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Notion
icon
搜索文档
Notion 最近怎么用 AI:模块化很有用!
Founder Park· 2025-07-02 20:24
Notion AI的核心架构与设计理念 - Notion AI的核心能力在于深度理解工作空间内的信息结构与内在关联,而非简单关键词搜索[1] - 公司基于模块化「块」架构构建AI系统,每个块(文本/任务/数据库)都是包含元数据和关联关系的小容器,类似乐高积木[1][8] - 这种架构带来深度结构化的上下文信息,有效降低AI幻觉并增强逻辑理解能力[1][8] 产品功能创新 - 2023年5月推出AI Meeting Notes功能,能将会议笔记无缝融入现有工作流程[1] - 正在向All-In-One AI平台转型,AI深度集成至产品核心架构而非附加功能层[1][4] - 模块化设计使产品具备快速迭代能力,通过LLM裁判系统实现持续性能评估[6] 技术实现路径 - 采用多模型匹配策略,根据任务类型(推理深度/速度/成本)分派最优模型[5][10] - 长文生成调用高级推理模型[10] - 历史查询使用长上下文窗口模型[10] - 高频低复杂度任务采用微调的高性价比模型,延迟降低50%[10] - 建立复合型AI专家团队,结合QA/提示词工程/产品思维优化模型表现[6] 结构化数据优势 - 结构化知识图谱使AI能执行复杂操作:构建项目跟踪器/跨团队汇总进展/基于真实数据推理路线图[11] - 日期等数据在Notion中具有任务关联属性,支持「逾期任务分配部门」等语义化查询[8] - 模块化架构催生全新工作流,实现模型智能分配与产品深度集成[11] 行业社群建设 - 运营超8000人的AI产品市集社群,面向从业者/开发者/创业者提供新品资讯和资源[4] - 社群提供精准曝光渠道及新品邀请码等福利[4]
第四期全球名校“Z世代”领袖连线活动举办 中外青年共话AI技术应用
环球网资讯· 2025-07-02 11:25
上海交通大学的华小文从教育技术的演变出发,回顾了在线教育从"电话授课"到"线上平台",再 到"VR+脑电波传感器"教学的飞跃。她强调,技术不应替代教师,而应强化学习者的个性表达与多元智 能的发展。她提及,芬兰等国家已在中小学引入AI课程,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参与全球议题,如可持 续发展目标(SDGs)与全球气候变化。此外,她也警示了"技术成瘾"现象,呼吁推动"正向上瘾"型教 育应用的开发,如语言学习应用多邻国。华小文总结道:"技术应该服务于创造力、合作与批判思维, 而不是制造懒惰与分裂。" 6月30日,第四期全球名校"Z世代"领袖连线活动顺利举行。此次活动汇聚了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 学,以及伦敦大学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墨尔本大学、奥克兰大学、悉尼大学等15所世界知名高 校的40余名青年代表,与相关领域的专家相聚云端,围绕"AI技术与未来应用"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青年对话环节,与会的"Z世代"代表们以跨界视角展开思维碰撞,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前沿与社会发展等 话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人工智能与多语言大模型领域的青年学者、前阿里巴巴通义团队核心研究员杨建以"人人可编程"为主题 进行分享,深度解析了代码智能技 ...
时间管理的陷阱
虎嗅· 2025-07-01 20:42
现代人沉迷于时间管理。精心规划每分每秒的用途,完成一个接一个事项,并从中获得一种安全感和确 定性。自我驱动,乐此不疲。 各种工具、方法论层出不穷。清单管理、To do list、子弹时间、甘特图、番茄钟,几乎成为现代人手机 里的标配。时间管理被当作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仿佛掌握了它,就能够掌控人生,走向成功。 时间管理的风靡,本质上源于现代社会对"效率"和"生产力"的崇拜。但它最初的目的是朴素的,即充分 压缩完成任务的时间,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里,尽可能完成规划的任务;另一点目的,在于时间的可视 化,让使用者清楚每一个时间段的利用情况。 我们不是在使用工具,而是在通过工具证明"我是自律的现代人"。 我们正在被时间管理所异化。打勾、划线、完成表格,取代了本该完成的任务,成为了任务本身。完成 这些动作带来的快感,成为了我们真正追求的东西。 时间管理本该服务于人,但是当工具的使用变得极其复杂、耗时,甚至追求工具的"完美使用"成为了目 标,人就被异化为工具的奴隶。 我们花费大量时间,用在维护、更新、优化工具上,反而积压了本应该投入实际工作或生活的时间。工 具从解放者,变成了新的负担。 我见过太多人花了几小时,在Notio ...
又一独角兽杀出,最高估值破百亿,AI笔记怎么就成了硅谷最看好赛道?
36氪· 2025-06-25 08:11
AI会议助手行业崛起 - AI会议助手Firefliesai估值突破10亿美元成为独角兽 过去18个月活跃用户数暴涨8倍覆盖全球50万家组织2000多万用户 自2023年起持续盈利[1] - 生成式AI浪潮推动下AI会议笔记产品正从简单转录进化为能理解语义识别行动项接入工作系统的智能中枢[1] - 行业出现三条演化路线:Granola定位个人第二大脑估值25亿美元 Notion构建乐高式工作平台估值超100亿美元 Abridge深耕医疗估值275亿美元[1][5][12] Fireflies AI产品分析 - 支持69种语言实时转录准确率95% 可完成会议转录摘要行动项提取等基础功能[2] - 核心优势在于连接40多款办公工具 自动提取关键行动项并同步至项目管理系统 打通从记录到执行的闭环[2] - 已上线200多个面向不同职能的AI代理 如销售招聘营销等场景专用应用 实现部门级定制化协作[4] - 计划推出"Talk to Fireflies"对话代理和AI代参会功能 进一步强化主动服务能力[3] 竞品差异化路径 Granola - 用户周增长10%月留存70% 完成43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25亿美元[6] - 采用人机共创模式 用户记录想法AI转录内容 最终由大模型整合两者[8][9] - 定位"第二大脑" 从会议场景切入逐步发展为轻量协作平台[7] Notion - 采用积木式架构 文档任务数据库等模块可自由组合 实现工作流灵活定制[10] - 3年内用户从100万增长至1亿 估值超100亿美元 获红杉等顶级机构投资[11] Abridge - 专注医疗场景 进入梅奥诊所等百余家机构 覆盖数万名临床医生[12] - 自研医疗专用语音模型 支持50+专业领域临床总结和14+语言识别[12] - 最新融资25亿美元估值275亿美元 EV/ARR达55倍[12] 行业演进趋势 - 从记录走向理解:AI不再简单转录而是提取结构化内容洞察行为意图[17] - 构建更大容器:通过插件API与现有系统集成 融入组织核心流程[17] - 基于角色设计:针对不同用户语言任务特点开发专用功能[17] - 共同方向是让AI成为组织决策与协作的基础设施[17]
从Sam Altman的观点看AI创业机会在哪
虎嗅· 2025-06-24 20:22
创业者怎么更有可能成功? Sam Altman和YC创始人的那场对话里,给了一些关键信息,他说:剧烈变化,总是给新公司带来最多 机会。 这句话听起来简单,背后藏着一个很深刻的逻辑: 当整个行业、整个社会都处在剧变期时,原来的规则会被打破,大玩家可能变得迟钝;反应不过来,小 团队、新创公司,更有机会快速切入,做出别人没做过的事。 变化体现在哪儿呢?首先,AI技术正在发生质的飞跃。 过去几年,AI发展不是线性的进步,而是指数级的突破。像AGI(通用人工智能)和HI(高智能水平的 AI)这些概念,十年前听起来是科幻小说里的东西,但现在,它们正一步步走向现实。 OpenAI是典型的例子。 2015年它刚成立时,很多人觉得这个目标太疯狂了,谁会相信一台机器能像人一样思考和创造?可到了 今天,GPT系列模型已经成了全球第五大网站,每天服务上亿用户。 技术拐点已经到来。就像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谁能想到后来会诞生亚马逊、谷歌、Facebook这些巨 头?现在的AI,就是当年的互联网。 Sam说,在稳定时期,市场格局是固定的。大公司有资源、有渠道、有品牌,新创公司很难突围。但在 技术剧变期就不一样了。 举个例子: 一 以前做语 ...
对话:家办是一份“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工作
36氪· 2025-06-19 20:15
职业发展路径 - 职业生涯分为三个阶段: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与交易咨询、互联网巨头战略投资、家族办公室全球科技私募股权投资 [2] - 在互联网巨头战投期间参与拼多多、小红书、同程艺龙等明星企业的早期投资 [1][4] - 斯坦福商学院经历拓展全球视野并深化科技投资认知 [4] 家族办公室投资哲学 - 投资理念强调多元资产配置而非单一资产类别选择 [7] - 采用全景视野评估宏观周期下的流动性需求与风险调整后收益 [7] - 投资范围覆盖一级市场成长期股权、二级市场股票、高息债权及二手份额 [7] 跨资产投资能力 - 通过跨资产认知实现一级市场估值谨慎性与二级市场持股定力的平衡 [9] - 与顶尖管理人持续对话积累数据,形成对不同资产类别的本能判断力 [9] - 兼具森林视野与良木识别能力的鸟瞰视角是家办独特优势 [9] 人工智能投资策略 - 重点关注大语言模型(LLM)带来的能力涌现现象 [10] - 早期识别Transformer架构价值并通过GPT-3验证生成式AI前景 [10] - 2023年半导体下行周期中逆向布局英伟达,把握算力需求核心驱动因素 [12] - 投资视野延伸至数据中心、电力保障及平台型科技巨头 [13] GP筛选标准 - 地理位置需接近硅谷等创新源头以获取信息效率优势 [17] - 要求GP具备优质项目获取能力与深厚行业人脉 [18] - 重视GP独立深度思考能力与可持续方法论而非单纯历史业绩 [19] - 关注新锐GP的差异化项目源与灵活跟投机会 [14] 中美VC生态比较 - 老牌基金提供品牌信用溢价与规模化投资方法论 [21] - 新锐管理人通过AI创业预测模型和超早期价值注入重构投资逻辑 [24] - 中国VC机构发展出产业资源枢纽模式,擅长政策驱动型赛道 [24] - 家办竞争优势转向稀缺资源整合与优质GP聚合平台建设 [25]
49.7k Star!免费开源 Markdown 笔记神器,不花钱是真滴香~
菜鸟教程· 2025-06-19 10:56
平时我们做开发写文档免不了要写笔记, 从最初的 .txt (现在应该绝迹了吧),到后来的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再到近年来的 Notion、Obsidian... 各种其实都尝试过,今天就来试试新的笔记软件 Joplin。 项目名: Joplin -- 免费、开源、跨平台的笔记应用 。 移动端应用也支持: | Download | Operating System | | Alt. Download | | --- | --- | --- | --- | | GET IT ON | Android | Google Play | or download the APK file | | App Store | ios | GET IT ON THE | | 操作界面: | + 新建笔记 + 新建待办事项 | RUNOOB - Markdown 入门完全指南 | 17/06/2025 15:30 @ en Q 0 0 | | --- | --- | --- | | Q All 搜索 ... | V 12 B I 8 {;} @ & 因 ** H ** 田 》 | M4 M | | 1. Welcome to Jo ...
别让AI替你做判断
虎嗅APP· 2025-06-06 07:46
AI对认知方式的重构 - AI正在改变信息处理流程,从"人先看内容再做判断"转变为"AI先建议再确认方向",重构了决策路径[1] - AI通过智能推荐、一键总结等功能优先筛选信息价值,引导用户关注特定内容[1] - 行业普遍采用"降低认知负担"的AI产品设计逻辑,鼓励减少主动思考[2] 认知外包的依赖效应 - 用户行为显著变化:从自主筛选信息转向依赖AI预处理,注意力分散且思考动力下降[3] - 大脑偏好省力路径,AI提供的"低能耗"认知方式导致自主分析信心下降[4] - 公司系统性推动AI嵌入工作流程(如AI客服、AI做PPT),可能弱化员工批判性思维能力[6] AI对专业能力的潜在影响 - 学术领域出现双向AI依赖:学生用AI分析资料,教师用AI检查论文质量[7] - 创意行业呈现同质化趋势,品牌推广从头脑风暴转向AI生成方案,导致创新想法减少[13] - 经验积累方式改变:从内化沉淀转为外部存储,可能影响直觉判断等核心能力[17][18] 数据与研究的争议性 - 部分AI工具引用虚假研究数据(如大脑活跃度下降30%、海马体缩小8%),缺乏可靠出处[9][11] - 行业需警惕AI输出内容的可信度,避免形成"看似合理"的认知偏差[12] 人机协作的边界探索 - 欧盟提出"AI无权回答为什么",强调人类需保留终极判断权[23] - 未来角色可能从AI使用者演变为"个人AI助理守护者",需保持自主创造力[25][26] - 工具理性时代需平衡效率与慢思考,保留质疑空间以对抗认知惯性[20][24]
别让AI替你说出那句“我觉得”
虎嗅· 2025-06-05 14:41
好像我们越来越倾向于,先看AI输出的内容,再进行二次加工和优化。 昨天凌晨,ChatGPT推出新功能,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过去的决策流程是:人先看内容,再做判断, 最后执行;现在则是先提出问题,AI给出建议,再确认方向,接着一步步推进下去。 AI正在重构我们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它在帮我们决定:哪些信息应该优先被看到,哪些内容更有价 值,哪些观点更值得深入探讨。 这让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们是否正在亲手制造一种"认知外包"的依赖? 我觉得:是。毋庸置疑,AI设计的本质是鼓励人们少思考。现在许多AI产品的底层逻辑就是"降低认知 负担",比如一键总结、自动归类、智能推荐等。 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我经常使用Notion AI,在没有AI之前和有了AI之后,我的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 化。 以前对很多信息的筛选、整理,都是我亲自搞定,现在不需要了。不用自己动手之后,我发现,自己的 注意力开始变得散漫,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有强烈的思考的动力。 我现在会习惯性地先把内容丢给AI粗略过一遍,觉得有点价值,就直接导入文档。等要进一步处理 时,再继续向AI提问。 这些功能确实提高了效率,但也在无形中引导我们放弃主动筛选和判断的过程。 这 ...
Z Product|Product Hunt最佳产品(5.12-18),Notion AI会议助手爆火,两华人产品前五
Z Potentials· 2025-05-22 11:40
AI Meeting Notes by Notion - 集成于Notion生态的AI会议助手 核心功能包括实时语音转录 智能要点提炼和自动生成待办事项 [6] - 目标用户为产品经理 远程团队及知识型工作者 解决会议记录效率低和信息遗漏问题 [6] - 与Notion数据库原生兼容 可直接将会议纪要转化为可执行任务 形成工作闭环 [6] - 获得791个Upvote和45条评论 市场表现突出 [7] Probo - 开源合规管理平台 帮助初创企业一周内完成SOC2/ISO27001/HIPAA等认证 [8] - 目标用户为SaaS 医疗科技和金融科技初创公司 解决合规成本高和流程冗长问题 [11] - 核心功能包括多标准合规框架智能适配系统 实时合规状态仪表盘和AI风险漏洞扫描引擎 [11] - 获得764个Upvote和114条评论 用户参与度高 [12] Inkr 2.0 - 实时智能转录工具 整合实时转录 语义分析和知识管理 [14] - 目标用户为记者 内容创作者及高频会议参与者 解决传统转录工具延迟高和信息碎片化问题 [14] - 核心功能包括毫秒级实时转录引擎 AI增强的智能笔记模板和跨会话语义搜索系统 [14] - 获得715个Upvote和78条评论 市场反响良好 [16] Syft AI - AI驱动的个性化新闻聚合平台 用户可自定义关注主题并获取权威摘要 [17] - 目标用户为知识工作者和行业分析师 解决传统新闻平台内容冗杂和个性化不足问题 [19] - 核心功能包括自定义新闻主题与兴趣标签 AI自动生成多源权威新闻摘要 [19] - 获得663个Upvote和126条评论 用户互动积极 [21] FirstQuadrant - AI驱动的B2B销售自动化平台 帮助团队高效管理销售流程 [22] - 目标用户为SaaS公司和创业团队 解决销售线索流失和跟进不及时问题 [25] - 核心功能包括AI驱动的销售线索挖掘与自动化跟进 多渠道邮件管理和个性化触达 [25] - 获得641个Upvote和182条评论 市场认可度高 [26] Gadget - 集成AI助手的开发者平台 提供一站式应用开发 部署与扩展体验 [27] - 目标用户为Web开发者和初创团队 解决传统开发流程工具分散和集成复杂问题 [29] - 核心功能包括内置AI助手支持代码生成 一体化基础设施和框架 丰富的第三方集成能力 [29] - 获得551个Upvote和77条评论 开发者关注度高 [30] Shadow - 无侵入式AI会议效率工具 实现会议转录 任务分配与执行追踪一体化 [31] - 目标用户为销售 项目管理及咨询专业人士 解决机器人介入导致的会议干扰问题 [33] - 核心功能包括无机器人参会模式下自动转录 AI自动识别行动项并关联CRM/协作工具 [33] - 获得507个Upvote和68条评论 用户体验良好 [34] NotionApps 2.0 - 无代码平台 支持用户基于Notion数据库快速构建和发布Web应用 [35] - 目标用户为初创企业和远程团队 解决传统开发周期长和成本高问题 [38] - 核心功能包括实时双向数据同步机制 40+可配置组件库 原生集成Google登录与企业SSO [38] - 获得495个Upvote和41条评论 市场潜力大 [39] Bugster - AI驱动的自动化测试代理 帮助开发者将用户流程即时转化为测试用例 [40] - 目标用户为中小型开发团队及独立开发者 解决测试用例编写耗时长和维护成本高问题 [43] - 核心功能包括基于用户行为录制的智能测试用例生成 AI驱动的模糊测试引擎 [43] - 获得490个Upvote和45条评论 开发者需求旺盛 [44] Magic UI - 面向设计工程师的开源UI组件库 助力高效打造高质量动画和响应式网页界面 [47] - 目标用户为Web开发者和设计师 解决动画实现难和组件复用性低问题 [47] - 核心功能包括150+免费且开源的动画组件和模板 与主流UI库的兼容性 [47] - 获得537个Upvote和73条评论 设计社区反响热烈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