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池储能
icon
搜索文档
广发证券:价格机制加快理顺 甘肃新型储能增长动能强劲
智通财经· 2025-10-29 10:18
甘肃电力现状 - 2024年底甘肃发电装机容量超过900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占比超过60% [1][2] - 甘肃是典型的外送省,当前外送电量占比已达28.0% [1][2] - 甘肃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位列全国第五,并已初步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实现市场化运行 [1][2] 甘肃储能成本与收益 - 经测算,甘肃锂电池储能的平准化度电成本为0.29元/千瓦时,基本可实现日均一充一放,全年充放电约360次 [3] - 储能收入体系多元化,包括现货市场价差、辅助服务收入和容量电价 [4] - 2025年现货市场价差预计快速走扩至0.27元/千瓦时 [4] - 2025年辅助服务市场规模扩大,测算100MW储能电站平均年调频收入为170万元,2024年甘肃储能辅助服务收益为1.2亿元 [4] - 电网侧储能可获得38.5元/(千瓦时·年)的容量电价 [4] 甘肃储能项目经济性与需求展望 - 以10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项目为例,测算甘肃电网侧储能资本金内部收益率为9.9% [1][5] - 考虑到光伏消纳压力,预计2026年甘肃储能需求有望达到12GWh,增速有望达到60% [1][5] 投资建议与行业影响 - 甘肃储能电站收益率向好,预示2026年中国新型储能需求高景气,有望带动储能产业链各环节盈利改善 [6] - 推荐储能电池及材料龙头企业,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湖南裕能、富临精工等 [6] - 推荐具有选址、运营优势的龙头集成企业,包括海博思创、南网科技、阳光电源、阿特斯等 [6] - 电力交易能力日益成为储能电站运营的核心技术壁垒 [7]
超50亿!五家国企成立储能公司
起点锂电· 2025-10-24 18:17
行业重要活动 - 2025起点固态电池行业年会暨固态电池金鼎奖颁奖典礼将于2025年11月8日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活动规模超过1000人,主题为聚焦新技术、共建新生态 [2][3] - 同期举办CINE固态电池展、CINE钠电展及2025起点钠电行业年会,参与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广汽、一汽、清华大学深圳院等产业链核心企业与研究机构 [3] 储能产业投资动态 - 襄阳高新储能产业投资合伙企业近期成立,投资金额高达50.05亿元人民币,投资方为五家国有企业 [4] - 该产投公司的成立反映了央国企对储能产业的高度重视,旨在通过央地合作投资基金推动动力电池与储能项目发展 [7] 国家储能建设规划 - 国家发布大规模储能建设计划,目标在2027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容量1.8亿千瓦,预计将带动项目直接投资金额达到2500亿元 [9] - 当前国内新型储能装机容量不到100GW,为实现目标,未来三年内装机量需翻倍增长,计划重点推动钠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 [9] - 方案提出在电源侧推动大基地配储、新能源配储,在电网侧推动独立储能电站建设,并鼓励探索海外市场及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9][10] 央国企在储能领域的布局 - 央国企在储能赛道布局加速,招标市场中GWh级别项目变得常见,行业集中度提升,主要参与企业包括中电建、华电、中核、中广核等 [12] - 中石化、中石油等传统能源巨头也加紧布局储能业务,央国企的深度参与有助于行业规范化发展并保障能源安全 [12] - 随着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的推出,国家队与民营企业存在广阔合作空间,可联合攻关技术痛点 [13]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锂电池储能正向更长响应时长突破
新华财经· 2025-09-18 18:07
行业技术趋势 - 锂电池储能响应时长正向4-8小时或更长突破,可作为长时储能技术储备以满足电网灵活调节需求[1] - 全球集中式光伏和储能项目成本大幅降低,使“光伏+储能”成为最经济的绿色能源方案[1] 政策与市场发展 - 报告提出多项政策建议,包括设立国家储能目标、将储能纳入电网顶层设计规划、完善电力市场规则以实现多重价值[1] - 政策建议还涉及开发针对性金融创新产品以降低初始投资成本,以及建立健全储能并网安全标准体系和实证平台[1] - 采纳落实相关政策建议将推动电力系统脱碳,实现2030年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目标,为建立韧性可再生全球能源系统奠定基础[1] 公司与行业参与 - 报告《光伏与储能助力能源转型》由宁德时代与诸多国际知名企业和组织共同编制[1] - 该报告是首次有中国企业深度参与的全球储能研究报告[1]
IRENA首份储能报告完整版发布 力挺“光伏+储能”主导能源转型
经济观察网· 2025-09-18 11:18
报告发布与核心观点 -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在第三届世界储能大会上全球首发首份储能专题研究报告《光伏与储能助力能源转型》[2] - 报告是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首次围绕储能领域推出的系统性研究成果[2] - 报告核心结论指出“光伏+储能”已成为当前最经济的绿色能源组合方案[2] 行业技术趋势 - 锂电池储能正突破现有响应时长限制,向4-8小时甚至更长期限迈进[2] - 未来锂电池储能有望成为长时储能关键技术储备,满足电网更长时间跨度的灵活调节需求[2] - 全球集中式光伏与储能项目成本大幅下降是推动该组合方案的关键[2] 政策建议 - 报告建议推动各国设立国家层面储能发展目标[3] - 建议将储能纳入电网顶层设计规划[3] - 建议完善电力市场规则以释放储能多重价值,并开发专项金融创新产品降低初始投资门槛[3] - 建议建立储能并网安全标准体系与实证平台[3] 企业参与 - 宁德时代作为中国企业代表深度参与报告编制[2] - 这是全球储能领域研究中首次有中国企业深度介入[2]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储能专题报告:锂电池未来可作为长时储能技术储备之一
新浪财经· 2025-09-17 16:49
报告核心观点 -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首份储能专题研究报告完整版《光伏与储能助力能源转型》系统梳理全球储能产业发展现状并研判未来趋势 [1] - 报告指出"光伏+储能"将成为最经济的绿色能源可同时满足全球用电增长和能源清洁转型需求 [1] - 锂电池储能正向4-8小时或更长响应时长突破未来可作为长时储能技术储备满足电网灵活调节需求 [1] 技术发展维度 - 全球集中式光伏和储能项目成本大幅降低推动"光伏+储能"成为最经济绿色能源方案 [1] - 电池技术进步推动锂电池储能响应时长突破至4-8小时甚至更长 [1] 政策建议维度 - 建议设立国家储能目标并将储能纳入电网顶层设计规划 [1] - 建议完善电力市场规则以实现储能多重价值并开发金融创新产品降低初始投资成本 [1] - 建议建立健全储能并网安全标准体系和实证平台 [1] 行业影响维度 - 政策建议落实将推动电力系统脱碳进程实现2030年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目标 [2] - 报告由宁德时代与多家光伏储能领域企业共同编制系中国企业首次深度参与全球储能研究报告 [2]
我国能源强势崛起 多个世界第一诞生改写全球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8-26 21:49
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 -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40%提升至60% 每3度电中有1度为绿电 [3] - 五年新增用电量超过欧盟全年用电量 建成全球最大且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4] - 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58.2% 新能源车全球占比50% 充电桩覆盖率为每5辆车配2个桩 [4][8] 储能技术与应用突破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全球第一 占比超40% 五年增长20倍 [6] - 实现锂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应用 新疆戈壁配套万吨级绿氢项目 宁夏煤业实现煤炭高效转化 [6] - 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接近1000小时 较去年提升300小时 [12] 基础设施与重大项目 - 建成白鹤滩水电站、"华龙一号"核电、万米深地油气及千米深海钻探项目 [6] - 全球最大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福清下线 实现全国产化 单机功率达18兆瓦 [10] - 西藏4700米高原推广光伏取暖 替代传统牛粪燃料 [8] 技术自主与成本优化 - 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十年增长10倍 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8][10] - 全球风光发电成本下降60%-80% 中国贡献显著 [14] - 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机制 绿电交易与电价市场化程度提升 [10] 出口与国际影响 - 新能源"新三样"年出口额超1万亿元 五年间帮助全球减碳41亿吨 [8][14] - 风电光伏产品出口覆盖"一带一路"国家 推动海外清洁电网建设 [14] - 中国清洁能源年投资额达6250亿美元 超过欧盟与美国总和 [8] 人工智能与产业创新 - AI应用于新能源发电、电网巡检及油气探测领域 提升产业效率 [14] - 行业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产能过剩与布局问题 推动容量补偿机制完善 [12]
7月84项新型储能政策发布,6地136细则出台,10地电价调整
政策数据概览 - 2025年7月共发布储能相关政策84项,其中国家层面9项,地方层面32个地区发布75项 [3] - 非常重要类政策占比69%(58项),四川、山东等地发布重点政策较多 [3] - 政策类别主要集中在电价政策、电力市场、示范项目、管理规范等领域 [3] 国家层面重要政策 - 价格法修正草案完善低价倾销、价格串通等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 [4] - 新增8项锂电池相关技术出口限制,包括磷酸铁锂/锰铁锂制备技术和5项提锂技术 [4] - 零碳园区建设支持政策明确各地区推荐不超过2个园区,给予项目建设资金支持 [4] - 发布2项全钒液流电池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实施 [6] - 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通知要求电解铝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考核,7省非水电消纳权重最高达30% [6] 地方层面重要政策 发展规划类 - 西安要求2027年前谋划20个储能项目,2025年启动3个 [8] - 河北明确分布式光伏配储可解决电网容量不足问题 [10] - 山东规定零碳园区储能容量≥日均用电量8% [10] - 河南44个源网荷储项目总规模451.43MW,配储53.08MW/106.16MWh [10] - 四川甘孜2.8GW光伏项目要求配储315MW/630MWh,最高比例达45% [11] 电力市场政策 - 东北电力互济交易设定买卖方报价上限1700/1500元/MWh [13] - 甘肃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标准330元/kW/年,现货限价0.04-1元/kWh [13] - 江苏电网侧储能参与现货市场,报价范围0-1500元/MWh [14] - 江西新型储能以"报量不报价"方式参与现货交易 [15] - 山东独立储能入市门槛为5MW/2h,日市场化容量计算引入可用系数 [16] 补贴政策 - 贵州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最高支持1000万元,包含新型储能方向 [18] - 天津对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企业最高奖励400万元 [18] - 深圳坪山区对下一代储能示范项目按200元/kWh给予支持,上限100万元 [20] 电价政策 - 四川明确储能运营收益包括峰谷价差和政府授权合约差价 [25] - 海南存量新能源项目执行0.4298元/kWh,增量项目竞价确定 [25] - 湖南季节性尖峰电价在高峰基础上再上浮20% [26] - 辽宁2025年增量项目竞价上下限0.18-0.33元/kWh [27] - 宁夏存量项目机制电价0.2595元/kWh,增量项目竞价限价0.18-0.2595元/kWh [30] 示范项目 - 贵州41个储能相关项目包含2.65GW/5.3GWh明确规模 [40] - 四川27个电网侧储能项目合计3022.5MW/8240MWh,涵盖多种技术路线 [40] - 山东公示96个新型储能项目,总规模18.6292GW [41] - 广东第二批117个储能项目总规模17.3GW/34.8GWh [42] - 内蒙古第三批2个独立储能项目80万千瓦/320万千瓦时,总投资26.7亿元 [42] 辅助服务 - 新疆实时调峰交易上限0.262元/kWh,调频服务上限0.015元/kW [45] - 宁夏虚拟电厂调峰交易上限0.19元/kWh [45] - 青海储能调峰价格暂定0.3247元/kWh [45] 其他应用 - 上海临港目标形成60MW虚拟电厂,供电可靠性达99.997% [46] - 青海虚拟电厂试点要求初期不低于5000kW,响应时间≤15分钟 [46] - 广东虚拟电厂并网门槛为1MW/1h [48]
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2024年度数据成果发布
大庆基地2024年度数据成果发布会 - 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发布2024年度数据成果,涵盖气象环境、组件、逆变器、支架、储能产品、光伏系统、光储系统七个方面的实证成果 [1] - 逐年对比各类设备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差异,研究光资源、温湿度等气候条件与实际发电能力的关系,量化分析背面辐照、温度系数等区域特征影响因素 [1] - 提出户外运行系统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优化设计方案,致力于将数据成果应用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1] 大庆基地数据采集与分析成果 - 大庆基地完成第三个完整年度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持续优化数据统计维度和方法,综合分析多期产品性能及技术进步影响 [2] - 建立环境特征与产品性能、不同产品间性能及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为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提供实证实验数据支撑 [2] - 大庆基地已发布9次高寒高纬度地区实证实验数据成果,承担8项前沿课题研究,各类型新设备首台套广泛应用 [2] - 河南平顶山暖温带基地获批,未来将与大庆基地开展不同气候类型的光储实证实验,形成更完善的实证成果 [2] 储能产品实证成果 - 一期锂电池储能本体效率和系统效率基本稳定但略有降低:1C磷酸铁锂本体效率≥94%,系统效率(含厂用电)≥74%;0.5C磷酸铁锂本体效率≥95%,系统效率(含厂用电)≥77%;三元锂本体效率≥94%,系统效率(含厂用电)≥66% [4] - 2024年磷酸铁锂储能1C(500kWh)容量衰减3.46%,0.5C(1680kWh)容量衰减3.44% [5] - 技术迭代后磷酸铁锂本体效率提升,0.5C磷酸铁锂储能本体首年同期循环效率从一期94.99%(120Ah电芯)提高到二期96.07%(180Ah电芯) [7] - 环境温度0-5℃时系统效率(含厂用电)最高达80%,高于25℃时最低为70%,温差影响达10% [8] 光储系统实验成果 - 单一储能系统光储联合出力曲线平滑,调节效果较好;混合储能因厂家策略配合难度大、响应时间不统一,运行效果较差 [11] - 二期升级动态阈值策略后,阴天储能利用率从0%提升至22.5%,模拟电网调度时输出功率最大偏差率10.2%,平均偏差率2.7% [15] - 5MW系统区实际有效利用小时数2919小时(理论3017小时),10MW系统区实际2361小时(理论2430小时),一期固定阈值策略导致利用小时数低于设计值 [17][18][19] 行业动态 - 一季度储能出海热潮:近100GWh储能大单,同比激增756%,5月单周破10GWh [21] - 山东拟拉大储能充放电价差,力争年底新型储能规模突破10GW [21] - 4月发布64项政策,电力市场与辅助服务类居多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