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

搜索文档
北京农业部门启动救灾应急响应程序
中国新闻网· 2025-07-27 17:06
气象灾害应急响应 - 北京市气象局通报密云干峪沟最大降水量达26.2毫米,预计未来1小时南部回波将影响丰台、中心城区等地 [1] - 防汛指挥部提示大部分地区小时雨强可达30毫米以上,部分区域可能发生山洪和地质灾害险情 [1] - 北京排水集团启动防汛三级响应,出动防汛单元211组人员2298人,累计抽升雨水7000立方米 [1] 人员转移与设施关闭 - 密云区转移18个镇149个村1552户3270人,关闭65处工地、30家地质灾害景区、20家帐篷营地、63条山洪沟道、26处经营性地下场所 [2] - 怀柔区转移安置668户1277人,关闭16座水库、47座塘坝、2座尾矿库、101处在建工程、59条山洪沟道、17家景区、66处露营地 [3] - 延庆区所有景区、露营地暂停开放,民宿停止接待 [4] 救援与抢修工作 - 怀柔区出动应急队伍20支147人,应急车辆25台,通讯信号车5辆,卫星背包14个 [3] - 公路分局出动120余人60台设备抢修断路,已抢通2处 [3] - 供电公司安排95人抢修队伍、26辆发电车开展应急供电 [3] - 驻怀部队400名官兵、消防队员150名及武警86名赶赴琉璃庙镇救援 [3] 交通保障措施 - 北京地铁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加强值守巡视,视情况启动雨天行车预案 [5] - 车站铺设防滑垫、发放一次性雨衣,计划早高峰延长运力投放时长0.5-1小时 [5] 农业救灾措施 - 农业农村局监测165处农田易积水点位,储备11.25万公斤救灾种子、5万余件动物疫病防控物资、1266台排涝设备 [6][7] - 协调保险机构开通绿色通道简化报险流程,要求24小时内完成现场查勘 [7] - 组织专家队伍赴密云等受灾地区指导农业恢复生产 [7]
探访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夫妻管护站:极地坚守 同心护绿
中国新闻网· 2025-07-27 16:45
管护站基本情况 - 奇乾管护中心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深处,地处高寒山林气候区,夏季温差大(白天30℃夜晚<10℃),冬季最低气温跌破-50℃ [2] - 管护站守护我国唯一集中连片且面积最大的未开发原始林区(2518平方公里)及边境线,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 [3][7] - 管护站生活条件艰苦:无稳定电力(依赖太阳能)、冬季需凿冰取水、物资补给周期长达数周 [4] 管护工作内容 - 孙金河26年坚守岗位,身兼护林员与护边员双重职责,每日开展巡护(防火期查林/旅游季巡边/冬季守河口) [3] - 采用传统巡护与现代技术(无人机+红外监测)结合模式,确保管护无死角 [7] - 冬季需全天候(6:00-24:00)维护锅炉运行,防止管道冻裂 [4] 人员与生活状态 - 2019年后管护站仅孙金河夫妻驻守,妻子刘兰香放弃退休生活成为编外护林员 [4] - 夫妻年均仅回家2次,日常由两只工作犬辅助(运水/危险预警) [7] - 孙金河计划退休后继续定居林区,将原始森林视为永久家园 [7]
年中经济观察丨粮食住进“好房子” “油瓶子”工厂迎来“数字工友”
中国新闻网· 2025-07-27 14:47
第一产业经济表现 - 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31172亿元 同比增长3.7% [1] - 夏粮稳产丰收为国民经济提供支撑 当前夏粮收购进入高峰阶段 [1] 科技储粮创新应用 - 中储粮昆明直属库采用大型浅圆仓 单个仓容超1万吨 配备微型气象站实时监测温湿度等环境数据 [3] - 粮仓布设420个温度传感器实现网格化管理 可精准定位问题区域 [4] - 数字孪生系统实现300亩库区"云巡检" 半小时完成温湿度地图分析 [3] - 中央储备粮实施动态轮换机制 小麦3-5年 稻谷玉米2-3年 豆类1-2年轮换 出库粮食保持清香味 [5] 食用油加工智能化 - 中粮广东产业园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上半年加工大豆75万吨 产出豆油14万吨 豆粕59万吨 [6] - AGV小车配备光电眼/雷达系统 实现数据实时传输与协同调度 [6] - 300米空中连廊实现成品油自动分拣 智能立体仓库含7250货位 35万箱成品油由6台穿梭车精准管理 [6][7] 优质粮食工程进展 - 全国建成273个优质粮食示范种植基地 5500多家产后服务中心覆盖产粮大县 [9][10] - 实施1057个产业升级项目 推广粮机装备3.3万台套 [11] - 低温仓容超2亿吨 气调储粮仓容达5500万吨 保障粮食保鲜 [12]
保亭加快建设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7-27 14:04
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建设 - 加茂医疗健康产业园是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的三大主要内容之一,目前正在建设中,计划2024年11月底前竣工 [1] - 产业园起步区已与5家健康、科技、医疗器械等企业及研究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1] - 合作区以建设中欧合作的"碳标准互通互认试点"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气候与健康宣言实践地"为目标 [1] 合作区规划与项目 - 团队谋划了15个产业项目和24个场景项目,围绕经济发展和零碳发展的双重目标 [2] - 先行启动区是宁远片区(宁远碳中和项目),已纳入海南省生态文明第八大示范项目 [2] - 保亭西线28公里沉浸式文旅消费区将发展面向"Z世代"人群的未来产业 [2] 保亭产业基础与发展规划 - 保亭森林覆盖率达84.87%,定位为"三区三地",包括热带雨林温泉康养度假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区等 [2] - 加茂医疗健康产业园以三产服务业带动二产制造业发展,构建区域可持续产业生态能力 [2] - 保亭将推进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化碳管理平台等项目建设 [3] 企业参与情况 - 海南保发健康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加茂医疗健康产业园起步区的投资开发及招商运营工作 [1]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参与合作区试点项目公司筹建 [2] - 海南自由贸易港健康医学研究院已签约入驻加茂医疗健康产业园 [3]
海南保亭生态健康游受青睐
中国新闻网· 2025-07-27 14:03
生态康养产业发展 -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依托生态资源和民族医学文化发展生态健康产业 每年吸引数百万境内外游客 [1] - 2022年保亭打造中国首个"气候康养示范基地" 年平均温度不超过25℃ 负氧离子每立方米超两万个 PM2.5为零 森林覆盖率85%以上 [1] - 神玉岛文化旅游度假区融合文化旅游生态景区 健康养生度假基地和主题精品酒店集群三大业态 [1] 康养旅游目的地 - 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有硅酸重碳酸钠型温泉 温度最高达95℃ 含多种微量元素 [2] - 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以原始绿色生态为主 提供雨林景观观赏和探险项目 [2] - 保亭拥有500余种黎药品种 是中国重要黎药种质资源地 [2] 黎医黎药开发 - 保亭开设海南省首家黎医医院 挖掘整理黎族苗族医药典籍 开发特色诊疗方法和健康产品 [5] - 黎医黎药具有"治未病"特点 发展出黎药熏蒸浴 黎药芳香疗法等新型疗法 [5] - 保亭打造"康养保亭"区域公用品牌 覆盖8个细分领域 带动康养企业品牌和产品服务发展 [5]
6月中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幅收窄
中国新闻网· 2025-07-27 13:05
工业企业利润表现 -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3%,降幅较5月份收窄4.8个百分点 [1] - 1-6月累计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8% [1] - 制造业利润由5月同比下降4.1%转为6月增长1.4% [1] 行业营收与盈利恢复 - 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增速与5月持平 [1] - 装备制造业营收同比增长7.0%,增速较5月加快0.3个百分点 [1] - 装备制造业利润由5月下降2.9%转为6月增长9.6%,拉动工业利润增长3.8个百分点 [1] 细分行业表现 - 装备制造业8个行业中4个实现利润增长,汽车行业利润同比大增96.8% [1] -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中电子专用材料制造、飞机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利润分别增长68.1%、19.0%、17.8% [2] - 锂离子电池制造、生物质能发电利润分别增长72.8%、24.5% [2] 消费品政策带动效应 -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计算机整机制造利润分别增长160.0%、97.2% [2] - 光电子器件制造、计算机零部件制造利润分别增长29.6%、16.9% [2]
人工智能越发“聪明” 业内人士呼吁全球合作应对风险
中国新闻网· 2025-07-27 12:09
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深度融入社会经济和日常生活[1] - 美国公司Relativity Space预计未来两年将涌现大批能通过语言记忆完成任务的AI智能体,对企业产生巨大影响[1] -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MiniMax指出AI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且与人类共同持续改进自身,未来能力增长可能无止境[1] 人工智能技术特性 - 当前人工智能具有通用性、可复制和开源的特点[2] - 图灵奖得主指出目前缺乏科学方法确保AI安全性和人类可控性[2] - 诺贝尔奖得主比喻AI发展如同饲养虎崽,需防止其反噬人类主导地位[2] 全球治理与合作需求 - 需建立国际化社群促进各国在AI安全研究领域合作,确保AI辅助人类[2]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智能鸿沟,影响后者国际话语权[2] - 需确保未充分受益工业革命的国家也能从AI发展中获益[2] 全球治理行动进展 -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提出构建安全治理框架并开展风险研判[3] - 计划明确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发展本土化AI技术和服务[3] - 中国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总部拟设上海,推动普惠发展[3]
(寻味中华 | 非遗)雕梁画栋古戏台 飞檐翘角续今声
中国新闻网· 2025-07-27 10:29
古戏台建筑特色 - 乐平现存400余座古戏台,最早可追溯至明代,被誉为"中国古戏台之乡"[1] - 古戏台分为五种类型:宅院台、庙宇台、会馆台、万年台和祠堂台,其中祠堂台与万年台最为常见[3] - 祠堂台中的晴雨双面台设计精妙,雨台封闭式结构,晴台开放式结构供观众看戏[3] - 万年台为单面独立台,通常位于村庄中心广场,可容纳千人观戏[3] - 藻井结构类似现代音响设备,通过木构件弧形反射扩音,使声音饱满[4] - 飞檐设计增加灵动性,斗拱承托屋檐向上翘起,形态各异[6] - 梁枋、斗拱、雀替等木构件均有精美浮雕,敷金施彩,历经岁月仍保持光泽[6] - 古戏台全部采用木质部件构造,榫卯咬合误差不超过发丝粗细,可拆分重组[6] 古戏台建造技艺 - 古戏台营造技艺于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 - 建造古戏台木料讲究,古代多用樟木,现代多用柚木,密度高且耐水泡[3] - 明崇祯年间的昭穆堂戏台使用樟木,历经数百年仍筋骨坚实[3] - 一座新建祠堂台占地1500平方米,分为两层,类似现代演唱会的"内场"与"看台"[3] - 过去建造一座戏台需要至少200万元人民币,多为村民自发建造[8] 古戏台文化价值 - 古戏台雕刻内容多为戏文人物、花鸟风景,体现"福禄寿喜"、"五世同堂"等美好向往[6][8] - 戏台楹联如"未到团圆每恨忠奸无报应,及观结局始知善恶自分明"反映观众对戏曲的期待[8] - 乐平俗语"三天不看戏,肚子要胀气"显示戏曲在当地的重要地位[8] - 古戏台成为村民节庆、婚礼的场地选择[8] - 江西省赣剧院新院沿用乐平古戏台的飞檐翘角构造[8] - 古戏台微缩模型被带进校园和各地参展,传播传统文化[8] - 近年来乐平在乡村建设、旅游开发中新建戏台,成为文化旅游亮点[8]
全国28所“医院+高校”在渝启动编写教材《医疗管理学》
中国新闻网· 2025-07-27 09:53
教材编写背景 - 全国28所"医院+高校"联合启动编写《医疗管理学》教材 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联合发起 [1] - 当前医疗管理学面临本科 研究生规划教材缺乏的实际困难 智慧医院建设等跨学科融合教材同样缺失 [1] -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正在倒逼医疗管理迈向科学化 编写教材成为应时 应势 应需之举 [1] 参编机构与专家阵容 - 编委来自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等28所高校及医院 包括北京协和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顶尖医疗机构 [1] - 参编专家涵盖标杆医院管理者 高校学科带头人 医疗管理政策制定参与者 多元医疗体系践行者等 [1] 教材特色与定位 - 编写体现"融 衡 合 用"特色 融合管理学 医学 法学等多学科知识 [2] - 平衡多种方法 兼顾理论与实操 综合全球化与本地化视野 [2] - 配套案例库 习题集及数字化平台 强化教学适用性 [2] - 教材将作为面向未来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教材 承担推动学科体系建设任务 [2]
AI开源开放创新平台“焕新社区”发布 开放40个央企高价值场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7-27 09:50
人工智能"焕新社区"发布 - 由国家相关部委指导、国务院国资委统筹推进,中国移动牵头建设,聚合央企合力和产业链力量共同打造的人工智能"焕新社区"正式发布 [1] - "焕新社区"定位为服务全社会的AI开源开放创新平台,广泛联合骨干央企、龙头民企、新型研发机构等共同发起设立 [1] - 平台面向全社会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AI初创团队和个人开发者全面开放 [1] - 中国移动董事长表示平台将提供算力调度、数据处理、模型训推和应用开发的全流程服务,带动"国芯国模"技术和生态成熟 [1] 平台核心功能 - 提供"算力、模型、数据、国产、场景、专区"六大类核心功能 [2] - 算力方面已汇聚三家电信运营商超2000卡规模国产算力资源 [2] - 模型方面汇聚274个开源模型、10个闭源技术模型 [2] - 数据方面聚文本、图像、视频、音频及多模态5类通用数据集,电信、石油化工、能源电力、军工、农业、金融等13类行业数据集 [2] - 国产化方面上线11家国产AI芯片企业的适配模型、开源工具链、开发技术资料等 [2] 平台资源与参与方 - 开放了来自16个行业共计40个央企人工智能战略性高价值场景 [1][2] - 已汇聚90多家企业、50多家高校、20多家组织机构,其中包括十多家央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