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央视网
icon
搜索文档
雨天行车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遇到雷击时应该如何正确应对?一文了解↓
央视网· 2025-08-10 15:28
技术人员提示,开车遇到雷雨天时,应尽快到安全区域停车,并关掉音响、收音机等设备,使车辆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同时身体也 不要接触金属物品。如果车辆不幸被雷电击中,不要轻易下车,等电流经车身表面传到地面后再进行处理。 汽车修理员路师傅称:"尽量不要在空旷的路段、田野去行驶。停车避雨,不要把车停在电线杆或者树下或者高楼的墙角下,这些位置都 有引雷的风险。在避雷的时候,所有的车窗应该是关闭的,在车上尽量不要使用电器。高速上碰见打雷这种情况就近进入服务区。" 央视网消息:进入8月以来,全国多地出现雷雨等强对流天气,广西等地还陆续发生了行驶中的汽车遭雷击事件。雨天行车要注意哪些安 全事项?遇到雷击时应该如何正确应对?一起来了解。 8月5日,在广西北海铁山服务区发生惊险一幕,当时正在下雨,一辆缓慢行驶的汽车突然被一道闪电击中,现场有火光闪现,小车当即停 车,车上人员无大碍。无独有偶,8月2日,在沪昆高速浙江境内,一辆行驶的小车也被一道闪电击中,好在驾驶员冷静应对,及时把车停到应 急道上。 ...
甘肃榆中重灾村应急道路已全部抢通 基础设施正持续恢复
央视网· 2025-08-10 15:14
同时,马莲滩村也是通往其他重灾村的道路关键点,就像记者现在站的这个位置,从这里上去,就可以到达像旧庄沟、白家堡以及中庄等 受灾村,因此,从9日开始,公路部门又对记者现在这个位置进行了抢修。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对河道里的石头进行清理外,他们还专门 架设了这样的管道,让洪水从这里流出。同时,8月10日,大型机械设备也在持续对沟道里的石头进行清理,让应急道路更加安全,虽然路面 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平整,但对于抢险救援来说已经等于打通了生命线,让物资和救援力量可以快速、持续进入重灾村。 在道路抢通后,像电力、通信等设施的抢修也持续推进。截至目前,灾区所有的主线路已经全部恢复,下一步将转入电网重建阶段。而在 通信方面,通过架设通信保障车、基站维修等方式,现在重灾村的语音通话基本恢复正常。 央视网消息:在甘肃榆中的山洪泥石流灾害中,马坡乡马莲滩村是受灾最重的村子之一,道路、通信和电力一度中断。目前,马莲滩村的 基础设施恢复得如何?来看总台记者张磊从前方发回的报道。 记者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马坡乡马莲滩村的一社,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从远处的沟道里一路冲下来,形成了面积非常大的石头滩,最大 的石头高度超过了一米。而在河道两边 ...
甘肃榆中抢险救援紧张进行 武警官兵全力奋战助力早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央视网· 2025-08-10 15:07
灾害情况 -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等地发生山洪灾害[1] - 河道上游30余名群众受困 断水断电 淤泥遍布导致道路河道不通[3] - 受灾区域包括榆中县马莲滩村、兴隆山村、新营镇、小康营乡、旧庄沟村等地[5] 救援行动 - 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部官兵持续开展救援工作[3] - 武警甘肃总队官兵转移被困群众 转运受损车辆 清理淤泥[5] - 武警甘肃总队机动支队清理道路淤泥杂物 转移商铺重要物资[7] 救援成果 - 截至8月9日傍晚转移群众173人 搜救被困群众9人 救治受伤群众2人[9] - 转移受损车辆12台 清理淤泥3550余立方 搬运物资1400余公斤[9] - 搜索排查河道18公里 抢通道路2.35公里[9]
在博物馆学知识、去公园探索自然、来一场户外运动 暑期夜游乘“热”而上
央视网· 2025-08-10 14:59
北京:探索发现夜行动物 感受香山奇妙夜 央视网消息:烈日炎炎,暑期不少人更愿意避开白天的高温时段,选择夜间游玩。为了方便游客参观,国家自然博物馆暑假期间不仅延时 了开放时间,还增加了夜间参观场次,推出了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 夜幕降临,国家自然博物馆里的奇妙夜拉开帷幕。博物馆主楼外墙化身动态画布,通过3D光影秀可以让观众直观了解地球46亿年生物进 化简史。走进博物馆,VR沉浸展、动植物主题讲解,丰富的活动让人目不暇接。 记者在场馆内看到,这里除了专业讲解员,还有不少青少年讲解员,他们大部分都是经过博物馆培训的学生。 国家自然博物馆的暑期活动将持续到8月中旬。暑假期间,北京约20家博物馆择期向公众提供延时开放、错峰开放服务。 在北京朝阳公园里,新兴的夜间运动攻防箭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玩家分成两组,射击对方,被命中即视为淘汰。 据相关部门介绍,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攻防箭、匹克球、夜骑等都在走进大众视野,为夜间休闲锻炼和体育夜经济提供了更多新选择。 活动中,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走进山间,寻找、观察和了解夜行动物,既能避暑纳凉,又能在探索中增长知识,近距离感受自然 生态的独特魅力。目前,该活动已累计接待游 ...
跨越60年 雪域新画卷 | 跨越千年隔绝 墨脱公路让“高原孤岛”变身美丽边城
央视网· 2025-08-10 14:52
交通基建发展 - 墨脱公路于2013年10月实现全年通车,使林芝至墨脱车程缩短90%以上[4] - 公路穿越嘎隆拉隧道后海拔骤降至2000米以下,连接雪山与热带雨林景观[4] - 目前正推进墨脱县至察隅县公路(预计2024年底通车)、米林市至墨脱县公路等新建项目,并规划第二条波密至墨脱公路[18] 产业经济转型 - 茶叶产业从无到有,现有103个种植基地,总面积达1.9万亩,2024年茶青采摘超100万斤带动群众增收1500万元[14][18] - 热带水果种植兴起,"90后"创业者罗布次仁带动7户村民发展火龙果种植,规模达五六千棵,年收入10万元[10][12] -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创收近4亿元[18] 居民生活改善 - 门巴族村民从山崖老屋整体搬迁至公路旁新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3] - 传统手工艺复兴,门巴竹编技艺实现"家门口就业"[3] - 居民汽车保有量提升,出行便利性大幅改善[18] 商业模式创新 - 格林村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合作模式发展茶产业,形成采茶体验、茶山民宿等新业态[16] - 返乡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思维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打破地域限制[10][12]
上海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出行请注意
央视网· 2025-08-10 14:52
4.行人注意尽量少骑自行车,刮风时不要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下面逗留; 5.有关部门和单位注意森林、草原等防火。 央视网消息: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上海中心气象台2025年08月10日14时10分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Ⅳ级/一般]:预计未来12小时内,本市将出现7-9级的大风,请注意防范大风对高空作业、交通出行、 设施农业等的不利影响。 3.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回港避风或者绕道航行等;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大风工作; 2.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 品,遮盖建筑物资; ...
夏日新“夜”态解锁文旅新活力 璀璨灯火激活“夜经济”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8-10 14:31
夏夜经济提振暑期消费 - 暑期夏夜经济成为中国多地提振消费的重要着力点,各地推出丰富多样的夜间消费活动[1] - 夜间消费活动带动文旅、餐饮、零售等多业态发展,形成消费新场景[1][4][6][8][10][12] 上海夜间消费新场景 - 上海豫园首次开放夜游,设置24处光影节点,采用20人批次导览讲解[4] - 第六届上海小吃节在大宁音乐广场开幕,为期10天至8月17日,吸引大量消费者[6] 江苏夜间文旅发展 - 淮安方特景区推出夜间复古场景游览和升级版夏日烟火大会[8] - 景区单日最大游客量突破2万人次,夜场游客占比超50%[8] 贵州夜间消费增长 - 贵阳甲秀楼夜间游览带动周边民宿、旅拍、餐饮等业态发展[10] - 青云市集7月客流量达152万人次,同比增长21%[12]
50家企业+数百款人形机器人 这场机器人大会创同类展会之最
央视网· 2025-08-10 14:31
行业动态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 参展企业数量创同类展会之最 超50家整机企业带来数百款人形机器人产品 [1] - 展会现场人形机器人成为焦点 从身高一米到近两米的各类产品吸引大量关注 [4] - 机器人展示才艺的展区成为会场最热闹区域 体现行业技术展示与观众互动趋势 [4] 产品创新 - 某款165厘米高机器人采用软包柔肤材质 搭载31个传感器和高灵敏度执行器 可实现视线跟随触摸位置 设计目标为幼儿教育和老年人陪伴领域 [3] - 深圳企业展示机器人"进厂打工"场景 十几台机器人组成协作系统 实现产品分拣装卸到入库无缝衔接 [6] - Walker S2机器人实现三分钟自主换电技术 通过智能终端自主驱动换电 支持24/7不间断工作 被称为"永不停机的新质生产力" [9] 技术应用 - 机器人三分钟换电池技术突破 解决续航瓶颈 显著提升工业场景工作效率 [6][9] - 双足人形机器人与四足机器狗同台表演 展示多形态机器人协同控制技术 [11] - 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升级 使机器人具备更自然的人机交互能力 [3]
台湾花莲县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央视网· 2025-08-10 14:31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地震局网站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10日14时03分在台湾花莲县 (北纬23.73度,东经121.6度)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
有人带铲子在乌兰察布一景区挖“玛瑙和黄金”?官方回应
央视网· 2025-08-10 14:31
挖掘行为会在地表留下坑洞,严重破坏脆弱的草原生态。每一处伤痕都需 要漫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央视网消息:据"乌兰察布云"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网传视频显示有人携带铲子在乌兰哈达火山群区 域挖掘,声称发现"玛瑙和黄金"。对此,乌兰察布市自然资源局正式回应并明确:不存在黄金矿藏,当 地不具备黄金成矿条件。 关于文明游览乌兰哈达火山群 的重要提示!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近期,网传视频显示有人携带铲子在乌兰哈达火山群区域挖掘,声称发现 "玛瑙和黄金"。对此,乌兰察布市自然资源局正式回应并明确: 不存在黄金矿藏:当地不具备黄金成矿条件; 地表有少量玛瑙:可捡拾地表散落的小玛瑙留念; 严禁挖掘行为:禁止携带铲子等工具进行任何挖掘! 请您共同守护这片珍贵家园 只捡拾地表散落物,绝不挖掘! 不携带铲子、镐头等工具进入核心区。 发现破坏行为,请立即联系景区举报。 保护火山草原,人人有责! 让我们只带走美好回忆,只留下文明足迹,共 同守护乌兰哈达的原始壮美! 感谢您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祝您旅途愉快! 举报/咨询: 景区热线:0474-4811717、0474-4811759,我们将竭诚 为您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