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BOX
icon
搜索文档
慧翰股份(301600) - 2025年6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10 17:06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6 月 9 日 15:30 - 16:30,地点在 1楼 5 层会议室(一),参与单位为中邮证券,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冯静女士、潘敏涛先生 [2]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现场参观 [2] 车联网智能终端相关 - 车联网智能终端包括 TBOX、eCall、电池监测装置、换电系统等,eCall 和 TBOX 销售未细分 [2] - 为宁德时代等新能源行业客户提供端云协同的数字化电池管理解决方案,产品与 BMS 系统配套,已量产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换电系统及电网储能系统等领域 [5][6] 研发模式与进展 - 高度重视前瞻性研发,依据行业动态和竞争趋势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布局,对现有技术持续升级迭代,按客户需求推进研发,研发费用逐年稳步增长 [2] - 秉承“平台化、模块化”理念建设技术研发体系,迭代平台化产品架构,形成领先的平台迭代和模块深度开发能力,可按客户需求配置产品软硬件,缩短开发周期,满足差异化需求 [2][3] eCall 系统相关 - eCall 系统即车载紧急呼叫系统,用于道路生命救援,触发方式分自动和手动,需通过多项认证,要确保极端恶劣环境下正常运行 [4] - 中国 eCall 强制性标准 AECS 于今年 4 月 25 日正式发布,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已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应用 [5] - 公司 2019 年取得国内第一张欧盟 eCall 认证证书和全球首批符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 UN - R144 标准的认证证书,2025 年 1 月 6 日获得欧盟新一代 NG eCall 证书,是 eCall 国标的起草单位和自主品牌出海 e - Call 主力供应商 [7] 产能安排与应对 - 公司有柔性生产线,组建高度柔性化智能制造体系,自有产线负责研发设计、核心零部件生产及工艺流程验证优化,关键核心零部件由自有产线生产 [7] - 与外协厂合作进行非核心零部件委外加工,对其进行验厂和监督管理,未来视市场情况扩大产能 [8] TBOX 功能相关 - TBOX 是车载信息交互核心控制器,通过汽车通信总线接入车内网络,实现与各控制器的监测、诊断等功能,结合云端 TSP 系统形成车联网架构,提供车联网智能化服务 [10] - 支持扩展蓝牙、WiFi 等短距离无线通信,内置多频多星座定位模组,实现高精度定位服务,智能网联汽车需安装 TBOX 实现网联功能 [10]
慧翰股份(301600) - 2025年5月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9 12:56
经营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22 亿元,同比增长 25.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75 亿元,同比增长 37.5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1.70 亿元,同比增长 37.04% [2] - 2025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2.16 亿元,同比增长 16.85%;归母净利润为 4329.8 万元,同比增长 30.67%;扣非净利润为 4158.37 万元,同比增长 35.18% [2] 国标 AECS 情况 - 2025 年 4 月 25 日正式发布,2027 年 7 月 1 日起,中国销售的 M1/N1 类车型将强制标配,目前相关技术细则、认证标准不明确 [2] - 国标出台前国内类似系统缺乏统一规范,发布后原有系统需向国标靠拢,最终搭载符合国标的 AECS 系统 [2][3] 国产 eCall 产品 - AECS 标准落地将带来百亿级市场增量,市场竞争或使终端价格下降,但产品价格有底线,产业内企业会注重产品力而非价格底线 [4] - 产品技术门槛体现在功能和可靠性上,需通过多种认证,确保极端恶劣环境下正常运行,公司产品有竞争优势 [5] 欧盟 NG eCall 与国标对比 - 公司是全球首批获欧盟 NG eCall 认证企业,该认证是传统 eCall 系统升级,从 2G/3G 升级为 4G/5G 与 IMS 技术,提升数据传输能力和网络兼容性 [6] - 国标 AECS 通信网络适用 4G/5G,定位系统集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数据传输和语音通道不同 [6] 车联网智能终端 - 采用平台化、模块化研发方式,结合客户定制化需求与模块化功能,覆盖多级别、多类型车型,提高研发效率、降低成本、提升通用性 [6][7] - 包含多种形态,存在交叉合并,难以统计 eCall 和 TBOX 具体占比,以车联网智能终端口径披露 [7] 供应商情况 - eCall 对强度及精度要求高,公司供应商主要供应特定元器件,未做过终端产品,尝试做 eCall 产品可能性不大 [7]
慧翰股份20250507
2025-05-07 23:2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汽车环保、车联网智能终端 - 公司:慧翰股份 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表现与业绩规划 - 2024 年营收 10.22 亿元,同比增长 25.68%;归母净利润 1.75 亿元,同比增长 37.54%;扣非净利润 1.7 亿元,同比增长 37.04% [3] - 2025 年一季度营收 2.16 亿元,同比增长 16.85%;归母净利润 0.43 亿元,同比增长 30.67%;扣非净利润 0.42 亿元,同比增长 35.18%,接近 40%复合增长率 [2][3] - 2025 年在手订单饱和,净利润率持续提升,聚焦优质市场和客户,海外布局成效好,盈利能力强 [3] 中国版 ECO 强制安装国标影响 - 4 月 28 日发布,比预期提前,2027 年 7 月 1 日起新上市车辆强制安装,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安装节奏加快,大规模销售在 2027 年 7 月 1 日后 [5] - M 类和 N 类车型均需安装,中高端车型或更早安装,15 万以下中低端车型 2027 年前后执行 [6] - 国标不区别对待 M 类和 N 类车型,N 类车企更看重成本 [7] 社会效益 - 欧盟 eCall 系统每年挽救 2000 - 2500 人生命,减少超 200 亿欧元经济损失,中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约 6 万,参照欧盟数据每年可挽救 7000 人以上 [2][9] 市场竞争 - 公司在国内 CECO 环保领域市占率超 90%,国标推出吸引更多厂商,竞争或加剧,但公司凭技术和市场地位有望保持领先 [2][9] - COX 产品竞争门槛高,需多种认证、与车厂长时间磨合、严格把控供应链 [12] 欧盟标准与认证 - 欧盟 NGECO 认证对公司欧盟市场发展意义重大,公司已获认证,可无缝衔接新标准,为业务拓展打基础 [4][15] - 国内版本与欧盟 NGE 接口相似,国内与欧盟标准等同 [4][16] 产品技术与优势 - TBOX 与 ECALL 业务线共享技术平台,平台化、模块化设计,在完备 TBOX 上加 ECALL 功能不难,切换容易且可靠性一致 [17] - 产品设计极简化,元器件选型严格,配备汽车级备用电池,使用镍氢电池,质检高于国标和欧盟规定,遵循 VDA6.3 质量管理体系 [12] 市场机会与发展趋势 - 新势力车企随国标出台将重新评估改造设备系统,带来市场机会 [21][22] - 预计国内市场 2027 年大规模爆发性增长,2026 年可能启动 [4][3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本月召开 COX 标准测试会议,会后提供初步指导,后续需磨合 [8] - ECALL 和 TBOX 组合价格比分别购买单独产品便宜,拆分成本在报表难明确体现 [18][19] - 国产 ECALL 强制安装政策节奏超预期,后市场生态建设需等更多政策和标准落地,涉及多链条体系建设 [20] - 产业链分工决定上游供应商不太适合进入 ECU 产品整机生产领域 [23] - 2024 年公司 8.4 亿元收入无法细分 TBOX 或 ECU 比例 [24] - 公司主要收入来自欧洲、中东、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中国汽车出口依赖法规或标准 [25] - 公司前期集中中国汽车出口,2024 年开始有与海外本土车厂合作,2025 年有未披露合作项目 [26][27] - 公司在欧洲市场市占率不到 10%,在中国车企出海选中国供应商方面市占率超 90% [28][29] - 车厂自行生产 TBOX 产品不具性价比,专业企业提供业务更具成本效益 [32] - 今年以来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一季度业绩趋势良好,具体数字因 IPO 信息披露要求不便透露 [33]
慧翰股份(301600):业绩稳健增长 重视ECALL国标政策进程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50
公司业绩 - 2024年实现营收10.22亿元,同比增加25.68%,归母净利1.75亿元,同比提升37.54% [1]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2.16亿元,同比增长16.85%,归母净利0.43亿元,同比+30.67% [1] - TBOX与eCall终端合并收入8.42亿元,同比增长32.19%,物联网智能模组营收1.36亿元,同比减少6.73%,软件及服务营收0.41亿元,同比提升41.2% [1] - 2024年毛利率29.07%,较2023年提升2.60pct,净利率17.17%,较2023年提升1.48pct [1] 研发与客户 - 2024年研发费用0.67亿元,同比增长22.84%,在研项目包括NG-eCall新紧急呼叫协议、5G R16通信模组等 [2] - 累计获得知识产权170项,客户包括上汽、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广汽、长安、小米、理想、蔚来、宁德时代、德赛西威等 [2] 行业地位与政策 - 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获得欧盟、联合国、阿联酋认证的企业,为国产车出口海外市场提供eCall终端 [3] - 参与中国版eCall标准AECS核心部分起草,若标准实施,eCall将成为中国汽车法规件 [3] - 2024年我国汽车出口量585.9万辆,国内汽车销量3143.6万辆 [3]
车路云专题解读
2025-04-28 23:33
纪要涉及的行业 车路云一体化行业、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汽车芯片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车路云一体化建设现状与发展 - **政策驱动建设加速**:2024 年 1 月工信部联合五部门发布通知,明确政策导向,各地和车企积极推动建设;2025 年 4 月发布支持政策,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加速推进[2][3] - **财政投入情况**:2025 年预计约 1000 亿元预算内投资用于地方先行先试及开工建设项目,专项债规模约 3000 多亿元用于车路云及相关基建和数字化转型;以北京为例,2024 年投资规模约 99.7 - 100 亿,全国投入大,需社会自筹与市场参与[2][4] - **建设重点与创新场景**:各地积极推进智能驾驶与 V2X 通信相关项目,重点关注智能驾驶技术发展、V2X 通信技术应用,创新场景包括智慧停车、公交、物流等系统,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和居民出行体验[2][4][5] - **建设节奏与重点项目**:2025 年 4 月起项目密集落地,进入加速建设阶段,政府对速度和质量要求高;各地有多个重点项目,如无锡 3.59 亿元项目、北京近 1000 万元勘察项目、杭州约 4000 万元建设项目等[6][7][8] 自动驾驶发展模式 - **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关系**:两者是互补关系,单车智能强调车辆自身硬件配置及算法能力,车路协同将部分主动权交给公共管理系统,通过云端算力实现更高效的资源优化[15][16] - **应以车路协同为主发展**:从行业和市场资源最优化应用角度,车路协同涉及公共交通大规模活动,需政府或授权组织管理,将部分计算任务交给云端可提高整体效率,实现最优资源配置[18] 技术融合与协同 - **软硬件协同**:车辆测试中,高阶自动驾驶发展中车辆芯片算力最大化、传感器配置优化等技术能与道路测试良好协同,边缘算力和云端算力结合可实现超视距功能[17] - **数据融合与信息补充**:车辆硬件可通过云端传输数据给人工智能系统,构建道路协同场景,单车采集可补充未被路端传感器覆盖的交通参与者信息[21] - **硬件互动联系**:计算单元、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硬件通过融合算法生成数据与路端联系[23] - **软件互动联系**:软件层面中间件提供通讯和数据传输及调度功能,应用软件在车载屏幕显示数据及警告信息,OBU 具备 BTRX 通讯技术实现数据通信[24] 车企动力与云端应用 - **车企动力**:当前车企在 V2X 技术设备及更高阶自动驾驶通信方面动力依然较高,主要试点企业积极参与相关建设,配合车路云一体化,但多数车企选择部分车型配置硬件和软件[24][25] - **云端解决方案进展**:云端解决方案发展有先后顺序,20 多个主要试点区域取得较好进展,如快速救援、智慧路口等解决方案落地实施[26] - **云端技术应用案例**:导航系统超视距信号灯读秒功能、绿色通道技术在一线城市全面覆盖或推广,上海落地高速公路和快速路 V2X 预警服务[27][28] 汽车产业政策与市场 - **eCall 系统发展**:海外 eCall 系统推进迅速,国内 eCall 及 ACS 建设逐步推进,相关部门正研究制定标准[29] - **新政策预期**:预计 2026 年正式批准新政策并实施,不追溯既往,仅适用于新出车辆[30] - **对乘用车市场影响**:中国乘用车市场平均销量约 3000 万辆,TBOX 渗透率 70% - 80%,新能源车改造成本约两三百元,燃油车低配车型改造成本约七八百元[32] - **欧洲市场启示**:欧洲市场救援后市场健全,中国若推行全民性强制性政策,需加强救援体系建设,高端品牌可接入第三方服务提升竞争力[33] - **后市场情况**:后市场需求存在但难度较大,欧洲无追溯既往安装 EQRx 先例,国内不强制安装,第三方企业可能推动但对低价车型消费者吸引力有限[34] 汽车芯片国产化 - **国产化水平**:2025 年国产座舱芯片国产化水平约 15% - 20%,自动驾驶域控芯片国产化水平约 40 - 45%[34] - **市场份额**:地平线产品不会全面替代其他品牌,在中档芯片领域市场份额预计最多占 80%,剩余 20%留给其他玩家[3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无锡财政结构为中央财政占比 30%,省级财政占比 20%,地方财政占比 20%,地方企业自筹资金占比 30%[14] - 2024 年 6 月国家多部委联合披露 9 个联合试点主体,上汽使用主体为赛可出行,后续政策更新涉及具体试点城市及领域[24] - 有公司推出接送小朋友车辆停靠收费服务引发居民困扰[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