格便宜成为海外公司选择中国模型的主要原因[11]
当顶级AI被拉去炒币,结果只有中国模型赚疯了
36氪· 2025-10-24 20:56
实验概述 - 实验由nof1ai主办旨在测试顶级AI模型在真实加密货币市场的交易能力[2] - 每个模型获得1万美元启动资金在Hyperliquid上进行加密货币永续合约交易完全自主决策禁止人类干预[2] - 交易记录和思考过程全部公开并在Kalshi和Polymarket开设公众预测盘口[2] 最终业绩表现 - 截至10月24日上午10点Qwen 3 Max净值达到15594美元收益率接近60%[1][10] - DeepSeek净值达到12926美元收益率约为30%[1][10] - Grok 4和Claude 45净值均在9000美元附近小幅亏损[11] - Gemini 25 Pro和GPT-5表现最差净值分别为3792美元和2783美元亏损率分别为619%和721%[1][11] 中期业绩表现 - 截至10月22日早上DeepSeek净值11061美元单日最高涨幅36%一度突破15万美元[7] - 同期Qwen 3 Max净值10613美元Grok 4净值约1万美元Claude 45净值8463美元[7] - Gemini 25 Pro和GPT-5净值分别为4425美元和3510美元在4天内亏损超过50%本金[7] 模型交易风格分析 - DeepSeek风格激进偏好高频剥头皮交易需多个技术指标同时确认才下单单笔仓位占比60%-80%并设置-5%止损[12][13][14][15] - Qwen 3 Max风格极简稳健截至24日4点仅进行22笔交易很少同时持有超过两个仓位主要持有BTC多头且对自身决策信心度高平均评分80分[17][18] - Grok 4策略僵化盲信趋势指标在BTC下跌期间反向建仓多头在反弹期间反复做空连续亏损超过3000美元且拒绝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策略[19] - GPT-5交易过于急躁对每次价格波动都做出反应缺乏信号确认导致交易频繁但亏损严重[21] - Gemini 25 Pro表现为典型高风险风格高频交易108笔几乎是Qwen的5倍经常满仓开6个仓位并使用杠杆且经常违反自定规则该止损时硬扛节奏混乱最终导致巨额亏损[22][23][24] 实验意义与行业洞察 - 实验核心意义在于观察AI在真实不确定金融市场中是否具备自我修正能力而不仅仅是比拼收益[26] - 金融市场被视为训练下一代AI智能体的关键环境因其充满变化和反制能真正考验AI的适应性和进化能力[26][27] - 中国模型Qwen和DeepSeek在实验中显著领先表明其在复杂交易环境中具备更强的实战能力[11]
新华鲜报|青春智慧闪光!这项国际大赛展现青年创新风采
新华社· 2025-10-15 18:58
大赛规模与参与度 - 大赛共吸引来自国内外161个国家和地区的5673所学校、2443万人次参赛 [1] - 国外共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万个项目、5.7万人次参赛,参赛项目和人数比去年分别增长43%和45% [8] 赛事国际化布局 - 大赛首次实现全球多点布局,在欧洲、非洲等地举办七大区域赛 [8] - 首次举办非洲区域赛并在肯尼亚内罗毕落幕 [8] 产业合作与成果转化 - 大赛举办优秀项目资源对接会,发布系列专项投资基金,规模超47亿元 [5] - 共吸引3104个企业申报命题6976个,参与企业和入选命题数比去年分别增长34%和27% [5] 重点创新项目领域 -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引领,推动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 [3] - 兰州理工大学遗拓华夏团队研发“丝绸之路土遗址科学保护的中国方案”,应用桩浆联合修复等三大核心技术于西北干旱区土遗址保护 [2] - 南开大学项目专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研发,山西医科大学项目面向头颈癌精准诊疗,江苏大学项目致力于解决卷盘式喷灌机效能低下问题 [3] - 贵州大学“酿酒废渣高效循环利用产业化”项目将酿酒废渣转化为营养土以提升土地肥力并钝化重金属 [5] - 浙江大学项目为视障群体提供普惠级无障碍智能辅具,郑州大学项目致力于江河堤防溃坝决堤的监测封堵 [6] 国际交流与影响 - 大赛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人提供沟通交流渠道,已成为世界青年学生高度关注、广泛参与的创新实践平台 [8] - 大赛期间举办世界大学生创新大会,发布《世界大学生创新指数报告(2025)》与《智慧教育时代的创新密码:世界大学生创新发展报告(202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