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辽宁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杨靖宇形象的首度真实塑造
辽宁日报· 2025-10-15 11:10
文章核心观点 - 1946年《东北日报》刊登的通讯《杨靖宇和他的队伍》首次以真实、详尽的笔触塑造了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及其队伍的形象,完成了从传奇传说到有血有肉历史人物的转变 [2][3][7] - 该报道通过大量鲜活的故事、细腻的现场描写和传神的细节,不仅展现了核心的新闻价值,更为一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史留存了珍贵的历史底稿,其价值已远超新闻本身 [7] 杨靖宇形象塑造 - 记者魏东明通过实地采访,对杨靖宇形象进行首度真实塑造,纠正了此前依据传闻创作的“身材细长面貌清癯”、因伤致残被抬着指挥等失实描写 [2][3] - 真实描述杨靖宇体格高大健壮,总是精神奕奕,并非清瘦衰弱,确乎总是亲自指挥作战,但并不残废 [2][3] - 透过日常细节勾勒杨靖宇性格特质,面对无理取闹的队员最多只说一句“你真糟糕”然后继续耐心说服,其带口音的“孩子”(鞋子)和“割”(搞)成为队员亲切模仿的趣谈 [3] 领导艺术与人才培养 - 杨靖宇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组建了由12岁至16岁少年组成的“少年铁血队”,认为“小孩子是要做中国的主人翁” [4] - 善于培养后备力量,常跟少年铁血队队员讲话,教他们学习政治和文化,督促他们以《抗日千字文》为课本,每天清晨到林中面对大树练习演讲 [4] - 注重实践锻炼,安排队员向老百姓宣传抗日,在水甸子行军时组织他们用山海棠果慰劳战友,以歌声鼓舞士气,在突围战中用孩子们能理解的“骨碌着走”教他们“匍匐前进” [4] 历史背景与斗争历程 - 报道记述的时间段为农历1938年六月至1939年正月,正值日伪军推行“三年治安肃正计划”,抗联活动空间被不断压缩的最困难年头 [6] - 杨靖宇亲自领导小部队到处游击,在绝境中取得了通辑铁路破袭战、岔沟突围战、大蒲柴河战斗等一系列胜利 [6] - 以文学化语言再现枪林弹雨的岁月,“这年秋天的日子是用子弹打发过去的 他们每天经过二次到四次的战斗,用子弹开路,用生命换饭吃和住处” [7] 民心所向与历史价值 - 特别突出百姓对东北抗联的衷心拥戴,如全村老百姓扶老携幼来追队伍,求神拜佛保佑抗日联军得胜 [7] - 民间传言“机关枪在警狗手里不响,一到中国军队手里就肯出力气了”,朴素而深刻地反映了民心所向 [7] - 报道以五千余字的篇幅,运用大量鲜活的故事和细腻的现场描写,其真实、详尽的笔触为抗战史留存了珍贵的历史底稿 [7]
2025年辽宁省政务服务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启动
辽宁日报· 2025-10-15 11:10
本届技能大赛设置12345热线和政务服务窗口两个赛项,通过搭建学习交流、切磋技艺的平台,进 一步激发广大政务服务人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热情,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加快打造知 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队伍。与往届相比,今年大赛考察的内容更突出实战应用导向,新增 了人工智能考核模块。作为加强政务服务队伍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此次线上"大考"将 持续至10月20日。成绩达到90分及以上者,可参加全省政务服务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对于成绩不达标 者,各地区、各部门将组织开展专项培训和业务练兵,帮其查漏补缺,实现业务能力"整体提升+重点 突破",确保面向群众和企业的政务服务队伍始终保持过硬专业本领。今后,我省将通过持续的能力建 设和人才选拔,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快办"深度转变,切实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 与满意度。 2025年辽宁省政务服务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日前全面启动,全省共计8813人参加线上答题,其中 12345热线工作人员1664人、政务窗口工作人员7149人。 ...
用心守护“会呼吸的文物”
辽宁日报· 2025-10-15 11:10
根据普查结果,朝阳市普查出500年以上的野生独株古树64株,包括紫椴、核桃楸、辽东栎、文冠果等20余个品种,其中桃叶卫矛在朝阳市首次发 现。此外,朝阳市现已发现的8处古树群,其中7处在凌源市、1处在建平县。 古树见证着历史变迁,是会呼吸的文物,是承载文明记忆的活化石。近日,为了守护好参天古树,留住历史与乡愁,朝阳市林草部门对域内的古树 进行普查。 ...
中科院金属所纳米晶304不锈钢板材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辽宁日报· 2025-10-15 11:10
20世纪80年代纳米材料的概念提出以来,纳米粉体和薄膜材料已广泛应用。然而,纳米/超微晶金 属结构材料的产业化仍面临挑战。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应力与腐蚀交互作用导致纳米/超微晶金属结 构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力学和耐腐蚀性能难以同时提高。而纳米晶304不锈钢在一定应变速率范围内,无 论是否涉及应力与腐蚀交互作用,其力学和耐腐蚀性能同时提高,应变速率敏感性降低。研究人员提 出,从材料价电子结构角度理解力学与腐蚀性能,这为材料科学理解不同性能,获得更为普适的理论或 者观点提供了新途径。 据介绍,该研究结果有利于促进纳米晶304不锈钢板材产业化,有助于推动与304不锈钢相关器件和 装备的轻量化、长寿命与节能。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王胜刚及其合作者,利用深度轧制技术制备出纳米晶304不锈钢板材 (NCP-304,整体纳米化)。与普通304不锈钢(TPC-304)相比,该不锈钢板材抗高温氧化、耐腐蚀和 应变疲劳性能有所提高。 ...
践行“两山”理念 推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辽宁日报· 2025-10-15 08:46
项目规划与进展 - 抚顺西露天矿正推进"十五冬"西露天冰雪运动中心建设 计划承办单板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 致力于打造集专业竞技、大型活动与深度旅游于一体的文体旅融合发展核心区 [1] - 项目位于西露天矿南帮 利用独特的山体条件 并已制定赛后利用规划 [1] - 公司实地考察了西露天矿三年复绿总体推进情况 包括矿山复垦、生态修复等工作成效 [1] 新能源与循环经济 - 公司在抚矿西舍场建设新能源发电基地 实地察看光伏发电项目运行 关注新能源消纳和节能减排情况 [1] - 公司运营抚矿三峰亿金公司垃圾发电项目 [1] - 行业需推进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做好整合利用 [2] 战略方向与政策支持 - 行业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持续加大对西露天矿的生态治理力度 提升地质稳定性和生态环境质量 [2] - 行业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 [2] - 省政协将持续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围绕矿山综合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建言资政 广泛凝聚共识 [2]
鞍山文体旅商深度融合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辽宁日报· 2025-10-15 08:46
核心观点 - 鞍山市在国庆中秋假期通过文体旅商深度融合策略 成功打造假日经济新场景 为地方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1][2] 旅游市场表现 - 千山景区8天接待游客19.64万人次 同比增长20.21% [1] - 二一九公园日均接待游客5万人次 [1] - 岫岩仙人谷和玉皇山文化旅游度假区游客量激增 乡村生态游成为新亮点 [1] - 鞍山博物馆和温泉景区人气高涨 特色民宿爆满 露营地一位难求 [1] 文体活动与创新业态 - "好运莲莲・千山奇妙夜"夜游活动融合光影秀与特色市集 [1] - 举办2025鞍山萌宠・观赏鱼嘉年华和银河全国少儿乒乓球总决赛 释放体育+旅游势能 [1] - 群星演唱会吸引2万余人现场参与 配合无人机秀与交响乐快闪 实现日间游玩与夜间消费无缝衔接 [1] - 依托智慧文旅平台和V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新业态 [2] 消费拉动效应 - "跟着电影游鞍山"活动吸引5万人次观影 [2] - 萌宠·观赏鱼嘉年华汇聚500余户商家 实现销售额近3000万元 [2] - 全国少儿乒乓球赛事85%选手和群星演唱会59%观众来自外地 显著带动餐饮、交通、住宿、特产消费 [2] - 夜间经济成为消费增长新支点 [2] 服务保障与政策支持 - 文体旅系统全员在岗保障游客体验 [2] - 4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停车场与卫生间 提供2000余个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问题 [2] - 通过跨部门协同机制、立法保障与常态化监督 推动文体旅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 长期发展战略 - 持续深耕文体旅+百业和百业+文体旅双向赋能路径 [2] - 深挖钢都文化、温泉养生、岫岩玉雕等资源 推动文旅与体育、康养等百业联动 [2]
省政协举办“政协大讲堂”活动
辽宁日报· 2025-10-15 08:46
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主题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十五五”时期辽宁广电视听高质量发展 [1] - 省政协主席周波出席活动,省政协副主席余功斌、温雪琼出席,省政协副主席邵林主持,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黄芳作专题报告 [1][2] 行业定位与工作成果 -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1] - 行业今年召开了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协商议政 [1] - 行业持续助推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申遗工作,深入开展“讲好辽宁故事”界别组活动 [1] 未来工作方向 - 当前行业处于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节点 [1] - 行业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要求 [1] - 行业将围绕进一步深化广电视听领域改革积极建言献策,为助推广电视听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1]
筑牢“耕”基绘“丰”景
辽宁日报· 2025-10-15 08:46
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 农业生产方式由小农生产向集约化过渡,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达2.9万余家,年托管服务面积达6268.7万亩次,较十三五末期增长5.5% [2] - 种粮大户将耕地托管给农业公司,实现收成不低并可手机查询生产全流程,同时通过手机接单提供农机服务增加收入 [2] 粮食产量与单产表现 - 十四五开局第一年粮食产量首次迈上500亿斤大关,之后基本稳定在500亿斤左右,即使在2024年发生局部严重洪涝灾害,粮食总产量仍达500.06亿斤 [3] - 粮食单产位居全国粮食主产省第二位 [3] 耕地保护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 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黑土地保护超过4000万亩次,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820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61.1% [4] - 通过小田并大田及修建灌渠、智慧灌溉系统等设施,实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 [4] 黑土地保护措施与成效 - 采取秸秆还田、完善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利用体系、发展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农业、实施深松浅耙重压技术等措施,土壤有机质明显提升,蚯蚓数量比过去多10倍 [3] 农业科技创新与种植模式 - 选育出辽春18号小麦新品种,收获期比传统小麦提前10天,为麦豆轮作一年两熟模式争取时间 [5] - 在东北地区创新实行麦豆轮作一年两熟种植模式,提升土地产出效率 [5]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发展 - 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6] - 玉米和水稻两个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4.2%和96.6%,均居全国前列 [6] - 智能化机械作业设备进入温室大棚,实现起垄覆膜铺管一次性作业、菜苗精准栽植及设施环形轨道作业 [5]
首次记录荡气回肠的抗联史诗
辽宁日报· 2025-10-14 09:04
这是《东北日报》一九四六年三月十七日一版,长篇通讯《中国共产党与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斗争 史略》占据了主要篇幅。 开篇的话 今年,是《东北日报》创刊80周年。 从1945年11月1日到1954年8月31日,不到九年的时光里,《东北日报》亲历了解放战争的硝烟,见 证了新中国的诞生,铭记了抗美援朝的烽火,记录着东北大地的沧桑巨变,一段峥嵘风貌,一张名家辈 出、名作迭出的新闻纸,共同成就了一部编年史。 《东北日报》是《辽宁日报》的前身,7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辽报人秉承《东北日报》"听党指 挥,心系人民,团结协作"的新闻传统,不断推出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名篇佳作,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 转折关头照亮前路,在时代的激流中传递信念,充分发挥了省委机关报的作用。 为了传承优秀新闻传统,向《东北日报》的新闻前辈致敬,从今日起,《辽宁日报》推出"名篇新 读——纪念《东北日报》创刊80周年"专栏,精心选取《东北日报》的部分代表性篇章,带您重新走进 那些重要的历史节点,在泛黄的报章字句间,感受新闻的力量,追寻先辈的足迹,聆听历史的回响。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来在东北的抗日斗争,就其残酷与艰苦的程度, 英勇与成功的结 ...
秋染关门山
辽宁日报· 2025-10-14 08:58
10月中旬,本溪关门山已浸染成一幅五彩斑斓的秋景油画。枫王观景台挤满了各地的游人,他们时 而为整片红叶林发出惊叹,时而用相机捕捉这"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