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搜索文档
年底建成开放!海淀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将添郊野生态休闲会客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0 13:11
项目概况 -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将新增11 25公顷高品质绿地空间 命名为"六里屯郊野生态休闲会客厅" 计划年底前开放[1] - 项目位于西北旺镇核心区 距离地铁16号线永丰南站直线400米 周边有永旺家园 中关村壹号 永丰产业园等多个居民区和产业园区[1] 项目定位 - 围绕"生态+休闲"核心定位 打造"高品质 有温度 会呼吸"的生态空间[3] - 属于海淀区"疏整促"专项行动重点项目 聚焦民生需求与绿色空间品质提升[3] 交通改造 - 优化出入口布局 新增东侧南侧入口 保留北侧2个原有入口[5] - 改造内部道路系统 铺设1公里黑色沥青主路 增设1 5米宽彩色跑步道[5] - 新建生态停车场 新增44个停车位缓解周边停车压力[5] 设施升级 - 利用旱地区域打造田园课堂和阳光大草坪 建设休闲小广场[7] - 新建130平方米休闲厅 提供阅读 轻餐饮和社交空间[7] - 配置环形秋千 综合运动设施 平衡木等无动力游乐设施 形成林下健身区[7]
深化改革提振消费!北京发布专项行动方案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0 12:08
北京市消费升级政策 - 目标到2030年北京市场总消费额年均增长5% 打造2-3个千亿级文商旅体融合消费新地标 [1] - 提出24项任务涵盖增收减负 服务消费优化 商品消费增强 消费链条延伸 多元空间打造 环境优化六大方向 [1] - 强调市场与政府协同 供需两端促进 企业与场景支撑 国内外资源联动四大实施路径 [1] 居民收入提升措施 - 通过就业优先战略健全最低工资调整机制 科学提高标准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 [1] - 支持证券交易所及资管机构丰富交易产品 鼓励上市公司提高分红率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1] - 推动农民依托生态优势增收 多措并举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升 [1] 消费新业态培育 - 重点发展银发经济 家政服务 美丽健康 数字消费 绿色消费 国潮消费 首发时尚七大新业态 [2] - 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 截至2025年6月全市307家机构开展诊疗 其中102家互联网医院 上半年诊疗量111.59万人次同比增44.98% [2] - 将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深化医疗大数据应用 培育智能健康产品及新型服务业态 [2] 商业空间改造 - 2022-2024年新增商业设施超450万平米 2025年上半年新增75万平米包括超极合生汇等项目 [3] - 推动轨道站点周边闲置场馆改造 鼓励前店后仓模式创新 提升滨水空间运营水平 [2][3] - 已完成10项河湖工程新增慢行系统70公里 亮马河水岸入选国家级文旅消费聚集区 [3] 政策协同创新 - 衔接国家政策推出商业空间焕新 公共资源商业化运营等北京特色举措 [3] - 突出双枢纽建设 发挥机场要素汇集作用打造国际消费桥头堡 [3] - 推进公积金支付首付与贷款同步 研究贷款带押过户政策降低购房门槛 [4] 监管优化 - 实施扫码检查 完善轻微违法免罚制度 推行消费场景"一件事一次办" [4] - 落实巡演项目首演地内容审核负责制 缩短审批周期释放商业创新活力 [4]
通州外卖小哥李立新:愿做“星孩”开心果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0 12:07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三年前,一次偶然的送单经历,让外卖小哥李立新与一群"星星的孩子"产生了奇妙交集,结下不解之 缘。三年间,这位朴实的通州汉子坚持"打卡",陪伴在患自闭症孩子的身边,为他们的家庭提供力所能 及的帮助与温暖。如今,这颗善意的种子还在继续发芽,在他的带动下,多位同行也加入了爱心队伍, 甘做"星孩"们的开心果和守护神。 李立新(右)和孩子们一起画画 相遇丨一次送单经历 结缘特殊群体 "孔老师,我来看孩子们了,这两天天气闷热,给你们拿了点消暑的饮料。"下午两时许,46岁的李立新 抱着两箱饮料,轻车熟路地推开了通州区玉桥东路附近一间小屋的门。屋内,回响着《两只老虎》的旋 律,四个孩子正坐成一排,用手拍打着面前的小鼓,进行节奏感的训练。 放下东西,李立新从角落搬来一把小椅子,坐在孩子们身边,瞬间融入其中。他一边跟着节奏轻轻拍打 鼓面,一边欢快地唱了起来。当唱到"没有耳朵"时,他故意皱起眉头,双手捂住自己的耳朵,装出一副 苦恼的样子;唱到"没有尾巴"时,他又赶忙转过身,假装在身后摸索着什么。孩子们看到他夸张滑稽的 动作,也禁不住乐出了声,欢快的笑声填满了整个小屋。 这已是李立新陪伴"星孩"们的第三个年头。 ...
政府当管家组团敲门,“反向路演” 为企业送服务解难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0 10:56
政府服务创新 - 海淀区政府推出"反向路演"服务模式,由发改委、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等十余部门组成"服务包"管家团队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政策对接和资源协调 [1] - "总管家"负责跨部门协调,"行业管家"制定普惠政策,"服务管家"落实日常服务,形成三级联动机制 [1] - 2025年上半年通过市级平台办结企业诉求4000余项,办结率达100%,目前覆盖2400余家重点行业企业 [3] 公司发展情况 - 海泰方圆为成立22年的信息安全与信创企业,2023年营收增长近10%,2024年目标增速20% [2] - 公司面临算力资源紧张问题,技术人员自费购买算力卡进行研发 [2] - 业务涉及安全、数据、信创领域,需对接"首台套"政策、人工智能扶持政策及产学研合作 [2] 政策支持落地 - 政府现场响应数据要素企业交流群搭建、人民大学产学研对接等需求 [2] -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预告下半年将发放算力券补贴,企业可通过评审获得支持 [2] - 服务范围覆盖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业等六大重点行业及专精特新企业 [3] 行业生态建设 - 海淀区将独角兽等高成长性企业纳入服务包体系 [3] - 活动延伸至数字人企业小哆智能等科技公司,形成常态化服务机制 [3] - 通过数据局、软件园等多方联动提供行业发展支撑 [1][3]
为何党史研究者还要具有“门外汉”的眼光?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0 10:46
党史研究的专业性与博通性 - 党史研究需要兼具专业深度和跨学科视野 过度专业化会导致视野狭窄 而"门外汉"视角有时能发现新问题 培养人才需平衡"专"与"博"的关系 [1] - 梁启超和毛泽东均指出过度专业化的危害 认为单一知识结构易导致生活单调 建议年轻时多学习自然科学 后期再转向社会科学 [2] 过度专业化的弊端 - 学科细分导致研究碎片化 中共党史被划分为革命史/建设史/党建史等二级学科 进一步细分为思想/组织/作风等方向 过度强调边界会引发"局隘"和"破碎"两大问题 [3] - "局隘"表现为学科封闭和内部割裂 研究者只关注特定人物或领域 忽视经典作家间的知识传承 割裂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3] - "破碎"表现为过度聚焦细节考证 放弃宏观历史叙事 导致学科丧失整体性和连续性 [3] 研究者的三阶段演化路径 - 第一阶段"自说自话":研究范围极端狭窄 无法进行跨领域对话 专业外发言常显幼稚 [4] - 第二阶段"自以为是":陷入学术封闭状态 拒绝接受外部意见 产生门户之见和妒忌心理 [4] - 第三阶段"自业自得":意识到问题但难以改变 如同胡适描述的"旗杆型学者" 影响范围有限 [4] 博通研究的四个维度 - "纵通":贯通古今历史脉络 将具体事件置于党史全过程分析 需涵盖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思想遗产 [6] - "横通":考察党内外联动关系 将党史置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史/全球背景中 分析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 [7] - "内通":精通党史学科方法论 包括史料考据和理论诠释 需掌握学术史脉络并吸收各家学说 [8] - "外通":借助其他学科工具 如经济学需统计学支撑 社会问题研究需社会学/心理学辅助 形成交叉学科视野 [9] 博通的本质要求 - "纵通"和"横通"属于本体论层面 强调历史发展的纵向连续性和横向关联性 [10] - "内通"和"外通"属于认识论层面 要求夯实专业基础同时吸收外部方法论 [10] - 真正的贯通需避免钱钟书笔下"高松年式"的肤浅通才 要建立实质性跨学科认知体系 [10]
配套五星酒店投运,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综合体开启全面运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0 10:09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大酒店投运 -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大酒店正式投运 标志着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及配套项目综合体进入全面运营阶段 [1] - 酒店为五星级 总建筑面积6 9万平方米 含410间客房和1000平方米宴会厅 投运首日实现100%入住率 [3] - 酒店定位为会展中心配套 主要服务住宿 宴会及会议需求 已承接汽车新品发布会等活动 [3]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运营情况 - 会展中心于今年2月投入运营 是北京市规模最大 功能最完善的综合型会展场馆 室内展厅面积21万平方米 室外展场5万平方米 [3] - 会议中心可容纳9000人 7月已承办7场中大型活动 包括3场跨行业大型活动及4场超千人规模活动 累计接待1 7万人次 [3] - 场馆包含9栋展馆 3栋登录厅及会议中心 被誉为"紫金丝带" 实现北京展会基础设施升级 [3] 会展行业与公司战略 - 北辰集团作为北京市属国企 以会展业为主业 强调服务保障重大国务政务活动的核心优势 [5] - 公司表示将立足首都战略定位 推动"四个中心"建设 发挥会展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 [5] - 酒店管理团队通过专项工作组实现高规格活动保障 覆盖设施维护 应急预案及个性化服务 [5]
实时观看后厨直播 跨店点多品牌餐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0 05:16
美团推出"浣熊食堂"新业态 - 美团上线"浣熊食堂",打造集明厨亮灶、供应链追溯和标准化管理于一体的外卖集合店,对入驻商家进行统一管理 [1] - 消费者可实时观看后厨直播,满足食品安全和监管透明化需求,推动外卖行业从"流量分配"转向"生态共建" [1][5] - 浣熊食堂已在北京运营10家店,入驻品牌包括全聚德、老乡鸡、云海肴等百余个优质餐饮品牌 [5] 消费者体验与功能创新 - 消费者通过美团外卖App可观看后厨实时直播,包括食材处理、烹饪、打包等全过程,提升消费信心 [5] - 支持"跨店一起买"功能,消费者一次下单可选购多个商家餐品,节省配送费并提升便利性 [5][6] - 用户反馈显示,后厨透明化显著增强夏季食品卫生安全感,带动社交推荐行为 [5] 商家运营与供应链管理 - 浣熊食堂为商家提供"拎包入驻"服务,配备炉灶、油烟机、监控等基础设施,降低运营成本 [6][8] - 商家通过美团"快驴进货"直采中粮、正大等200余家品牌供应商食材,实现采购报告和检验报告溯源 [6] - 数字化管理要求商家上传"食安日记",记录进货核验、清洁等流程,1小时内获1235次用户查阅 [7] 行业竞争模式升级 - 外卖行业竞争重点从价格、配送转向供应链品质和稳定性,美团联合头部品牌重资产投入"互联网+明厨亮灶" [7][8] - 集中式厨房模式帮助商家分摊房租成本,同时快速渗透食品安全高标准至全行业 [8] - 计划未来3年在全国建设1200家浣熊食堂,引入超万家餐饮商户,建立行业规范化样板 [8]
“反内卷”推动汽车行业生态重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0 05:12
乘用车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乘用车零售1090.1万辆 同比增长10.8% [1] - 新能源汽车零售546.8万辆 同比增长33.3% 自主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8% [1] - 行业经历价格战后转向技术竞争 智能化与全球化成为关键词 [1] 传统车企发展亮点 - 比亚迪上半年累计销量214.6万辆 位居国内榜首 海外销量47万辆 超2024年全年41.72万辆 [2] - 奇瑞上半年累计销量126万辆 同比增长14.5% 出口55万辆 蝉联国内汽车出口第一 [2] - 上汽集团上半年销量205.3万辆 同比增长12.4% 自主品牌销量130.4万辆 同比增长21.1% 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40.2% [2] - 吉利上半年销量140.9万辆 同比增长47% 新能源车销量72.5万辆 同比激增126% [3] 造车新势力分化表现 - 小米YU7上市18小时锁单量达24万辆 交付周期长达51-53周 [4] - 零跑汽车上半年销量22.2万辆 同比增长156% 首次拿下新势力半年销冠 [4] - 理想汽车上半年销量20.4万辆 位居新势力次席 [4] - 小鹏汽车上半年销量19.7万辆 超去年全年 新车型价格下探至11.98万元 [4] - 蔚来汽车上半年销量仅11.4万辆 面临增长乏力质疑 [4] 行业政策与趋势 - 比亚迪终止限时"一口价"活动 被视为价格战降温信号 [5] - 10余家车企承诺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内 改善供应链厂商生存环境 [6] - 工信部收紧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技术安全要求 [6] - 下半年市场价格预计趋稳 "两新"政策将释放内需活力 [6]
海淀区委书记张革:奋力当好人工智能赛道上的“领头雁”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9 23:34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 - 海淀区依托教育科技人才优势打造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抢占新赛道服务国家战略[1] - 以国家实验室、高校、企业协同布局算力、数据、技术等全链条,形成示范性产业格局并产出原创性成果[2] - 通过"人工智能+"行动规划创新街区,构建南北协同发展生态,前瞻布局具身智能等应用场景[6] 算力与数据基础设施 - 建成北京最大单体智算集群,支撑全球首个多模态世界模型研发,构建公共算力平台生态网络[3] - 推动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落地,建设流通基础设施节点和高端数据标注基地,释放数据要素价值[3] - 计划深化京蒙算力协作,构建区域一体化网络,并开展自主计算芯片攻关行动[11][12] 人才引育体系 - 推动7所高校战略合作,5所获批国家产教融合平台,建立少年人工智能学院和实习实践试点制度[4] - 聚集全市80%以上AI人才,实施"薪火共燃"等计划,设立国际创新联盟和香港人才中心[4][9] - 规划建设人才特区,探索国际青年人才驿站机制,服务清华AI学院引入全职负责人[14] 核心技术突破 - 组织创新联合体攻关,产出全球首款全模拟光电芯片、类脑视觉芯片"天眸芯"及通用智能体"通通"[5] - 聚焦世界模型、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打造开源生态并推动校地合作转化成果[12] - 突破CUDA生态局限,构建自主大模型训练能力,推动国产AI软硬件协同迭代[11] 应用场景落地 - 打造"AI+教育/法律/医药"国家级示范基地,布局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培育新质生产力[6] - 推动工业制造、特种作业等具身智能场景落地,开放国企试点并建设大模型行业实验室[13] - 规划超级城市智能体,以"三横两纵一带"空间格局赋能产业与城市治理[9] 产业生态构建 - 发起数智产业联盟,举办智源大会等活动,为企业提供上市绿色通道支持[6][7] - 每年投入超10亿元资金支持,设立科技成长基金,打造全周期资本服务体系[10] - 深化南北协同生态圈,建设特色产业园,推动主权大模型出海与国际合作[14]
任晓刚、刘菲: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9 23:24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 -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明确其为首都核心功能之一 [1] - 北京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成为国家自主创新源头和原始创新策源地 [1] - 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整合科技、教育、人才优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1] 战略实施路径 - 锚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高精尖产业,构建三个万亿级和七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3] - 以中关村为引领强化"三城一区"协同联动,优化"一核两翼"空间布局 [3] - 践行"四个面向"要求:世界科技前沿(突破"卡脖子"技术)、经济主战场(产业升级与新兴领域培育)、国家重大需求(生命科学/AI等)、人民生命健康(民生领域创新) [3] 政策与制度保障 - 构建"1+N"法治体系:《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为核心,配套20余项创制性条款及专项法规 [4] - 出台70余项细分产业支持政策,形成"总体规划+专项计划"政策组合拳 [5][6] - 财政/土地/人才三维支撑:设立专项科技金融措施、创新高精尖产业用地政策、优化海外人才引进服务 [6] 产业与创新生态 - 布局"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2024年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占制造业投资超90% [7] - 外资企业深度参与自动驾驶/绿色低碳技术领域 [7] - 建立120家校企合作人才基地,推动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衔接 [8] 科研与成果转化 - 怀柔科学城集聚37个科技设施平台开展前沿交叉研究 [8] - 推行"揭榜挂帅"科研模式,支持量子信息研究院等机构攻关颠覆性技术 [8] - 政府搭建场景创新平台,推动新技术从样品到产品的全链条转化 [9] 金融与服务支持 - 培育14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创设"京创融"等专项工具 [9] - 8支产业引导基金累计投资14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360亿元(截至2025年3月) [9] - 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赋予机构更大自主权 [10] 区域与国际协同 -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动三地联合研发与资源转化 [12] - 通过中关村论坛等平台吸引国际科技合作,实施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等首创制度 [12] - 支持企业海外研发中心建设及国际标准制定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