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WesCarber碳中和数字化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数据之声|苗海涛:以数据为核心引擎 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2 10:29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9月12日电(张子轩)10日,由中国经济信息社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经社数研中心")举办的新华数字经济沙龙·2025年秋季研讨在 京举行,与会嘉宾围绕"做好中期评估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叠加倍增效应"主题建言献策。河钢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钢数字")绿色低碳事业部 常务副总经理苗海涛表示,数据已成为驱动钢铁行业从传统高耗能模式向数字化、绿色化智能转型的核心引擎,在碳管理、产品创新和供应链协同等领域正 释放显著价值。 "作为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威赛博平台已实现 53 万台设备连接,部署3000余个工业APP和3400多个工业机理模型,具备强大的物联网数据 接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决策能力,为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底座。"苗海涛表示,在绿色低碳赛道,结合"基于智能数采的碳中和数字化 解决方案"来看,数据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其一,通过数据能够为企业勾勒精准碳画像,通过 5G、物联网等技术采集生产、能源等海量数据,清晰掌握企业当前问题现状,为精准决策提供依据; 其二,推动流程优化,利用算法模型对海量数据深度分析,预测能耗与碳排放趋势等,支撑企业精 ...
科技赋能 智造未来--中国钢铁产业锻造高质量发展新范式观察
高端化转型 - 中国钢铁行业近10年投资1.2万亿元进行产能置换,完成近3亿吨产能重置,并支出超1万亿元研发经费推动产品高端化突破 [2] - 首钢集团MCCR生产线实现从钢水到钢卷仅需25分钟,轧制时间仅为传统工艺1/8,产品最薄达0.7毫米 [2] - 鞍钢集团热成形车轮钢强度为铝合金轮6倍,重量与精度媲美铝合金轮,综合成本仅为铝合金轮70% [2]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要求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工艺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 [3] 智能化转型 - 河钢数字WesCarber平台实现40余道工序510万条碳数据采集,自动化覆盖率75%以上,报告生成效率提升83% [4] - 中国宝武启动"2526"工程推动AI本地化应用,搭建钢铁行业模型化运行平台,加速大数据与AI技术深化应用 [5]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门提出到2026年钢铁行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实现系统性数字化发展转变 [5] 绿色化转型 - 截至2025年6月全国完成5.98亿吨钢铁产能超低排放改造公示,预计年底覆盖80%产能,行业累计投入超3000亿元 [6][7] - 中国低碳排放钢评价标准获国际认可,中冶集团推出氢冶金"制-储-荷-用"一体化解决方案,中国钢研开发电炉高效冶炼技术 [7] - 中国钢铁行业构建覆盖生产全流程的绿色制造体系,超低排放标准为全球最严苛 [6][7] 行业活动与政策 - 第14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以"科技赋能·新质未来"为主题,探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路径 [1] - 科技创新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核心引擎,推动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跃迁 [3]
科技赋能 智造未来——解码中国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新趋势
新华社· 2025-08-12 15:23
在全球经济绿色复苏与产业链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中国钢铁行业如何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8月5日至 10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暨首届中国国际钢铁周在上海举行,活动围绕"科技赋能·新质未 来"主题探讨了钢铁行业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的创新实践与发展路径。 高端化: 万亿研发投入重塑竞争力 在首钢集团展区,一张由钢铁制成的冬奥会明信片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明信片上冰墩墩热情灵动,而 整张明信片最薄处只有约0.06毫米,被称作"蝉翼钢"。"这薄度约为一根头发的直径,展示了我国钢铁 制造的技术突破和前沿发展。"首钢京唐公司融媒体中心主持人王宇说。 记者在大会上了解到,近十年,中国钢铁行业投资1.2万亿元进行"产能置换"——用全新产能替代旧产 能,完成了近3亿吨产能重置,并支出超1万亿元研发经费,推动产品向高端化突破。 "我们建设了MCCR世界首条具有灵活生产模式的第三代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现在从'钢水'到'钢 卷'仅需25分钟,轧制时间仅为传统热连轧工艺的八分之一,产品最薄能做到0.7毫米,水平全球领 先。"首钢集团智能制造软件产品总监孔志刚说。 中国宝武于今年2月启动了"2526"工程,推动DeepSeek ...
中国钢铁产业锻造高质量发展新范式观察
新华财经· 2025-08-11 07:37
高端化转型 - 首钢集团展示"蝉翼钢"技术突破,最薄处仅0.06毫米,相当于头发直径 [2] - 近十年行业投入1.2万亿元进行产能置换,完成近3亿吨产能重置,研发支出超1万亿元推动高端化 [2] - 首钢MCCR生产线实现钢水到钢卷仅25分钟,轧制时间仅为传统工艺1/8,最薄产品达0.7毫米 [2] - 鞍钢热成形车轮钢强度为铝合金轮6倍,重量精度媲美铝合金,综合成本仅为70% [2] - 工信部《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强调科技创新,要求加大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 [3] 智能化转型 - 河钢数字WesCarber平台实现510万条碳数据采集,自动化覆盖率达75%,报告生成效率提升83% [4] - 中国宝武启动"2526"工程,推动AI本地化应用,构建钢铁行业模型化运行平台 [4] - 宝钢1996年开发的产销管理系统提升竞争力,当前智能化转型被视为标志性工程 [4] - 工信部等九部门提出到2026年实现行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5] 绿色化转型 - 截至2025年6月全国完成5.98亿吨产能超低排放改造公示,预计年底覆盖80%产能,累计投入超3000亿元 [7] - 中国低碳排放钢评价标准获国际认可,中冶推出氢冶金一体化解决方案,钢研攻关电炉绿色智能化技术 [8] - 行业构建覆盖生产全流程的绿色制造体系,超低排放标准为全球最严苛 [7][8] 行业整体发展 -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主题为"科技赋能·新质未来",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路径 [1] - 科技创新成为转型升级核心引擎,推动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跃迁,催生国际竞争力产品 [3][8] - 智能化技术(AI、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推动全产业链"数智化"拓展 [4][5] - 绿色转型通过超低排放改造、低碳技术研发和数字化赋能实现 [7][8]
观察丨答好“加分题” 中国企业正全力构筑“绿色护城河”
证券时报· 2025-06-08 21:06
碳博会概况 - 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以"走向碳中和之路"为主题,吸引300余家企业参展,展示面积达4万平方米 [1] - 中国企业将"双碳"目标从"必答题"升级为"加分题",主动构建"绿色护城河"以抢占未来竞争先机 [1] 绿色能源与航运业发展 - 申能集团展示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该燃料被国际航运业视为未来10-20年核心绿色替代燃料 [1] - 上海港作为全球最大集装箱港口,预计年绿色甲醇加注需求达40-50万吨,正建设配套加注中心以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 [1] - "十五五"期间上海将通过绿色能源制造、船舶供应及标准制定实现航运业"弯道超车" [1] 传统行业低碳转型 - 河钢集团旗下盈碳科技推出WesCarber碳中和数字化平台,3年累计服务超200家工业企业,2023年起独立运营并融合AI技术 [2] - 钢铁行业2025年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后,碳管理需求激增推动该平台持续升级 [2] ESG国际化趋势 - 中国企业通过对接国际ESG标准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将可持续发展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2] - 国际投资者偏好ESG指数表现优异企业,部分评级机构已将ESG纳入信用评级体系 [3] 企业战略转变 - 参展企业展示从"被动合规"到"主动谋势"的转变,将减排视为产业先机与战略抉择 [3] - 领先企业建立ESG政策跟踪机制,将合规纳入战略规划并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