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搜索文档
两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公布!宁德时代吴凯、西安交大别朝红、大连化物所李先锋等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8-21 00:05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概况 - 中国科学院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共639人,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共660人 [2][3] 中国科学院各学部候选人分布 - 数学物理学部98人,化学部105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25人,地学部96人,信息技术科学部61人,技术科学部104人,另有特别推荐领域有效候选人50人 [2] 数学物理学部候选人特征 - 候选人年龄分布广泛,最年轻候选人41岁(常超),最年长候选人67岁(魏苏淮) [5][6][7] - 主要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等 [5][6][7] - 推荐渠道多元化,包括中国科协推荐和院士提名 [5][6][7] 化学部候选人特征 - 候选人年龄跨度较大,最年轻候选人39岁(王斐回),最年长候选人67岁(孙红哲) [9][10][11] - 覆盖多个化学分支领域,来自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等机构 [9][10][11] - 女性候选人占一定比例,如陈红征、杜世营、方晓红等 [9][10][11]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候选人特征 - 候选人规模最大(125人),年龄分布以50-60岁为主 [12][13][14][15] - 涵盖医学、生物学、农学等多个领域,来自医疗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 [12][13][14][15] - 包括多位临床医学专家,如蔡秀军、曹彬、黄国英等 [13][14][15] 地学部候选人特征 - 候选人96人,年龄主要集中在50-60岁区间 [16][17][18] - 研究领域涵盖地质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等 [16][17][18] - 来自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高校和地质调查机构 [16][17][18] 信息技术科学部候选人特征 - 候选人61人,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多位候选人在50岁以下 [19][20][21] - 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通信技术、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等 [20][21] - 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等 [20][21] 技术科学部候选人特征 - 候选人104人,年龄分布较广,最年轻候选人44岁(王渠),最年长候选人68岁(刘伟) [22][23][24][25] - 涵盖材料科学、机械工程、航空航天等多个工程领域 [23][24][25] - 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机构 [23][24][25] 中国工程院各学部候选人分布 -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68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68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71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72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91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73人,农业学部83人,医药卫生学部91人,特别通道43人 [25] 候选人提名渠道 - 提名渠道包括中国科协推荐、院士提名和特别通道 [5][25][27][28][29] - 企业候选人主要通过中国科协推荐,如高风林(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龙伟民(郑州机械研究所)等 [27][28][29]
两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公布!宁德时代吴凯、西安交大别朝红等入选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8-20 23:02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候选人规模 -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共639人[2][3] -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共660人[3] 中国科学院各学部候选人分布 - 数学物理学部98人[2][4] - 化学部105人[8] -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25人[12] - 地学部96人[16] - 信息技术科学部61人[19] - 技术科学部104人[22] - 特别推荐领域50人[2] 中国工程院各学部候选人分布 -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68人[25]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68人[30] -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71人[33] -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72人[25] -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91人[25] -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73人[25] - 农业学部83人[25] - 医药卫生学部91人[25] - 特别通道43人[25] 候选人年龄结构特征 - 数学物理学部最年轻候选人常超41岁[5] - 化学部最年轻候选人王殳凹39岁[10] -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最年轻候选人林浩添43岁[14] - 信息技术科学部最年轻候选人陈云雾41岁[20] 主要高校候选人分布 - 北京大学在数学物理学部有8位候选人[5][6][7] - 清华大学在技术科学部有7位候选人[23] - 南京大学在多个学部均有候选人分布[5][6][9][10]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数学物理学部有5位候选人[5][6][7] 推荐渠道分析 - 中国科协推荐渠道在数学物理学部有14位候选人[5][6][7] - 院士推荐为主要提名方式[5][6][7] - 特别推荐领域50人通过特殊渠道提名[2]
破局后强制配储时代!第十届储能西部论坛在内蒙古成功举办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8-20 18:08
论坛背景与主题 - 第十届储能西部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主题为"市场驱动 生态赋能:储能推动西部绿色能源体系建设",汇聚政府、电网、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企业500余位代表[1] - 论坛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等机构主办,中车株洲所、海博思创、科华数能联合主办[1] 政策与市场方向 - 西部地区拥有80%以上风光资源和广阔土地,为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提供场景,但面临电力市场机制不完善、技术瓶颈等挑战[6] - 国家能源局将重点强化三方面工作: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十五五"实施方案、完善新型储能参与市场机制、推动从"比价格"向"比价值"转变[9] - "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后,储能市场将迎来新能源全面入市带来的调节需求增长,以及上网电价市场化带来的运营管理机遇[28] 技术发展路线 - 电池储能方面,锂离子电池仍为主流,需突破安全性瓶颈,目标将储能度电成本降至0.1元/Wh[12] - V2G储能方面,电动汽车快速增长将推动车网互动发展,实现"谷充峰放"[12] - 绿氢储能方面,通过风光制氢实现长周期储能,结合热回收将综合能效提升至80%[12] - 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发布国内首部专著《压缩空气储能理论与应用》,凝聚20年科研成果[22] 行业发展数据 - 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101.3GW,首次突破100GW,是"十三五"时期末的32倍[20] - 2025年上半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23.03GW/56.12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均同比增长68%[20] - 预计2030年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236.1-291.2GW[20] - 南网储能公司在运1年以上的7座电网侧储能电站中,实际年运行小时数最高超3150小时[17] 企业实践与战略 - 内蒙古电力集团首创十年长效补偿机制,2024年启动建设60万千瓦新型储能,2025年持续发力新项目建设[15] - 中车株洲所指出储能价值创新方向集中于应用场景深挖和技术痛点突破,安全仍是根本前提[25] - 海博思创战略转型为"研发+制造+服务"模式,提供投资、开发、建设、运维、运营一体化综合能源服务[28] 分论坛专题研讨 - 分论坛聚焦新型储能与电力市场、储能价值创新与解决方案、西部储能特色市场探索等核心议题[30] - 专题研讨会深入探讨零碳园区开发与实践、新型储能创新技术与应用、数据中心开发与实践等前沿场景[31] - 氢能主题沙龙围绕氢能在电力、交通、工业领域的应用展开研讨[33]
PPT分享 | 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8-20 18:08
新型储能项目规模 - 中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164.3GW,同比增长59% [8][12] - 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101.3GW,同比增长110%,是“十三五”末的32倍 [11] - 技术路线市场份额变化:抽水蓄能占比首次低于40%,锂离子电池占比59.9%,非锂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 [9][12] - 应用结构变化:独立储能占比55%成为主导,用户侧占比降至8%,新能源配储保持稳定 [13][14] - 2025年上半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23.03GW/56.12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均同比增长68% [16][22] - 5月新增装机10.25GW/26.03GWh,占比45%,同比增长462%/527% [22] - 省份分布:Top10省份装机规模均超1GWh,合计占比超80%,云南位列能量和功率规模双第一 [24][25] - 业主分布:国家电投和国家能源集团分列能量和功率规模第一,Top9业主均为国央企 [27][31] 新型储能招中标市场 - 储能系统中标规模86.2GWh,同比增长264%,主要因集采/框采规模激增618% [34][44] - 集采/框采招标规模46.1GWh(同比+176%),中标规模59.3GWh(同比+606%) [41][44] - 招标主体:中能建以25GWh招标规模位列第一,EPC招标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4% [40][46] - 中标主体:海博思创、中车株洲所、比亚迪位居储能系统集采中标前三 [45][47] - 价格趋势:2小时储能系统中标均价553.52元/kWh(同比-28%),4小时系统446.80元/kWh(同比-69%) [49][55] - EPC价格:2小时中标均价1005.63元/kWh(同比-15%),4小时871.11元/kWh(同比-12%) [55] 新型储能产业发展 - 储能电池产量:2025年1-4月达110GWh,预计上半年超210GWh,2021-2024年CAGR为69% [57][61] - 中国企业全球市场储能电池出货量233.6GWh,宁德时代稳居榜首 [58][61] - 技术突破:非锂和混合储能技术实现应用突破,包括吉瓦时级全钒液流电池、构网型混合储能等项目投运 [23] - 产品迭代:300+款新品发布,电芯向500Ah+大容量演进,系统向7MWh+大容量发展 [69][71] - 安全标准:首部强制性国标GB 44240-2024实施,多家企业开展燃烧测试提升安全可信度 [72][75][80] - 投融资热度:披露金额约474亿元人民币(同比+172.4%),覆盖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核心赛道 [63] - 企业上市: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募资353亿港元,创上半年全球IPO纪录 [63][64] 新型储能政策及收益 - 政策发布:电力市场类政策为重点,管理规范类占比提升,广东、浙江、四川、内蒙古政策发布活跃 [85][86] - 136号文影响:取消储能作为新能源项目前置条件,独立储能容量收益下降约50%,短期影响投资积极性 [87][88] - 市场化转型:储能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需加快容量补偿机制和市场价机制建设 [88][91] - 政策趋势:未来将加速容量机制建设、拓展多元应用场景、推动产业从“卷价格”向“卷价值”升级 [91][92] 新型储能市场展望 - 规模预测: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理想场景达291.2GW(CAGR 24.5%),保守场景236.1GW(CAGR 20.2%) [100] - 行业倡议:推动招投标机制优化、开展成本价格研究、发布行业自律公约,避免低价竞争 [96][97][98] - 全球化进展:中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163GWh(同比+246%),覆盖50余国家和地区,中东、澳大利亚、欧洲位列前三 [65][68]
聚焦储能前沿:首部压缩空气储能学术专著在第十届储能西部论坛正式发布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8-20 18:08
压缩空气储能专著发布 - 国内首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领域专著《压缩空气储能理论与应用》正式发布 该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2] - 专著系统梳理压缩空气储能的 理论基础 技术原理 设计方法 工程应用及发展趋势 涵盖团队在关键技术突破上的一手资料 并结合国家能源战略需求进行前瞻性分析 [4] - 压缩空气储能具有安全低碳 大容量和长寿命等优势 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 该书的出版填补了长期缺乏系统性专著的空白 [6] 专著价值与影响 - 专著为科研创新 技术标准化和工程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将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构建和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注入新的知识动能 [8] - 专著满足科研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 高校师生 行业决策者等广泛读者群体的需求 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价值 [4][6] 作者背景 - 作者陈海生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所长 研究员 杰青 国家级领军人才 腾讯科学探索奖获得者 [11] - 陈海生牵头建成国际首套1 5MW 10MW 100MW和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系统 [12] - 陈海生兼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 中关村储能技术与产业联盟理事长等职务 [11]
储能10个!国家能源局第五批储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公示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8-20 17:16
储能技术入选项目 - 10项储能技术装备入选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 涵盖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钠离子电池、钒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半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技术类型 [1] - 基于大容量单体电芯的6MWh级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由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研制 依托时代绿色能源金乡县155MW/310MWh储能项目 [2][3] - 基于软岩地下储气库的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由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研制 依托大唐中宁100MW/400MWh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2][3] - 35kV高压直挂式构网型储能系统由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等五家单位研制 依托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宝库储能工程 [2][3] - 基于聚阴离子型电芯的MW级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由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研制 依托甘肃腾格里沙漠河西新能源基地项目 [2][3] - 基于1MW级大功率电池模块的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由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研制 依托中核汇能西华县独立储能项目(250MW/1000MWh) [2][3] - 面向配电网协同控制的智能集散式储能成套装备由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研制 依托湖南省长沙数字化配电网集散式储能共享保供示范工程等三个项目 [3] - 基于云边协同技术的规模化储能电站运行状态智能预警装置由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研制 依托国网综能储能电站监测系统 [3][7] - 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系统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研制 依托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等三个工程 [4] - 兆瓦级锌溴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由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研制 依托青海华电海西托格若格11MW/44MWh储能项目 [4][8] - 百兆瓦级大容量半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由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七家单位研制 依托广东华电汕尾华侨管理区新型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 [4] 其他能源技术装备 - 82项技术装备列入第五批名单 包括可控IGCT混合换相换流阀、基于新一代高电压/大电流IGBT器件的换流阀、自主可控330-500kV交流电缆料及电缆系统等 [6][9][10] - ±52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绿光纤复合直流海底电缆系统由三峡新能源阳江发电有限公司等六家单位研制 依托阳江青洲五、青洲七海上风电场海缆集中送出工程等两个项目 [10] - 国产首台+550kV高压直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由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家单位研制 依托+500kV金中直流工程桂中换流站 [10] - ±800kV/10kA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由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研制 依托±800kV昆柳龙直流输电工程柳州换流站 [10] - 自主可控基于全国产化芯片的直流控制与保护设备由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研制 依托±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五个项目 [10][11] - 26MW级半直驱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以及主轴轴承、全系列齿轮箱轴承由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单位研制 依托莆田湄洲湾外海海上风电场项目等三个工程 [15] - 20MW海上风电机组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研制 依托福建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 [16] - 5300米级超高海拔风电机组由大唐西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研制 依托大唐八宿10万千瓦保障性并网风电项目 [16] - 基于IGCT的百兆乏级静止同步调相机由清华大学等五家单位研制 依托酒泉京锋瓜州北大桥第七风电场C区200兆瓦风电项目等两个工程 [16] - 平米级钙钛矿/TOPCon晶硅四端叠层组件及其百兆瓦级生产工艺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研制 依托三峡能源峰城底图50MW光伏项目 [16][17] - GW级异质结光伏电池量产成套热丝CVD智能装备由江西汉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研制 依托年产10GW异质结光伏电池和大尺寸组件生产线项目 [17] - 基于自同步电压源组串式逆变器的主力电源型光伏电站成套装备由上海中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六家单位研制 依托新疆中绿电尼勒克100万千瓦库克拜光伏电站项目 [17] - 超大规模主动支撑型兆瓦级跟/构网智能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由山东大学等五家单位研制 依托山东济宁兆瓦级分布式光伏自适应并网示范工程 [17] - 抽水蓄能机组100kA开关设备由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单位研制 依托梅州抽水蓄能电站 [17] - 超高水头电站1000MPa级高强钢板压力钢管由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研制 依托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 [17] - 46MW大容量单级单吸立式离心泵由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等三家单位研制 [17] - 百千瓦级双气室气动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由清华大学等四家单位研制 依托国华半岛南U2场址(威海乳山)海上风波同场能源项目 [17] - 40.5kV/40000A胶浸纸电容式大电流套管由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三家单位研制 依托白鹤滩水电站 [17] - 核一级设备用耐辐照、高强度SA-508 Gr.3钢用焊接材料由四川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单位研制 依托国和一号压水堆示范工程等三个项目 [18] - 31.5kV/210kA环保型发电机快速断路器成套装置由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研制 [18] - 国和一号堆芯在线监测系统由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研制 依托国和一号示范工程 [18] - 反应堆中子屏蔽装置由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两家单位研制 依托惠州太平岭核电一期工程 [18] - 国和一号先进反应性测量系统由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研制 依托国和一号示范工程 [18] - 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热套管缺陷维修成套装备由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研制 依托福建宁德核电1号机组 [18] - 大口径高压差核电旁排阀由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等三家单位研制 依托国和一号示范工程 [18] - 核电厂一回路在线取样系统分析仪表由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研制 [18] - "华龙一号"核级辐射监测仪表由西安中核核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研制 依托金七门核电一期工程 [18] - 5万千瓦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机组由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两家单位研制 依托榆能50MW燃煤超临界CO2循环发电示范项目 [18] - 1000MW级650℃高效超(超)临界燃煤一次再热发电机组由华能(浙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研制 依托华能玉环四期扩建项目 [19] - 660MW双中压缸汽轮机超高压多能级供汽机组由国家能源集团福建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家单位研制 依托国能(福州)热电有限公司二期(2×660MW)超超临界热电联产工程等两个项目 [19] - 百万千瓦凝抽背热电联产机组由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六家单位研制 依托河北京能涿州热电扩建项目2×1000MW热电联产机组工程 [19] - 20MWth化学链燃烧发电成套装备由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研制 依托大唐抚州电厂2×1000MW扩建项目 [19] - 新型宽负荷超高效快调节百万千瓦二次再热煤电机组由国能常州第二发电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研制 依托国能常州2×100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 [20] - 面向新一代煤电的深度调峰逆喷式多级预热高效燃烧装备由北京天地融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研制 依托大唐马头电厂300MW机组燃煤锅炉低负荷稳燃示范项目等三个工程 [20] - F级燃机效能与燃烧数智化监测诊断系统由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 依托江苏公司燃机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开发(一期)项目等四个工程 [20] - 耦合副产煤气的高效灵活600MW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由中煤宝山发电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研制 依托中煤宝山2×65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煤电(煤气掺烧)替代扩建项目 [20] - 高海拔区域燃用高碱煤660MW高效超超临界深度调峰机组由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等四家单位研制 依托青海华电格尔木一期2×660MW煤电项目 [20] - GWh级煤电熔盐储换热成套装备及控制系统由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六家单位研制 依托国能安徽宿州热电基于熔盐储热的煤电灵活性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等两个项目 [21] - 1000MW级高效、灵活、超大流量双抽热电联产机组由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研制 依托金山热电厂2×100万千瓦煤电联营扩建项目 [21] - 特厚煤层10m超大采高智能化综采成套装备由陕西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等七家单位研制 依托曹家滩煤矿10m超大采高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示范项目 [21] - 融合光谱煤质快速检测成套装备与平台由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六家单位研制 依托基于AI+多维感知在线计量技术的煤质管控体系创新研发与应用等两个项目 [21] - 基于钠离子电池的16MW/17.04MWh高可靠性煤矿应急电源由山西华阳集团新能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研制 依托阳煤集团寿阳开元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自备应急电源项目 [22] - 煤矿冲击地压智能分析预警关键技术及平台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研制 依托矿井全场景生产推演与全周期安全保障数字岩石力学系统 [22] - 矿用防爆运载机器人由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研制 依托工信部2021年人工智能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矿用智能无人驾驶机器人项目 [22] - 8000hp连续满载电动压裂装备由中石化四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研制 依托涪陵页岩气开发示范工程等两个项目 [22] - 260℃超高温高压测井仪器由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研制 依托中国石化"深地工程" [22] - 指向式高速高清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由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研制 依托4000万吨新领域勘探开发工程 [22] - 大吨位大管径自动化连续管作业机由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等两家单位研制 依托川渝深层页岩气开发示范工程 [22] - 大通径全电驱精细控压钻井系统由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研制 依托万米深地工程及西南油气田500亿上产工程 [22] - 高通量管式动态涡流分离器由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四家单位研制 依托特高含水油田整体调驱与地面液处理提效扩能协同控水稳油技术 [22] - 油气管道柔性内焊机器人由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有限责任公司等两家单位研制 依托西气东输三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等三个项目 [23] - 煤液化反应器重(劣)质原料加氢反应器循环泵(湿绕组电机驱动)成套设备由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等两家单位研制 依托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108万吨/年煤直接液化项目 [23] - 沸腾床渣油加氢装置反应器塔底循环泵由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等三家单位研制 依托福建福海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原料适应性技改项目 [23] - 260万吨/年沸腾床渣油加氢一段加氢反应器由二重(镇江)重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研制 依托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炼油老区结构调整提质升级项目 [23] - 煤直接液化二代技术煤液化反应器和热高压分离器成套装备由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哈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研制 依托国家能源集团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项目(一阶段煤制油工程) [23] - 废塑料自清焦多级连续热解成套装置由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等两家单位研制 依托山东省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低碳循环新材料项目 [23] - 快速液化深度脱氯反应器由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两家单位研制 依托塔河炼化公司万吨级废塑料连续热解工业示范项目 [23] - 大型高压固定床非熔渣气化装置由国能新疆煤制气有限公司等两家单位研制 依托国家能源集团准东2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 [23]
CNESA重磅发布:2025上半年新型储能新增23.03GW/56.12GWh,累计装机首超100GW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8-19 11:43
新型储能项目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规模164.3GW同比+59%抽水蓄能占比首次低于40% [3] - 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达101.3GW同比+110%是"十三五"末的32倍 [6] - 2025年上半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23.03GW/56.12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均同比+68%5月单月新增10.25GW/26.03GWh同比+462%/+527% [8] 储能企业出货情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储能电池全球出货量233.6GWh宁德时代稳居榜首二梯队企业加速追赶 [10] - 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商出货量Top10为中车株洲所、海博思创、远景能源等 [13] - 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出货量Top10为阳光电源、中车株洲所、海博思创等 [15] 新型储能招中标市场 - 2025年上半年新型储能系统中标规模86.2GWh同比+264%集采/框采占比69%同比+618% [18] - 中能建以25GWh招标规模居首国家电投、华电紧随其后海博思创、中车株洲所、比亚迪中标标段数前三 [19] - 储能系统中标均价趋缓0.5C系统553.52元/kWh同比-28%0.25C系统446.80元/kWh同比-69% [24] 新型储能市场展望 - 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保守预测236.1GW理想场景超291GW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超20% [28] - 储能将向高质量发展升级从"卷价格"转向"卷价值"拓展沙戈荒大基地、零碳园区等新场景 [28] - 储能市场化进程加速商业模式创新与电力系统深度耦合容量机制建设成为重点 [27][28]
直播预告 | 第十届储能西部论坛倒计时1天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8-18 18:45
论坛概况 - 第十届储能西部论坛将于2025年8月19-20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主题为"市场驱动 生态赋能:储能推动西部绿色能源体系建设" [1][31] - 主办单位包括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央企业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等,支持单位涵盖电力市场专委会、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等 [9][10] 核心议程与内容 开幕式暨主论坛 - 主旨报告涵盖新能源革命与新型储能(欧阳明高)、内蒙古储能发展实践(王立新)、CNESA 2025年上半年储能数据发布(陈海生)等 [6][16] - 南方电网将分享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实践(郑耀东),中车株洲所探讨储能价值创新驱动能源转型(文宇良) [6][16] - 数据发布环节聚焦装机规模、政策分析、电池产量、市场前瞻等8大维度 [7] 分论坛专题 1. **新型储能与电力市场** - 议题包括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设计优化(郑亚先)、西北电网中长期交易创新(陈前昌)、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机制(吴明波) [17][18] - 企业案例:科华数能分享构网型储能实践(冯学涛),海博思创提出储能资产价值管理方案(郭凯) [17][18] 2. **储能价值创新与解决方案** - 发布《2024内蒙古新型储能发展报告》(郑丽娜)及《压缩空气储能理论与应用》新书(范运年) [19] - 技术亮点:海辰储能大容量电池技术(刘俊军)、天合储能7MWh+解决方案(李明)、钢液流电池工程实践(王晓丽) [19][20] 3. **西部特色市场探索** - 内蒙古上都储能电站案例(刘明义)、宁夏沙戈荒大基地送出实践(高保皓)、三峡集团大规模储能创新(吴彦卓) [21] 4. **源网荷储与沙戈荒建设** - 探讨内蒙古口岸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岳建华)、甘肃科技创新案例(梁琛)、阳光电源三电融合方案(阮怀俊) [22][23] 配套活动 - **氢能沙龙**:聚焦电解制氢系统(胡骏明)、氢储能技术(左涛),讨论氢能应用场景与障碍 [24][25] - **零碳园区研讨会**:远景集团分享零碳产业园案例(张明),探讨多能互补储能技术适配性 [26] - **招商对接会**:内蒙古多地投促中心推介,吸引中天储能、上海电气等企业参与 [27][28] 数据与趋势 - CNESA DataLink将发布2025年上半年储能数据,覆盖装机规模、电池产量、招投标等关键指标 [7] - 专题报告涉及钠离子电池(李勇琦)、全钒液流电池(未具名)、动态可重构电池技术(毕敏强) [26][27] 参会信息 - 地点为呼和浩特蒙科聚平台总部基地,毗邻机场(8公里)及高铁站(3公里) [31][32][34] - 需通过二维码预报名,审核周期1-2个工作日 [35][37]
北京市先进!海博思创智能工厂引领储能智造变革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8-18 18:45
核心观点 - 海博思创凭借"基于大数据驱动的高性能储能产品智能工厂"项目获评北京市先进级智能工厂,彰显了公司在新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标杆示范价值 [2][4] - 公司以"人工智能+储能"为核心,深度融合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打造了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的全流程智能化体系 [5][6] - 智能工厂构建了"产品+服务+数据"的新型智能制造生态,从单一产品制造商蜕变为数智化驱动的服务型制造标杆 [9] - 工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优化生产工艺,单位产品碳排放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并获"北京市绿色工厂"认证 [11] - 公司已将智能制造模式推广至珠海、酒泉、大同等地,实现全国智能生产基地的集成联动 [11] - 公司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储能行业走向标准化、规范化 [12] 智能工厂技术架构 - 工厂建立设备与建筑数字化3D模型,实现物理工厂与数字孪生体实时交互、协同运行的新型制造模式 [6] - 研发设计环节搭建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数字化设计平台,集成国际领先仿真软件实现产品性能虚拟验证与优化 [7] - 生产制造环节建立数字孪生工厂虚拟生产过程,实现设备运动状态模拟、物料运动状态模拟等 [7] - 通过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手段,将生产质量、设备状态、能源消耗等信息集中显示在综合管控面板上 [7] 智能制造生态创新 - 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为每颗电芯赋予唯一数字身份编码,全程采集从设计到交付的全流程数据 [9] - 运维阶段依托海量数据为客户提供健康状态监测、辅助运维方案决策等预测性维护服务 [9] - 智能工厂突破传统制造企业运营范式,构建"产品+服务+数据"的新型智能制造生态 [9] 绿色制造与产业推广 - 工厂建立覆盖全价值链的碳足迹管理系统,新设计的储能产品自带能量回收功能 [11] - 北京智能工厂每年接待超过300批次考察学习,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可复制样本 [11] - 公司牵头或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涵盖储能系统集成、智能运维、安全标准等方面 [12] 行业影响 - 公司通过技术输出、标准制定推动整个产业链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12] - 创新模式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12]
非洲储能格局:开发中项目达18GWh,南非/埃及优势明显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8-18 18:45
非洲储能市场现状 - 非洲清洁能源项目加速扩张,配套储能需求日益凸显,各国发展差异显著,少数国家推进电网级储能系统建设,更多地区因储能成本下降才开始发掘潜力 [2] - 非洲大陆可再生能源项目配套电池储能总容量约2902 MWh,呈现明显区域集聚特征,南非、埃及和摩洛哥三国光伏装机量领先,合计占比远超其他地区 [5] 非洲储能项目分布 - 南非占据绝对优势,Scatec公司开发的Kenhardt 1-2-3综合体以1140 MWh储能容量位居榜首,埃及AMEA Power开发的Abydos 1储能系统规模达300 MWh [6] - 大型储能系统集中分布于少数国家,但10-20MWh规模的中小型项目已在西非和南部非洲地区普及,支撑工业用电和微电网运行 [6] 南非储能市场发展 - 南非政府通过"电池储能独立电力生产商采购计划"(BESIPPPP)累计部署1744MW/7GWh储能系统,Red Sands项目(153MW/612MWh)将成为非洲最大独立储能电站 [8] - 用户侧储能发展迅速,工商农业领域已安装3.2GW表后储能系统,年新增量稳定在400MWh,户用储能需求增速因供电稳定性提升有所放缓 [8] 最新项目动态 - 埃及AMEA Power建设首个电网级独立储能系统,规划新增1500MWh储能容量,Scatec同期推进1.1GW光伏+100MW/200MWh储能项目 [9] - 摩洛哥加速推进两个大型光储融合项目,建成后将新增1200MWh电池储能容量 [10] - 乌干达批准建设100MWp光伏+250MWh电池储能系统,毛里求斯Qair公司推进60MW光储混合项目 [10] 非洲储能项目规划 - 非洲各国近期公布或开建多个大型储能项目,包括冈比亚Soma项目二期(100MW/130MWh)和埃及900MW光伏/720MWh储能项目 [11] - 非洲太阳能产业协会数据显示,全非洲正在开发的储能项目总规模约达18GWh,包括电网级储能和矿区储能等应用场景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