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信息网
搜索文档
青岛崂山区让科技创新“势能”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9 15:33
转自:新华财经 近年来,青岛市崂山区制定出台《崂山区实施"繁星计划"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崂山区建设 国内一流科产融合创新型强区行动方案(2024—2028年)》及配套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建设具有全国引 领力的科技创新策源示范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样板区、建设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科产 创新深度融合区,建设具有崂山特色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以高水平体制创新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 "繁星计划"启动一年来,崂山区全方位构建从支持科技研发、畅通成果转化到培育新兴产业的创新生态 链,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实现区域"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40%。目前, 崂山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孵化企业已达16家,"繁星汇"科技成果转化线上服务平台已公开发布411项科 技成果和118项技术需求。 为进一步塑强产业发展新优势,崂山区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2025年,崂山区 将全力推动标志性产业链能级向高攀升、向新进军,建设基础更实、质态更优、创新力更强 的"7+4+1"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编辑:赵鼎 一是全面放大创新型产业引领力。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 ...
工行玉林分行: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助力小微实体焕发活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9 15:11
核心观点 - 工行玉林分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流程、落实惠企政策为小微企业提供精准高效金融服务 截至2025年9月末小微企业贷款累计发放近45亿元[1] - 公司举措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助力农业、制造业、商贸服务、服务消费等多个领域小微企业焕发活力[1] 金融产品创新 - 针对农业产业链创新推出“兴农e贷”产品体系 细分为“种养贷”“制造贷”“流通服务贷”三大场景 依托农业保单、土地流转合同等多维数据提供高效融资[1] - 截至2025年9月末“兴农e贷”已支持全市250余家农业企业 累计放款超2亿元 覆盖沙田柚、生猪养殖、中药材、香料、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链[1] - 针对消费领域轻资产运营特点创新推出纯信用、线上化产品 如“新一代经营快贷”“交易e贷”“商户e贷”等 实现无抵押、秒审批、速到账[2] 惠企政策落实 - 创新推出“惠企贷”产品体系 积极落实自治区金融惠企财政贴息政策以破解“融资贵”瓶颈[2] - 2025年7月以来成功申报超3亿元小微企业贷款财政专项贴息资金 惠及全市150余家小微企业 有效降低综合融资成本[2] - 通过主动深入园区、社区、乡镇、专业市场精准对接融资需求 并利用大数据分析确保贴息资源精准投向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优质小微主体[2] 重点支持领域 - 重点支持住宿餐饮、文化旅游、家电家居、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小微主体 助力消费市场复苏[2] - 截至2025年9月末已为服务消费领域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近4000万元[2] - 开辟绿色审批通道提升审批效率满足季节性需求 实施优惠利率定价降低融资成本[2]
建行山东省分行破题盐碱地信贷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9 14:49
转自:新华财经 东营捷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黄河入海口盐碱地综合利用及耐盐碱种质资源培育项目,涵盖63633 亩盐碱地、涉及6个乡镇。项目通过田块建设、灌排节水、道路设施、土壤改良等工程的实施,实现盐 碱地垦造与耕地改良,从而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数量、提高农民收入。然而,项目启动之初,便遭 遇了融资困境。 了解情况后,建行山东省分行突破传统信贷思维,结合农业高投入、低产出、回报期长的特点,为该项 目量身定制金融方案,并批复盐碱地改良贷款15200万元,期限15年,在同业中率先实现了对规模化盐 碱地改良的资金支持,为盐碱地改良贷款业务蹚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截至目前,建行山东省分行已成功对包括东营捷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5家企业批复盐碱地改造项 目贷款5.2亿元,并对"黄河入海口盐碱地综合利用及耐盐碱种质资源培育""5000亩盐碱地产能综合提升 及水源保障工程"等5个项目先期实现贷款投放1.34亿元。项目实施完后,预计新增耕地2.37万亩,提升 改造耕地2.26万亩,预期实现小麦总产量达2.61万吨,玉米2.84万吨,大豆和马铃薯0.23万吨。盐碱地改 造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效果显著。 支持盐 ...
京东工业与德力西电气合作升级 超级供应链在工业品行业落地新样板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9 14:44
战略合作与业务协同 - 京东工业与德力西电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推动中心仓品类拓展与扩容,并探索工业品电商创新模式 [1] - 双方将基于“太璞”数智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在需求管理、资源协同、智能履约与数据治理等关键领域实现战略协同与能力共建 [1] - 合作旨在探索“京东超级供应链”在工业领域的落地,为中国工业品行业探索创新路径 [1] 业务增长与市场表现 - 京东工业11.11战报显示,京东五金城约200个工业品品类和近千个品牌成交额实现倍增 [1] - 面向中小企业的京东工品汇平台成交额同比增长113% [1] - 德力西电气在京东工业自营入仓品成交额同比增长52%,企业客户数同比增长58%,客单价同比增长172% [1] - 自2019年达成战略合作以来,2024年双方累计服务大型企业数同比增长61%,新客户占比达到66% [2] 供应链效率提升 - 京东工业通过“京仓京配”服务模式,支持京准达、及时达、小时达、48小时达、72小时达等多种高效履约配送模式 [5] - 双方共同推进无码入仓的新型入仓方式,使入仓商品同比增长4倍,入仓时效、错发率和紧急订单履约率获得极大提升 [4] - 公司自营中心仓覆盖近百个核心品类,全面覆盖主要工业生产地区,以满足多场景采购和应急、保供需求 [5] 行业倡议与品质保障 - 京东工业联合中国工业报启动“中国工业品不虚标行动”,对平台虚标产品实施假一赔十,并对相关供应商一票否决 [7] - 该行动旨在严控供应链准入与管理体系,建立质量问题问责机制,并以数智技术赋能诚信商家 [7] - 倡议得到行业认可,德力西电气表示希望与京东工业形成双向背书,共同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7] 市场定位与服务范围 - 京东工业是中国领先的工业供应链技术服务企业与工业品数智化采购服务平台,服务约11000家大型企业和数百万家中小企业 [3] - 公司通过太璞解决方案、京东工品汇、京东五金城、京东工业国际等平台及产品,服务各类客户群体 [3] - 公司致力于帮助工业品品牌触达更多企业客户,拓展更多行业应用场景,覆盖能源、制造、政府、地产等诸多行业 [2][3]
工行北海分行:深耕数字金融 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9 14:40
战略与组织架构 - 将数字化转型置于核心战略地位,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统筹全局,确立由金融科技部门牵头、联动核心业务部门的协同机制 [2] - 创新组建“业务+科技”团队,加速科技赋能业务进程,推动需求快速响应与敏捷迭代优化 [2] - 设立辖内首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南珠科技支行,专注服务科技型企业,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金融支持 [2] 贷款业务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超21亿元,较年初增幅达34% [1] - 截至2025年9月末,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34亿元,较年初增幅达28% [1] - 截至2025年9月末,普惠贷款余额超12亿元,较年初增加超3.8亿元,增幅达46.4%,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千户 [3] - 截至2025年9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超21亿元,较年初增长19.77% [4] 科技应用与创新 - 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拓展金融服务边界,落地数字人民币应用、探索跨境支付与智能合约等创新功能 [3] - 深化融合内外部数据资源,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客户精准触达与深度服务能力 [2] - 依托智能平台的大数据分析等功能,结合不同商圈特征为小微商户定制专属方案,实现批量触达与精准风险管理 [3] 重点领域服务 - 深化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积极推广工银“兴农通”App,着力构建场景生态,打造“工银e支付”智慧校园等重点应用场景 [3] - 强化绿色金融组织推动,精准支持绿色能源、植树造林、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重点领域 [4] - 运用系统ESG查询、生态保护红线核查等数字化工具,动态筛查潜在环境风险客户,提升绿色金融风险管理水平 [4] 民生金融服务 - 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与适老化水平,与当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共建“社保金融超市”,引入社保服务自助一体机 [5] - 针对“候鸟”老人聚集特点,依托“工行驿站”创新推出“驿站+候鸟服务”模式,设置专属休息区、提供健康养生资讯等贴心服务 [5] - 坚持保留现金等传统服务模式,同时加强手机银行、智能机具等新渠道的服务辅导,着力弥合“数字鸿沟” [5] 风险防控与安全 - 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严格落实数据保护法律法规,持续夯实数字金融发展的安全基础 [6] - 建立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定期进行数据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优化风控策略,充分发挥风险监测模型的预警作用 [6] - 强化网络安全防护,开展压力测试推进防护体系升级,在办公终端全面部署安全防护系统 [6]
农行上海市分行开展“农情敬老节”银发客户大拜访活动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9 13:49
转自:新华财经 秋意渐深,又逢重阳。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在重阳节前启动"农情敬老节"银发客户大拜访活动,组 织多支服务小队深入社区、走进家门,为高龄、独居及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去暖心节日问候与专业金融服 务。 在黄浦区,农行上海陆家浜路支行与百岁老兵蒋老的深厚情谊令人动容。蒋老是一位16岁投身革命、18 岁入党的老战士,亲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鉴于他的实际情况,农行长期坚持提供安 全、便捷的上门服务,每逢佳节还会送上温暖的节日关怀。今年,蒋老怀着对党的无限赤诚,希望农行 帮助其缴纳20万元特殊党费。陆家浜路支行高度重视,多次与他及其家人耐心沟通,并积极协同其党支 部,最终帮助老人完成了这个特殊心愿。"能够为这样的功勋老人服务,是我们农行人的荣耀。"陆家浜 路支行客户经理于莉瑾表示。 在闵行区浦江镇,农行上海杜行支行客户经理张磊拜访了退休企业家张先生。家中墙上泛黄的老照片和 三张熠熠生辉的"上海市劳动模范"奖状,记录着这位老厂长昔日的奋斗与荣光。"张老师是我们行三十 多年的老朋友了,其带领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质把控,产品远销美国等海外市场,曾是20世纪90年 代闵行区浦江镇最大的纳税企业。"客户经理 ...
【财经分析】短期利多预期提振美豆近两日大幅跳涨 供应宽松或仍将限制后市涨幅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9 11:19
转自:新华财经 受美豆上涨影响,国内大豆进口成本也顺势攀高。中国粮油商务网的跟踪监测显示,10月28日美国大豆进口成本价为4737元,较上日涨90元,创五个半月 新高。巴西大豆进口成本价为4055元,较上日涨69元,突破近一个半月高点。 供需面宽松仍成压力 不过,在分析机构看来,短期情绪面改善带来的利多或仍不足以改变大豆等相关产品的承压态势,供需面依旧宽松仍是市场的主基调。 从海外市场来看,巴西新年度大豆播种稳步推进,继续丰产的预期强烈。巴西国家供应公司(CONAB)的最新报告显示,2025/26年度巴西大豆播种面积 将达到4910万公顷、产量预计至1.78亿吨,同比分别增长3.6%、3.5%。而从最新的播种进度来看,截至10月25日儋州,巴西大豆播种率已经达到34.4%, 虽然略低于去年同期37.7%的水平,但较前一周21.1%的水平仍明显加快。 同时,巴西大豆出口仍保持较高速度。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表示,巴西10月大豆出口量将达到700万吨,低于之前一周预估的734万吨,但远 高于上年同期的443万吨。而巴西对外贸易秘书处(Secex)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前四周,巴西大豆出口量已经达到54 ...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10月29日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9 08:05
资本市场政策方向 - 中共中央关于“十五五”规划建议对资本市场发展作出明确部署,重点包括以更深层次改革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升制度包容性与适应性,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1] - 资本市场将在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1] 公募基金持仓与市场表现 - 公募基金2025年三季报披露完毕,前十大重仓股为宁德时代、腾讯控股、新易盛、中际旭创、阿里巴巴-W、立讯精密、工业富联、紫金矿业、中芯国际、贵州茅台,其中中际旭创、工业富联新进前十大,美的集团、小米集团-W退出[2] - A股市场2025年10月28日冲高回落,成交额2.17万亿元,上证指数盘中站上4000点,为逾10年首次突破,超2300只股票上涨,逾70只股票涨停[2] - 截至2025年10月27日,A股融资余额超2.4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截至10月28日A股上市公司数量5444家,总市值超118万亿元[2] 数字人民币发展 - 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初步建立,截至2025年9月末试点地区累计交易金额达14.2万亿元,累计处理交易33.2亿笔,开立个人钱包2.25亿个[3] - 数字人民币试点覆盖17个省(区、市)的26个地区,在批发零售、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应用模式[3] 上市公司业绩 - 截至2025年10月28日20时,超3000家A股公司完成三季报披露,其中超1200家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0余家公司同比扭亏[3] - 通信、半导体、有色金属等行业前三季度业绩表现突出,通信行业受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推动,半导体行业受益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需求,有色金属行业受价格因素推动部分公司净利润已超去年全年[3] 航天产业景气度 - 随着卫星互联网发射频次提升,可复用火箭蓄势待发,商业火箭公司陆续启动IPO,2025年以来航天产业景气度高涨,部分产业链公司三季报已释放业绩红利[4]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 - 多家头部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披露大额订单,买家以制造业企业为主,落地场景多为工业领域,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旨在连接真实场景数据以完成技术迭代与升级[5] - 当前人形机器人订单大多属于“试点验证”性质,离“商业性价比”仍有差距[5] 险资投资动态 - 2025年以来险资举牌达31次,突破2020年阶段性高点,达2015年有举牌披露记录以来新高,平安资产买入327.8万股招商银行H股,持股比例升至18.04%[6] - 2025年上半年险资加速配置红利股,上市公司增配红利股近3200亿元,超去年全年增配规模,险资红利策略可能进入精挑细选、左右平衡的2.0阶段[6] 钨市场行情 - 2025年10月28日钨市场再度开启涨势,黑钨精矿报价28.8万元/吨较上个交易日每吨上涨3000元,APT报价42.5万元/吨较上个交易日每吨上涨7000元,钨粉报价635元/克上涨5元/克[7] - 与2025年初价格相比,黑钨精矿累计上涨101.4%,APT累计上涨101.42%,钨粉累计上涨100.95%,下游挖掘机、金属切削机床、汽车、光伏等产量明显增长推动钨消费提升[7] 算力产业链业绩 - 算力产业链上市公司如海光信息、胜宏科技、英维克等三季报业绩呈现高增长态势,人工智能技术在千行百业深度渗透推动算力作为核心基础设施战略价值凸显[8] 汽车零部件行业 - 汽车零部件行业129家披露2025年三季报公司中,80家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超六成,全球汽车市场复苏和新能源汽车普及推动市场规模稳定增长[8] - 汽车零部件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竞争重点从产品价格转向技术、质量及全球化运营能力[8] 铜箔行业回暖 - 铜箔行业上市公司如铜冠铜箔、德福科技、中一科技等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亨通股份、英联股份等同比正向增长,诺德股份大幅减亏[8] - 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行业快速发展推动铜箔行业需求增长、价格回升和技术迭代加速,国内铜箔企业业绩向好[8]
华服“舞动”中原 激活文旅融合新动力——河南大遗址公园走廊上的“汉服经济”观察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9 07:26
行业宏观趋势 - 文旅产业在深度复苏中加速迭代,“国潮”消费从圈层走向大众,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1] - 汉服热尤为亮眼,2024年全国汉服消费者规模已突破1000万,市场规模达150亿元[1] - “汉服+文旅”的融合模式成为文化遗产活态化利用与民生增收的重要结合点[1] 区域发展战略与规模 - 河南依托“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安阳”世界级大遗址公园走廊的深厚文明底蕴,以汉服为纽带串联千年文脉[1] - 洛阳汉服热由社交媒体引爆,“为爱奔赴洛阳”话题播放量达5.5亿次,“总要去洛阳看看牡丹”播放4.3亿次[2] - 2023年9月,河南再次发文强调加强大遗址保护利用,支持大遗址公园走廊建设[2] - 202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河南全省接待游客813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39.1亿元,汉服体验与文化研学成为最热门消费项目之一[10] 各城市差异化发展模式 - 洛阳打造“国风穿越节”等沉浸式场景,VR设备还原宫城布局,洛邑古城夜场活动全网播放量破亿[4] - 开封紧扣宋文化,推出“我在宋朝的一天”活动,2024年有336位新娘在半亩园举办宋式婚礼,单场带动消费超2万元[5] - 安阳赋予汉服殷商底色,在魁星阁城墙下举办商朝服饰展演,300余米的县前街成为汉服打卡地[3] - 三门峡发展雅致路线,甘棠书院周日雅集围绕琴棋书画诗酒茶开展活动,按二十四节气研制出24种香品[5] - 郑州主打年轻活力与大众化,星河里街区形成一站式消费场景,电商平台推出改良版“日常中国风”服饰[7] 产业链发展与就业带动 - 洛阳形成设计-生产-体验-服务-衍生全链条产业链,汉服店数量从2022年底的18家增长至2025年9月的1360家,三年增长75倍[6] - 洛阳汉服产业直接带动就业超3万人,2023年以来1252万人次体验汉服,带动消费17.16亿元[6] - 开封半亩园“宋服妆造一条街”带动2186人就业,其中80%为本地居民[7] - 2024年开封全市旅游接待量1.05亿人次,综合收入779.6亿元,文化体验消费占比较高[7] - 郑州成为河南汉服走向全国的“输出港”,不少外地商家来郑州采购汉服、学习运营模式[7] 管理与服务保障机制 - 洛阳对跟拍摄影师进行统一登记、培训、编号、发证,实行“先试拍、后付费”“不满意、先赔付”机制[8] - 开封出台《宋式服饰体验服务规范》,细化服务要求,在清明上河园实行15分钟投诉响应,2024年投诉满意度达98.5%[9] - 开封在全国率先推出“放心消费险”,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场景,配套建立快速维权处置机制[9] - 安阳在县前街实行“统一运营+商户自治”模式,古城公司帮助汉服馆规划布局并培训商户[9] - 洛阳延长公交运营时间,开放事业单位停车场,挤出2000多个车位方便游客[8]
邮储银行玉环市支行:金融创新激活新质生产力“一池春水”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8 22:10
邮储银行玉环市支行的战略定位与业务模式 - 将服务重心精准锚定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的创新主体 [1] - 通过优化信贷模式、拓展服务边界,着力破解科技企业“轻资产、高投入”的融资瓶颈 [1] - 变“等客上门”为“主动服务”,通过深入一线的精准滴灌,探索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 [1] 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具体金融支持案例 - 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台州万洲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效落地2800万元小企业贷款授信 [2] - 资金支持有效缓解了企业周转压力,为其突破产能限制、加速研发成果转化注入动力 [2] - 除贷款外,还提供承兑汇票、账户结算、企业代发、理财保险、信用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2] 服务科创企业的长效机制与具体举措 - 持续与各机构部门联合开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专项活动,搭建拓客平台 [2] - 密切关注企业股权融资及上市需求,通过参加科融通路演活动助力对接优质股权机构 [2] - 围绕核心企业开展链式拓客,“一行一策”制定行业特色策略,实现主动授信 [2] - 推出科创贷、科创e贷等专属信贷产品,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信用贷款额度最高可达5000万元 [2] 业务成果与未来规划 - 2025年累计向65家“专精特新”等科技型企业投放贷款9.28亿元 [2] - 对中小企业客户服务数达188户,贷款余额超23亿元 [2] - 未来将继续聚焦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致力于让金融资源配置更精准、融资体验更顺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