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磷酸铁锂储能电芯
icon
搜索文档
"储能电芯很缺""光伏链主企业还有五倍、十倍以上成长空间""2025第八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传递出这些行业信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9 18:59
光伏产业供需与竞争态势 - 行业面临阶段性严峻的供需失衡矛盾,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品均价较年初分别下降约10%、20%、15%和2% [2] - 产能集中释放导致供过于求,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主要企业均处于亏损状态,但第三季度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等龙头企业亏损额环比收窄 [2] - 需要防止行业过度竞争与过度内卷,企业需有顾全大局的意识,在保持自身竞争力的同时考虑整个行业生态的良性运转 [1][3] - 中国光伏产业在全世界具备持续规模和成本竞争优势,全球光伏产业有95%的产能在中国,其中龙头企业占80%到85% [3][5] 储能市场现状与驱动因素 - 储能市场明显率先走出低谷,甚至出现电芯难求的局面,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跌是今年储能回暖的原因之一 [1][7] - 储能需求集中在峰谷电价差和工业配储,光伏产品价格下降使配储能算得过账,回报周期约为六年 [7]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达7376万千瓦,占全球总装机40%以上,年均增速超130%,十四五以来规模增长20倍 [8] - 有观点认为市场没有宣传得火爆,竞争依然激烈,AI数据中心对储能的拉动需求尚未产生 [8] 技术创新与发展路径 - 相较于传统硅片,210大尺寸硅片转换为组件后的能量转换效率更高,美科股份主要生产符合下游需求的N型材料硅片 [2] - 钙钛矿等技术目前不太稳定,尚无明确最优技术路线定论,未来五年是检验各类技术可行性与竞争力的关键时期 [6] - 电化学储能技术持续演进,国内厂商推出固液混合储能模式以提高安全性,但市场目前更偏向磷酸铁锂电池 [7] - 长时储能、高安全储能(如液流电池)等技术仍需突破和降本,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 [9][10] 行业协同与未来展望 - 可借鉴OPEC协同机制,通过控制总流量在适当范围形成合理价格,使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5] - 新能源产业需等待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完善,以及新型储能体系实现具有经济性的规模化应用 [11] - 未来将形成西北地区集中发电,源端、途中、用电末端储能相结合,与西电东送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11] - 产业链关键环节、龙头企业未来的成长空间可能在今天市值基础的五倍、十倍以上 [5]
27GWh!储能电池黑马鹏程无限电芯制造基地落户宜宾!
起点锂电· 2025-11-13 18:13
公司战略与产能扩张 - 鹏程无限在西南地区宜宾市启动储能电芯制造基地建设,规划年产能达27GWh [2] - 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预计2026年第四季度正式投产,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超60亿元 [2][3] - 此次四川基地是公司继布局长三角、珠三角及西北地区后,完善全国市场网络的关键一步 [4]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新基地将生产新一代500+Ah储能专用电芯产品,采用行业领先的高速电芯生产线 [2] - 公司磷酸铁锂储能电芯具备长寿命、高安全、高一致、高效率优势,循环效率达94.9%,循环寿命可达12000次 [6] - 产品线覆盖280Ah、314Ah、587Ah等不同类型电芯,满足多元场景需求 [6] - 公司是国内首家同时拥有宁德时代技术授权与售后服务授权的电池制造与销售公司 [4] 公司业务与行业认可 - 鹏程无限成立于2023年,业务聚焦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航空器等绿色产业 [4] - 公司在江苏苏州、广东深圳、青海西宁等地设有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智能制造基地 [6] - 公司近期成功入围2025(第10届)锂电金鼎奖评选活动 [8]
鹏程无限/赣锋/融捷/鹏辉/派能/力华/巴斯夫杉杉/恩捷/厚生/德比电材/诚捷等入围2025锂电金鼎奖!(第一批公示)
起点锂电· 2025-11-12 18:00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旨在介绍参与2025年(第10届)锂电金鼎奖评选的第一批入围企业,重点展示各公司在锂电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技术创新、产品优势、产能布局及市场表现 [2] 参选企业技术优势与产品创新 - 鹏程无限磷酸铁锂储能电芯具备长寿命、高安全、高一致、高效率优势,循环效率达94.9%,循环寿命达12000次,已开发280Ah、314Ah、587Ah等不同容量电芯 [4] - 巴斯夫杉杉专注正极材料研发,产品包括镍含量95%的超高镍H95A三元材料、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材料D88S(已实现吨级出货)及半固态电池材料H89A(已量产交付) [9][11][12][14] - 融捷能源电芯产品覆盖50Ah至588Ah容量段,循环寿命超10000次,系统能效大于95%,其588Ah大容量电芯计划于2026年Q2量产 [20][23][24] - 鹏辉能源风鹏大电芯590Ah采用三重安全防护技术,循环寿命突破10000次,25℃能效超95%,其大圆柱HOME系列、低温户储POLAR系列及软包户储电芯也已规模应用 [85][86][87][89][91] - 赣锋锂电推出全球首款10MWh储能系统,采用587Ah长循环电芯(寿命≥12000次),全时域均衡技术使系统压差降低26.7%,高集成设计使占地面积减少36% [96][98] - 力华电源专注于46系大圆柱电池,采用真无极耳结构使内阻降低20%,实现50C超高倍率,能量密度提升3%-5%,循环寿命超8000次,产品良率可达95%及以上 [101][103][104] - 恩捷股份推出5μm超薄高强隔膜HS5,厚度较7μm产品减少28.5%,针刺强度提升至560gf(提升16.7%),电池内阻降低20.9% [107][109][110] 产能与供应链布局 - 鹏程无限青海电芯智能制造基地年产能达15GWh,累计签单量近20GWh [6] - 巴斯夫杉杉正极材料年产能约10万吨,并布局从原材料到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 [9] - 厚生新能源2024年隔膜产能约20亿平方米,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约6亿平方米,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 [43] - 诚捷智能每月可生产各类全自动设备约230台,年产值约13.5亿元,其4680高速激光切卷一体机总出货量超200台 [48][49] - 派能科技扬州基地具备8GWh软包锂电池产能,合肥基地一期5GWh产线已于2025年5月启用,2025年上半年轻型动力产品出货量占总出货量(1328MWh)的30% [55] - 德比电材山东生产基地具备年产15万吨数字化智能产能,其明星产品DS-985系列隔膜粘结剂月产能500吨,月出货约200吨 [59][67] - 鹏辉能源拥有12大生产基地,风鹏大电芯590Ah及大圆柱/户储电芯系列产能各为50GWh [84][85][87] - 力华电源25GWh大圆柱电池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一期4GWh已投产,产线效率达180PPM [101][103] 研发实力与行业地位 - 鹏程无限已获得中国企业直流侧储能系统出货量TOP5、中国新型储能百大品牌等多个行业奖项,并入围多家大型央国企核心供应商名单 [4][6] -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研究院是巴斯夫在中国唯一的电池材料研发中心,拥有先进研发设备并与全球研发中心及科研机构合作 [10] - 融捷能源累计申请专利1108项(其中发明专利349项),斥资超亿元建成5000平方米行业一流锂电池实验室 [18] - 尚水智能是前沿材料工艺处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循环式高效制浆系统技术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境内专利155项(发明专利39项)及境外发明专利6项 [32][33][34] - 厚生新能源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其7μm超薄高强隔膜已实现量产并获得头部厂商认可 [41][45] - 派能科技实现从材料到系统集成的全体系自主研发,业务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53] - 德比电材创始人拥有30年行业经验,公司已完成近亿元融资,核心团队具备资深产业背景 [61][63][65] - 鹏辉能源拥有700余项发明专利,参与25项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制订,产品出货量多年稳居全球前列 [83] - 恩捷股份是全球锂电池隔膜行业龙头,连续7年全球市占率第一,拥有近600项专利,合作伙伴涵盖国内外50余家头部电池厂商 [107]
鹏程无限/赣锋/融捷/鹏辉/派能/力华/巴斯夫杉杉/恩捷/厚生/德比电材/诚捷等入围2025锂电金鼎奖!(第一批公示)
起点锂电· 2025-11-12 12:29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旨在介绍2025年(第10届)锂电金鼎奖评选活动的背景及第一批参选入围企业,通过展示各公司在技术创新、产品优势、产能布局及市场表现等方面的亮点,凸显锂电产业链的领先实力和创新发展活力 [2] 参选企业概况 - 评选活动由起点锂电、起点研究院SPIR联合超过100位行业专家、企业家、研究机构和财经媒体共同推出,旨在鼓励锂电行业创新发展 [2] - 目前已有超过100家锂电产业链领先企业报名参选,文章公布了第一批参选及入围名单 [2] 鹏程无限新能源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于2023年,聚焦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航空器等绿色产业,是国内首家同时拥有宁德时代技术授权与售后服务授权的电池制造与销售公司 [2] - 公司在江苏苏州、广东深圳、青海西宁设有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智能制造基地,并成立投资开发公司以开发新能源项目 [2] - 公司已获得多项行业荣誉,包括2024年度中国企业直流侧储能系统出货量TOP5、中国新型储能百大品牌等 [4] - 产品端,磷酸铁锂储能电芯具有长寿命、高安全、高一致、高效率优势,循环效率达94.9%,循环寿命可达12000次,已开发280Ah、314Ah、587Ah等不同类型电芯 [4] - 青海智能制造基地年产能达15GWh,累计签单量近20GWh,电芯产品获中国能建、国能信控等央国企认可,并应用于妙岭2GWh共享储能示范项目等大型项目 [6][7] 巴斯夫杉杉 - 公司是巴斯夫与杉杉于2021年成立的合资企业(巴斯夫持股51%,杉杉持股49%),是领先的电池正极材料及前驱体供应商,年产能约10万吨 [9] - 拥有国际领先的电池材料研究院,与中南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并参与投资电池回收和锂盐生产公司,构建全产业链布局 [9][10] - 主要产品包括超高镍H95A正极材料(镍含量95%,满足320Wh/kg以上能量密度需求)、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材料D88S(已实现吨级出货)、半固态电池材料H89A(已量产交付)等 [11][12][14] 深圳市尚水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提供前沿材料工艺和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用于新能源电池、新材料、化工等多个领域 [18] - 核心设备包括混合与分散设备、功能膜制备设备、微纳材料处理设备,首创的“循环式高效制浆系统”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多国专利授权 [18][19] 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专业从事多孔膜和功能性涂覆膜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江苏常州、山西太原、重庆铜梁三大生产基地,计划总投资超150亿元 [26] - 产品包括湿法基膜与功能性涂覆膜,以7μm、9μm、12μm为主,具备生产5μm-25μm规格产品的能力,2024年产能约20亿㎡,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约6亿㎡ [28] - 自主研发的超薄高强锂电池隔膜强度高达300MPa以上,7μm隔膜已实现量产并获得宁德时代等头部厂商认可,5μm超薄基膜等产品已突破制备瓶颈 [30] 深圳市诚捷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专业制造锂电、超电行业全自动设备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职员1200余人,专业研发人员350余人,每月可生产各类全自动设备约230台 [33] - 主要产品4680高速激光切卷一体机总出货量超过200台,具有一体化设计(良率可达99.5%以上)、高柔性和数据追溯等优势 [34][36] 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于2009年,2020年A股上市,是覆盖从材料、电芯、BMS到系统集成全体系的电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38] - 扬州基地具备8GWh软包锂电池产能,合肥基地一期5GWh产线于2025年5月启用,2025年上半年轻型动力产品出货量占总出货量(1328MWh)的30%,第二季度同比增幅超180% [40] - 产品以软包磷酸铁锂与钠电双技术路线构建差异化竞争力,2025年9月与旭派动力达成1GWh以上战略合作,并在两轮车换电市场目标年占有率超5% [40] 苏州德比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于2022年,是专注于高性能新型电池粘结剂研发、生产与产业化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线覆盖负极粘结剂、隔膜粘结剂等关键材料 [42] - 山东生产基地具备年产15万吨数字化智能产能,核心产品包括DS-985系列耐高温隔膜粘结剂(月产能500吨,月出货约200吨)、DA-23X快充系列负极粘结剂(月产能约1000吨,月出货200吨)等 [44][52][56] 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于2001年,2015年上市,拥有700余项发明专利,产品覆盖储能、消费和动力全领域,拥有12大生产基地,业务范围涵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 [68][69] - 风鹏大电芯590Ah具有高安全、长循环(循环寿命突破10000次)和高能效(25℃能效突破95%)特点,产能50GWh [70][71] - 大圆柱HOME系列、低温户储电芯POLAR系列(实现-30℃稳定充电)和户储软包电芯等产品产能50GWh,其中大圆柱系列已规模量产 [72][74]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是赣锋锂业的控股子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球锂电池行业第一梯队,开发了动力、储能、数码等5大系列30多种产品 [80] - 推出全球首款10MWh储能系统方案,采用587Ah电芯(循环寿命≥12000次),占地面积减少36%,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提升56% [81][83] 烟台力华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是聚焦46系大圆柱电池研发与生产的山东省重点培育企业,25GWh大圆柱电池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生产效率达180PPM,一期4GWh已投产 [86][88] - 产品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倍率(实现50C超高倍率)、高安全、长寿命(循环寿命8000次以上)等核心竞争力,产品良率可达95%及以上 [89] 恩捷股份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锂电池隔膜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连续7年全球市占率第一,合作伙伴涵盖松下、LGES、宁德时代等50余家国内外头部电池厂商 [92] - 主要产品5μm超薄高强隔膜(HS5)突破技术瓶颈,厚度减少28.5%,针刺强度提升16.7%,电池内阻降低20.9% [94] 广州融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于2022年,是融捷集团的旗舰新能源产业主体,专注于电芯、模组、Pack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申请专利308项 [95][97] - 电芯产品覆盖50Ah至587Ah全容量矩阵,循环寿命普遍超8000次,系统能效≥96%,587Ah大容量电芯计划于2025年底启动全球送样 [97][100][101] - 户用储能电池系统循环次数达6000次,能量密度为164Wh/kg,容量覆盖9.2–96.6kWh,支持灵活组配和并机扩容 [105][106]
13.82GW/47.03GWh!河北97个储能试点项目清单发布
项目总体规模 - 河北省发改委公示97个多元技术路线独立储能试点项目,总规模达13.82GW/47.03GWh [1] - 其中,河北南网区域有53个项目,规模为6.65GW/22.34GWh;冀北区域有44个项目,规模为7.17GW/24.69GWh [1] 技术路线分布 - 项目技术类型多样,涉及磷酸铁锂、钠离子、全钒液流、固态(固态/准固态/半固态)、超级电容、飞轮、镍氢等 [1] - 采用“磷酸铁锂+钠离子”技术的项目数量最多,共45个,总规模6.2GW/20.66GWh,占比44.82% [1] - 采用“磷酸铁锂+全钒液流”技术的项目有9个,总规模1.1GW/3.7GWh,占比7.96% [1] - 采用“半固态/固态电池+磷酸铁锂”技术的项目有11个,总规模1.27GW/4.68GWh,占比9.19% [1] - 另有5个单一技术类型项目,包括100%全浸没式温控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第三代新型大容量磷酸铁锂储能电芯技术(2.5MW/10MWh)、LFP混合固液储能(200MW/800MWh)、钠离子储能(100MW/400MWh)以及全钒液流电池储能(200MW/800MWh) [1] 项目具体案例(部分) - 赵县中达储能科技200MW/800MWh项目采用180MW/720MWh叠片式半固态磷酸铁锂搭配20MW/80MWh全钒液流电池 [7] - 涿州市20万千瓦混合独立储能电站试点项目采用180MW/720MWh磷酸铁锂搭配20MW/2.4MWh镍氢电池,放电时长分别为4小时和7分钟 [7] - 保信涿州200MW/613MWh储能一号电站项目采用150MW/600MWh磷酸铁锂搭配50MW/13MWh飞轮储能,放电时长分别为4小时和15分钟 [7] - 武安星能200MW/480MWh独立储能试点项目采用160MW/320MWh磷酸铁锂搭配40MW/160MWh全钒液流,放电时长分别为2小时和4小时 [9] - 河北汇智未来隆化200MW/800MWh新型储能项目为单一全钒液流电池技术路线 [10]
储能行业爆发前夜:政策市场双轮驱动,万亿赛道蓄势待发!
格隆汇APP· 2025-10-08 15:29
政策变革 - 2025年2月发布的“136号文”明确不得将储能作为新能源项目并网前置条件,终结了行政强制配储模式,推动行业从政策依赖转向市场化驱动 [2] - 政策分阶段施策,对2025年6月1日前并网的存量项目采用差价结算保障收益,对增量项目推行市场竞争定价,倒逼企业提升自我造血能力 [2] - 政策落地后迅速触发抢装潮,2025年3-5月国内储能招标量达19.2GWh,同比激增210%,头部企业订单排期已延伸至2026年5月 [3] - 国内政策形成组合拳,2025年3月国家能源局要求风电、光伏项目配储不低于15%/2小时,9月发布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行动方案》将算力设施列为储能核心应用场景 [3] 市场需求 - 2025年1-9月全球储能新增装机达86GW,同比增长92%,其中国内新增41GW,海外新增45GW [4] - 用户侧储能需求爆发,2025年1-9月国内新增11.3GW,同比增长230%,其中工商业占比超75%,广东、江苏等省份峰谷价差超1.2元/度使投资回收期缩至3.5年 [4] - 数据中心成为第四大需求支柱,2025年1-9月国内新增装机15.8GW,同比激增280%,占整体新增装机的38.5% [6] - 电网侧储能向多收益模式转型,2025年1-9月国内招标量达9.2GW,同比增长105%,具备辅助服务能力的项目占比从30%升至55% [5] 技术进步与成本 - 2020-2025年国内储能系统成本从1.8元/Wh降至约0.8元/Wh,降幅达55%,系统效率从85%提升至92% [7] - 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价格已降至0.5元/Wh,叠加智能BMS系统延长电池寿命15%,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仅0.35元/度,在峰谷价差较大地区已实现无补贴盈利 [7] - 多种长时储能技术路线加速发展,全钒液流电池成本降至1.5元/Wh,循环寿命超1.5万次,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系统效率达70%,成本下降35% [8] - AI驱动的EMS系统优化充放电策略,使峰谷套利收益提升20%,无人值守方案将运维成本降低30% [8] 行业格局与龙头企业 - 行业马太效应突出,2025年1-9月龙头企业营收增速普遍超100%,中小企业增速低于30% [8] - 系统集成领域国内市场CR5达65%,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阳光电源、宁德时代、比亚迪市场份额分别达22%、18%、12% [10] - 阳光电源储能业务毛利率高达39.92%,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达1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78%,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10][11] - 宁德时代储能业务营收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110%,订单排期已至2026年三季度 [11] 未来展望 - 根据IEA预测,2030年全球储能装机量将达1200GW,较2025年增长380%,对应市场规模超2万亿元 [6] - 国内方面,2030年储能累计装机量预计达236.1-291.2GW,其中数据中心储能占比将提升至25% [6] - 中关村储能联盟预测,2030年长时储能装机将达150GW,占总装机的30% [8] - 行业增长逻辑从政策依赖转向价值创造,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市场化路径打开长期增长天花板 [12][13]
储能行业爆发前夜:政策市场双轮驱动,万亿赛道蓄势待发!
格隆汇APP· 2025-10-08 15:2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储能行业在2025年经历根本性转变,政策从“强制配储”转向市场化驱动,推动行业从政策依赖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 [3][6][22] - 行业需求全面爆发,由新能源配储、用户侧储能、电网侧储能和数据中心储能“四驾马车”共同驱动,其中数据中心成为增长最快的新引擎 [9][10][13] - 技术进步显著,系统成本大幅下降且效率提升,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壁垒和规模优势巩固市场地位,马太效应加剧 [15][18][19] - 储能是能源转型的必然选择,其长期竞争力源于市场化路径、技术降本及AI算力等新需求,投资应聚焦具备核心能力的龙头企业 [22][23] 政策破局:136号文改写储能增长规则 - 2025年2月发布的136号文明确“不得将储能作为新能源项目并网前置条件”,终结行政强制配储模式 [6][7] - 政策分阶段施策:对2025年6月1日前并网的存量项目采用“差价结算”保障收益,对增量项目推行市场竞争定价 [7] - 政策触发抢装潮,2025年3-5月国内储能招标量达19.2GWh,同比激增210%,头部企业订单排期至2026年5月 [7] - 长期看政策推动储能从“政策任务”转为“盈利选择”,企业可通过峰谷套利、辅助服务覆盖成本,竞争焦点从价格转向价值 [7] - 国内外政策形成共振:国内要求风电、光伏配储不低于15%/2小时,并将算力设施列为核心场景;欧盟设2030年装机目标200GW,美国IRA对长时储能补贴10% [8] 需求爆发:四驾马车齐冲,数据中心成新引擎 - 2025年1-9月全球储能新增装机86GW,同比增长92%,其中国内新增41GW、海外新增45GW [10] - 新能源配储作为基本盘受抢装驱动,2025年1-9月国内风电、光伏新增装机102GW,其中68%为6月1日前并网项目;阳光电源上半年储能出货量接近2024年全年的28GWh [10] - 用户侧储能因市场化收益亮眼:广东、江苏峰谷价差超1.2元/度,1MWh储能系统年套利收益超180万元,投资回收期缩至3.5年;2025年1-9月国内用户侧储能新增11.3GW,同比增长230% [10] - 电网侧储能向“多收益模式”转型:广东虚拟电厂试点整合2GW用户侧资源,新疆电网通过5GW储能将风电利用率从85%提至96%;2025年1-9月电网侧储能招标量9.2GW,同比增长105% [11][12] - 数据中心储能成为第四大支柱:2025年1-9月国内新增15.8GW,同比激增280%,占整体新增装机38.5%;驱动因素包括政策与市场双驱动、算力能耗平衡及多价值叠加 [13] - IEA预测2030年全球储能装机达1200GW,较2025年增长380%;国内预计累计装机236.1-291.2GW,数据中心储能占比将提至25% [13] 技术破壁:降本提效构筑护城河 - 2020-2025年国内储能系统成本从1.8元/Wh降至0.8元/Wh,降幅55%,效率从85%提升至92% [15] - 锂电池占全球储能装机82%,280Ah大电芯为主流;阳光电源方案在意大利实现度电成本0.32元/度,低于当地燃煤电价 [15] - 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价格降至0.5元/Wh,智能BMS延长电池寿命15%,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仅0.35元/度,在峰谷价差大地区实现无补贴盈利 [15] - 长时储能技术补位:全钒液流电池成本1.5元/Wh、循环寿命超1.5万次;压缩空气储能效率达70%、成本降35%;钠离子电池成本低30% [17] - 智能化升级提升效益:AI驱动EMS使峰谷套利收益提升20%;无人值守方案将运维成本降30%;数据中心定制技术如液冷系统散热效率提40%、占地减50% [17] 产业格局:强者恒强,马太效应愈明显 - 2025年1-9月龙头企业营收增速超100%,中小企业低于30%,产业链价值向技术密集型环节集中 [18] - 中游系统集成领域国内CR5达65%,阳光电源、宁德时代、比亚迪市场份额分别为22%、18%、12%;阳光电源储能业务毛利率达39.92% [19] - 储能逆变器全球CR5达70%,国内五家企业合计份额65% [19] - 龙头企业业绩爆发:阳光电源上半年储能收入1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78%,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宁德时代储能营收破200亿元,同比增长110%,订单排期至2026年三季度 [19] - 下游运营通过模式创新延伸价值:明阳智能为阿里项目提供全链条服务,单合同金额达14亿元 [19]
90亿!30GWh电池项目开工
起点锂电· 2025-09-01 18:57
项目投资与产能布局 - 国科能源在兰州新区投资30亿元建设年产10GWh磷酸铁锂储能电芯生产基地,占地面积211亩,规划4条生产线,预计年营业收入41亿元 [2] - 公司在全国多地布局生产基地,包括南京(规划30GWh)、滁州(规划21GWh)、安庆(规划10GWh)和兰州(规划30GWh),总投资规模近340亿元,综合规划产能超90GWh [2][3] - 南京基地于2024年7月签约,投资近百亿元,计划建设年产30GWh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并布局研发总部,一期先行建设10GWh产能 [3] 公司背景与资本运作 - 国科能源成立于2022年8月,注册资本1亿元,实缴资本8698.84万元,三大股东分别为宁波古月能源(42%)、安徽国科数据科技(30%)和合肥五优能源技术(28%) [2] - 国科能源(南京)公司于2025年7月完成迁入及增资,注册资本从200万元增至4.16亿元,增幅达20700%,投资人变更为国科能源(滁州)有限公司 [4] 产品与技术能力 - 公司具备从电芯到储能系统集成的全系列产品解决方案,电芯产品包括205Ah、230Ah、280Ah、314Ah等磷酸铁锂系列,采用"五极电池"设计理念,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特点 [5] - 储能柜产品NETC125、NETC186采用液冷技术和高度集成化设计,单柜面积仅1.3-1.7㎡,能量密度提升40% [5] 客户合作与市场进展 - 国科能源与户储行业企业美世乐、安培时代、深圳硕日等合作,并于2024年6月向国际户储巨头首批交付27.3MWh电芯产品(205Ah、280Ah) [6]
每日速递|国轩高科80亿元连落两子,新增40GWh产能
高工锂电· 2025-09-01 18:33
电池产能扩张 - 华体科技在内蒙古、河北武安、云南签署三项重卡超充项目合作协议 其标杆站设计电力容量达100MW 配备18个1.44MW超充车位和108个600kW液冷超充车位 单日可服务约700辆电动重卡 单日充电量超30万kWh [1][2] - 比亚迪在郑州新增动力电池生产线扩充项目及液冷冷板生产线建设项目 其中动力电池生产线扩充项目总投资50亿元 [2] - 兰州新区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开工建设 总投资近30亿元 规划建设4条生产线 建成后将实现年产10GWh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产能 预计年营业收入达41亿元 [3][7] - 国轩高科拟在南京和芜湖分别建设年产20GWh新型锂离子电池智造基地 合计新增产能40GWh 总投资上限80亿元(两地各不超40亿元) 建设周期控制在24个月内 [4] - 大众汽车旗下PowerCo安大略省电池工厂即将动工 年产能高达90GWh 计划2027年完工 [9] 技术研发进展 - 泰坦股份设立控股子公司 主要从事固态电池锂硫磷氯电解质的研发和生产 目前正处于设备选购等筹备建设阶段 [5] - 三星SDI专门成立新型电极研究部门(电极中心) 隶属于中大型电池业务板块 考虑将干法电极技术应用于全固态电池 [8] 设备与订单 - 信宇人上半年营业收入8648万元 归母净利润-7241万元 主要因收入确认周期问题 公司在手订单(含已中标未签约)金额达11.07亿元 其中今年新接订单超8亿元 头部电池厂商订单占比超85% [6] 产业链整合 - Sayona矿业与Piedmont锂业合并完成 合并后Sayona股东和Piedmont股票持有者各持约50%非稀释性权益 Sayona澳大利亚股份继续交易至九月底 公司将更名为Elevra Lithium [9]
投资90亿!30GWh电池项目落地甘肃
起点锂电· 2025-07-08 18:36
行业活动 - 2025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暨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将于7月11日在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举行 主题为“换电之城 智慧两轮” [1][2][8] - 活动由起点锂电等主办 吸引小哈换电、雅迪科技、台铃集团、新日股份、菜鸟集团等50余家产业链企业参与赞助或合作 [2] 国科能源产能布局 - 兰州新区年产30GWh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签约 总投资90亿元 分三期建设 每期10GWh [3] - 公司成立不足3年但快速扩张 已在兰州、南京、滁州、安庆布局 综合规划产能超90GWh 总投资约340亿元 [5] - 滁州基地规划21GWh动力/储能电池 总投资97亿元 当前已具备7GWh年产能 [5] - 安庆10GWh储能电池基地2025年底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100亿元 [6] 国科能源技术产品 - 具备电芯到储能系统全链条解决方案能力 电芯产品覆盖205Ah-314Ah磷酸铁锂系列 采用“五极电池”设计理念 [7] - 储能柜产品能量密度提升40% 单柜面积仅1.3-1.7㎡ 集成液冷、BMS、消防等模块 [7] - 205Ah/280Ah电芯获国际户储巨头订单 首批27.3MWh产品出口南非 [7] 行业竞争态势 - 锂电行业头部企业主导扩张 但新势力仍尝试突围 [2] - 储能电池市场格局未定 全球需求窗口仍在 但同质化竞争加剧 需技术创新与场景深耕 [9][10] 中孚新能源技术突破 - 沧州中孚新能源研发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Seraph” 通过液态电解质原位固化技术降低固载率 提升能量密度与热安全性 [12] - 技术具备四大优势:无感化产线适配、化学稳定性、原生阻燃性、高延展性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