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族激光 - 长期顺风 + 份额提升;上调至 “增持” 评级
2025-10-09 10:00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大族激光(股票代码:002008 SZ)[1] * 行业为工业激光设备制造,核心聚焦于印刷电路板(PCB)设备行业,并涉及3C消费电子、新能源、半导体等设备领域 [2][4][43] 核心观点与论据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上调 * 摩根士丹利将大族激光的评级从“持股观望”(Equal-weight)上调至“增持”(Overweight)[1][5] * 目标价从人民币23.50元大幅上调至人民币48.00元,隐含18%的上涨空间 [1][6][29] PCB业务强劲增长动力 * 中国PCB制造商的资本支出扩张速度快于预期,主要受AI服务器强劲需求驱动 [2] * 公司PCB新订单年内至今保持强劲势头(同比高速双位数增长)[2] * 预计2025年AI相关需求将占其PCB设备总需求的约40% [2] * 公司有望受益于:1) PCB资本支出中50-60%将投入设备,其产品矩阵覆盖其中超一半;2) 市场份额提升——2024年其在全球PCB设备市场份额约7%,在钻孔设备领域份额约20%;3) 产品组合优化推动平均售价提升,例如供给深南电路的高端机械钻孔机单价约150万元人民币,远高于传统的60-70万元人民币 [2] 激光钻孔技术迭代与机遇 * AI服务器需要的高密度互连(HDI)和多层板(>18层)推动激光钻孔设备采用加速 [3] * 主要竞争对手三菱电机在CO2激光钻孔设备供应上存在限制(年产能约500台,交付周期长)[3] * 公司推出超快激光钻孔设备,相比CO2激光具有更小的热影响区和更高精度 [3] 财务预测与估值方法变更 * 将2025/2026/2027年的净利润预测分别上调3%/11%/36% [4][28][31] * 估值方法从市盈率(P/E)改为分类加总估值法(SOTP),以更好反映PCB业务的增长潜力(其对总净利润贡献已过半)[4][29] * PCB业务使用50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对应约70%的净利润增长),非PCB业务使用22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与其8年历史平均远期市盈率20倍基本一致)[4][29][33] 新的增长驱动因素 * 预计3C业务将在2026年成为另一个增长驱动力,主要得益于苹果可折叠手机的推出,这一因素尚未被市场完全定价 [4][43] * 新能源业务的最坏时期已过,通用激光业务预计在当前的国内制造业投资疲软环境中保持稳定 [44] 其他重要内容 财务数据与预测 * 公司2024年营收为147.71亿元人民币,预计2025/2026/2027年营收将分别增至171.67亿/207.64亿/220.48亿元人民币 [6][31] * 预计毛利率将从2024年的31.8%逐步改善至2027年的32.5% [22][31][50] * 预计净利率将从2025年的6.1%提升至2027年的7.2% [22][31] 风险因素 * 主要风险包括:1) 二级PCB制造商资本支出低于预期;2) 新能源业务出现更多减值;3) 3C设备需求不及预期 [30][53] 市场与行业背景 * 全球PCB产业产值预计在2024-2029年实现6%的复合年增长率,服务器、汽车电子等需求强劲 [8] * 全球专业PCB设备营收预计在2024-2029年实现9%的复合年增长率 [10] * 多层板(>18层)和HDI板在2024年的产值增长表现突出(同比分别增长40.3%和18.8%)[13][14]
拓荆科技-先进沉积设备出货量攀升;宣布定增计划用于新产品扩张;“中性” 评级
2025-10-09 10:00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 Piotech (拓荆科技,688072SS),主营业务为半导体设备制造 [1] * 行业为半导体设备行业,具体涉及先进沉积设备,包括原子层沉积 (AL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PECVD)、可流动化学气相沉积 (Flowable CVD) 等 [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业务发展与产品扩张** * 公司正将业务扩展至面向逻辑和存储客户的先进沉积工具,其中 Flowable CVD 预计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开始量产,并为先进制程节点扩展产品 [1] * 公司于 2025 年 9 月宣布了一项私募计划,计划投资 49 亿元人民币用于先进沉积工具的研发和生产,其中 18 亿元人民币用于产能扩张,20 亿元人民币用于研发中心,显示了公司对研发和向先进工具迁移的承诺 [1][2][4] * 该投资项目预计需要约 5 年时间才能实现半导体设备的大规模生产 [2] **财务表现与预期** *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公司的合同负债环比增长 21%,同比增长 123%,达到 45 亿元人民币,表明在手订单强劲 [1] * 随着新产品的规模生产和交付,预计毛利率将逐步恢复 [1] * 基于先进沉积工具带来的更高收入预期,研究报告将公司 2026E/2027E 的盈利预测分别上调了 3%/4% [5][9] * 由于产品组合变化,2026E/2027E 的毛利率预测被下调 01 个百分点;由于运营效率提高,营业费用率被下调 01 个百分点 [8][9] * 公司 2024 年的研发支出为 756 亿元人民币,2025 年预计为 100 亿元人民币 [1] **估值与投资建议** * 研究报告对 Piotech 维持中性评级,12 个月目标价基于 436 倍 2026 年预期市盈率设定为 232 元人民币 [9][16] * 目标市盈率的设定基于行业市盈率与盈利增长的相关性,对应公司 2026-2027 年预期净利润增长率 31% [9] * 当前股价为 26018 元人民币,相对目标价有 108% 的下行空间 [17] 其他重要内容 **风险因素** * 主要风险包括:半导体资本支出扩张强于或弱于预期、CVD/ALD 产品升级速度快于或慢于预期、竞争环境 [16] **公司特定信息** * 公司的并购可能性评级为 3,表示成为收购目标的可能性较低 (0%-15%) [17][23]
潍柴动力-路演要点 _ 不止重型柴油车;对重型柴油车周期和电动化的担忧似乎过度
2025-10-09 10:00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潍柴动力(Weichai Power,A股代码:000338 SZ,H股代码:2338 HK)[1] * 行业:重型卡车(HDT)、内燃机、新能源动力系统、智能物流(通过凯傲KION)[1][15] 核心观点与论据 重型卡车周期展望:仍处于上行周期早中期 * 管理层对2025年行业销量超过100万辆表示乐观,基于前8个月行业销量已达71万辆的强劲表现,驱动因素包括经济增长、消费复苏和设备更新计划 [6] * 管理层认为当前国内市场仍处于上行周期的早中期,预计未来3-5年将继续向上趋势,年国内销量维持在60万至80万辆区间 [6] * 针对可能实施的国七排放标准,管理层预计政府将在今年底前发布草案征求意见,并预计在2027年底或更晚实施,实施后市场将进一步整合 [6] * 管理层对出口销量维持至少30万辆充满信心 [9] 电气化影响:影响可控,新能源动力系统可形成对冲 * 管理层强调潍柴动力的盈利对重型卡车市场的依赖度已降低,重型卡车发动机对净利润的贡献从过去三年的60%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约40% [9] * 投资者担忧的卡车电气化对发动机总市场的侵蚀,管理层认为电动重型卡车的应用场景仍限于中短途运输,影响主要在于替代柴油重型卡车 [9] * 公司对柴油重型卡车发动机的敞口现已有限,占重型卡车发动机销量的15%-20%,对发动机业务净利润贡献仅为10%-15%(低于公司总净利润的6%) [9] * 柴油机业务的收缩可被新能源动力系统业务的增长大幅缓冲,管理层有信心今年实现4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2025年上半年实现12亿元,2024年全年为15亿元) [9] * 新能源动力系统平均内容价值为20万-25万元人民币,远高于传统内燃机重型卡车的8万-10万元人民币,但毛利率相对较低,为8%-10% [9] 发动机市场份额与业务进展 * 2025年上半年市场份额下降主要因下游重型卡车主机厂产品结构变化所致,7-8月市场份额已回升至历史平均水平,得益于强劲销售和产品结构改善 [13] * 管理层承认竞争对手提供价格折扣,但潍柴动力仅对售予大客户的特定新产品提供折扣,整体平均售价和毛利率保持稳定,致力于维持发动机板块毛利率在27%左右 [13] * 大缸径发动机业务:重申全年1.2万台销量目标(其中1200台用于数据中心),销售额约50亿元人民币,长期目标全球市场份额20%-25% [13] * 大缸径发动机产能扩张预计年底完成,总产能将提升至2万台(3000台用于数据中心) [13] * 发动机出口:去年直接出口量约7万台(价值约1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同比增长10% [13] 凯傲集团:2026年预期迎来好转 * 管理层强调凯傲在未来几年具有显著的好转潜力,原因包括:1)今年因效率计划产生的一次性费用(总计2.4亿-2.6亿欧元,约80%已在2025年上半年入账)造成的低基数;2)效率计划带来的成本节约效益(预计年节省1.4亿-1.6亿欧元) [18] * 当前市场对凯傲2026年盈利的共识约为5亿欧元(对比2025年约2亿欧元),这可能为潍柴动力2026年净利润带来至少10亿元人民币的上升空间 [18] 股东回报 * 管理层认为2025年派息有提升空间,并考虑将股票回购计划扩展至H股(2025年上半年已针对A股启动) [12] * 公司致力于改善投资者的总股东回报 [12] 其他重要内容 投资观点与估值 * 研究机构维持对潍柴动力A/H股的买入评级,认为市场可能低估了其发动机产品组合多元化、动力系统业务(通过大缸径发动机和PSI)的增长潜力以及凯傲的扭亏为盈 [1][16] * H股目标价21.00港元,A股目标价20.50元人民币,较当前股价有约48%和47%的上涨空间 [21] * 关键风险包括:宏观经济活动慢于预期、全球经济增长弱于预期、动力系统向更高电气化渗透转型、中国重汽发动机采购安排的不利变化、大缸径发动机业务发展慢于预期 [20] 公司业务构成 * 潍柴动力是中国最大的内燃机制造商,在中国柴油机领域拥有约18%的市场份额,业务垂直领域涵盖商用车(主要是重型卡车)、工程机械、农业装备、船舶和发电 [15] * 公司拥有多元化的业务组合,包括整车及汽车零部件(通过陕西重汽和法士特)、农业装备(通过潍柴雷沃)、智能物流(通过持股46.5%的凯傲集团,全球第二大工业车辆制造商) [15]
中国半导体行业: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增长;DeepSeekV3.2-Exp 模型发布;上调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目标价至 117 港元;给予 “买入” 评级
2025-10-09 10:00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半导体行业[1] * 公司为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对中国国内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持积极看法[1] * 人工智能相关需求将推动半导体长期增长 受益于从模型到半导体的国内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发展[1] * DeepSeek发布新模型V3.2-Exp 引入DSA方法提高长文本效率[1] * DeepSeek的API成本降低50%以上 输入成本为每百万tokens人民币0.2-2元 输出成本为每百万tokens人民币3元[1] * 更高效的AI模型可降低应用门槛 促进技术更广泛采用[1] * 寒武纪、华为和海光等国内ASIC和GPU供应商已完成对新模型的适配[2] * 芯片供应商与模型构建者之间的合作将加快开发循环 确保芯片能力的最优利用[2] * 中国AI服务器供应商正在开发更高效的网络能力 以在AI训练中利用更多芯片[2] * 华为和阿里巴巴近期展示了其SuperPod技术[2] * 国内AI供应链的积极发展支持中国AI相关半导体需求增长的前景[2] * 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作为中国领先的晶圆代工厂将受益[1][2] * 尽管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主要产能集中在成熟节点 但预计将享受AI相关需求的长期增长[1] * AI相关需求包括用于数据中心的PMIC以及用于AI设备的蓝牙/WiFi、CIS、RF、MCU等[1] * 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都致力于扩大产能[7] * 中芯国际的7nm/14nm产能正在扩张[7] * 华虹半导体已宣布计划在其下一个工厂迁移至28nm 未来可能有进一步进展[7] * 持续投资将使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能够满足AI驱动的增长需求 并适应新的技术要求[7] 目标价与评级调整 * 将中芯国际H股目标价上调至117.0港元 A股目标价上调至211.0元人民币[1] * 将华虹半导体目标价上调至117.0港元[1] * 对两家公司均维持买入评级[1] 财务预测与估值调整(华虹半导体) * 保持2025E-27E预测基本不变 将2028E-29E净收入上调0.8%/1.8%[8] * 将2028E/29E收入上调0.1%/0.3% 基于对AI设备潜在更高需求的更乐观收入前景[8] * 由于28nm技术占比提高 毛利率略微上调0.1/0.2个百分点[8] * 营业费用比率基本不变 将2028E/29E营业收入上调1.4%/2.5%[8] * 采用贴现市盈率估值法 目标倍数基于同行市盈率与盈利增长相关性得出[9] * 2028E目标市盈率从51.5倍上调至68.8倍 反映中国半导体公司持续重新评级[9] * 目标市盈率升高是因为对相关性回归进行市价调整[9] * 基于68.8倍2028E市盈率和13.1%资本成本 目标价上调34%至117.0港元[9] 财务预测与估值调整(中芯国际) * 保持2025-27E盈利基本不变 将2028-29E每股收益上调0.3%/0.5%[24] * 将2028-29E收入上调0.1%/0.1% 基于对AI设备潜在更高需求的更乐观前景[24] * 由于14nm技术占比提高 2029年毛利率略微上调0.1个百分点[24] * 营业费用比率不变 2028/29E营业收入上调0.4%/0.5%[24] * 继续应用贴现市盈率法 目标价基于刷新的62.9倍2028E市盈率[26] * 目标市盈率从51.1倍上调至62.9倍 反映中国半导体名称的持续重新评级[26] * 基于62.9倍2028E市盈率和15.0%资本成本 H股目标价上调至117.0港元[26] * A股目标价继续基于196%的A-H股估值溢价[27] * 估值溢价源自2024年1月以来中芯国际A-H股平均估值溢价[27] * 基于新的盈利预测和倍数 将12个月目标价上调至211.0元人民币[27] 风险因素 * 下行风险包括终端市场需求弱于预期[22] * 12英寸晶圆厂投产速度慢于预期[22] * 中美贸易关系的不确定性[22] * 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弱于预期[43] * 产品多样化和产能扩张慢于预期[43] * 获取某些设备/材料供应可能受到限制[43]
中国行程报告:人形机器人与半导体相关展品增多-China trip report (CIIF, company visits)_ More humanoid robot and semiconductor-related exhibits
2025-10-09 10:00
**行业与公司概览** * 纪要涉及中国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1] * 重点提及的公司包括:大族激光 Han's Laser [002008 CH]、比亚迪 BYD、极氪 Zeekr(吉利 Geely [175 HK] 旗下)、优必选 Ubtech Robotics [9880 HK]、海天 Haitian [1882 HK]、汇川技术 Inovance [300124 SZ]、埃斯顿 Estun、节卡机器人 JAKA Robotics,以及多家日本机械和自动化公司(如发那科 Fanuc [6954]、安川电机 Yaskawa [6506]、ABB、那博特斯克 Nabtesco [6268]、谐波传动 Harmonic Drive [6324] 等)[2][6][7][8][11] **中国市场需求动态** * 整体需求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环比放缓,但同比仍将保持正增长 [1][2] * 电池、AI数据中心和半导体领域需求稳固 [2] * 大族激光预计其PCB业务2025年销售额同比增长50%,并获得了与英伟达AI数据服务器项目相关的大额订单,此情况可能持续至2026年 [2] * 汽车领域投资需求正在放缓,但各厂商情况各异 [2] * 电子行业需求随新产品投资周期波动 [2]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与产业转移** * 美国关税政策加速了中国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 [3] * 大族激光的海外销售占比从2023年的7%上升至2024年的15% [3] * 海天表示,在2025年4月至5月美中互征关税导致税率一度飙升至145%后,转移趋势加快 [3] * 自2025年6月起的美中关税谈判期间,由于施加于其他国家的关税高于预期,出现部分资本投资回流中国的案例 [3] **政策关注点** * 2025年下半年市场关注焦点将转向中国第十五个五年计划(2026-2030年)的细节 [4] * 十四五规划纲要将于2025年10月23日召开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首次呈现,完整版计划将于2026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批准发布 [4] **汽车制造商动态** * 比亚迪继续加强海外扩张,但由于国内产能充足,整体投资增速预计放缓 [6] * 已在泰国、柬埔寨、巴西、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设厂 [6] * 面临政府“反内卷”措施的阻力及竞争对手低价新车型的挑战 [6] * 其“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全系搭载策略因4月份竞争对手的自动驾驶事故而延迟 [6] * 极氪专注于使用高质量生产设备,机器人主要采用ABB品牌,SCARA机器人采用雅马哈品牌 [7] * 其宁波工厂采用自研的两层布局,输送系统由大福 Daifuku [6383] 提供 [7] * 车身采用部分一体压铸以提升安全性,但认为全一体压铸并非最优解(维修成本高) [7] * 计划在2025年底前引入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实现零件分拣自动化 [7] **人形机器人发展现状与应用** * 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已在制造业中找到应用场景 [8] * 优必选2024年发货量仅10台,预计2025年将大幅提升至500台(订单量已超此数) [8] * 机器人动作质量有明显进步,现场演示了搬运容器和自行更换电池 [8] * 计划在2026-2027年将应用扩展至安全巡检、拧螺丝等任务,汽车行业是早期试验主要领域 [8] * 与发那科等现有工业机器人制造商是互补合作关系,专注于满足“最后一公里”自动化需求 [8] * 中国制造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在未来将加剧 [9] * 当前制造业由40-50岁劳动力支撑,而许多40岁以下人群不愿从事蓝领工作 [9] * 优必选认为当现有40-50岁工人退休时,劳动力短缺将变得严峻,人形机器人将发挥重要作用 [10] * 尽管目前使用人形机器人效率提升不显著,但汽车制造商等客户仍积极合作开发实际应用 [10] **上海工博会现场观察** * 人形机器人和半导体相关技术的展位比往年更多 [1][11] * 人形机器人专区扩大,展品涵盖从零部件到整机 [11] * 但实际应用大多仍处于准备和开发阶段,大规模部署存在障碍 [11] * 埃斯顿、节卡等公司展示了非完全双足行走的“具身AI”机器人,更注重实际应用 [11] * 半导体相关展品增多,包括安川电机的半导体制造工艺线展示和松下针对半导体行业的电机 [12] * 在国产化推动下,汇川技术、亚德客 Airtac [1590 TT]、鸣志电器 Moon's Electric [603728 CH] 等中国公司在半导体领域的存在感增强 [12] * 展会机器人专区减少了行业特定展示,增加了跨行业的柔性完整产线方案 [12] * 巨型压铸展示比去年减少 [12] * 非中国机器人制造商在质量与可靠性上仍具优势,特别是在有严格ESG要求、高精度需求及半导体前端工艺的海外项目和苛刻应用中 [12] * 部分日本制造商表示,在人形机器人开发阶段市场处于竞争劣势,因响应速度慢于客户开发周期,且产品价格高于中国制造商 [11] **2024年中国机器人市场数据(基于《世界机器人报告》)** * 中国仍是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占全球销量54%,占全球保有量43% [13][16] * 中国机器人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2023年的47%提升至2024年的54% [13] * 多关节机器人总销量增长1%,其中中国厂商销量增长24%,非中国厂商销量下降16% [13] * 份额提升主要来自六轴多关节机器人(主要是协作机器人)和四轴机器人(主要是SCARA机器人,用于电子行业)的贡献 [14] * 弧焊机器人需求增长,点焊机器人安装量仅与2019年持平 [15] * 这与新能源汽车投资占比提升有关,为减重广泛使用铝材(铝车身、铝电池盒),更适合弧焊 [15] * 非中国公司在装配应用中的机器人份额从2023年的69%升至2024年的73% [15] * 部分原因可能是在中国汽车投资整体停滞背景下,一些制造商转向高端产品(如小米汽车大量使用发那科产品) [15] * 新增无尘室应用数据,中国机器人制造商在无尘室机器人中的份额高达75%,可能受国产化重视推动 [15]
中兴通讯-面向企业人工智能的 SuperPod 系统;对第二曲线业务持积极态度;中性评级
2025-10-09 10:00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涉及公司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ZTE 其H股代码为0763 HK A股代码为000063 SZ [1] * 行业分类为大中华区科技行业 Greater China Technology [7]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公司近期推出了面向企业客户的具有成本效益的AI解决方案SuperPod系统 该系统基于正交架构 搭载自研交换芯片 支持GPU间高带宽连接 可互联64至10,000个GPU 为客户提供了根据AI工作负载增长的扩展灵活性并降低了初始投资门槛 [2] * 看好公司在中国AI计算需求增长背景下的企业AI市场增长潜力 驱动因素包括其从AI服务器 存储 冷却到AI模型解决方案的全面产品组合 [2] * 基于对AI解决方案的乐观展望 预测公司企业ICT业务在2025至2027年对总收入的贡献将分别达到29% 31% 33% 并预计其企业ICT收入在2025至202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7% [2] * 尽管对公司未来增长前景持建设性看法 但维持中性评级 因估值显得合理 H股和A股的12个月目标价分别上调14 6%至38 40港元和59 50元人民币 以反映市场对AI基础设施公司的重新评级 [2][19] * 盈利预测进行微调 2026和2027年净利润预测均上调1% 营收预测相应上调1% 主要由于预期中小型企业至大型企业对AI服务器的需求将带来更多企业ICT业务 预计2027年毛利率因产品组合变化将下降0 1个百分点 因AI服务器虽单价高但毛利率低于公司综合水平 [3] 其他重要内容 * 关键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市值约为1749亿港元 225亿美元 企业价值约为1927亿港元 248亿美元 [7] * 财务预测显示总收入从2024年的1212 99亿人民币增长至2027年的1779 30亿人民币 2025年预计增长21 9% 随后增速放缓 [7][13] * 每股收益EPS预计从2024年的1 76元人民币增长至2027年的2 30元人民币 [7][13] * 估值指标显示 基于2026年预期市盈率的H股目标市盈率从15 0倍上调至17 0倍 A股目标市盈率基于69%的A-H股溢价设定为28 7倍 [19][20] * 主要上行 下行风险包括中国电信基础设施 5G基站建设需求优于 差于预期 在中国市场份额增长快于 慢于预期 以及利润率改善快于 慢于预期 [31]
长电科技-NAND 业务支撑营收增长;SanDisk 半导体收购进入最终付款阶段;中性评级
2025-10-09 10:00
**涉及的公司与行业** * 公司:JCET(长电科技,600584.SS)[1] * 行业:半导体封测(OSAT)行业,特别是存储(NAND闪存)封测市场 [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公司通过收购SanDisk Semiconductor Shanghai(SSDS)的80%股权(最终付款2740万美元)扩大在存储封测领域的布局 SSDS专注于NAND闪存模块 SD和MicroSD存储等的封装和测试 覆盖移动通信 工业 物联网 汽车等多元化终端市场 [1] * 公司作为中国OSAT市场的领导者 预计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晶圆厂扩张的主要受益者 [2] * 预计公司第三季度营收将同比增长13% 驱动因素包括产能利用率恢复和利润率改善 汽车芯片 CPO(共封装光学)和先进封装等技术迁移 [2] * 数据中心驱动的NAND需求将使公司受益 因此将2026-2027年净收入预测上调1% 1% 营收预测上调1% 1% [3] * 基于更乐观的增长前景 将目标市盈率从23 3倍上调至26 5倍2026年预期每股收益 12个月目标价从39 3元人民币上调至44 9元人民币 [4][8] * 公司当前交易于26 0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 接近目标市盈率26 5倍 意味着上行空间有限 因此维持中性评级 [2][8] **财务数据与预测** * 2025年预期营收为421 53亿元人民币 2026年预期为487 90亿元人民币(上调1%) 2027年预期为538 29亿元人民币(上调1%) [4] * 2025年预期净利润为18 10亿元人民币 2026年预期为30 33亿元人民币(上调1%) 2027年预期为36 20亿元人民币(上调1%) [4] * 毛利率预计从2025年预期的13 5%改善至2027年预期的14 4% 净利率从4 3%改善至6 7% [4] * 2026年预期每股收益为1 70元人民币 [17] **估值与风险** * 估值方法:采用远期市盈率法 目标市盈率26 5倍基于同业公司市盈率与每股收益增长的相关性得出 [4][14] * 上行风险:中国半导体资本支出扩张速度快于/慢于预期 技术发展速度快于/慢于预期 先进封装产能爬坡速度快于/慢于预期 [15] * 公司并购评级为3(低概率成为收购目标) [17] **其他重要信息** * SSDS自2024年9月起并入公司财务报表 并将继续为西部数据提供OSAT服务 [1] * 当前股价为44 09元人民币 较目标价44 9元有1 8%的上涨空间 [17]
中国医药与生物技术-中国向跨国公司的高价值对外授权持续推进;个股精选-China Pharma & Biotech-High-value Out-licensing Continues from China to MNCs; Stock Picks
2025-10-09 10:00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医药与生物科技行业[1] * 涉及的公司包括恒瑞医药、翰森制药、歌礼制药、和誉医药等,报告亦看好复星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绿叶制药[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创新药资产对外授权给跨国药企的趋势将持续,原因为中国资产具有高潜力、成本效益、良好的临床数据与知识产权以及清晰的交易结构[1] * 从2020年到2025年8月,源自中国的对外授权分子交易总额占全球比例从1%跃升至52%,交易数量占比从4%增至19%[2][6] * 高质量交易日益增多,其中总交易对价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中超过40%源自中国,跨国药企的合作中超过20%源自中国[2][8] * 买方高度关注的创新资产或作用机制包括下一代免疫疗法、口服GLP-1、抗体偶联药物、用于自身免疫的双特异性抗体以及小干扰RNA平台[3] * 地缘政治风险可能较低,因面临专利悬崖和定价压力,全球药企需要丰富其研发管线,而中国资产已成为重要来源,且约60%的中国资产授权给了非美国跨国药企[4][22] * 在2025年至2030年间,一批全球畅销药物将失去市场独占权,估计每年超过2000亿美元的收入面临风险,这促使全球药企通过授权引进丰富管线[26] 其他重要内容 * 报告对覆盖公司的研发管线进行了业务发展潜力评估,歌礼制药和和誉医药的得分最高,其次是绿叶制药和复宏汉霖[3] * 在肥胖症领域,差异化最为重要,口服GLP-1候选药物具有巨大市场潜力,肌肉保留体重管理是另一个焦点[39][40] * 具有非小细胞肺癌潜力的抗体偶联药物候选药物受到国内投资者乐观看待[42] * 中国源资产在2025年约占美国授权引进交易总量的24%,而2021年仅为5%,成为中国药企早期至中期研发管线的重要来源[24]
芯动联科20251006
2025-10-09 10:00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高性能MEMS(微机电系统)惯性传感器行业 [2] * 公司:芯动联科(前身为新中有线)[2][7]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公司技术优势与市场地位**:公司是国内稀缺的高端MEMS惯导供应商 技术壁垒雄厚 已形成芯片设计、工艺方案、封装与测试的技术闭环 是国内及全球少数能够实现高性能MEMS陀螺仪稳定量产的企业之一 产品核心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3][18] * **公司财务优势**:公司毛利率极高 维持在85%左右 净利润约50% 主要源于产品平均销售单价较高且单位成本相对较低 [2][7][19] * **研发进展**:公司研发取得阶段性突破 FM加速度计已形成量产能力并开始小批量出货 同时持续研发可用于智驾低空及人形机器人的6轴车规级IMU [2][4][5] * **市场增长趋势**:2023年全球高性能惯性传感器市场规模约为37亿美元 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70亿美元 其中国内市场规模预计超过70亿元人民币 国产替代是重要发展趋势 [2][6][9] * **下游应用驱动**: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商业航天是核心增长点 低空经济规模到2026年预计达95亿元 2024-2026年复合增速约70%-80% 人形机器人单机需4个IMU 商业航天每颗卫星需2-3套惯性模组 [4][14][15][17]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背景**:公司前身是新中有线 于2012年成立 管理层具有深厚科研背景 如董事长曾任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副所长 [2][7] * **产业链与模式**:MEMS产业链分为芯片制造、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系统应用 公司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Fabless) 提高资产周转率并降低风险 [13][19] * **竞争格局**:高端MEMS惯性传感器仍依赖进口 霍尼韦尔等国外公司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国内实现产业化的企业主要为芯动联科 [4][6][9]
新泉股份20251006
2025-10-09 10:00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汽车内外饰行业,公司为新泉股份[2] 公司核心观点与论据 * 公司发展历程分为初创期(2001-2017年)、调整期(2018-2020年)、扩张期(2021-2023年)和全球化发展期(2024年至今)[4] * 公司产品平均单价从2022年的780元/套提升至2024年的约1,000元/套,内饰件整体价值量接近3,000元[2][6] * 公司实控人为唐浩琪和唐志华父子,高管团队稳定,收入主要来源于仪表盘总成[2][7] * 公司盈利能力稳定,净利润维持在10%左右水平,毛利率约20%[2][7] * 公司核心竞争力包括深厚的行业经验、广泛的客户基础(如吉利、奇瑞、理想、特斯拉)以及加速海外产能建设(墨西哥、斯洛伐克、美国)[2][3] * 2023年公司海外销售占比为7.28%,特斯拉是海外业务的重要贡献者[2][7] * 公司产品结构相对单一,未来有望向汽车座椅背板、顶棚及座舱集成化产品拓展[4][12] * 作为特斯拉供应商,公司有望成为其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供应商,打开新增长空间[13] 行业核心观点与论据 * 汽车内外饰行业受消费升级驱动,带来材料提升与单车价值量增加[8] * 预计到2026年,中国乘用车内外饰单车价值量约5,000元,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人民币[2][8] * 全球汽车内外饰市场集中度较低,延锋、弗吉亚、安道拓占据前三[2][9] * 国内市场新泉股份、常熟汽饰、宁波华翔各有专攻,行业集中度有望向龙头企业靠拢[2][9] * 行业对新进入者壁垒高,供应商一旦确认后更换难度大,现有企业地位稳固[9] * 自主品牌新势力的崛起为国内内外饰企业带来了国产替代的机会[10]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拥有完善的汽车内外饰产品系列,包括仪表板总成、顶置文件柜总成等[2][6] * 公司在商用车领域客户包括东风、中国重汽等,在乘用车及新能源领域客户包括奇瑞、吉利、一汽大众、蔚来、比亚迪、特斯拉、极氪等[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