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央视新闻客户端
icon
搜索文档
抗日英雄谱丨在永不消逝的电波背后 他一人抵挡千军万马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15:27
1958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映后,成为感动几代人的红色经典。该片的主人公李侠是中共地下工作者,他潜伏在敌占区,用秘密电台向党组织传递 情报,在长期斗争后不幸入狱,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李侠的原型就是中共隐蔽战线的杰出代表——李白。今天的《抗日英雄谱》,我们一起追忆李白烈 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我宁肯一人受困,一人牺牲,也要保全党的组织,保守党的机密,保护同志。志士是杀不尽的,革命的力量是削弱不了的。" 这是1949年5月7日,李白在狱中向妻子做的诀别。20天后,上海迎来了解放。 李白原名李华初,湖南浏阳人,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电台政委。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上海中共地下电台被日军破坏,急需重新设立秘密电台,中共中央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精通无线电技术的李白。 李白抵达上海时,淞沪会战炮火正浓。他悄悄四处购买各种零件,自己组装电台。1938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李白终于向千里之外的延安发出了呼号,在上海 与延安之间,以一道道往返的红色电波架设起了一座无形而坚实的"空中桥梁"。 《永不消逝的电波:李白烈士的故事》作者 周兆良:敌人也没发现什么,最后要走的时候,有个日本宪兵脚一踩,踩到 ...
又见丨一家12人 11条枪 一棵枣树上的抗战史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15:20
历史照片分析 - 照片名为《一树的八路军》拍摄于1944年春天 画面中11人为八路军成员 左下角为一名小女孩 [1] - 树下最右侧人物为王正南 时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八分区七团参谋长 黄埔军校第十二期毕业 曾为国民党营长 1939年脱离国民党组建抗日游击队后加入八路军和中国共产党 [1] - 其余10人包括王正南的叔父、四位亲兄弟、两位堂弟和两位表弟 均追随其参加八路军 [1] - 1944年家族成员在河南范县休整期间于住所门口枣树上拍摄此合影 照片捕捉了战时难得的团聚时刻 [1] 照片象征意义 - 照片虽已泛黄破损 但仍能感受到画面中人物在黑暗年代以自身为火种照亮土地的精神力量 [2] - 枣树被赋予"家国树"的象征意义 体现家国同构的理念 人物被喻为"枝头不肯凋零的春" [2] - 2016年王正南妹妹王雨平将保存72年的照片捐赠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使其成为民族记忆载体 [1][2] 人物背景细节 - 王正南从国民党军官转型为八路军指挥官的历程 反映了抗战时期的人才流动特征 [1] - 照片中人物关系显示抗战时期存在家族集体参军现象 王正南家族共有11人加入八路军 [1] - 拍摄背景揭示1944年八路军在河南范县的休整情况 为研究部队调动提供影像佐证 [1]
特警+特警,这对夫妻的“双向奔赴”硬核又温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09:24
为期5天的"尖刀・使命"全国公安特警挑战赛7月11日在新疆乌鲁木齐闭幕。在解救人质科目比拼现场,甘肃特警队的出色表现引发现场阵阵掌声。在为队友 欢呼的人群中,女警张文娟的目光始终追随着赛场中那个熟悉的身影——她的丈夫,同时也是此次参赛的突击队员刘亮。这对从师徒走到并肩征战全国赛场 的特警"夫妻档",背后藏着怎样的热血故事? 0:00 在"尖刀·使命"2025年全国公安特警挑战赛第三天的解救人质科目比拼中,甘肃特警以1分55秒的成绩取得该竞赛项目的第17名。比赛一结束,张文娟和她的 特警队战友们便在观赛区热烈欢迎战友归队,她的丈夫刘亮正是参加这个科目的突击队员。 刘亮:如果我们站在这岗位上,不去做这些事情的话,就对不起这身衣服,也对不起自己身上的警徽。 张文娟:这不仅是一份工作,也是因为热爱。穿上这身衣服,觉得肩上有责任,想去把它干好,想在岗位上出自己的一份力。 带着支持与牵挂再出发 为备战 "尖刀・使命",夫妻俩一直在紧张训练,伴随所在的特警队斩获突破性成绩。而这对夫妻也带着收获与憧憬,期待着明年再战赛场。 既是战友,又是夫妻,张文娟、刘亮这对来自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的参赛队员,在这次全国公安特警挑战赛 ...
文博日历丨夏日松弛感单品人字拖 良渚人也有同款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09:24
考古发现 - 宁波江北区慈湖遗址出土两只距今5365±125年的良渚文化时期木屐 将中国木屐实物历史向前推进3600多年 [5][7][9] - 两只木屐均为左脚设计 采用前宽后窄的人体工学造型 底部有5个孔和凹槽用于系绳固定 [5][7] - 木屐使用石制工具加工完成 展现新石器时代晚期成熟的切割 打孔 磨光工艺 [7][9] 历史价值 - 慈湖木屐取代1984年安徽朱然墓漆木屐 成为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木屐实物 [9] - 屐底凹槽设计可防止系绳磨损 体现良渚先民对实用性与舒适度的追求 [7] - 木屐形制反映当时已掌握根据脚部结构(前掌宽 后跟窄)定制鞋履的技术 [7] 文化意义 - 从良渚木屐到春秋时期孔子所穿木屐 显示该鞋类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使用历史 [9][11] - 鞋履演变过程见证人类适应自然 平衡实用功能与审美需求的发展轨迹 [14] - 文物印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文明演进理念 体现步履不停的文化传承 [11][14]
比新国标更严格 8吨追尾+30吨夹击……汽车安全迎接“极限挑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09:24
行业反内卷举措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引发行业反内卷热潮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推出系列措施:启动机动车生产一致性检查、支持车企60天账期承诺、开通账期执行反馈窗口 [3] - 数十家主流车企响应自律号召,通过缩短付款周期、优化经销商返利机制落实行动 [3] - 协会表示举措将快速见效,推动市场秩序向有序良性发展 [5] 全球化与供应链升级 - 行业需适应全球化市场,构建更高效、高质量的供应链体系 [7] - 需借助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技术推动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7] - 企业需建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发展追溯体系,配合国家绿色低碳政策体系 [9] 安全标准提升 - 《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新国标发布,碰撞试验壁障质量从950公斤提升至1400公斤,2025年7月实施 [11] - 《乘用车后碰撞安全要求》新增电安全、车门锁、乘员撤离等技术要求,同步于2025年7月实施 [13] -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完成意见征集,首次对电动/隐藏式把手解锁可靠性及失效安全性提出要求 [15] - 新标准引导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以安全技术为核心的高质量竞争 [17] 第三方安全测试进展 - 中汽研开展高于新国标测试:以100公里/小时(国标2倍速度)进行侧面碰撞,考核电池包结构稳定性及防起火爆炸性能 [19] - 多重连续碰撞测试包含5吨卡车40公里/小时侧撞+正撞+5米跌落,检验新能源车电池抗多次冲击能力 [21][22] - 后碰撞测试升级:8吨货车追尾后与30吨货车正面碰撞,检验车身结构安全性 [23] - 隐藏式门把手防误触测试提前展开,重点考核翻滚、高空坠落等极端工况下门锁系统稳定性 [25]
从教育到基建 上合组织数字“朋友圈”共绘转型蓝图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09:24
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核心观点 - 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在天津开幕 聚焦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应用和数据价值挖掘等热点话题 [1] - 上合组织成员国在数字基建、传统产业转型、电子商务、数字支付、大数据应用等领域已开展广泛合作 未来将围绕产品、技术、服务要素深化数字经济合作 [3] - 中国发布《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技术工具箱》 包含50多项数字公共产品 将推出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赋能产业转型 [5] 数字技术合作与产业转型 - 中国与柬埔寨合作建设互联网骨干网和光纤连接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9] - 数字技术在各个经济领域应用潜力巨大 教育和人才培养成为关键发展议题 [11] 数字经济发展成果与展望 - 数字化已深度改变生产方式和民生福祉 中国作为轮值主席国为上合组织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13] - 论坛探讨数据治理、跨国人才培养、数字基建开放合作等议题 推动共建互惠开放的数字经济空间 [7][13]
以文化人 南粤大地为何新风劲吹?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09:10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 广东以"文明赋能管理"为切入点,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东莞通过"企业员工文明共享计划"和"出租屋文明共享计划"将730万非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近70%)融入城市治理体系[4] - 东莞GDP超万亿、人口超千万,通过重构城市管理模式打破行政单向供给,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新体系[4] - 汕头、茂名、清远等地将文明实践中心与生态改造、文化供给结合,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5] 农村文明与乡村振兴 - 茂名通过基层干部预警机制和党员带头作用(如"荔链快送"车队)展现乡村文明成效,根子镇入选全国文明村镇[8] - 广东自2022年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分解为思想道德建设等五大任务,与城乡协调发展深度绑定[9] - 东莞"寻根·文脉·乡愁"项目促进乡村文化反哺城市,全省建成280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城乡资源双向循环[10] 体制机制创新 - 广东2024年提出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强调常态培育与全域提升[13] - 韶关仁化县推行"睦邻制"划分156个单元,广州通过文明单位结对共建实现资源共享[13] - 全省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形成1.5亿在粤人口物质精神同频共振格局[15]
多地持续“桑拿天” 这份防中暑秘籍请收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09:09
高温天气特征 - 安徽7月1日—8日全省平均气温32 1℃ 偏高5 0℃ 为历史同期最高 平均最低气温27 2℃ [2] - 河南7月3日到7日大部出现37℃以上高温闷热天气 持续时间长达5天 30%乡镇最高气温超过40℃ [5] - 全国平均高温日数接近6天 是常年同期的两倍多 为历史同期最多 [7] 高温天气趋势 - 未来一周华北南部 黄淮 江汉及陕西关中等地将持续35℃以上高温 局地超过40℃ 部分地区可能接近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3] - 河南预计12日起高温范围和强度将再度加大 北中部 西南部最高气温升至37℃以上 局部达40℃~42℃ [5] - 下周起四川盆地 江淮 江南北部等地将出现阶段性高温天气 [3] 高温天气极端性 - 今年首发高温过程出现在5月19日—21日 较常年提前半个多月 高温过程首次出现时间以每十年2 2天的速率不断提前 [7] - 今年以来147个国家气象站出现极端高温 13个国家气象站突破历史极值 [7] - 避暑胜地如承德出现连续3天高温天气 黑龙江北极村 漠河等地6月底出现35℃以上高温 [7]
是否会与美国继续谈判 多名伊朗官员发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01:55
伊朗与美国谈判立场 - 伊朗议会议长卡利巴夫指出,伊朗与美国的谈判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核武器研发、导弹问题和地区影响力 [2] - 伊朗强调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成员国,从未寻求发展核武器,但坚持铀浓缩是不可剥夺的权利 [2] - 伊朗认为外交是斗争手段,即便不信任对方,谈判仍可提供发言权 [2] - 伊朗不接受强加的和平,反对美国单边主义行径 [2] 伊朗外长表态 -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否认伊朗核计划被摧毁的说法 [3] - 伊朗原则上愿在相互尊重基础上谈判,但指责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侵略领空并袭击核设施 [3] - 美国必须确保未来谈判中不再对伊朗发动军事袭击 [3] 伊朗舆论观点 - 伊朗舆论认为美国在谈判中不可信任,且美以削弱伊朗的企图从未改变 [3] - 政治和外交仍是伊朗的选项,但需审慎应对谈判议题,防止落入美以圈套 [3]
相互征收报复性关税 美加就关税问题争端不断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2 01:38
美加关税争端升级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对加拿大进口商品征收35%关税 [1] - 加拿大总理表示将坚定维护本国利益并加强全球贸易应对美国关税威胁 [1] - 今年以来美加之间因关税问题争端不断 [1] 前期关税措施 - 3月4日美国对加拿大和墨西哥产品加征25%关税 [3] - 加拿大随即宣布对1550亿加元美国商品征收25%报复性关税,其中300亿加元商品关税立即生效 [3] - 3月12日美国对所有进口钢铝征收25%关税 [3] - 美国曾计划对加钢铝产品征收50%关税但随后撤回 [3] 汽车产业关税 - 美国4月3日起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 [3] - 加拿大宣布将对不符合《美墨加协定》的美国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 [5] - 加拿大生产汽车中50%零部件来自美国 [7] - 特朗普表示美国希望自主生产汽车而不依赖加拿大进口 [7] 钢铝关税升级 - 6月起美国将多数贸易伙伴钢铝关税从25%上调至50% [9] - 加拿大总理称此举"不合理且非法" [9] - 加拿大表示已采取强有力的反制措施并将继续应对 [9] 贸易谈判波折 - 6月底美国因加拿大征收数字服务税中止美加贸易谈判 [9] - 在加方取消该税收措施后谈判恢复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