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exForce W1 Pro
icon
搜索文档
“炫技”少了,“接地气”多了——WRC×WAIC机器人大盘点
红杉汇· 2025-08-11 08:04
展会亮点与行业趋势 - 2025年WAIC和WRC展会核心聚焦机器人落地应用场景展示,80家具身智能公司包场WAIC二层展区,机器人从炫技转向产线分拣、零售取货等真实任务[3][5] - 两大展会呈现"仿真性、小型化、产品矩阵化"趋势,机器人通过表情模拟、肌腱仿生驱动等技术提升拟人化程度,同时覆盖工业、服务、医疗等多元化场景[20][21][24] - 产业链深化趋势明显,灵巧手、关节模组等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显著,如灵心巧手Linker Hand L6工业版灵巧手具备12个自由度并实现弹钢琴等高精度操作[30][31] 企业创新与产品表现 -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展示29关节高运动性能,新品Unitree R1集成多模态大模型实现智能交互,创始人预测1-3年内或达"机器人ChatGPT时刻"[6][8] - **智元机器人**:WAIC最大展位(300平)展示"远征""灵犀""精灵"三大产品线,发布业界首个具身智能操作系统"智元灵渠 OS",其启元大模型获SAIL之星奖[9][11] - **云深处科技**:绝影X30展示全流程智能巡检能力,绝影Lite3结合AR手势操控,山猫M20完成70cm高台攀爬等高难度动作[12] - **傅利叶**:GR-3人形Care-bot主打"可触摸"交互,采用亲肤材质和暖调设计,构建康复港五大细分场景解决方案[12][14] 细分场景应用突破 - **工业场景**:银河通Galbot实现商超商品分拣商业化落地前期,跨维智能DexForce W1 Pro通过Sim2Real技术完成咖啡制作全流程[18] - **服务场景**:擎朗智能XMAN-F1依托垂域模型ProS实现餐厅酒店标准化服务,安诺机器人90秒完成拉花咖啡制作[18][19] - **医疗与居家**:云百生手术机器人展示鹌鹑蛋剥壳微米级精度,森丽康科技机器人具备老人陪伴与紧急呼叫功能[18][19] - **仿生技术**:汉王科技仿生机器鸟还原猛禽形态并应用于安防巡检,卓益得睿娜机器人1:1还原人脸表情[21][25][27] 产品矩阵与生态构建 - 魔法原子形成"硅基舞群"覆盖医疗零售等50+行业伙伴,众擎机器人T800重载人形机器人全球首发并搭建T台走秀[16] - 数字华夏IP机器人星行侠支持外观音色定制,清宝机器人高拟真表情头覆盖文旅直播等多元场景[24] - 动易科技PhyArc关节模组融合自研减速器与电机,他山科技"电子皮肤"触觉传感器实现三维力检测[32]
大单频现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加速
经济观察报· 2025-08-03 12:23
行业趋势 - 人形机器人行业从技术展示转向商业化落地阶段,标志性事件包括商业大单频现、融资加快和上市冲刺 [1][4] - 行业上半年平均增长50%-100%,每天至少有一款新机器人发布,落地速度和出货量节奏加快 [7] - 资本从扎堆"明星整机厂"转向产业链上下游更精准布局,应用端产业资本加速入场 [7][8] 商业化进展 - 优必选中标9051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1.24亿元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项目 [3] - 宇树科技启动科创板IPO辅导,市值超120亿元;优必选完成超24亿港元配售融资 [7] - 比亚迪战略投资触觉传感器公司帕西尼超亿元,腾讯、京东、上汽等产业资本加速布局 [8] 技术突破 - 优必选WalkerS2实现全球首创热插拔自主换电系统,3分钟完成换电支持7x24小时连续工作 [6] - 优必选"群脑网络"实现云端大脑与本体大脑协同,支持多机器人任务分配和突发情况处理 [11] - 跨维智能DexForce W1 Pro通过谐波关节与算法耦合实现亚毫米级精准作业能力 [15] 商业模式 - 平台派(如逐际动力)采取开放战略,提供通用平台供开发者构建场景解决方案 [9][10] - 垂直深耕派(如傅利叶智能)聚焦特定领域如康养,已落地300家案例科室 [12] - 务实工业派(如智平方)以客户痛点定义产品迭代,已进入生物科技和半导体制造领域 [13][14] 行业挑战 - 成本问题突出,异质整合难度大导致整机厂商隐性成本高 [17] - 工业场景数据稀缺,现有大模型泛化性差,帕西尼启动具身智能数据工厂解决数据瓶颈 [18] - 法规伦理问题待解,人形机器人从工业到家庭需要逐步过渡 [19][20]
跨维智能发布第二代人形机器人DexForce W1 Pro:为落地真实场景而生
IPO早知道· 2025-07-28 11:47
产品发布 - 跨维智能于7月27日在WAIC 2025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DexForce W1 Pro,该产品在机器人本体软硬件算法与开发工具链上实现全方位革新[2] - W1 Pro不同于实验室环境或展示用机器人,其核心零部件、机身构型、电路设计及控制算法实现深度耦合,具备产品级的高稳定性、高精度、高柔性与长时运行能力[2] 技术特点 - W1 Pro融合X-Wiz模块化多层次开发接口,借助EmbodiChain的数据扩增与生成能力,可自主完成高精度、高稳定性任务[3] - 主要技术包括:高精度纯视觉三维感知(自研双目传感器+通用感知大模型)、亚毫米级精准作业(谐波关节+全向底盘+灵活末端执行器)、具身智能新范式(Engine-driven Sim2Real VLA)[3] 应用场景 - 科研教育:提供高可控、高精度的VLA模型训练与机器人技能研究平台[5] - 家庭助理:可执行整理桌面、递送物品、辅助备餐等家务指令[5] - 商业服务:胜任展会、酒店、零售等场景的迎宾、导览和产品介绍[5] - 智能制造:完成产线上的高精度柔性装配、带操作巡检、物料分拣等复杂任务[5] 商业化进展 - 已在汽车零部件、新能源、3C电子、航空航天等50+细分行业实现通用级别落地,覆盖头部车厂、新能源电池厂商、果链厂商等知名客户[7] 软件升级 - 推出开源具身智能开发平台EmbodiChain,解决模型训练数据稀缺问题[9] - EmbodiChain通过数据生成与仿真引擎,将真实数据采集升级为低成本、大规模、可扩展的数据管线,支持离线和在线模式[10] - 该平台采用"引擎驱动"范式,构筑面向AGI的持续飞轮,部分代码实现将逐步开源[10] 战略方向 - 未来将聚焦三大方向:增强W1的环境感知鲁棒性、提升EmbodiChain的在线数据生成及训练效率、拓展W1的技能和落地场景[10] - 通过"硬件性能+软件生态"双轮驱动,持续拓宽具身智能边界[10]
长任务能力有多重要?看跨维W1 Pro 用一杯咖啡告诉你答案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7 19:06
跨维智能第二代人形机器人DexForce W1 Pro的核心能力 - 机器人展示高精度作业能力,完成制作咖啡的长任务,包括识别咖啡胶囊位置、抓取胶囊、精准放入咖啡机、操作按钮等连贯动作 [1][2] - 长任务能力是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保洁、工厂巡检、老人照顾等场景的核心体现,要求具备环境感知精度、动作控制精度、任务逻辑连贯性三大能力 [2][3] - 机器人需解决动态环境和复杂目标的长期协同问题,平衡高精度与高稳定性,提升实时响应、长时序规划和抗干扰鲁棒性 [3] 硬件与感知系统升级 - 头部集成自研纯视觉双目传感器,帧率提升至60Hz(初代4倍),立体匹配精度达亚像素级(≤0.1像素),三维轮廓还原误差≤1mm [4] - 腕部配备近距离操作相机(7-50cm工作距离),与底盘深度相机协同构建全域感知网络,为纯视觉抓取和动态场景理解提供高精度数据 [6] - 双臂重复定位精度≤0.5mm,可选配6自由度灵巧手,实现亚毫米级操作精度,完成抓取细小胶囊、对准入口放置等精细动作 [7] 软件与决策系统创新 - 自研EmbodiChain具身智能开发平台,通过Sim2Real技术在虚拟环境生成技能数据并迁移至真机,实现虚拟学习-现实应用的闭环 [14] - 引擎能将复杂指令自动分解为子任务,基于强化学习生成海量高质量运动轨迹数据,优化VLA模型训练效率和性能 [16][17] - 决策系统需应对长任务中的不确定性(如物品位置变化、光线变化、新障碍物)和长时序依赖,动态规划路径和动作 [10][11][12] 应用场景与未来展望 - 产品级机器人技能体系为具身智能在科研教育、家庭服务、商业服务、智能制造等场景的规模化落地铺设基石 [19] - 硬件性能与软件生态双轮驱动的技术路径已具备实际落地能力,未来将拓展机器人融入多元场景的可能性 [19][20] - 技术架构通过感知-决策-执行-优化的全流程闭环,将物理世界操作转化为可拆解、可执行、可迭代的智能任务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