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bot

搜索文档
数据:99%+1%,能实现“从0到10000”——银河通用王鹤:让机器人甩掉遥控器,“睁开眼”干活
新华社· 2025-09-16 05:46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专注于研发人形机器人硬件和具身智能大模型 率先实现机器人在工业 零售等场景批量落地[2] - 公司自研机器人Galbot无需遥控 能自主干活 在机器人格斗赛等赛事上斩获佳绩[2][3] - 公司在工业场景实现流水线搬运 分拣等环节规模化应用 零售场景已在北京海淀落地10多家配备人形机器人的智慧药房 并计划年内在全国开设100家[5] - 公司机器人已开始售卖零食 咖啡等商品 全球首个城市级常态化运营人形机器人示范区落地北京[2][5] 技术路径与突破 - 公司采用端到端VLA(视觉-运动-动作一体化生成)技术路径 依靠视觉反馈闭环展现实际场景干活能力[4] - 2024年初公司以10亿级合成大数据端到端训练VLA大模型 实现跨场景移动物体抓取 6月推出端到端导航大模型使机器人拥有"听-看-懂-走"闭环运动能力[6][7] - 硬件性能需够用 好用且精度高 是拿掉遥控器的另一核心[8] - 公司通过高质量合成数据解决99%的具身智能数据需求 仅1%需真实数据采集[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当前多数机器人依赖人工遥控 演示视频多为预编排动作序列与视频剪辑共同结果 存在泛化性不足和硬件不可靠问题[4][5] - 具身智能最大困境在于数据丰富性和准确性 而非硬件或模型[3] - 头部人形机器人厂商量产规模仅千台级别 未达万台规模 真实数据采集不具备现实可行性[9] - 未来3年可批量复制场景落地是行业生死分水岭 未来1年需实现千台到万台批量交付验证行业价值[12] 数据战略与模型 - 数据决定机器人能力下限 高质量数据需多元性 覆盖柔性物体操作和场景泛化性[9][10] - 合成数据解决0到1问题 真实遥操数据解决1到100问题 视频数据处理解决100到10000问题[9] - 模型架构虽未完全成熟但已够用 数据起决定性作用 数据足够时好模型能学得更好[11] - 生成高质量合成数据需图形学 物理仿真 物理渲染 自动动作合成管线等基础设施和核心技术积累[9] 商业化与应用前景 - 彻底解决抓取 移动 放置等简单操作泛化性问题可打开数千亿元市场 应用覆盖零售 前置仓 车厂分拣等多个场景[12] - 机器人核心功能是替代人力劳动 非展示性动作 需具备24小时工作高可靠性[5] - 智能定义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类 动物和机器人调用能力方式不同但均体现智能[13]
机器人“店员”卖医疗器械,海淀区拓展具身智能零售新场景
新京报· 2025-08-15 22:21
行业动态 - 全球首个商用人形机器人零售仓在北京海淀区投入运营 常态化运营超过150天 累计完成数万单配送订单 [1] - 具身智能技术成功拓展医药零售领域新场景和新业态 标志性应用落地 [1] - 海淀区出台《中关村科学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若干措施》 构建"1+X+1"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速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 [2] 技术突破 - 人形机器人Galbot搭载自研具身端到端大模型技术 集成自主实时建图导航 智能语音交互 智能任务理解等核心能力 [1] - 机器人可在50平方米门店处理5000种商品 6000个货道 10000多盒商品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 无需预设路径 [1] - 技术实现药品药械全品类零售复杂需求 支持货架紧密环境下的灵活穿梭 盘点补货取送打包等操作 [1] 商业应用 - 智能零售场景由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打造 已形成规模化运营能力 [1] - 机器人承担销售人员角色 企业需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质量管理人员定期巡检保障合规 [2] - 监管部门与企业共同优化机器人售械模式 制定定期巡查方案 探索自动售药械机等新零售形态 [2] 政策支持 - 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主动靠前服务 在企业落地初期多次走访调研 推动创新场景快速落地 [2] - 政府持续完善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转化的创新链条 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展 [2]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闭幕 四大趋势勾勒机器人产业新图景
深圳商报· 2025-08-13 06:52
行业趋势 - 机器人产业正经历从技术展示向商业落地的深刻转型 强调产品实用性、场景贴近性和成本可控性 [1] - 展会规模显著扩大 200多家企业展出1500多件产品 新品发布数量达100款 较去年增长近100% [2] - 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加速 为行业奠定坚实基础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技术(电机/电控/电池)正快速复用至机器人领域 [2] 产品创新 - 奥比中光推出行业首款多模式3D激光雷达Pulsar ME450及耐高温双目相机Gemini 345Lg 突破户外适应性及扫描模式限制 [2] - 速腾聚创推出融合色彩/深度/运动信息的Active Camera 解决传统3D视觉"看不清/看不准/反应慢"痛点 [2] - 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成为技术热点 实现从环境感知到任务执行的闭环 银河通用GroceryVLA实现动态商超环境全自主商品抓取 [6] 应用场景突破 - 越疆DOBOT Atom Ⅱ展示毫米级分拣、重量感知及双手协同烹饪能力 [3] - 优必选Walker S2实现15公斤负载搬运与3分钟自主换电 支持全天候作业 [3] - 众擎T800重载人形机器人可在高动态场景稳定作业 宇树G1通过格斗表演验证动态平衡与快速恢复能力 [3] 价格策略 - 人形机器人价格大幅下探 宇树R1起售价3.99万元 优理奇定价8.8万元 众擎SA02陪伴型售价3.85万元 [4] - 低价策略旨在吸引开发者生态建设 非全面商用准备 当前AI模型泛用性不足仍需数年打磨 [4] - 性价比竞争核心是提升功能价值 需兼顾情绪互动与实际任务协助能力 [5] 技术挑战 - VLA模型需与感知、运控、模型量化模块深度结合 才能突破物理世界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6] - 智平方GOVLA模型实现从单臂操作到全身协同的跨越 支持工业分拣与巡检混合任务 [6] - 人形机器人从演示到实际产线应用仍需数年生态培育 重点突破运动控制与环境适应性 [3]
机器人真的开始和人类“抢饭碗”了吗?
AI研究所· 2025-08-01 18:33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观察 - 2025年WAIC展示超150台人形机器人,规模创历史新高[2] - 机器人展示从表演转向实用功能,包括格斗、餐饮服务、工业生产等[3][7] - 多家公司展示最新技术:宇树科技格斗机器人、智平方AlphaBot多场景作业机器人、擎朗智能XMAN-F1餐饮机器人、傅利叶智能GR-3陪伴机器人[3][7] 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600亿美元,年增长率15%[10] - 工业机器人主导市场,2024年全球安装量超50万台[10] - 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2025年投融资达153.5亿元,新增专利41696件[10] 关键技术突破 - 大模型技术赋能机器人智能决策,VLA模型提升场景推理能力[11] - 核心零部件性能显著提升:触觉夹爪空间分辨率达4万感知点/平方厘米[12] - 人机交互技术发展迅速,语音识别准确率超98%[15] - 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X1支持130+语种,部分语种超越GPT-4.1[12] 工业机器人发展 - 202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预计增长25%至50万台以上[17] - 中国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5%达25万余台[17] - 协作机器人成为新热点,预计2028年全球市场份额突破20%[17] 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 - 优必选Walker S系列机器人已在比亚迪、蔚来、吉利等车企实训[19][22] - 宝马与Figure AI合作测试双足人形机器人[23] - 现代汽车将引入波士顿动力Atlas机器人[23] - 工业机器人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拓展[24]
2025WAIC全景观察: 算力筑基 模型进阶 AI应用实干突围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7-29 20:23
算力基础设施发展 - 算力需求增长迅猛 推理算力需求预计为训练算力的百倍甚至千倍[1] - 超节点技术突破传统限制 华为昇腾384超节点实现384张卡协同工作 极大提升资源利用率[2] - 光互连技术应用突破 光跃LightSphere X超节点支持万卡级弹性扩展并降低部署成本[2] - 算力基础设施向集群化系统化发展 需跨行业协作构建解决方案[1] - 科华数据从硬件产品、数据中心、算力部署三层面构建AI算力基础设施 新算力平台V2.0实现多元异构算力智能调度[3] - 无问芯穹发布全规模AI效能跃升方案 为全规模场景统一适配多种异构算力[3] AI模型与价值实现 - 大模型核心竞争力转向自我优化与多模态原生融合 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5] - 垂直领域应用加速渗透 万联易达通过行业逻辑与验证数据提升产业问题回应准确率[5] - 金融领域应用深化 蚂蚁数科金融推理大模型已开发100余种应用方案 实现实时欺诈识别与精准营销[5] - AI Agent进入规模生产应用阶段 在企业场景中承担分析执行优化等关键职能[6] - 个人应用端发展迅速 荣耀MagicGUI实现跨应用打车操作 金山办公WPS灵犀通过自然语言完成文档创作[6] 智能终端应用创新 - 智能眼镜实现技术突破 Rokid Glasses融合AR显示与语音交互 已售出30万台 下半年新增打车功能[7] - 人形机器人实现大规模应用 150台同台亮相 银河通用Galbot在商超场景实现自主识别与稳定抓取[7] - 无人零售应用快速扩张 Galbot已在北京落地十余家门店 计划扩展至百家 单日故障率低于0.5%[8] - 工业场景应用深化 机器人能识别近似零件并规避障碍 完成高精度抓取操作[8] - 端到端VLA多模态大模型支持能力泛化 通过仿真数据与真实数据融合训练实现产品级效果[8]
按摩、打麻将、剥蛋壳……最新的具身机器人还能做什么?
观察者网· 2025-07-29 17:44
行业动态 -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展示60余款智能机器人,包括超150台人形机器人,为国内人形机器人最大规模亮相[2] - 具身智能成为大会重点展示区域,各形态机器人通过共享VLA具身智能模型实现"一脑多形"[14] - 行业从性能展示转向落地应用场景展示,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2] - 具身智能行业处于0.0至1.0中间阶段,0.0阶段重点发展VLM/VLA/VLN等大模型,1.0阶段将打造"世界模型"[25] - 预计2027年我国人形机器人综合实力达世界先进水平,成为重要经济增长新引擎[26] 技术突破 - 银河通用Galbot采用端到端具身大模型GroceryVLA,突破传统"视觉+轨迹规划"分离设计,实现无路径规划自主操作[9] - 国地中心"青龙"机器人基于600万真机数据和VLA预训练形成2.8B操作大模型[21] - 灵初智能Psi R1模型实现30分钟连续麻将博弈,展现认知决策和长程操作能力[24] - 非夕科技机械臂实现中医按摩手法数据采集,打通"经验表达"到"数据驱动"路径[14] - 云百生手术机器人实现微米级精度操作,可辅助高难度手术[19] 应用场景 服务领域 - 擎朗XMAN-F1展示医疗和餐饮场景应用,包括调酒、药品分拣、爆米花铲取等[2][7] - 银河通用Galbot在商超场景实现全天候值守,自主取送商品[8] - 非夕科技机械臂应用于关东煮制作,实现智能穿串和精准加热[15] 工业领域 - 银河通用Galbot在极氪汽车工厂搬箱效率达人类工人水平[10] - 国地中心与上海电气联合研发管孔清理机器人,可处理5米直径管板两万多个管孔[22] - 灵初智能打包机器人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完成商品打包全流程[25] 医疗领域 - 非夕科技机械臂设备价格24万元/套,9月将落地首个医疗项目[14] - 云百生手术机器人可完成鹌鹑蛋壳剥取,精度达微米级[17][19] 企业动态 - 擎朗智能推出XMAN系列人形服务机器人,建立"机器人-岗位"精准对应关系[8] - 银河通用展示Galbot在零售/工业/物流多维领域落地场景[8][10] - 非夕科技机械臂设备获医院客户认可,未来可扩展至危化品/军工领域[14] - 国地中心预计年底前完成2500万整机数据积累,达谷歌同类数据集10倍[23] - 灵初智能展示麻将机器人和自主打包机器人,实现复杂任务处理[24][25]
算力筑基 模型进阶 AI应用实干突围
中国证券报· 2025-07-29 05:05
算力基础设施发展 - 华为首次展出昇腾384超节点真机,通过架构创新实现384张卡协同工作,极大提升资源利用率 [2] - 上海仪电联合曦智科技、壁仞科技、中兴通讯发布国内首个光互连光交换GPU超节点光跃LightSphere X,支持万卡级弹性扩展并兼容现有机房设施 [2] - 科华数据从硬件产品、数据中心、算力部署三个层面构建AI算力基础设施,新发布的算力平台V2.0可实现多元异构算力的智能调度 [3] - 无问芯穹发布全规模AI效能跃升方案,为全规模场景统一适配多种异构算力,提供从模型调度到应用部署的全链路支持 [4] AI大模型与行业应用 - AI大模型核心竞争力从"数据+规模"转向"自我优化+多模态原生融合",推动大模型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 [4] - 万联易达推进全产业大模型建设,蚂蚁数科发布金融推理大模型Agentar-Fin-R1及配套智能体平台,已开发100余种金融应用方案 [5] - AI Agent技术进入规模生产应用阶段,在企业场景中深度嵌入政务、金融、工业、医疗等流程,承担关键职能 [5] - 腾讯研究院认为2025年是AI从推理智能迈向行动智能的拐点,AI正从工具成长为"决策合伙人" [5] 智能终端应用创新 - Rokid推出轻量化AI+AR智能眼镜Rokid Glasses,已售出30万台,支持语音交互、多语种翻译和物体识别等功能 [6] - 银河通用机器人Galbot在商超场景中实现自主识别商品并稳定抓取,无人零售应用已在北京落地十余家门店,单日故障率低于0.5% [7][8] - 工业领域Galbot能识别近似零件、规避深筐障碍,完成高精度抓取操作,通过端到端VLA多模态大模型实现能力泛化 [8] - 人形机器人加速融入生产生活实际场景,2025WAIC展会上150台人形机器人同台竞技,展现国内最大规模亮相 [7]
2025 WAIC 银河通用机器人多场景技能集中亮相
36氪· 2025-07-28 17:13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银河通用亮点 - 公司自主研发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GroceyVLA驱动Galbot机器人完成自主推理、零遥操的真实展示,成为大会"镇馆之宝"[1][3][4][6] - 在领导人巡馆期间,Galbot为李强总理精准取送商品,展示全天候稳定工作能力[4] - 公司荣获2025 WAIC SAIL大奖,该项目覆盖商业、工业、服务等多个真实应用场景[22] 技术突破与核心优势 - GroceyVLA突破传统"视觉+轨迹规划"分离设计,实现端到端大模型驱动的闭环控制商用能力[10] - 模型支持软包装、硬盒、塑料瓶等多种形态商品的精准抓取,实现跨品类统一抓取策略[9] - 在动态复杂环境中实现高达89%的抓取成功率,研究成果被ICRA 2025接收[22] - 开发通用定向可达性映射(GORM)技术,提升机器人六自由度基座下的全身操作泛化能力[22] 商业零售领域应用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慧零售解决方案已落地,支持24小时不间断商品配送与库存管理[23] - 新实体店面可在两天内完成部署,兼容开放式货架、精密抽取货架等复杂结构[23] - 已获得100家门店订单,北京地区近十家门店实现常态化运营[23] - 单店配备超5000种药品、6000个货道,数万盒药品由Galbot单人管理[23] 工业制造领域应用 - 在汽车零件SPS分拣中精准识别和抓取目标工件,分辨近似零件避免误抓[13] - 面对人为捣乱能快速定位正确工件,实现灵活应对和自我校正[15] - 与国际知名汽车企业达成合作,进行应用落地测试[15] 工业物流领域应用 - 在料箱转运作业中自主识别箱体位置与形态,智能规划搬运动作[16] - 与极氪汽车工厂合作,搬箱效率已达人类工人水平[18] 城市服务领域应用 - 机器狗形态实现垃圾自主捡拾与巡检,对复杂动态环境高度适应[19] - 能够胜任家庭清洁、灾害救援等多样化任务[22] 行业影响力与未来规划 - 创始人王鹤博士受邀参加多场重要论坛,分享前沿技术成果[24][26] - 坚持"技术服务于现实场景"发展理念,推动具身智能技术从"能展示"走向"真能用"[26] - 将持续深化多方协作,打造开放共赢的具身智能生态[26]
WAIC2025召开,机器人应用百花齐放
长江证券· 2025-07-28 17: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前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发展稳步推进,海外市场关注Tesla的Optimus新一代机型发布及量产预期变化,重点推荐新型减速器、轻量化等方向;国内市场政策与资本共振推动产业链发展,强化国产链投资逻辑,推荐具备全栈技术能力的人形机器人企业;长期看好手眼脑和场景应用落地相关企业 [39] 报告目录总结 机器人厂商展示众多场景应用 - 2025年7月26日,WAIC 2025在上海启幕,人形机器人受高度关注,各厂商展示多场景应用 [16] - 智元机器人展示精灵G1包裹分拣、远征A2 - W工业搬运能力,还有仿生四足机器人D1 Ultra和OmniHand灵巧手 [14][16] - 银河通用展示零售、工业、物流和城市服务等场景应用,Galbot可在商超精准抓取商品,在工业和物流适应非标准场景,机器狗有垃圾捡拾与巡检能力 [19] - 傅利叶机器人展示具身智能康复港,以GRx系列人形机器人为核心,提供康复训练等一体化服务 [20] - 擎朗智能推出针对服务业的岗位化垂域模型ProS,展示铲爆米花、制作饮品等应用;星动纪元机器人展示物流仓储等落地应用 [26] - 众多新产品发布,深圳赛博格推出重载机器人赛博格Cyborg - R01,因时机器人发布第五代仿人五指灵巧手RH56F1系列,云深处展示全新轮足机器人及四足机器人巡检能力 [28][33] 资本与政策共振,机器人发展加速 - 2025年以来多家头部人形机器人厂商获战略投资,部分厂商收获多轮投资,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 [36] - 上市企业参与头部人形机器人厂商并购整合或技术合作,上纬新材股权变更,开普勒联合三方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39] - 投资建议:海外关注Optimus新一代机型及量产预期,推荐新型减速器等方向;国内推荐具备全栈技术能力企业;长期推荐手眼脑和场景应用落地相关企业 [39]
WAIC直击:中国具身智能集体“找工作”
经济观察报· 2025-07-27 21:28
机器人行业动态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超过150台人形机器人同台亮相 创下国内最大规模展示记录 [2][3] - 机器人展区从静态展示转向动态演示 形成"机器人应聘会"的新形态 [1][2][3] - 行业上半年平均增长率达50%-100% 每天至少有一款新机器人发布 [15] 服务场景应用 - 智平方"爱宝"机器人具备长程柔性规划能力 可自主完成咖啡制作等餐饮服务 单杯咖啡制作时间1分半到2分钟 [6] - 擎朗智能双臂机器人XMAN-R1可模拟专业调酒师 精确识别酒瓶并混合酒水 [6] - 数字华夏仿生机器人"夏澜"拥有29个面部主动自由度 能模仿人类表情并进行歌舞表演 [7][8] - 傅利叶智能GR-3机器人采用柔肤软包覆材设计 专注于康养领域的陪伴服务 [8] 工业场景应用 - 宇树科技机器人展示格斗能力 在摔倒后数秒内可自主站立 体现动态平衡算法优势 [2][11][12] - 银河通用"Galbot"机器人可进行汽车零件分拣作业 具备抗干扰能力 [13] - 智平方"爱宝"实现全域全身搬运功能 突破传统机械臂局限 [13] - 乐聚机器人展示完整流水线作业流程 包括抓取、质检等环节 [13] 技术突破 - 视觉-语言-动作(VLA)大模型成为机器人"大脑" 实现端到端控制 [14] - "时空算力背包"技术解决室内外精确定位问题 支持自主巡检等任务 [14] - 端到端闭环控制架构减少延迟和信息损失 提升复杂环境响应速度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