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Osmo360
icon
搜索文档
报告:在全景相机市场 大疆获得中国电商渠道49%的市场份额
证券时报网· 2025-10-28 17:55
公司市场表现 - 大疆首款全景相机Osmo360在中国电商渠道市场份额达49% [1] - 大疆Osmo360全球市场份额达43% [1] - 公司于今年7月31日进入全景相机领域 [1] 行业信息来源 - 市场数据来源于久谦咨询发布的全球全景及运动相机市场研究报告 [1]
最新:大疆运动相机全球市占第一近70%,全景相机市占近50%
雷峰网· 2025-10-28 17:00
全球运动相机市场格局变化 - 全球运动相机市场份额出现显著变化,市场格局正经历快速重构 [2] - 美国品牌GoPro市场份额从2022-23年的75%以上大幅收缩至2025年的18% [2] - 大疆在2025年第三季度以66%的全球收入市场份额成为市场第一,影石占据约13%的市场份额 [2] 大疆市场表现 - 大疆Osmo Action 5 Pro、Osmo Nano、Osmo Action 4三款产品包揽京东运动相机金榜前三 [7] - 大疆凭借多年战略布局、产品节奏及生态协同快速崛起 [2] - 公司在运动相机和全景相机的市占率证明其科技硬实力及在全球手持影像市场的领先地位 [11] 全景相机市场格局 - 全景相机市场格局迎来激烈变动,大疆于今年7月31日入局该领域 [4] - 大疆首款全景相机Osmo360在不到三个月内,在中国电商渠道获得49%的市场份额,全球市场份额达43% [4] - 大疆Osmo 360在京东户外全景运动相机热卖榜发布近3个月即夺得榜首,并已占据榜首位置49天 [9]
大疆降价被喷,影石老板出面道歉
36氪· 2025-10-14 21:35
大疆降价事件与市场反应 - 大疆于10月8日启动为期6天的史上最大幅度降价活动,多款主力产品价格下调[9] - 具体降价产品包括:无人机Mini4 Pro直降1478元,运动相机Action 4降幅超950元,Pocket 3全能套装降价900元[10] - 降价引发部分消费者不满,认为自身利益受损,并将大疆推上热搜,大疆官方未就此事件公开发表道歉声明[12][13] 影石公司的竞争策略 - 作为大疆的竞争对手,影石公司老板刘靖康在10月13日凌晨通过微博,就大疆降价事件向消费者致歉[5] - 为表达歉意,影石为在特定时间段内购买大疆产品的客户提供100元无门槛代金券,并举办抽奖活动赠送影石或大疆全家桶产品[5][6] - 此举动被视作一次巧妙的营销,旨在展示行业格局,争取用户好感,并吸引对大疆不满的客户群体[14][29] 大疆与影石的竞争格局 - 大疆与影石总部均位于深圳,彼此距离仅10公里,并在各自核心领域达到行业领先地位:影石全景相机市占率达81.7%,大疆无人机市占率为85%[17] - 2023年下半年,两家公司相互跨界进入对方核心领域:大疆于7月31日推出首款8K全景相机Osmo360,直接对标影石核心产品[19] - 作为反击,影石于8月14日宣布全景无人机“影翎Antigravity”开启公测,瞄准大疆垄断70%以上份额的无人机市场,此消息使其股价两天内涨停,市值暴涨400亿元[19][20] 影石公司管理风格 - 影石公司老板刘靖康为90后,其管理风格以创新和出格举动为特点[22][23] - 在影石上市时,刘靖康未穿西装,而是身着文化衫,并使用Insta360全景相机代替传统棒槌完成敲钟仪式[26] - 为犒劳团队,刘靖康曾举办“撒钱庆功会”,向一百多位研发员工撒现金红包,此次代替大疆道歉也被视为其独特风格的体现[27][29]
大疆降价风暴背后,藏着一场生死攻防战
商业洞察· 2025-10-11 17:39
文章核心观点 - 大疆在2025年10月初对多款产品进行的大幅降价促销,并非简单的清库存行为,而是消费级影像设备市场竞争加剧背景下,为应对专业对手和跨界手机巨头所采取的主动防御策略,旨在构筑价格护城河并抢占市场[5][24][37] - 此次降价引发了显著的消费者维权问题,暴露出公司在不同销售渠道(尤其是线下)的价格政策、售后标准及与消费者的沟通方面存在明显不足[3][17][23] 降价事件与消费者反应 - 2025年10月初,大疆预告对Pocket 3系列、运动相机、无人机等多款产品进行限时促销,其中Osmo Pocket 3全能套装降价900元,运动相机Action 4最高降价949.8元[15][16] - 降价导致部分在促销前刚完成购买的消费者产生强烈不满,社交媒体上出现大量“刚买就降价”的维权声音,消费者自嘲为“大冤种”[3][14][15] - 消费者能否获得价差补偿或退货,高度依赖购买渠道,线上平台通常提供7天价保和30天无理由退货,而线下渠道政策不一,部分门店拒绝补偿或处理方式混乱[17][18][21] 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 大疆在全球智能影像设备市场的份额出现显著下滑,从2023年的19.1%降至2024年的13.2%,而专业竞争对手影石创新的市场份额同期从28.4%提升至35.6%[25][27] - 公司面临来自手机巨头的跨界竞争压力,OPPO和vivo均已启动手持智能影像设备项目,并计划在2026年及以后推出产品,其拥有技术积累、供应链和线下渠道优势[32] - 大疆已于2025年7月底推出全景相机Osmo360,直接对标影石产品,并以更低价格(从2999元降至2585元)冲击市场,展开反击[28][29] 降价行为的战略意图 - 对于上市近2年、销量破千万的Pocket 3,降价符合行业新品发布前清理老款库存的惯例,但此次远超常规的降幅表明其意图不止于此[33][34][35] - 大幅降价的核心战略目的是构筑“价格护城河”,通过压低老款产品价格,提高新入局手机厂商的定价难度,从而拖慢其市场渗透速度,为下一代产品Pocket 4的上市争取缓冲期[36][37] - 此策略被视为以短期利润换取市场和用户生态黏性的选择,是专业影像厂商与跨界巨头较量的开始,预示着消费级影像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37][38]
影石无人机升空,能否撼动大疆?
新财富· 2025-08-27 22:54
行业竞争态势 - 互联网即时零售竞争在消费电子行业重演 影石创新进军无人机赛道与大疆进入全景相机赛道形成直接竞争 [2][3] - 两家公司总部均位于深圳 距离不到10公里 相互进入对方核心产品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4] 影石创新公司战略 - 公司以孵化品牌"影翎 Antigravity"进军无人机赛道 首款8K全景无人机影翎Antigravity A1预计2026年初发售 [2] - 官宣进军无人机后 公司股价连续两天20cm涨停 市场反应积极 [2] - 公司2024年全景相机产品线收入47.89亿元 占总营收55.74亿元的绝大部分 市场份额达到81% [23] - 全球全景相机市场规模约60亿元 公司寻求无人机市场作为第二增长曲线 [23] 大疆竞争策略 - 大疆迅速推出第一代全景运动相机Osmo360 直接对标影石旗舰产品Insta360 X5 [3] - Osmo360售价2500元 比Insta360 X5便宜近800元 采取价格竞争策略 [3] - 大疆在产品中投入定制1/1.1英寸方形CMOS 传感器利用率提升25% 总面积是影石X5 CMOS的1.5倍 [15] - 大疆坚持专业可靠和电影感的产品哲学 追求同价位最好画质 [13] 影石产品差异化 - 影翎A1重量仅249克 舍弃行业标配增稳云台模块 定位入门级无人机玩家 [18] - 公司采用"先拍摄后取景"的创新理念 通过360°全景技术降低用户创作门槛 [19] - 产品结合360°实时拍摄与无人机功能 用户只需控制飞行 取景构图可在后期完成 [20] - 支持通过VR眼镜沉浸式回顾飞行过程 可观看不同视角景色 提供传统无人机无法比拟的体验 [20] 市场规模对比 - 2024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889亿美元 其中消费级无人机规模240亿美元 [24] - 大疆占据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0%份额 [24] - 影石从60亿元规模的全景相机市场进入240亿美元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 市场空间显著扩大 [23][24] 公司竞争优势 - 影石创新与大疆同样具备从芯片底层到应用开发的全栈研发实力和供应链基础 [10] - 公司创始人自信表示大疆未遇到过类似对手 双方在技术研发和供应链效率方面各有所长 [10] - 公司选择用软件和创意重新定义无人机 与大疆追求硬件参数优异的策略形成差异化 [17][21]
20万现金雨点燃商战!影石创新市值3天飙涨300亿,正面“硬刚”大疆
搜狐财经· 2025-08-22 16:11
公司动态 - 影石创新创始人刘靖康以20万元现金雨形式庆祝公司新品发布 [1] - 公司于8月14日宣布全景无人机品牌"影翎 Antigravity"开启公测 计划2026年1月正式发售 [2] - 公司股价在8月15日出现20%涨停 收盘价达224.42元/股 市值升至899.92亿元 [2] - 公司市值在8月18日升至1079亿元 8月19日进一步飙升至1203亿元 [3] 市场竞争 - 大疆于7月31日推出全景相机Osmo360 进入影石创新主营领域 [4] - 影石创新随即宣布将Insta360 X5产品降价500元作为应对 [5] - 公司通过影翎 Antigravity产品正式进军无人机领域 直接挑战大疆市场地位 [5] 行业地位 - 影石创新连续6年保持全球全景相机市场首位 2024年市占率达67% [5] - 大疆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超过70% 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5] - 双方均在各自领域达到市场垄断地位 需通过拓展新业务维持高增长预期 [5] 战略布局 - 两家企业从防御性竞争转向相互渗透核心业务领域 [4][5] - 行业竞争焦点转向创新实力与市场布局精准度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