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系统
搜索文档
工业AI,是工业5.0吗?
凤凰网· 2025-09-28 11:57
工业AI的发展现状与潜力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是人工智能浓度最高的一届,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潜能渗透制造业全价值链 [1] - 工业AI并非新生事物,从早期的专家系统到后来的机器学习已有诸多尝试,但大模型带来了工业AI的泛化突破口 [1] - 将大模型的通用智慧落地到严谨、复杂、高要求的工业生产环境中绝非一蹴而就 [1] 工业AI面临的技术挑战 - 大语言模型面对工业场景中秒级甚至毫秒级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强时序、强耦合、高干扰的数据流无能为力 [1] - 工业AI落地的最大制约并非算法本身,而在于数据、行业知识和场景复杂性 [2] - 工业场景要求高精度、高速度、高稳定性,AI存在机器幻觉等不可靠因素,这对工业应用是灾难性的并涉及安全隐患 [2] - 对于工业自动控制,实时性和确定性是基本要求,而现阶段工业AI的输出结果呈现“逐步逼近、无限接近”的特点,而非恒定的确定性结果 [4][5] - 目前AI在工业场景中扮演辅助支持角色,通过数据分析提供优化策略,但策略必须结合常规技术模型进行约束与校准后才能输出至现场执行 [5] 领先企业的工业AI布局与实践 - 西门子在工博会上展示了20多款AI加持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已投入实战的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系统 [2] - ABB机器人通过生成式AI赋能,新一代机器人可实现多元任务的自主规划、实时执行和无缝切换且无需人工干预 [2] - ABB战略投资机器学习先驱吴恩达创立的LandingAI,将其视觉AI技术集成到机器人软件套件中,使AI视觉系统训练速度提升高达80% [3] - ABB正与英伟达等公司合作,将AI进一步融合到工业生产中 [3] - 施耐德电气已将AI技术应用于视觉识别、预测分析、设备控制、工艺优化、能效优化、操作员培训等一系列工业具体场景 [4] 中国市场的独特优势与前景 - 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已达到每一万名员工配有470台机器人,仅次于新加坡和韩国,预计2025年会超过500台,为AI入场提供了良好基础 [5] -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为AI基础模型研发提供了多样化的训练样本和应用场景 [5] - 中国企业对AI创新的接受度很高,在数据共享、场景共创等方面开放度更高,为AI应用创造了先机 [5] - 工业AI被视为通往工业5.0的关键铺路石,发展前路虽有阻碍但前景可期 [5]
在「外滩大会·具身智能:从泛化到行动,重塑产业未来」上,这些大牛都说了什么?
机器之心· 2025-09-16 16:37
文章核心观点 - 具身智能被视为AI发展的下一站,其核心是实现从“数字认知”到“物理世界”真实生产力的转化,当前技术已将其推至产业变革的商业化临界点 [2] - 行业发展的关键挑战在于如何通过颠覆性创新赋予具身智能真正的泛化行动能力,并跨越从“技术可行”到“商业成功”的鸿沟 [2] - 实现上述目标的核心突破口在于解决数据瓶颈,训练场被多位专家视为AI时代的新型“数据工厂”,是推动产业落地的关键基础设施 [6][8][11][18] 主题演讲要点总结 孙富春:训练场与产业落地 - 具身智能的定义已从赋予机器物理身体演变为构建沉浸式感知过程,融入物理学各种视觉、触觉感知可大幅提升鲁棒性和泛化能力 [6] - 数据问题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核心挑战,训练场具有降本增效、安全模拟、标准统一等核心价值,但存在分散化、重复化等“各自为战”现象,亟需制定标准以推动协同发展 [6][7] - 具身智能是结合本体、数据知识、场景和进化架构的综合体,需依赖沉浸式训练场与多模态数据采集,并结合大模型泛化推理,通过持续学习进化迈向真正智能 [7] 江磊:构建数据飞轮 - 新研发范式为“AI + 机器人”,流程是开发机器人→训练场收集数据→构建具身大模型→推向应用智能体,训练场在此范式中扮演关键角色 [10][11] - 行业技术路径尚未收敛,主要玩家涉及智能驾驶、机械臂、腿足式机器人及芯片研发,但无论何种路径均需依赖大数据集,训练场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和关键技术 [11] - 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聚焦数据采集与训练场建设,旨在打造低代码、可开发、可发布的具身智能领域MCP,以适用于所有机器人 [11] 许华哲:开启下一站 - 星海图发布的全身智能VLA模型G0采用100%开放真实世界数据,通过“慢思考+快执行”协同及预训练,可实现端到端模型泛化操作,并具备动作自动修正能力 [14] - 行业数据主要包括真实数据、仿真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真实数据质量好但昂贵,仿真和互联网数据便宜易得但存在Gap,即使真实数据本身也可能存在Real2real的Gap,影响模型质量 [14] - 公司通过R1 Lite平台在50个开放世界场景进行数据采集和标注,并将数据集开源,未来模型G0也将开源,旨在与业界共建生态,探索具身智能Scaling Law [14][15] 张直政:仿真合成数据驱动 - 行业重点问题是训练数据来源,真机遥操作费时费力且数据复用性有限,而实现跨行业、跨任务泛化可能需要上万亿条数据,全部采用真实数据不可行 [18] - 银河通用的技术路线分两阶段:第一阶段用大规模仿真合成数据进行预训练(“义务教育”),提供通用知识;第二阶段用少量真实数据学习技能应用(“职业教育”),强化专业知识 [18] - 公司围绕该训练范式构建了全栈团队和能力,以确保基座模型稳定性与硬件一致性 [19] 金国强:产业机遇 - 人形机器人蕴藏着下一个万亿美元的产业变革机遇 [20] 苏洋:灵巧手泛化之路 - 好的灵巧手关键在于“用得上、买得到、买得起、不怕用”,实现多技能泛化以在各种场景广泛应用,价格是影响泛化的重要因素 [24] - 当前最贵的成本是数据,合成数据因真机数据太贵而被广泛使用,但其迁移到真机的胜率很低,受限于物理约束如标准、电机、结构、磨损等差异 [24] - 降低开发成本和合成数据使用难度的关键是扩大机器人应用规模,当有100万个真实人形机器人或灵巧手运行时,每日上传数据量将超过2025年全球全年采集数据 [26] 思辨环节要点总结 技术路线与数据关键性 - 具身智能发展处于早期,技术路线未收敛,当前热门路径包括完全端到端的VLA路径(真实数据+大模型)以及仿真到现实的迁移路径 [30] - 数据是技术路线划分的关键维度(如真机、仿真、视频数据),模型侧路线包括端到端、分层及世界模型等,上海AI Lab采用Real2SIM2Real数据路线并关注端到端模型 [31][32] 形态终局与发展路径 - 当AI发展到一定程度,本体形态重要性下降,数据采集和模型训练方式对本体不敏感,人形机器人不一定是唯一载体 [33][35] - 当前技术不成熟,正从专用走向通用螺旋发展,协作臂或轮式双臂机器人是有限场景下实现局部通用的良好载体 [35] - 视角差异导致形态看法不同:科研视角充满想象(如火星改造),人形是理想形态;创业公司则需“戴着镣铐跳舞”,在资源有限下探索实际应用场景,需执行多项任务才能体现成本效益 [35] 世界模型与落地时间 - 世界模型研究意义重大,但距离具体场景实际应用还需很长时间打磨 [36][37] - 具身智能进入日常生活是渐进过程,达到保姆或管家级别可能还需5到10年,未来2-3年仍处早期,技术路线未完全收敛,未来4-5年将是人类降低期待与机器人技术打磨的双向修正过程 [38] 圆桌对话要点总结 超级助手设想 - 工业场景中,“超级助手”是能听懂自然语言、直接驱动机器行动的智能体,如同“工业现场指挥家”,为现有自动化叠加AI大脑 [43] - “超级助手”可兼具工具人和生活伙伴角色,解决家务或情感交互问题,理想状态是能进行自然、平等、主动交互的伙伴 [43] - 从投资终局看,“超级助手”具有巨大市场潜力,未来企业内除老板外所有职位都可能由机器人代替 [43] - “超级助手”需具备高度泛化能力、良好交互体验、个性化服务、自我学习能力,并确保安全可靠 [44] 困难挑战与应对策略 - 工业场景挑战包括硬件本体可靠性、精准度、一致性不成熟;模型泛化性和部署便捷性存在问题;执行具体任务时面临诸多工程化问题需细化解决 [45] - 应对策略是先垂直再通用、先落地再泛化,关注模型和数据闭环;技术未成熟时可先突破局部专用场景,降低用户期待,迎合需求 [45][46] - 行业仍处早期解决单点问题阶段,单点问题不解决则泛化无价值,需进行从基础模型到Agent能力的突破 [46] - 软件上模型泛化性和数据是主要挑战;硬件上需解决“看得清、摸得明”的问题;工业落地挑战还涉及数据治理、软硬件结合及行业know-how [46][47] 产业链协同期待 - 行业缺少具通识物理智能的基座模型,若有此类模型结合本体特点采集或生成仿真数据,可将模型准确率从80%-90%提升至99.9%以上 [48] - 合作原则不限于技术,需融合芯片、模型、音视频交互、云服务等多领域,共同开辟新品类实现更大价值 [49] - 期待行业在数据集标准化、数据共享、模型开源等方面合作,共同加速解决动作基础模型、空间智能、末端灵巧控制等重要问题 [49] - 短期生态融合不显眼,多聚焦特定领域应用;长期需更多伙伴参与推动生态向更广泛场景发展 [49]
透过史上最火WAIC,看Agent六大趋势
36氪· 2025-08-01 17:55
行业核心观点 - Agent从概念验证阶段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成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必答题 [1] - WAIC 2025展示800余家企业3000余项展品 展品数量比往年增加一倍 [1] 技术发展趋势 - 万物皆可Agent化 从工业生产到医疗健康等多领域实现应用落地 [2][4] - 智能体系统展示工业场景协同能力 西门子Industrial Copilot实现从订单输入到物流调度的全流程自动化 [2][4] - 多智能体协同(Multi-Agent)成为解决复杂任务的关键方式 蜜度展示的办公系统将数小时工作缩短至分钟级 [7] - 从工具思维转向协作伙伴思维 智能体具备自主决策和任务规划能力 [7] 企业战略转型 - 科技巨头从展示大模型转向展示Agent应用 智谱AI AutoGLM模型实现跨平台任务执行包括抢红包 电商下单等操作 [5] - 交付模式从SaaS转向RaaS(结果即服务) 强调实际交付结果而非功能数量 [9][11] - MiniMax Agent展示全栈开发能力 半小时内生成可运行的横版冒险游戏框架 [9][13] 市场应用扩展 - C端产品出现井喷式爆发 WPS灵犀支持自然语言多轮对话完成文档创作和演示文稿生成 [14] - Agent被确立为AI时代的软件形态产品 类比PC时代的网站和手机时代的App [14] 基础设施发展 - 阿里云发布"无影AgentBay"云基础设施 开发者仅需三行代码即可接入高性能环境 [16] - PPIO搭建全栈式Agent基础设施服务平台 包含国内首个Agent沙箱和模型服务 [17] - 星环科技展示10分钟打造AI产业问答智能体 将数周开发过程极致压缩 [17] - 月之暗面聚焦开发者工具型模型 主力模型Kimi K2主打代码能力和Agentic任务处理 [17]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挤满了想买单的普通人丨一线
吴晓波频道· 2025-07-30 08:29
人工智能行业趋势 - 人工智能从技术热转向应用深,企业比拼重点从参数算力转向应用落地和生产力转化[10][20][21] - 具身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成为重要落地端口,展会机器人公司数量从18家增至80家[45][56][71] - 大模型更新频率加快,Agent成为创新公司主要突破口,70万个智能体已部署[44][72] 展会盛况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吸引35万人次线下参观,来自73个国家的1572位领军人物参与[4][23] - 普通观众占比显著提升,168元门票被炒至2000元,体现大众对AI的高度关注[5][6][12] - 展商反馈普通用户数量超预期,市民对机器人叠衣等实用功能表现出浓厚兴趣[11][14][18] 技术应用进展 - 工业AI进入效率质变阶段,西门子Industrial Copilot系统预计提升生产效率50%[36][39] - 智能眼镜实现场景突破,具备实时翻译、导航、支付等功能,49g重量提升佩戴体验[15][17][68] - 智元机器人展示泛化能力,同一机器人可完成分拣、表演、下棋等多样化任务[54][55] 产业生态发展 - 中国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推动AI普惠发展和全球治理[30][31][32] - 阿里云百炼平台整合多模型,提供跨行业Agent模板支持智能化部署[44] - 上海推进自动驾驶引领区计划,已采集数百万级视频片段加速技术迭代[46] 未来发展方向 - 机器人赛道将聚焦关节电机和传感器,训练平台或成智能云下一战场[58][59] - 需解决通用AI与专用AI的融合难题,实现社会认知与产业推动力突破[73] - 技术将向偏远地区普及,关注AI解释性、安全验证与伦理治理技术[49][51]
西门子:以深厚的AI布局引领工业AI迈向新高度
人民网· 2025-07-28 16:14
公司动态 - 西门子首次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展示生成式AI技术在工业场景的深度应用,重点聚焦"工业基础模型"与"工业智能体"等前沿方向 [1] - 公司系统呈现了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运维管理的全价值链AI创新成果,并展示最新的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系统 [1] - 西门子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系统在展会期间完成"中国首秀",演示了通过增加生产新订单的实际场景驱动自主生产的全流程任务 [1] 技术布局 - 公司正加速研发工业基础模型(Industrial Foundation Model),作为工业世界的"通用语言",同时开发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 [2] - 通过战略收购与合作,西门子已构建起完整的工业AI生态系统 [2] - 公司融合大语言模型与深厚的行业知识,使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能够协同处理订单输入、需求预测、设备控制到物流调度等任务 [1] 行业展望 - 工业AI的时代窗口已打开,中国广阔而多样的产业体系成为AI最具活力的应用场景 [1] - 西门子深耕AI领域50余年,凭借高质量数据、行业认知和全栈技术能力,在工业基础模型和智能体方向持续突破 [1] - 公司致力于打造开放的创新生态,推动从"AI+制造业"向"制造业+AI"转变,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1] 应用场景 - 西门子结合制造、能源、楼宇等领域展示多个"AI+"场景 [1] - 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系统通过实际生产场景演示,展现了其在工业流程中的全链条应用能力 [1]
西门子智能体系统Industrial Copilot中国首秀:让产线效率提升50%
凤凰网· 2025-07-28 09:26
凤凰网科技讯 7月27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西门子首次在中国公开展示其 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系统。该公司表示,该系统通过融合大语言模型与西门子跨行业知识,能自主 执行复杂工业流程,已在其自有工厂及全球客户项目中应用,并预计可为客户提升生产效率最高达 50%。 西门子称,Industrial Copilot标志着AI在工业领域应用的升级——从被动响应用户查询的助手,转变为 能主动感知、分析、决策并执行完整工作流程的智能体。该系统采用独特架构,将用户交互界面与后台 执行智能体分离。其智能体配备协调器模块,可灵活调用专业化工具或协同其他智能体完成任务,用户 保留对任务委托的最终控制权。 据现场演示及公司介绍,工程师通过语音指令下达"增加新订单"任务后,系统可自主调度生产线资源, 完成从订单输入、需求预测、设备调控到物流调度的全流程。过程中智能体自主操控机械臂执行分拣、 装配,无需额外编程。该系统目前已整合至设计(NX CAD)、规划(生成式AI分析)、工程(TIA博 途平台生成PLC代码)、运维(Insights Hub平台)及维护(Maintenance Copilo ...
看“技术如何改变生活”,世界人工智能大会8项“镇馆之宝”亮相
贝壳财经· 2025-07-27 15:16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核心亮点 - 全球顶尖科技公司集中展示AI前沿成果,600余家企业参展,3000余个展品亮相[1] - 8项产品获评"镇馆之宝",包括华为昇腾384超节点、阿里云百炼、金山办公WPS灵犀等[1] 获奖产品技术突破 华为 - 首次展出昇腾384超节点真机,展示昇腾算力底座创新能力及训练推理解决方案[3] 蚂蚁科技 - AI健康管家AQ累计服务用户超1亿,试运行9个月后推出独立App[2] - 开发"医生AI分身"技术,如毛洪京医生的AI睡眠专家已服务400万失眠患者[2] 科大讯飞 - AI学习机搭载自研星火大模型,覆盖幼小初高全学段个性化学习需求[2] 百度 - 新一代数字人技术NOVA曾创5500万GMV直播记录,10月将向全行业开放[2] 其他获奖技术 - 快手可灵AI图生视频获创新技术奖[3] - 阶跃星辰多模态大模型智能座舱获应用实践奖[3] - 元我智能RWKV-7架构获未来之星奖[3] - 先见AI获网络人气奖[3]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昇腾、阿里云等科技产品荣获“镇馆之宝”奖项
搜狐财经· 2025-07-27 06:26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亮点 - 大会揭晓八大"镇馆之宝"包括:华为昇腾384超节点(计算能力)、阿里云百炼智能平台(数据处理)、金山办公WPS灵犀(办公智能化)、蚂蚁科技AI健康管家AQ(健康管理)、科大讯飞AI学习机(教育革新)、OPPO Fine N5(智能设备设计)、西门子Industrial Copilot(工业智能化)、WAIC里·技能大舞台(互动体验)[1] - WPS灵犀作为原生Office办公智能体引领办公智能化新潮流,现场吸引大量参观者关注[1][3] - WAIC里·技能大舞台作为互动体验区成为大会亮点,展示人工智能的趣味性应用[1][5] 大会获奖项目 - 快手可灵AI图生视频获创新技术奖,实现AI技术与视频创作结合[5] - 阶跃星辰下一代智能座舱获应用实践奖,搭载多模态大模型推动汽车领域AI应用[5] - 元我智能RWKV-7高效AI大模型架构获未来之星奖,体现前瞻性设计理念[5] - 章节零一信息科技先见AI获网络人气奖,凭借高用户关注度脱颖而出[5]
世界人工智能今天“看”上海 800余家企业参展 3000余项前沿产品亮相
上海证券报· 2025-07-26 02:25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5)于7月26日在上海开幕,主题为"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这是上海连续第8年举办该大会 [1] - 大会旨在打造全球人工智能高地的"会客厅"、产业跃迁的"核爆点"和创新探索的"试验场" [1] 展览规模与亮点 - 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800余家企业参展,3000余项前沿产品亮相,规模创历届之最 [2] - 展品包括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终端产品、60余款智能机器人及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新品 [2] - 四大展馆构建"AI能力走廊":核心技术馆、行业应用馆、智能终端馆与全域链接馆 [2] - 具身智能领域10余家企业展示20多款首发产品,包括国地中心、智元、云深处、梅卡曼德等 [2] - 西门子首次参展,展示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系统驱动自主生产的应用场景 [2] 产业发展数据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从2022年2137亿元增长至2024年2697亿元,年均增速25.7%,预计2025年达3522亿元 [3] - 上海人工智能企业从2018年约1000家增至2025年超10000家,从业人员从10万人增至近30万人(占全国1/3),产业规模从1340亿元增至2024年逾4000亿元 [5] 自动驾驶应用 - 大会期间开展"智行无界·AI驾未来"自动驾驶体验活动,上汽智己、小马智行、百度智行、奇瑞汽车提供L4级自动驾驶接驳服务 [4] - 上海市将发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4] - 上海实施"模塑申城"工程,打造5个关键生产力工具(智能终端、具身智能等),推进6大垂类应用(制造、金融、医疗等) [4] 国际合作与开源生态 - 大会将发布《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推动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建设 [8] - 中国推动联合国通过"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提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 [8] - 中国大模型企业如DeepSeek为全球提供高质价比AI服务,推动技术普及 [7] 前沿议题与活动 - 举办百场论坛聚焦AI基础设施、科学智能、智能终端、AI+金融等板块,探讨大模型进化、具身智能、量子计算等话题 [7] - 设立"科学之问、数学之问、模型之问"三大前沿议题,研讨生命科学、新AI架构等创新问题 [7] - 发布《中国智惠世界(2025)》案例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成立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 [7]
“北斗”“六小龙”领衔!WAIC 2025参展企业上演AI大狂欢
国际金融报· 2025-07-17 17:17
大会概况 - WAIC 2025将于7月26日至29日在上海举办 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 汇聚800余家全球企业参展 集中发布3000余项前沿展品 [1][3] - 大会论坛数量接近150场 聚焦AI基础设施 科学智能 智能终端等十大重点方向 按照"1+1+2+10+N"架构策划 [3] - 吸引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位嘉宾参会 包括12位图灵奖/诺贝尔奖得主 80余位中外院士 30余位高校人工智能院系负责人 [4] 技术展示 - 40余款大模型集中展示 50余款AI终端产品全景呈现 60余款智能机器人集群亮相 100余款"全球首发"或"中国首秀"新品登场 [3] - 模型之问聚焦大模型架构创新与泛化能力边界 数学之问围绕AI底层数学逻辑 科学之问探索AI与基础科学的共生关系 [4] - 推出智能助手"Hi!WAIC" 首次设计人工智能City Walk路线 打造特色活动吸引Z世代 [4] 企业动态 - 阶跃星辰将发布多模态推理旗舰模型和原生多模态模型 联合灿星文化推出"AI中国好声音"RAP创作互动 [6] - 商汤科技展出日日新大模型6 5及系列产品 打造"朋友圈"智能硬件展区 涵盖元萝卜机器人 AI随身学伴等 [7] - 特赞科技发布商业研究智能体框架atypica AI 累计申请160余项生成式AI专利 完成5项算法备案 [7][8] - 蚂蚁集团展示AI在医疗 金融 生活场景的应用 包括AI健康应用提供上百项功能和服务 [8] - 智元机器人带来几十台工业 服务 教育类机器人 展示舞蹈 书法 乐器等中西合璧表演 [8][9] - 西门子首次参展 展示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系统 实现从订单输入到物流调度的全流程协同 [9] - 特斯拉展示Tesla Bot 宇树科技推出拳击机器人擂台 消费级AR眼镜厂商集体亮相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