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

搜索文档
全国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代表团访港
新华社· 2025-10-21 07:41
代表团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魏地春担任团长,成员包括高凤林、洪家光、詹春珮、诸懿青、段江 南、刘忠、杨俊等7位不同行业的杰出劳动者。他们均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或"大国工 匠"荣誉称号获得者,来自高端制造、人工智能、金融、航运、文化体育、餐饮服务等多个国家战略领 域和重点民生行业。 代表团团长魏地春表示,香港在"一国两制"方针下,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代表团 成员将通过系列活动,与香港各界深入交流,分享奋斗故事,亲身感受香港的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香 港劳动者的创造热情,推动内地与香港职工互学共建,共同书写新时代奋进新篇章。 新华社香港10月20日电 全国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代表团20日抵达香港,开展为期四天的访问交流。香 港特区政府为代表团举行了欢迎仪式。 劳动模范高凤林在分享中表示,他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长期从事火箭发动机研 制工作,参与北斗导航、探月工程、空间站建设等国家重大项目。他期待香港与内地加强合作,共同推 动国家航天与科技事业实现新跨越。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在欢迎仪式上致辞表示,代表团成员在各领域秉持百折不挠的精神, 攻坚克难、守正创新、建功立 ...
这5年,中国为全球发展贡献了什么
新华社· 2025-10-19 21:21
经济增长贡献 - 中国经济年均增长5.5%,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1] - "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 [1] - 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以及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1] 创新发展动能 - 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升至2025年第10位,欧盟委员会创新指数显示中国得分较2020年提高31.6个百分点 [3] - 在人工智能、6G、北斗导航、C919大飞机、新能源汽车、第四代核电等领域取得突破 [3] - 跨国企业将中国作为全球研发中心,利用大市场优势快速应用和迭代新技术 [3] 对外开放与市场机遇 - 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企业超过123.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20.6万亿元人民币 [5] - 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11万列 [5] - 中国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 [5]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 中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个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建立"金砖+"合作模式 [7] - 在上合组织框架下成立能源、绿色产业、数字经济等合作平台及科技创新等合作中心 [7] - 中国宣布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7]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锚定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央广网· 2025-10-18 11:37
目前,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人员队伍,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到26个、占比全球第 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国家综合创 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到2024年的第10位。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推动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持续转化。 央广网北京10月18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 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四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有 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 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成为世界发展最稳定、最可靠、最积极的力量。 前不久,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能够在原位实现连续大尺寸直径变化的盾构机"变径一号"在广 东佛山成功下线,成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广州地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第三建管部副总监谭佳:可以实现盾 ...
从“宇宙级合影”看创新中国
人民日报· 2025-10-13 11:37
获取"宇宙级合影",反映出我国不断提升的深空探测能力,彰显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天 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 探测,整个任务设计周期约为10年。这一过程中,要实现弱引力条件下的采样,攻克超远距离测控等难 题,任务周期长、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是更智能的探测器、更可靠的运载火箭、更强大测控通信的共 同托举,让天问二号不负"十年之约",也让中国创新闪耀太空。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东方红一号"遨游太空 到"嫦娥家族"书写探月精彩篇章,从建成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到天问二号向小行星进发,中国航天追梦 步履不停,这一切源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信念。当年,我国载人航天从零起步,在挑战中前行,攻 克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交会对接等尖端技术;月背着陆国外没做过,立项时,有人问"要不要冒 这个险",正是摆脱了亦步亦趋"跟跑"思维,嫦娥四号任务才能创造"人类首次"。 国庆节当天,国家航天局发布了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飞行期间获取的探测器与地球合影图像。画面中, 鲜艳的五星红旗、白色的返回舱和远处蓝色的地 ...
高德扫街榜发布国庆观察:长假生活呈现烟火气、多元化、科技感新趋势
中国经济网· 2025-10-07 13:43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庆中秋假期国民出行与消费展现出三大趋势:烟火气、多元化和科技感,高德地图通过其扫街榜数据和各类服务支持了这些趋势 [1] 假期消费趋势:烟火气 - 超4亿用户通过“扫街”寻味推动本地生活餐饮行业订单量同比增长150%,烟火小店流量整体增长300% [1][2] - “长假美食吸引力城市榜TOP10”呈现地域特色,成都力压重庆夺冠,重庆榜单中七家为火锅店 [1] - 佛山和东莞作为“制造业双子星”上榜,广东省是假期人员流动最活跃的省份 [2] - 老字号北京金鼎轩在无线上运营情况下意外登榜,体现了榜单对实体小店客流量的显著带动作用 [3] 假期出游趋势:多元化 - 传统旅游强市如北京、成都、重庆、杭州在“长假美景吸引力城市榜TOP10”中稳居前列,热门景区如北京明十三陵、阿坝九寨沟在假期首日周边交通早早进入繁忙状态 [4] - “反向游”趋势兴起,年轻人选择前往山西应县木塔、贵州镇远古城等县城小镇 [5] - 亲子游热度高涨,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和成都大熊猫繁殖研究基地分别成为最热门亲子游景区和最热门动物园 [5] - 夜经济活跃,南昌、南宁、长沙位列夜生活活力城市前三,南昌滕王阁周边交通繁忙时段从上午10点持续至晚上23点,长沙坡子街晚上10点通行时间是畅通时的2倍以上 [5][6] 出行科技支持:科技感 - 10月1日当天,高德调用的北斗卫星日定位量近1万亿次,支撑总导航里程超过90亿公里 [7] - 同一天,高德“鹰眼守护”系统发出超过2.9亿次安全提醒 [7] - 高德AI智能体“小高老师”在假期单日被呼叫超过26亿次,为用户提供厕所、充电等紧急解决方案 [7]
高德:长假期间烟火小店流量增长300%
证券时报网· 2025-10-07 13:30
公司业务表现 - 高德扫街榜上线仅23天累计用户超4亿 [1] - 10月1日高德本地生活餐饮行业订单量同比增长150% [1] - 长假期间烟火小店流量增长300% [1] 平台技术数据 - 10月1日北斗导航定位1万亿次 [1] - 10月1日鹰眼守护系统提醒2.9亿次 [1]
科技自立自强迈上新台阶
经济日报· 2025-10-02 07:05
科技投入与基础研究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 [1] - 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1] - 2024年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过70% [1] - 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由2021年的47.2万人年增长到2023年的57.5万人年 [2] - 2024年高被引科学家达到1405人次,比2021年增长50%,占全球五分之一 [2] 创新能力与产业融合 - 国家创新指数世界排名从2020年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第10位 [2]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 [3]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占比26.2% [3] - 全国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2024年达6.8万亿元,是2020年的2.4倍 [3] -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3件,全球1523家独角兽企业中我国有343家,居世界第二 [3] 科技体制改革与金融支持 -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单位在3年试点期内转化成果合同金额累计达120.9亿元,比试点前增长126.5% [4]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增至8000亿元,利率降至1.5% [5] - 截至今年6月底,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3.46万亿元,同比增长22.9% [5]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四分之一,市值前50公司中科技企业从18家增至24家 [5] 重大科技设施与区域创新 - “中国天眼”发现超千颗脉冲星,散裂中子源解决大型装备无损检测难题 [6] - 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中,中国占24席,数量全球最多 [6] -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支撑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7]
和音:跑出创新“加速度”
搜狐财经· 2025-10-01 06:05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 -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首次进入全球前十,稳居36个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之首,自2013年以来累计上升25位,是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1]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评价中国跻身全球前十,彰显了其作为全球创新引领者的突出地位 [1] 科技创新成果与实力 - 重大科技成果涌现,包括“天宫”空间站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海斗一号”万米海试 [1] - 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脑机接口帮助截瘫患者站立行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 [1] - 中国研发人员总量、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1] -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超过50万家,2024年有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 [2] 研发投入与政策支持 - 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投入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基础研究经费支出达2497亿元 [2] - 公司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持续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并向企业开放政府应用场景 [2] 国际合作与影响力 - 公司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9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3] - 通过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加快铺就合作创新之路 [3] - 德国《经济周刊》文章指出,中国的技术实力以及对外国投资的多样化需求鼓舞着外国投资者 [3]
跑出创新“加速度”(和音)
人民日报· 2025-10-01 05:42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 -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首次进入前十,稳居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首位,自2013年以来累计上升25位 [1] 科技创新成果 - 重大科技成果涌现,包括天宫空间站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海斗一号万米海试 [1] - 5G通信大规模应用,北斗导航提供全球服务,脑机接口等前沿科技与产业加速融合 [1] - 研发人员总量、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 [1] 研发投入与政策支持 - 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基础研究经费支出达2497亿元 [2] - 政策支持包括企业参与国家科研任务、优化税收优惠、开放政府应用场景 [2]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50万家,2024年有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 [2] 国际合作与影响力 - 中国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9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3] - 通过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联合实验室等举措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3] - 中国的技术实力和多样化投资需求对外国投资者产生鼓舞 [3]
谢锋大使致辞:希望美方采取实际行动,与中方相向而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9 13:15
中国经济发展成就 - 中国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年上半年经济总量同比增长5.3% [4] - 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前十强 [3] - 中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医疗与社会保障体系 [4]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中国在量子科技、DeepSeek人工智能、高铁、国产大飞机、首颗6G卫星、北斗导航、生物育种、新药创制等领域取得进展 [3] - 中国从“世界工厂”迈向“智造强国”,新质生产力动能愈发澎湃 [3] - “嫦娥”揽月、“天问”探火等航天工程展开寰宇求索 [3] 对外开放与市场机遇 - 中国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和全球最大中等收入群体 [4] - 中国对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瘦身”,将制造业领域准入限制全面清零 [4] - 通过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平台深化制度型开放 [4] 中美经贸关系 - 中美经贸关系本质是互利共赢,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 [6] - 平等、尊重和互惠才是妥善处理问题的良方 [6] - 中美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空间,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 [6] 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 - 中国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 - 实现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就学、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 [4] - 中国驻美使馆今年审发各类证照8.3万份,接听领保电话超1600通,处置领保案件超700起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