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NVIDIA Omniverse
icon
搜索文档
26万块AI芯片大单敲定
36氪· 2025-11-03 13:20
商业合作与订单 - 英伟达在APEC会议期间与韩国政府及三星、SK集团、现代汽车集团高管会面,宣布供应超过26万块先进AI芯片 [1] - 韩国政府计划采用超过5万块英伟达最新芯片投资AI基础设施,三星、SK集团、现代汽车将分别在AI工厂中部署5万块AI芯片,Naver还将购买6万块芯片 [1] - 供应的GPU主要是GB200 Grace Blackwell,还有一部分RTX 6000系列,总价值推算为10万亿至1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98亿至697亿元) [1] - 三星和英伟达宣布正在共同研发HBM4,三星HBM4采用第六代10nm级DRAM和4nm逻辑基片,处理速度达11Gbps,远超JEDEC标准的8Gbps [1] - 英伟达最大的HBM供应商SK海力士计划第四季度开始出货其最新HBM4芯片 [1] 高管活动与关系维护 -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韩国首尔与三星董事长李在镕、现代汽车集团执行董事长郑义宣聚餐,并赠送签名威士忌和英伟达DGX超级计算机 [2] - 在APEC会议期间,韩国总统李在明与黄仁勋举行正式会晤 [2] 关键人物背景与职责 - 黄仁勋女儿Madison Huang现任英伟达物理AI平台产品与技术营销高级总监,负责Omniverse、Cosmos世界基础模型、Isaac机器人平台等 [4] - Madison Huang团队负责推动工业数字化和物理AI领域的市场营销、市场推广及开发者赋能 [4] - 她今年频频现身重要活动,包括10月9日出席Omniverse官方频道直播访谈,探讨机器人开发 [4] - 黄仁勋儿子Spencer在英伟达Omniverse与机器人团队担任机器人产品线经理,工作包括扩展仿真工作负载如合成数据生成、验证和测试流程 [6] - Madison的男友Nico Caprez也在英伟达担任企业发展经理 [6] 业务部门战略定位 - 黄仁勋子女均在Omniverse与机器人业务部门工作,该业务被视为“潜力股”,承载了公司在机器人、汽车、工业制造领域未来庞大市场的雄心 [10] - 当前Omniverse与机器人业务的收入规模远小于英伟达核心数据中心和PC业务 [10]
Hyundai Motor Group Announces NVIDIA Blackwell AI Factory to Power Fleet of AI-Driven Mobility Solutions
Prnewswire· 2025-10-31 22:07
合作深化与战略升级 - 现代汽车集团与英伟达深化合作,从战略采用先进软件平台和基础设施转向共同创新核心物理人工智能技术 [1] - 合作将共同开发用于移动出行解决方案、下一代智能工厂和设备端半导体进步的AI能力 [1] - 此次合作标志着双方进入新阶段,旨在加强现代汽车集团的未来能力 [1] 投资规模与基础设施 - 双方计划使用50,000个英伟达Blackwell GPU进行集成AI模型训练、验证和部署 [2] - 为推进韩国物理AI发展,将带来约30亿美元的投资 [2] - 现代汽车集团正基于英伟达Blackwell AI基础设施建设一个新的AI工厂 [1][6] 政府合作与生态系统建设 - 现代汽车集团和英伟达将与韩国政府利益相关方密切合作,加速生态系统发展 [2] - 合作包括建立现代汽车集团物理AI应用中心、英伟达AI技术中心以及该地区的物理AI数据中心 [3] - 韩国科学与信息通信技术部、现代汽车集团和英伟达于10月31日签署谅解备忘录,正式确立合作 [3] 技术平台与应用 - 现代汽车集团开始利用在英伟达RTX PRO服务器上运行的NVIDIA Omniverse和Cosmos开发汽车工厂数字孪生和机器人 [6][8] - 使用英伟达Nemotron开放模型和NeMo工具,加速专有大语言模型和AI开发 [6][12] - 采用英伟达DRIVE AGX Thor计算平台,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下一代安全功能和车载智能提供动力 [6][13] 智能工厂与数字孪生 - 利用NVIDIA Omniverse Enterprise平台开发稳健的工厂数字孪生,实现精密控制、软硬件在环验证和虚拟调试 [8] - 物理精确的数字环境加速机器人集成,优化生产,实现预测性维护,为全自主软件定义工厂铺平道路 [9] - 通过NVIDIA Isaac Sim对仿人机和机器人系统进行任务分配、运动规划和人机工程学安全的虚拟验证 [10] 自动驾驶与车载AI - 使用Omniverse和Cosmos平台构建区域驾驶环境和条件的数字孪生,结合广泛模拟以推进自动驾驶开发流程 [11] - 合作开发创新的车载AI功能,包括个性化数字助理、智能信息娱乐和自适应舒适系统 [12] - 先进AI模型可实现车辆能力和功能的空中升级,将车辆转变为持续学习、进化的智能体 [12][13]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合作旨在将韩国打造为AI领先国家,结合韩国丰富的制造数据与英伟达尖端AI基础设施,加速各行业制造业的AI转型 [4] - 此次合作将为韩国建立强大的AI生态系统,培养下一代物理AI人才,并定位在全球AI领导地位的前沿 [3][5] - 现代汽车集团正将其车辆和工厂从独立系统演变为一个互联的智能生态系统,为全球汽车行业的未来设定新标准 [13]
NVIDIA and SK Group Build AI Factory to Drive Korea's Manufacturing 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
Globenewswire· 2025-10-31 14:00
合作核心与规模 - NVIDIA与SK集团合作建设AI工厂,以推进半导体研发生产及支持数字孪生和AI智能体开发的云基础设施[2] - AI工厂将配备超过50,000颗NVIDIA GPU,首阶段计划于2027年底完成,建成后预计将成为韩国最大的AI工厂之一[2] - 该工厂将通过GPU即服务模式服务于SK海力士、SK电讯等SK子公司以及外部组织,加速韩国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工业创新[3] 技术合作与产品开发 - 双方合作开发SK海力士的高带宽内存及下一代先进内存解决方案,用于NVIDIA GPU、半导体制造和电信基础设施[4] - SK海力士正利用NVIDIA CUDA-X技术,包括通过NVIDIA PhysicsNeMo框架,利用AI物理技术显著加速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以更快更精确地交付下一代半导体产品[8][9] - SK海力士正在测试利用NVIDIA Blackwell GPU加速其当前使用的Synopsys软件,用于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电路仿真[9] 数字孪生与AI应用 - SK海力士使用NVIDIA Omniverse库和配备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 GPU的服务器构建自主晶圆厂数字孪生,实现实时模拟、监控和优化,以加快生产爬坡速度并提高运营敏捷性[10] - SK海力士部署由NVIDIA NIM微服务和NVIDIA AI Enterprise软件支持的AI智能体,旨在提升超过40,000名员工的生产力[8][11] - SK电讯正在亚洲建设基于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服务器版GPU的工业AI云,初步部署将包括超过2,000颗该GPU,以支持半导体制造、晶圆厂数字孪生和内部AI智能体[6][8] 生态系统与模型开发 - SK集团AI工厂基础设施将可供参与韩国政府主权AI基础模型项目的模型开发者使用[5] - SK电讯作为模型开发者参与该项目,为企业、行业和研究人员提供用于AI智能体及应用开发的基础模型[5] - SK电讯正在开发一个名为A X的基础模型,该模型由NVIDIA NIM微服务和NVIDIA AI Enterprise软件平台构建,将为SK海力士的AI智能体提供支持[11]
GTC大会 英伟达新高
小熊跑的快· 2025-10-29 07:20
6G电信平台合作 - 公司与诺基亚合作推出支持6G的Aerial RAN计算机平台 旨在为蜂窝网络提供更稳定高效的连接以及更快的数据传输 以支持直接融入网络连接的AI服务 [1] 高性能计算与政府项目 - 公司与Oracle合作打造美国能源部最大的AI超级计算机 计划部署总共110,000个Blackwell GPU 以加速科学发现并加快美国的研发进程 [2] - 公司强势介入政府项目 此前AMD已宣布与美国能源部达成基建合作 供应M430芯片 [4] 自动驾驶技术拓展 - 公司自动驾驶平台将应用于Stellantis、Lucid和梅赛德斯-奔驰汽车 为其提供自动驾驶出租车功能 [2] - 公司与Uber合作 计划从2027年开始推出由1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组成的车队 [2] - 公司进入自动驾驶出租车环节旨在搜集实测数据 尽管其实验室合成数据能力全球最强 但端到端的真实数据对模型调优更具意义 [5] 工业AI与数字孪生 - 公司正在扩展其NVIDIA Omniverse蓝图 该蓝图用于模拟机器人队列 新增功能包括设计和模拟工厂数字孪生的技术 [3] 公司财务数据 - 公司股票代码为NVDAO 股价为20103美元 当日上涨954美元 涨幅498% 成交量为30亿股 换手率112% [6] - 公司总股本为24300亿股 总市值达48850亿美元 市盈率为564 市净率为4879 [6] - 盘后交易股价为20368美元 上涨265美元 涨幅132% [6]
NVIDIA and US Manufacturing and Robotics Leaders Drive America’s Reindustrialization With Physical AI
Globenewswire· 2025-10-29 01:40
文章核心观点 - NVIDIA宣布其Omniverse技术正被美国领先的制造商、工业软件开发商和机器人公司采用,以构建先进的机器人化工厂和新型自主协作机器人,旨在应对劳动力短缺并推动美国再工业化 [1][5][18] 工业AI操作系统扩展 - NVIDIA正在扩展其用于模拟机器人舰队的“Mega” Omniverse蓝图,新增用于设计和模拟工厂数字孪生的技术 [2] - 西门子成为首家开发支持该Mega蓝图的数字孪生软件的公司,该技术栈将作为西门子Xcelerator平台的一部分,帮助工程师设计结合逼真3D模型和实时运营数据的大规模工厂数字孪生 [3] - FANUC和富士康Fii是首批支持基于OpenUSD的3D机器人数字孪生的机器人制造商,方便制造商将设备拖放至其数字孪生中 [4] 领先制造商应用案例 - 富士康使用新的Omniverse技术,为其位于德克萨斯州休斯顿、面积达242,287平方英尺的新设施进行设计、模拟和优化,该设施用于生产NVIDIA AI基础设施系统 [4] - 贝尔登实施了埃森哲的Physical AI Orchestrator,结合NVIDIA Omniverse库、Metropolis平台和埃森哲的智能体AI,创建虚拟安全围栏和实时质量检测系统 [6] - 卡特彼勒应用Omniverse构建其工厂和供应链的数字孪生,用于预测性维护、动态调度,并利用NIM微服务实现工作流自动化,使用cuOpt软件优化供应链绩效 [7] - Lucid Motors使用Omniverse构建工厂数字孪生,用于实时工厂规划与优化,并训练AI驱动的机器人系统 [8] - 丰田使用idealworks的iw.sim技术(整合了Mega Omniverse蓝图的能力)为其肯塔基州乔治敦工厂创建数字孪生,探索复杂自动化场景 [8] - 台积电使用Omniverse加速晶圆厂设计和建设,并利用Isaac平台开发用于其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工厂特定操作的机器人,以显著提升制造生产力 [9] - 纬创资通使用一套NVIDIA AI和Omniverse技术,对其在德克萨斯州沃斯堡工厂组装的系统实施严格的数字测试和验证流程 [9] 机器人开发者与协作 - 机器人公司采用NVIDIA的三计算机架构来构建和部署先进的机器人舰队,以弥合技能差距、提高工人生产力和安全性 [10] - Figure与NVIDIA合作加速下一代人形机器人开发,利用NVIDIA加速计算构建其Helix视觉语言行动模型,并利用Isaac平台进行模拟和训练 [11] - Agility Robotics的通用人形机器人Digit使用NVIDIA Isaac Lab框架通过数百万次强化学习场景优化全身控制,并由Jetson AGX Thor模块驱动实现实时感知和决策 [12] - 亚马逊机器人使用Omniverse库和框架,将其各种机械臂系统和移动机器人的开发时间从数年缩短至数月 [13] - Skild AI正在构建一个涵盖腿式、轮式和人形机器人的通用机器人基础模型,使用Isaac Lab进行运动灵巧操作任务训练,并使用Cosmos世界基础模型生成训练数据集 [14] - FieldAI正在训练用于建筑和石油天然气环境监控与检查的跨实体机器人大脑,使用Isaac Lab进行强化学习,并使用Isaac Sim进行合成数据生成和软件在环验证 [14] 行业投资与基础设施 - 2025年,美国宣布了总额达1.2万亿美元的投资用于建设国内生产能力,主要由电子供应商、制药公司和半导体制造商主导 [5] - NVIDIA IGX Thor是一个由Blackwell驱动、适用于企业的平台,正被包括Diligent Robotics、日立铁路、Joby Aviation在内的行业领导者采用 [20] - 谷歌云宣布其由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服务器版GPU驱动的新G4实例现已可用,微软也将在Azure公有云和Azure Local边缘基础设施中提供这些GPU [21]
物理AI解答“把大象放进冰箱需要几步?”
36氪· 2025-10-27 18:14
文章核心观点 - 英伟达通过其Omniverse、Cosmos、DGX和AGX等技术平台,构建了一个从虚拟仿真、模型推理训练到现实部署的完整物理AI技术闭环,旨在打破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边界,为复杂工程任务的解决提供新路径 [1][12][13] 虚拟仿真平台技术 - 英伟达Omniverse是一个基于OpenUSD标准的实时协作与仿真平台,能对物理世界进行毫米级复刻,其物理引擎可精准计算物体的物理属性,如大象的体重、肌肉运动惯性以及冰箱门体开合的铰链力学等 [2] - Omniverse支持多工具协同与实时渲染,设计师可在Maya、Blender等工具中工作,修改实时同步至平台,避免了文件格式不兼容和版本混乱问题,大幅提升虚拟场景搭建效率 [3] - NVIDIA Cosmos作为生成式世界基础模型平台,可通过文本或图像输入自动生成符合物理规律的虚拟场景,例如输入“一只成年非洲象、一台高2.5米的双开门冰箱”即可生成场景,大幅降低了物理AI的开发门槛 [3][4] 模型推理与训练能力 - Cosmos Reason是一款70亿参数的推理视觉语言模型,专为物理AI设计,具备物理理解、先验知识与常识推理能力,能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可执行的动作脚本 [5][6] - 该模型能处理突发情况,例如当虚拟场景中出现“冰箱门卡住”时,Cosmos Reason会先检测卡顿位置再调整开门角度,而非重复发力,这基于其机械故障处理的先验知识 [7] - 训练物理AI需要海量虚拟场景数据,英伟达DGX系统凭借超强算力能快速迭代Cosmos Reason模型,并通过强化学习让机器人在失败场景中调整策略,提升鲁棒性 [9] 现实部署与技术闭环 - 训练好的模型通过英伟达Jetson AGX系列边缘计算平台部署到现实机器人上,该平台能实时接收传感器数据,并在0.1秒内规划出移动路径,确保机器人动作不延迟 [10] - Omniverse+Cosmos作为仿真与合成数据生成平台,能模拟上千种极端场景以获取大量训练数据,解决了现实世界测试成本高、危险且难以规模化的问题 [11][12] - 物理AI技术将计算的影响力从5万亿美元的信息产业拓展至100万亿美元的物理世界市场,并正渗透到工业、物流、医疗等千行百业 [12][13]
?RTX PRO 6000上云! 谷歌携手英伟达 构建覆盖AI GPU算力到物理AI的云平台
智通财经· 2025-10-21 11:00
产品发布与核心特性 - 谷歌云平台宣布其G4 VM虚拟机正式全面商用,该产品由英伟达RTX PRO 6000 Blackwell服务器版高性能GPU提供支持 [1] - G4 VM的吞吐量最高可达此前G2平台实例的9倍,能大幅提升多模态AI推理、真实感设计与可视化计算等工作负载的效率 [2] - 新GPU结合了第五代Tensor Core和第四代RT Core,AI性能实现巨大飞跃,实时光线追踪性能比上一代高出两倍以上 [3] - G4 VM原生集成Google Kubernetes Engine及Vertex AI等服务,大幅简化了容器化部署和机器学习操作 [3] 市场定位与战略意义 - G4 VM定位为“补齐谷歌云端AI产品金字塔的普惠层”,面向企业级AI推理、微调及数字孪生等物理AI工作负载,降低了AI算力的使用门槛 [4][6] - 该平台将英伟达Blackwell架构的能力下沉,填补了A系列(训练/大规模推理)和G2系列(性价比)之间的市场空档 [5] - G4 VM面向更普遍的AI推理工作负载与中等规模微调,能够承接30B至100B级别的AI推理/微调负载,是中小型企业的首选平台 [6] 生态系统与合作 - 英伟达的Nvidia Omniverse和Nvidia Isaac Sim两大数字孪生与机器人仿真平台已通过Google Cloud Marketplace向用户提供 [2] - 谷歌与英伟达合作确立了一个建立在Nvidia Blackwell超级计算平台之上的完整端到端计算平台 [4] - 合作覆盖从用于大规模AI训练与推理的Nvidia GB200 NVL72,到用于G4 VM上AI推理及视觉计算的RTX PRO 6000 Blackwell [4] 行业影响与市场前景 - 英伟达被华尔街机构视为万亿美元级别AI支出的核心受益者,分析师平均目标价预示其市值有望在一年内突破5万亿美元 [7] - 全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浪潮规模有望高达2万亿美元至3万亿美元,目前仅处于开端 [9] - AI算力需求推动全球DRAM和NAND存储产品价格大涨,并强化了AI算力基础设施板块的长期牛市逻辑 [9]
RTX PRO 6000上云! 谷歌携手英伟达 构建覆盖AI GPU算力到物理AI的云平台
智通财经· 2025-10-21 10:51
产品发布与性能 - 谷歌云平台正式推出全面商用的G4 VM虚拟机,该产品由英伟达RTX PRO 6000 Blackwell服务器版GPU和AMD EPYC Turin服务器级CPU提供支持 [1] - G4 VM的吞吐量最高可达前代G2平台实例的9倍,在多模态AI推理、真实感设计、可视化计算及机器人仿真等物理AI工作负载上带来显著提升 [2] - 新GPU结合了第五代Tensor Core和第四代RT Core,AI性能实现巨大飞跃,FP4新数据格式可降低内存使用率,实时光线追踪性能比上一代高出两倍以上 [3] 市场定位与战略意义 - G4 VM定位为补齐谷歌云端AI产品金字塔的普惠层,面向企业级AI推理、中等规模微调以及数字孪生/工业仿真等广泛的物理AI工作负载 [3][5] - 该平台将英伟达Blackwell架构能力下沉,降低了企业预算与AI算力供给门槛,旨在快速将大量企业工作负载迁移上云 [5] - 谷歌云同时将英伟达Nvidia Omniverse和Nvidia Isaac Sim两大数字孪生与机器人仿真平台通过市场place提供,加速工业数字化与物理AI需求落地 [2][5] 行业影响与市场前景 - 英伟达被华尔街机构视为万亿美元级别AI支出的核心受益者,华尔街平均目标价预示其市值有望在12个月内突破5万亿美元,汇丰将目标股价从200美元上调至320美元 [7] - 全球AI算力基础设施投资浪潮规模有望高达2万亿美元至3万亿美元,目前仅处于开端阶段 [8] - 高性能存储产品价格大涨、OpenAI达成超1万亿美元算力基础设施交易以及台积电上调2025年营收增长预期至30%中段,共同强化了AI算力基础设施板块的长期牛市逻辑 [9]
黄仁勋女儿首秀直播:英伟达具身智能布局藏哪些关键信号?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15 23:32
仿真与现实鸿沟(Sim2Real Gap)的挑战与重要性 - 机器人学习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仿真与现实世界之间存在显著差距,具体体现在感知差距(如视觉、触觉信号差异)、物理交互差距(如物体受力反馈、形变偏差)以及场景复杂度差距(如难以复现真实世界的动态变化)[3][4] - 该鸿沟导致在仿真环境中训练的机器人程序难以直接适配并应用于真实场景[4] - 与主要依赖视觉的自动驾驶仿真相比,机器人领域的仿真挑战更大,因其涉及物理接触、操控,并需结合灵巧手和触觉传感器,问题复杂得多[9] 仿真与合成数据作为解决方案 - 现实中手动采集机器人数据成本高、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风险,而仿真被认为是突破此数据困境的关键路径[7] - 由于机器人数量有限,难以像自动驾驶汽车那样大规模采集现实数据,因此必须使用合成数据,并坚信合成数据将是解决物理AI数据壁垒最重要、最主要的数据来源[9] - 通过仿真可生成上千种模型并设置不同物理参数,使机器人在几天内完成相当于现实几年的训练量,例如训练机器人叠衣服[12] - 生成式AI技术(如3D计算机视觉、视频生成、3D世界生成)有望提升仿真真实感,优化视觉渲染和物体细节,减少感知差距[6] 英伟达的“三台计算机”战略布局 - 公司致力于打造机器人可学习的“虚拟地球”,其技术体系可通过“三台计算机”的逻辑理解,Sim2Real是串联三者的核心纽带[10] - **AI超级计算机**:是让机器学会处理信息的基础,为机器人核心程序提供算力支撑[10] - **仿真计算机**:以Omniverse和Isaac Sim为核心,让机器在虚拟世界中掌握感知与交互能力,其关键难点在于物理交互,例如电缆、电线仿真是亟待突破的“圣杯级”难题[11] - **物理AI计算机**:由GROOT(通用机器人基础程序)、Cosmos(世界模型)和Jetson Thor(机器人端侧芯片)构成,负责让机器人在真实世界中执行任务,其中Cosmos是衔接仿真与现实的关键环节,能像数据放大器一样生成更多样、更贴近真实情况的数据[11][12] 英伟达与光轮智能的合作关系 - 光轮智能与公司的Sim2Real技术路线高度契合,双方已形成技术共生关系,光轮智能是少数能在物理精度、交互逻辑、场景多样性上全面匹配公司物理智能生态需求的合作方[12] - 公司正重点推进物理AI(含机器人、自动驾驶、数字孪生)的技术落地,核心痛点是缺乏海量真实、多样化的物理交互数据,需要能稳定输出高质量数据的“合成数据工厂”以及愿景一致的合作伙伴,而光轮智能成立的时机恰好满足此需求[15] - 双方对SimReady资产有共识,认为其不仅是数字3D模型,还必须具备真实的物理属性(如冰箱铰链的阻尼、微波炉材质的摩擦系数),光轮智能的核心工作是通过专业设备采集真实物理数据并植入SimReady资产,确保物理属性匹配[16] 英伟达物理智能的全链路体系 - 公司正构建物理智能全链路体系,包括OpenUSD(3D数据标准)、SimReady(仿真资产标准)、Newton(物理计算)、Cosmos(世界模型)[16] - Sim2Real的关键不是让虚拟复制现实,而是通过场景随机化、参数调整让虚拟覆盖现实,使机器人在虚拟中接触足够多的意外情况,从而能在现实中应对自如[12] - 与斯坦福合作的“OmniGibson”仿真引擎已能支持刚体物理、可变形物体(布料、流体)交互,以及物体的加热、切割等复杂状态模拟[6]
索辰科技(688507):系列报告(二):物理AI风起,赋能机器人及低空多维场景
信达证券· 2025-08-29 17:07
投资评级 - 报告对索辰科技(688507)给予"买入"评级,与上次评级一致 [3] 核心观点 - 索辰科技以五大核心技术引领物理AI发展,包括生成式建模仿真一体化、实时生成式物理AI计算引擎、智能实时真实物理环境感知、自动测控仿真验证模块、实时数据库+智能体协同,这些技术显著提升产品创新效率、降低实体试验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并增强装备可靠性 [5] - 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推出虚拟训练平台,解决机器人训练成本高昂(每千次动作调试耗数十万元)和场景覆盖不足(仅1%)的问题,算法迭代速度较传统方式提升万倍量级 [5][12] - 在低空飞行器领域,公司低空三维物理地图搭载自研物理AI引擎,可秒级生成厘米级分辨率风场及电磁场数据,计算性能较传统数值模拟提升数万倍,综合效率提高99.8%,实现无源精准感知与定位 [5][20] - 在新能源领域,物理AI风电平台通过双引擎(AI驱动气动外形优化算法与气象-设备耦合预测模型)赋能风电系统,覆盖气动布局迭代、流场感知预报、全工况强度载荷解析及风场协同效能升级,智能工坊平台实现全流程设计优化,提升工程研发效率 [5][26][27] - 公司股权激励目标锚定物理AI产品收入,2025-2027年累计收入触发值分别为2000/4000/7000万元,目标值分别为3000/5000/8000万元,体现业务发展决心 [5][6] - 基于国产替代空间及公司竞争力,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5.15/6.93/9.11亿元,同比增长36.1%/34.4%/31.4%,归母净利润1.08/1.38/1.66亿元,对应PE 84.1/65.7/54.8倍 [7][8] 行业与公司技术分析 - 物理AI技术通过生成式建模、实时计算引擎和虚实数据闭环,突破传统仿真局限,赋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及新能源等多维场景 [5][12][20] - 公司技术对比国际厂商如英伟达(Omniverse、Cosmos、Isaac),在特定领域(如低空物理环境感知、无源定位)具备差异化优势,且计算效率提升显著(如风场数据生成速率达秒级) [9][31][38][42] - 行业趋势显示物理AI与仿真融合加速,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及智慧城市(如英伟达智慧城市AI蓝图),公司技术布局与全球前沿方向一致 [31][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