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人形机器人

搜索文档
英伟达市值登顶3.77万亿美元,2025股东大会揭秘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金融界· 2025-06-30 11:53
公司市值与股价表现 - 英伟达股价大涨4 33%至154 31美元创历史新高 正式超越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 [1] - 6月以来累计上涨近14% 5月暴涨24% 股东大会当天突破1月7日历史高点153 11美元 [8] - Loop Capital将目标价从175美元大幅上调至250美元 显示华尔街高度认可 [8] 中国市场影响与战略调整 - 500亿美元中国市场对美国厂商基本关闭 H20芯片出口受限造成80亿美元损失 [2] - 计提45亿美元库存减记 但市场认为核心增长动力在美国本土及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 [2] 财务表现与增长预期 - 2025财年营收达1305亿美元同比增长114% 毛利率达75% [3] - 数据中心收入1152亿美元同比增长142% 预计全年营收再增53%至2000亿美元 [3] 未来增长引擎 - AI仍是核心 机器人被明确为第二大增长曲线 [4] - Drive平台被奔驰等车企采纳 Cosmos机器人基础模型已落地 目标覆盖数十亿机器人和数亿辆自动驾驶汽车 [4] 公司定位转型 - 从芯片公司转型为AI基础设施提供商和计算平台公司 [5] - 产品矩阵涵盖GPU NIM微服务 CUDA-X生态 Omniverse数字孪生 Isaac机器人平台等 [5] 公司治理与股东决议 - 股东大会通过全部管理层提案包括高管薪酬方案与13位董事连任 [6] - 三项股东自行提出的提案未获通过 治理结构保持稳定 [6] 技术突破与产品进展 - Blackwell架构Q4单季收入达110亿美元 为史上最快商用部署产品 [7] - Blackwell Ultra将AI推理效率提升50% 目标支持万亿参数模型推理 [7] - Isaac GR00T N1人形机器人平台配合Cosmos世界物理模型加速AI物理化 [7] - Dynamo AI推理操作系统将推理效率提升30倍 降低长上下文模型运行成本 [7] 行业定位与竞争壁垒 - 同时具备英特尔算力基础 微软平台生态 波音高端技术工程能力 [9] - 重新定义科技公司边界 构建AI时代基础设施护城河 [9][10]
英伟达:FY2026一季报点评:产品切换超预期,政策影响有望在FY26Q2后消除-20250604
东吴证券· 2025-06-04 13: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软硬件优势与下游算力建设高景气将持续,虽受H20禁令影响下调FY2025 - 2027年预期Non - GAAP净利润,但仍维持“买入”评级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盈利预测与估值:营业总收入在FY2024A - FY2028E分别为60,922、130,497、205,531、252,213、289,804百万美元,同比分别为125.85%、114.20%、57.50%、22.71%、14.9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760、72,880、104,835、136,413、154,780百万美元,同比分别为581.32%、144.89%、43.85%、30.12%、13.46%;EPS - 最新摊薄分别为1.22、2.99、4.30、5.59、6.34元/股;P/E分别为112.64、45.99、31.97、24.57、21.66 [1] - 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440.6亿美元,同比+69.2%,环比+12.0%;Non - GAAP净利润198.9亿美元,同比+30.6%,环比 - 9.8%;Non - GAAP毛利率61.0%,剔除H20影响后毛利率71.3%,同比减少7.6pct,环比减少2.2pct [2] - 市场数据:收盘价137.38美元,一年最低/最高价86.62/153.12美元,市净率39.98倍,流通市值和总市值均为3352072.00百万美元 [8] - 基础数据:每股净资产3.44美元,资产负债率36.24%,总股本和流通股均为24400.00百万股 [9] 业务情况 - 数据中心业务:FY2026Q1营收391.1亿美元,同比+73.3%,环比+9.9%;计算/网络业务收入分别为341.6/49.6亿美元,同比+76.1%/+56.3%,环比+4.9%/+63.9%;H20限售影响Q1收入约25亿美元,计提存货减值约45亿美元;Q1 Blackwell贡献近70%数据中心收入,推理需求推动算力客户部署B系列,GB300已送样CSP,有望于FY26Q2量产交付 [3] - 其他业务:FY2026Q1游戏及AIPC/专业可视化/汽车业务收入分别为37.6/5.1/5.7亿美元,同比+42.2%/+19.2%/+72.3%,环比+47.9%/ - 0.4%/ - 0.5%;游戏及AIPC业务推出搭载Blackwell架构的NVIDIA GeForce RTX 5060/5070显卡;专业可视化业务发布DGX Spark与DGX Station个人AI超级计算机,推出NVIDIA RTX PRO Blackwell系列产品;汽车业务与通用汽车合作开发新一代车辆、工厂与机器人系统,推出统一安全系统NVIDIA Halos,发布全球首个开放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NVIDIA Isaac GR00T N1 [5] 业绩指引 - 公司指引FY2026Q2营收450±9.0亿美元,中值对应同比+49.8%,环比+2.1%,低于一致预期的455.1亿美元;预计H20限售仍将影响Q2收入约80亿美元;Non - GAAP毛利率72.0±0.5%,中值对应同比 - 3.7pct,环比+0.7pct,高于一致预期的71.7%;计划在今年年底达到75%左右 [4]
2025深蓝智库|松延动力: “小孩哥”的千台订单
北京商报· 2025-05-25 13:06
公司发展历程 - 2023年9月由清华大学在读博士姜哲源与合伙人共同创立,初始资金100万元,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研发与制造 [1][2] - 2023年10月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N1,仅用43天完成从概念设计到成品测试 [3] - 2024年5月推出通用型人形机器人DORA [3] - 2025年3月发布旗舰产品N2双足人形机器人,身高1.2米,以流畅跑步姿势著称 [3] - 2025年4月在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中获得第二、三名,N2机器人因表现优异被称为"小孩哥" [3] - 截至2025年3月已完成五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北京未来科学城基金、天启资本等 [8] 产品与技术 - N2机器人搭载18个高性能关节,速度峰值达3.5m/s,续航70-80分钟,实现全球唯一真机连续空翻 [11] - 突破躺倒起身和室外复杂地形连续前空翻技术,首次将空翻技术带出实验室 [11] - 发布仿生机器人"小诺",具有54个面部自由度,支持表情定制化 [13] - 自研运动控制算法支持科研教育、导览接待、文旅展示、陪伴娱乐等多场景二次开发 [9][12] - 京东旗舰店上线N2机器人,定价4.99万元,具备行走、奔跑、空翻等功能 [13] 市场表现 - 2025年5月生态大会宣布N2订单突破1000台并支付定金,总订单超2000台 [4][6] - 成为继宇树科技后第二家销量破千的人形机器人企业 [5] - 生态大会新增近5000万元订单 [8] - 主要客户来自教育科研和展览展示领域 [12] 行业挑战与战略 - 行业面临规模化生产与商业化落地挑战,全球具身智能数据集不足制约发展 [6][7] - 当前重点布局数据采集,解决规模化和多样性问题 [7][14] - 在北京、常州、东莞建立生产基地解决量产交付问题 [7] - 计划召开全球渠道商大会拓展海外市场 [8] - 优先选择有明确落地场景的产品创造正向现金流 [12] 行业动态 - 2025年4月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在北京亦庄举办 [9] - 2025年8月将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标志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 [9] - 行业进入生产力时代,服务场景多元化成为竞争重点 [9] - 投资人指出行业存在估值飙升但商业化前景不明晰的现象 [7]
黄仁勋甩出三代核弹AI芯片,DeepSeek成最大赢家
虎嗅APP· 2025-03-19 18:18
英伟达GTC大会核心发布 - 英伟达发布全新Blackwell Ultra AI芯片,代号GB300,接棒B200成为新一代最强AI芯片,性能参数包括20 petaflops AI算力、288GB HBM3e内存、1.1 ExaFLOPS FP4推理能力 [8][10][11] - 推出两款AI PC产品:DGX Station(配备784GB系统内存和800Gbps网络)和DGX Spark(每秒1000万亿次AI计算),支持本地大模型部署 [12][13][16] - 下一代AI芯片Rubin官宣,2026年推出,性能达Hopper的900倍,配备HBM4内存和NVLink6技术,FP4推理算力3.6 ExaFLOPS [17][19][20][21] - Rubin Ultra版本将于2027年推出,集成4颗GPU,每颗提供100 petaflops FP4算力和1TB HBM4e内存 [27][28] 技术突破与性能提升 - Blackwell Ultra在FP8训练任务中达1.2 ExaFLOPS,内存带宽14.4TB/s(前代2倍),快速内存40TB(前代1.5倍) [11] - Rubin芯片采用双GPU设计,支持288GB HBM4内存,推理算力50 petaflops(Blackwell的2.5倍) [23][24] - 网络技术升级:Spectrum-X以太网和Quantum-X InfiniBand交换机提供800Gb/s吞吐量,Quantum-X可扩展性达前代5倍 [12][30][32] - CPO光电集成技术显著提升交换机能效:传输效率提高、功耗降低30%、体积缩小50% [34][38] 行业应用与生态布局 - 提出"AI工厂"概念,推出专用操作系统Dynamo,具备GPU动态调度、智能路由、低延迟通信和内存管理功能 [36][39][42] - 发布全球首款开源人形机器人模型Isaac GR00T N1,采用双系统认知架构,支持工厂任务和家庭服务 [41][44][46] - 与Google DeepMind和Disney合作开发开源物理引擎Newton,现场展示交互机器人"Blue" [45][47] - 8块Blackwell GPU实现DeepSeek-R1模型全球最快推理:每秒30000 token,吞吐量较1月提升36倍,成本效率提高32倍 [49][50] 市场竞争与战略方向 - 行业重心从训练转向推理,强调推理成本效率而非单纯算力堆积,Blackwell架构使100MW工厂硬件需求减少 [4][6][56] - 面临Meta/Google自研芯片竞争,通过提升推理场景技术优势(如FP4精度吞吐量达前代3倍)对冲训练需求见顶风险 [58][59] - 产品迭代周期缩短至1年,同步布局量子计算领域,但未在主题演讲中重点提及 [52][53] - 软件生态建设加速:优化TensorRT-LLM等工具链,支持PyTorch/TensorFlow框架,推动算力向行业生产力转化 [50][54]
不止芯片!英伟达,重磅发布!现场人山人海,黄仁勋最新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9 11:45
文章核心观点 英伟达GTC2025大会围绕AI推理时代展开,发布了涵盖计算架构、企业AI应用、数据中心、机器人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技术,构建完整AI生态体系,有望推动企业和个人生产力变革,虽发布会后股价下跌,但大会或提振AI市场部分正面情绪 [28][30] 分组1:大会概况 - 当地时间3月18日,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英伟达GTC2025大会发表演讲,称其为“AI界的超级碗”,今年关键词是“推理”和“token”,AI叙事重心从训练转向推理 [1] - Forrester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戴鲲认为大会有三个方向值得关注,分别是面向后训练和推理的加速计算、面向企业级智能代理开发的Agentic AI、AI在物理世界中的应用 [3] 分组2:芯片家族 - 英伟达发布Blackwell Ultra系列芯片及下一代GPU架构Rubin,Vera Rubin NLV144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上线,Rubin Ultra NVL576将于2027年下半年面世 [5] - Grace Blackwell已全面投入生产,新平台强化推理能力,Blackwell Ultra在训练和测试时间缩放推理方面实现突破,被称为“AI工厂平台” [6] - Blackwell Ultra(GB300)包含GB300 NVL72机架级解决方案和HGX B300 NVL16系统,GB300 NVL72 AI性能提升1.5倍,使AI工厂收益机会相比Hopper平台提高50倍;HGX B300 NVL16推理速度提高11倍、计算能力提升7倍、内存容量扩大4倍 [8][9] - 瑞银报告指出,Blackwell系列需求强劲,GB200瓶颈解决,英伟达加快B300/GB300推出,预计第一季度提前量产,2025年第三季度大规模出货 [10] - 基于Blackwell Ultra的产品预计2025年下半年由合作伙伴推出,思科、戴尔等将率先推出相关服务器,预计到2028年数据中心投资超一万亿美元,暗示英伟达有增长空间 [11] 分组3:CPO交换机 - 英伟达推出全新NVIDIA Photonics硅光子技术,通过共封装光学取代传统可插拔光学收发器,可降低40MW功耗,提高AI计算集群网络传输效率 [13] - 推出Spectrum-X与Quantum-X硅光子网络交换机,Spectrum-X以太网平台带宽密度达传统以太网1.6倍,Quantum-X光子Infiniband平台AI计算架构速度较前代提升2倍,可扩展性增强5倍 [14] - 英伟达光子交换机集成光通信创新技术,较传统方式减少75%激光器使用,能效提升3.5倍等;摩根大通报告指出CPO应用于GPU最早可能2027年实现,且面临多项技术挑战,对基板供应商是利好 [15] 分组4:软件升级 - 英伟达关注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生成式AI改变计算方式,计算机成为token生成器,数据中心演变成AI工厂 [17] - 英伟达新推出AI推理服务软件Dynamo,支持下Blackwell推理性能可达上一代Hopper的40倍,能最大化AI工厂token收益,采用分离式推理架构实现高效AI推理计算 [18][19] - 英伟达推出Llama Nemotron系列推理模型和AI - Q,支持企业和开发者构建AI Agent,提升推理能力,减少开发成本和部署难度 [20] - 英伟达核心护城河CUDA是强大软硬件体系,已拥有各领域AI工具 [21] 分组5:端侧AI和机器人 - 英伟达推出基于NVIDIA Grace Blackwell平台的全新DGX个人AI超级计算机系列,包括DGX Spark和DGX Station,将原本仅限数据中心使用的架构性能引入桌面环境 [23][24] - 英伟达正式发布全球首款开源、可定制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Isaac Groot(GROOT N1),采用双系统架构,可适配多种任务,已被多家机器人制造商采用 [25] - 英伟达推出一系列模拟框架和方案,在机器人基础模型和体系化解决方案上再次升级,摩根大通预计其在Physical AI方面会有更多突破 [26] 分组6:市场情绪 - 过去一季度AI领域变化大,英伟达GTC2025大会发布众多技术,但发布会结束后股价下跌3.43% [28] - 摩根大通报告指出整体AI市场情绪偏空,GTC大会有望提振部分正面情绪,改善Blackwell系统供应状况,预计2026年AI数据中心资本支出继续健康增长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