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搜索文档
各地秋粮收获有序推进
央视网· 2025-09-24 08:11
安徽6400多万亩秋粮陆续迎来丰收。依托一批农业科创平台,安徽重点打造38个单产提升推进县、125 个精耕细作示范点,累计发布了48项农业主推技术,为秋粮丰收奠定基础。 良种、良技,筑牢秋粮丰收基础。9月22日,黑龙江3000万亩盐碱地水稻开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稻田 中稳步作业,切割、脱粒、装仓一气呵成。今年,当地种植耐盐碱水稻新品种,在中重度盐碱地上,平 均亩产超过500公斤,较传统品种每亩增产70公斤以上。 转自:央视网 福建今年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田间实测亩产普遍高于上年,目前全省中稻收获已近 两成。 金秋九月,满地金黄。各地采取多种措施,有序推进秋粮收获顺利展开。 强化服务,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在河南安阳滑县,当地村委会与为农服务中心签订玉米收割、秸秆离田 回收托管协议,将收获、烘干、收购、储存于一体,让农户秋粮收获更省心。 ...
淄博→尔滨→天水 “网红城市”“火爆出圈”后如何“四季长红”?
央视网· 2025-09-24 08:11
今年国庆假期恰逢中秋节,形成八天的"超长版假期"。在线旅游平台发布的"2025国庆旅游趋势预测"显 示,截至目前,国庆假期跨省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5%,文旅市场复苏趋势仍在持续。 此前,已有哈尔滨、淄博、天水等一批"网红城市"出圈,吸引各地游客纷纷前往"打卡",如今这些地方 有什么变化?文旅城市走红后如何抓住机遇把"流量"变"留量",打造文旅全季"长红",这个假期,当地 又有哪些新玩法? 哈尔滨:打破"冬季限定" 反季冰雪游受欢迎 提起哈尔滨,冰雪是绕不开的关键词,而此刻的"尔滨",正凭借多元文旅产业,打破"冬季限定"标签, 从城市街区到乡村田野,从反季冰雪到红色旅游,一场覆盖全域的文旅热潮,正推动这座城市探索文旅 全季"长红"新路径。 "文旅+农业" 走进田园赏"丰"景 进入秋季,哈尔滨多地联动,以"文旅+农业"为游客打造特色田园之旅。在北大荒集团闫家岗农场,140 多亩的稻田宛如金色画布,6幅巨型稻田画徐徐展开,游客可以登上观光塔俯瞰稻田画全貌,也可以乘 坐稻田小火车穿梭在稻浪间,近距离感受这份秋日浪漫与丰收喜悦。 四条十大主题线路 开启哈尔滨红色之旅 随着国庆中秋假期临近,哈尔滨还打造了四条十大主题旅游线 ...
千里沃野奏响丰收“进行曲” “订单种植+良机良法”助力增收增产
央视网· 2025-09-24 08:11
眼下,安徽铜陵市74万亩水稻进入灌浆期,这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各类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 期。当地农技部门线上线下多渠道指导农户运用技术手段,加强田间管理,为秋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在铜陵市枞阳县钱桥镇新埠村的一处稻田里,种粮大户吴文齐正操作一台大型植保无人机,对他种植的 800多亩糯稻开展"一喷多促"作业。"一喷多促"就是通过一次性喷施叶面肥、杀虫杀菌剂、生长调节剂 等混合药剂,实现防病治虫,促进壮苗稳长、籽粒灌浆,有助于单产提升。此外,在当地的标准化农田 里,还安装了太阳能灭虫灯,灯外配备了高压电网、捕杀装置,减少病虫害。 在今年的秋粮生产过程中,当地组织了19个技术指导组蹲点包片,指导农户开展病虫害防治作业。同 时,加大病虫情和苗情监测频率,及时发布预警。 江苏泰州:数千亩制种杂交水稻率先开镰 这几天,江苏泰州海陵区5600亩制种杂交水稻迎来收获季,当地制种加工企业抢抓晴好天气进行收割、 装运、烘烤,确保颗粒归仓。 在泰州市国家现代农业开发区的水稻制种基地里,一台台收割机正在田间作业。收获后,水稻种子被转 运到大型现代化烘干中心,16台烘干机开足马力,对水稻种子进行烘干。烘干可以有效避免高温导致的 ...
硬核技术标注“中国智造”新高度
央视网· 2025-09-24 07:48
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 - 安徽省智能机器人企业数量从2013年10余家增长至520家 年产值从不足10亿元跃升至600亿元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90% 规模总量与产业竞争力居全国第五[3] - 智能机器人展区汇聚40家企业 围绕工业/生活/创新社区打造十大应用场景 涵盖工业机器人高精度作业与人形机器人便民服务[2] - 交通锥机器人实现远程精准操控布设与回收 将应急封道时间缩短至分钟级 产品已批量应用于合肥/宣城等地高速公路执法/市政施工场景[3] - 人形机器人"小零"具备取杯/接饮料等便民服务功能 AI智慧无人售餐机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全自动制作[2] - 启江拆药分装机器人获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冠军 "星动L7"人形机器人以95.641厘米成绩创造世界纪录[3] 高端技术首发成果 - 大会发布10项全球首发/中国首秀新技术 涵盖深空探测/航空航天/显示技术等领域 创新成果发布总量超百项[4] - 月球原位资源增材制造系统为全球首台原理样机 通过聚焦太阳光产生1300℃以上高温熔化月壤 实现任意形状成型制造[4] - 维信诺智能像素化技术(ViP)实现1700ppi像素密度 结合Tandem叠层结构使器件寿命延长6倍或亮度提升4倍 应用于智能手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5] - 超轻质可复用火箭防热盾(MHT3000)适应长时间超高温度工况 为可重复使用火箭提供热防护[5] - 高强度固相复合装备(SCP)实现铝与铜/钛/钢等金属高强度连接 天然气低丰度氦气提取装备产出纯度99.99997%超纯氦气[6]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进展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展区汇聚31家产业链企业 覆盖整车/核心零部件/智能网联三大领域[7] - 尊界S800车型上市109天大定突破1.4万辆 产自配备超1800台智能机器人的5G全链路汽车制造基地[7] - 动力电池技术多元发展 包括国轩高科金石固态电池/中科海钠钠离子电池/太蓝半固态电池/弗迪刀片电池等[8] - 讯飞星火汽车智能体平台支持30秒极速上线应用 已应用于30余款量产车型 前装累计超6500万套 月活用户超2700万 年交互量达160亿次[8] -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通过"车-路-云"协同优化城市交通治理[8] 国际领先产品突破 - 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提词器无需实体介质 提词内容悬浮空中且仅对演讲者可见 已应用于会议/医疗/文旅等领域[10] - CR450高速动车轮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适用于时速400公里动车组 突破超高纯净钢冶炼/梯度热处理等核心技术[10] - HVLP4等级极低轮廓铜箔应用于AI和高速算力服务器电路板 同时展出6-7N超高纯铜/高纯无氧铜等9款明星产品[11]
奋进七十载的新疆光明征程
央视网· 2025-09-24 07:44
今天,这条"电力丝路"不仅点亮了中东部千万家庭的灯火,更为全国能源的结构转型注入新疆动力。 [ 责编:袁晴 ] 银线穿越山河,铁塔连缀起脉搏,清洁电力律动不息,这是新疆电力七十载的生动注脚。昔日的戈壁荒 漠,如今正孕育着无限"风光"。从点点微光到万家璀璨,从照亮边陲到赋能全国,新疆的风电场发出的 清洁风电,正跨越千里守护你我的清晨和夜晚。如今,新疆电力外送足迹已到达全国22个省区市,累计 外送电量突破9500亿千瓦时,这一规模,足够支撑全国14亿多人日常用电280天。 ...
天天学习|石榴花开幸福长
央视网· 2025-09-24 07:44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八年再次到新疆考察。当总书记对师生、村民、社区居民们讲到"我们要 像石榴籽一样"时,话音未落,现场千百个声音不约而同地响起:"紧紧抱在一起。" 今天的新疆,江山壮美、河湖安澜、欣欣向荣。各族人民的生活,恰似那炽热如焰的石榴花海,绵延盛 放,共同绘就绚丽多彩的民族团结画卷。 天天学习 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对新疆这片广袤大地,习近平总书记 始终牵挂于心。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从一位维吾尔族乡亲那里听到用"石榴籽"比喻各民族团结 ——"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句源自生活的话语给总书记留下深刻印象,更在全国各族人民心 中产生强烈共鸣。 [ 责编:袁晴 ]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李雪菲 视 频丨李雪菲 视 觉丨颜妮 校 对丨李珊珊 蔡纯琳 闫田田 宋春燕 梁雅琴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
人走场净、骑行旅游、水稻旱作 “绿色低碳”融入生活
央视网· 2025-09-24 07:35
第三届中国碳市场大会将于24日在上海举行。近年来绿色低碳贯穿民生领域方方面面。 最近,"苏超"联赛第12轮比赛正式打响。无纸化的电子门票、"人走场净"、绿色出行等,让一场城市间的足球赛,正演变为绿色创新的试验场。 比赛前三个小时,位于江苏宿迁千鸟园广场公交集散点,不少市民已经开始陆续坐上公交,准备前往比赛现场。 球迷:我很愿意用这种绿色、健康的方式出行观赛,也能用这种特别方式为我喜欢的家乡球队加油助威。 球迷:公交车可以直达赛场周边,这对大家来讲都非常方便。公交车上有很多本地球迷,这样可以一起为我们宿迁队加油,这比自己开车有意思多了。 针对此次足球比比赛,江苏宿迁公交集团抽调了80辆新能源公交,保障赛事出行。 不仅出行方式注重低碳环保,早在赛事筹备时,低碳理念已融入比赛全流程设计之中。电子票务系统替代传统纸质票,单场就能减少纸张消耗超2万张,球 迷拿着手机和身份证,一扫就能进场,快速便捷。 宿迁市楚润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兆国:电子票不仅减少了纸张的使用,也减少了取票环节,广大球迷只要用手机就能实现购票、取票、观赛,同 时电子票也不易丢失,更加安全便捷。 在赛场,每隔50米就有一个分类垃圾桶,实现了垃圾 ...
全国技能大赛闭幕 技能人才打擂台比什么?“新”在哪儿?
央视网· 2025-09-24 07:15
经过3天的角逐,23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落下帷幕。本届大赛共设106个竞赛项目,吸引35个代表团的3420名选手、3275名裁判参与。不少新赛项、新职 业、新技术亮相本届大赛。 本次全国技能大赛到底"新"在哪儿?都有哪些新职业赛项?众多技能人才打擂台都比点什么? 新职业、新技术 反映哪些行业新趋势? 本届大赛增加了不少新业态、新职业、新技术,它们都代表着哪些行业技能的发展新趋势? 大赛共设置了106个项目,包括66个世界技能大赛选拔项目和40个国赛精选项目。其中,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技术、新能源等赛项占比超过50%,体 现了大赛紧跟技术前沿发展的导向。同时,首次把乡村振兴赛项纳入范畴。 在66个世赛选拔项目中,新增无人机系统、智慧安防技术、软件测试、数字交互媒体设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零售等6个赛项。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赛项设置围绕社会生产发展需求,充分体现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也将引领职业教育培训改革方向。 在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比赛现场,记者看到,参赛选手们通过编写代码给机器人装上了聪明的"大脑"。让两台服务机器人完成送快递、垃圾分类的工作。 技能人才上"新"都有哪些新特点? 据了解, ...
新闻1+1丨超强台风“桦加沙”步步逼近 广东如何超常应对?
央视网· 2025-09-24 07:08
超强台风"桦加沙"步步逼近,预计将于9月24日登陆广东沿海。"桦加沙"为今年来全球风王,并有冷空气联手造雨,台风雨或波及十余省份,华南局地雨量 具有极端性。那么,"桦加沙"的最新行进状况如何?各地如何应对?一起关注"桦加沙":超强台风,超常应对! 广东茂名已实施"五停"措施 "桦加沙"到哪儿了? 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程正泉:"桦加沙"在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以后,一直以稳定2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向偏西北方向移动,在23日21时,它距离珠江口 西侧的澳门和珠海一带沿海大约是290公里,中心最大风力16级,仍然还是超强台风级,它的7级大风半径是400公里。 程正泉:预计它在23日晚上仍然以20公里左右的时速向偏西北方向移动,会逐渐逼近珠江口,在24日早晨转向偏西行。我们预计它将在24日中午到夜间,在 珠海到湛江一带沿海地区登陆。同时"桦加沙"也存在随时登陆的可能,甚至多次登陆的情况。 广东气象局发布"巨灾防御准备"提醒 具体该如何应对? 程正泉:2017年的"天鸽"和2018年的"山竹"都是登陆广东省的强台风,登陆地段非常相似,"天鸽"的个头非常小,但是比较强,登陆的时候是15级,影响主 要是在珠江口西侧的几个市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