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搜索文档
美国储能市场将 “关税风险分担” 纳入购电协议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7-17 16:40
核心观点 - "关税风险分担"正成为美国储能系统购电协议的新常态,购电方与开发商开始共同承担政策风险[1][7] - 行业趋势显示购电协议谈判不再仅商定固定电价,而是加入价格调整机制以应对关税不确定性[7][8] 合同细节 合同一:Sonrisa项目 - 规模:200MW光伏+184MW/736MWh储能,位于加州弗雷斯诺县[4] - 协议期限:20年,涵盖电力、环境属性、辅助服务及容量属性[4] - 背景:项目最初在2024年招标中提出,因关税不确定性暂停谈判后近期达成[4] 合同二:Scarlet项目 - 规模:新增70MW/280MWh储能,与现有100MW光伏+30MW储能项目相邻[6] - 背景:第一阶段已于2024年投运,新协议扩展储能容量[6] 行业动态 - 2025年美国新能源产业面临动荡,中国产品进口关税及ITC取消威胁加剧不确定性[7] - 开发商拒绝单方面承担关税与税收抵免风险,推动合同条款创新[7] - 类似风险分担条款已出现在Ava与Intersect Power、DESRI与SMUD的协议中[8] 政策影响 - EDP有望继续享受IRA提供的ITC激励,但储能ITC计划将在2030年代中期逐步取消[9] - FEOC立法限制使用中国材料的项目获取ITC资格,增加开发商挑战[10]
储能生态对接会首期(智能制造专场)报名启动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7-17 16:40
储能产业发展背景 -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双碳"目标驱动储能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1] - 政策端136号文推动储能产业从政策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1] - 新能源装机量激增与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攀升催生对储能技术的迫切需求 [1] - 各类技术路线持续突破推动行业进入"场景化应用"新阶段 [1] 储能生态对接会概况 - 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牵头联合生态合作伙伴举办 [2] - 首期主题为"储能+智能制造"聚焦产品研发、生产流程优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环节 [2][3] - 会议时间定于2025年7月30日在江苏常州举行 [3] - 主办单位包括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协办单位含中创新航科技集团等企业 [3] 核心讨论议题 - 储能电芯领域探讨智造技术突破性能瓶颈定义下一代产品标准 [3] - 储能集成领域研究智造赋能系统效能升级加速规模化落地 [4] - 全流程智能化生产体系构建通过AI视觉检测与实时数据反馈提升良品率 [5] 参与企业名单 - 智能制造领域涉及奥特维、先导、优傲机器人等14家企业 [4] - 电芯类企业包括宁德、亿纬、中创新航等9家头部厂商 [5] - 集成类企业涵盖阳光电源、特变电工、海博思创等8家主流厂商 [5] 会议日程亮点 - 高精度自动化设备与AI数据分析重构工艺体系实现良品率跨越式提升 [5] - 智能控制系统降低运维成本"智造+集成"模式打破规模化生产壁垒 [5] - 全链条智能化转型方案覆盖从生产规划到监控的全流程 [5] 配套活动安排 - 12:00-13:00为嘉宾签到及简餐时段 [6] - 13:30-14:00安排展示大厅参观环节 [6] - 14:00-16:00进行核心报告交流活动 [6] - 16:00正式结束全部沙龙议程 [7]
云南集中共享储能技术路线较为单一,下一步以全钒液流、压缩空气储能等为主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7-16 18:45
云南省储能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底 云南省投产并网新型储能498 7万千瓦 技术路线全部为磷酸铁锂 [1] - 集中共享储能项目24个 装机455 5万千瓦 占已投产总量的91 3% [1] - 在建集中共享储能项目11个 装机230万千瓦 技术路线仍以磷酸铁锂为主 [1] 储能技术路线调整方向 - 当前技术路线单一 下一步将推动集中共享储能多元化发展 [1] - 鼓励采用全钒液流 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 实现短时与长时储能结合 [1] 行业动态关联信息 - 云南已实现600MW/1 2GWh单体规模最大集中式共享储能项目并网 [1] - 省内首家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 显示商业模式创新 [1] - 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规则拟优先调用储能资源 [1] 产业服务平台 - 联盟官微提供政策 项目 企业及市场活动信息 [2] - 联盟官方渠道支持入会 产业交流及活动对接服务 [3]
聚焦负荷中心低碳保供!源网荷储智多场景用户侧储能应用沙龙报名启动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7-16 18:45
新型储能与负荷中心低碳转型 - 东部和南部负荷中心作为经济最发达、能源需求最集中的区域,电力系统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1] - 新型储能可提供不同时间尺度和类型灵活性,已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规模化发展,未来将在保供应、促消纳和电网安全中发挥更大作用 [1] - "源网荷储"智能化协同是解决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电力系统平衡难题的核心路径 [1] 活动主题与目标 - 活动主题聚焦激活负荷中心低碳灵活性资源,探索用户侧储能发展新机遇,推动"源网荷储"智能化协同 [2] - 活动目标包括解析新型储能政策与市场规则、分析工商业储能及虚拟电厂发展趋势、探讨技术解决方案与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产业链合作 [3] 活动内容与议程 - 将发布《负荷中心低碳保供与灵活性资源潜力研究》报告,涵盖亮部区域和南部区域研究成果 [5] - 专题讨论包括用户侧储能市场政策分析、电网需求响应、分布式储能项目模式、二氧化碳储能运营案例及科技租赁赋能等议题 [6] - 设置产业链合作环节,包括源网荷储生态合作伙伴授牌仪式 [6] 行业参与与组织 - 主办方为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协办方为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拟邀政府、能源投资商、高耗能企业、储能设备制造商及科研机构等参会 [5] - 活动将于2025年7月24日在江苏苏州举办,搭建行业高端交流平台 [4][5]
宁夏上半年通过储能增发16.2亿千瓦时新能源!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7-16 18:45
新能源发电量及占比 - 2023年上半年宁夏新能源统调发电量达367.59亿千瓦时,占发电总量34.66%,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 [1] - 通过储能充电增发新能源电量16.2亿千瓦时,提升新能源利用率4个百分点 [1] 储能发展现状 - 111.5万千瓦/287万千瓦时储能电站并网运行 [1] - 储能最大充电电力521万千瓦,最大放电电力453万千瓦,相当于15台30万千瓦火电机组顶峰能力 [3] - 储能月平均综合利用小时数达98小时 [3] - 增发新能源和提升利用率两项效用达2024年同期的2倍 [3] 新能源装机规划 - 预计2023年下半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超1700万千瓦 [4] - 预计新能源总装机将达6700万千瓦,占比提升至65% [4] - 新能源消纳压力将随装机增长进一步加大 [4] 行业政策动态 - 宁夏已废止两项涉及新能源配储和调峰补偿的储能政策 [5] - 西北地区明确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机制,宁夏虚拟电厂调峰上限0.19元/kWh [5] - 宁夏储能装机规模达541万千瓦,居全国第4位 [5]
从前瞻到落地,解码海辰大容量储能电芯的三年进化之路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7-16 18:45
行业背景与市场动态 - 2022年初280Ah储能电池引发市场热潮,二线动力电池厂商转向储能赛道,当年储能电池扩产项目达26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 [1] - 行业从同质化竞争进入价值竞争阶段,技术迭代成为关键 [1] 公司核心技术突破 - 全球首款千安时储能专用电池∞Cell 1175Ah于2022年立项开发,衍生出587Ah产品形成"多时长、多场景"差异化矩阵 [1] - 拥有3900+项全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授权超690件,覆盖中、美、欧、东南亚等20余国 [2][4] - 核心技术创新包括:低导热高安全隔热技术、梯度热控应力适配技术、SEI膜靶向修复电解液技术、BMS双安全保障机制 [5][8] 产品迭代与技术演进 - 2021年推出行业首批280Ah大型储能专用电池,实现高安全/长寿命/高效率 [9] - 2022年314Ah电池量产应用于海外项目,提升能量密度 [9][10] - 2023年12月全球首发1175Ah长时储能电池及6MWh+系统,采用20尺集装箱4列4簇极简架构 [14] - 2024年12月发布587Ah电池,与1175Ah共用∞Pack平台和6.25MWh系统平台,完成2-4小时场景全覆盖 [14] 知识产权战略布局 - 围绕587Ah电池在20余个关键市场完成100+件专利申请,构建能量/寿命/安全/成本四大技术护城河 [5] - 2022年9月已启动大容量电芯专利布局,形成前瞻性技术防护网 [4] 研发理念与行业影响 - 坚持"场景定义技术"理念,构建"研发-产品-场景"闭环生态 [12] - 通过正向开发模式推动储能系统设计革新,将长时储能从蓝图变为可落地方案 [14] - 自主研发体系覆盖材料体系、电池设计、系统架构、制造工艺等全链条 [2]
青海绿电直连方案:并网型项目自发自用电量≥60%,上网电量≤20%,合理配置储能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7-16 16:10
青海省绿电直连实施方案核心要点 项目类型及适用范围 - 有序推进4类绿电直连项目:新增负荷配套新能源建设、存量负荷通过清洁能源替代自备电厂、出口外向型企业利用周边新能源资源、未并网新能源项目变更手续后直连[3][8] - 并网模式需接入公共电网并明确产权分界点,离网模式完全独立运行[8] - 适用范围为单个用户或联合体的绿色电力直供,多用户联合体需待国家规定明确[8] 技术要求 - 投资主体以负荷方为主,允许民企参与(电网企业除外),电源与负荷可合资或签订长期购电协议[9] - 并网型项目需遵循"以荷定源"原则,现货市场未运行时禁止反送电,运行后以自发自用为主(余电上网≤20%)[9][11] - 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比≥60%(总发电量)和≥30%(总用电量),2030年前自用比例提升至35%[11] - 接入电压等级≤330千伏,超限需专项安全评估[11] - 需配置储能、优化负荷调节能力,降低系统峰谷差率[12][13] 重点工作任务 - 省级统筹规划绿电直连项目,纳入电力年度开发方案,市州级需匹配国土空间规划[13] - 建立绿电直连储备项目库,优先申报示范项目推动落地[14] - 项目需规范备案建设,严禁擅自变更内容,竣工后需提交验收报告[14] 政策与监管 - 电网企业需公平提供接入服务,项目可豁免电力业务许可[15] - 实施全周期闭环管理机制,覆盖选址、建设、运行到后评价[16] - 省级定期评估试点成效,优化后续政策[16] 附件要求 - 实施方案需明确并网方式、投资主体、电源/负荷/储能布局、安全评估及进度计划[18] - 关键技术指标包括自发自用比例、新能源利用率目标及负荷峰谷差率等[18] 行业动态关联 - 青海已投产200MW/800MWh储能电站,覆盖8种电化学储能技术[21] - 海西州建成及在建储能装机达123万千瓦,居全省首位[21]
签约中车株洲所等40余合作伙伴!中汽新能在津召开“焕新启航、科创引领,打造央企一流电池产业平台”行动大会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7-15 18:29
公司战略与生态合作 - 中汽新能召开"焕新启航、科创引领,打造央企一流电池产业平台"行动大会,与40余家合作伙伴完成产学研用生态链合签约,构建产业链协同生态 [1][10] - 中国一汽表示将抢抓时代机遇打造央企战新产业发展新标杆,强化创新驱动攻克新技术,深化企地合作培育产业融通发展新生态 [5] - 中汽新能提出以科技为底色产出原创性成果,以改革为动力打造央企专业化整合新样板,以人才为支撑构建产业人才高地,以市场为导向创新转型发展之路 [5] 重要活动与领导参与 - 天津市委常委连茂君、副市长翟立新,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肖宗辉,中国一汽总经理刘亦功等领导出席大会 [1][3] - 连茂君与刘亦功共同为中汽新能总部及创新研发院揭牌 [3] - 梁贵友向院士专家颁发技术委员会主任及顾问聘书 [8] 技术发展与行业动态 - 中汽新能党委书记卢天军发布公司发展展望及新技术 [7] - 力神电池近期取得欧洲2GWh订单并签约660MW/2000MWh工商储项目,储能业务快速突破 [12]
罗马尼亚重磅政策:免除储能充电相关费用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7-15 18:29
罗马尼亚储能政策调整 - 罗马尼亚国家能源监管局(ANRE)宣布免除储能资源从电网充电的相关费用 具体措施包括豁免输电费和绿色证书费用 仅适用于从电网充电后再次向电网放电的电量 [1] - 政策核心目标是消除对储能电量的双重征费 解决阻碍储能技术发展的关键障碍 储能技术对平衡能源系统和整合可再生能源具有关键作用 [1] - 豁免政策不适用于储能设施自用电量(包括技术损耗) 仍需支付电网相关费用 这意味着储能系统的往返效率(RTE)对运营商更为重要 例如锂离子电池系统往返效率通常超过90% [1] 政策影响与行业信号 - 监管机构主席明确表示该政策旨在支持创新 将储能视为能源转型的支柱 向投资者释放积极信号 [2] - 政策要求电网运营商承担储能电量的明确报告义务 显示监管框架正在完善 [1] 相关行业动态 - 印尼正推动10亿美元离网储能项目 有中国企业成为技术供应商 [2] - 英国储能行业出现789MW长期保底协议的新运营模式 [2] - 澳大利亚电力市场改革使电池储能受益 [2]
2025年上半年储能中标价格盘点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7-15 18:29
2025年上半年储能系统中标价格 - 0 5C储能系统2025年1-6月中标均价558 28元/kWh 同比下降27% 价格区间455-723 63元/kWh 其中6月环比大幅回升22%至638 59元/kWh 主要因样本量少且含高价构网型项目[1][4] - 0 25C储能系统1-6月中标均价448 31元/kWh 同比降69% 价格区间405-578 81元/kWh 较去年同期516-1369元/kWh区间收窄79 62% 反映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定价趋同[4][5] - 构网型储能非集采项目中0 25C系统均价从去年同期1350 51元/kWh降至489 38元/kWh 降幅64% 集采项目中仅0 5C系统有招采 入围企业报价均价587 5元/kWh 区间490-710元/kWh[7][8] 集采与非集采项目价格差异 - 集采项目报价降幅显著低于非集采项目 0 5C系统集采入围均价545元/kWh 同比降6% 0 25C系统入围均价462 5元/kWh 同比降13%[9] - 非集采类项目中标均价降幅普遍超过60% 而集采项目降幅均未超过15% 显示集采模式下价格稳定性更强[7][9] 储能EPC中标价格 - 0 5C储能EPC 1-6月中标均价984 95元/kWh 同比降17% 6月单月均价916 43元/kWh 环比降13% 因覆盖范围差异导致波动性高于储能系统[1][11] - 1C储能EPC中标均价1436 19元/kWh 同比降22% 区间1185 56-1614 27元/kWh 0 25C储能EPC均价843 28元/kWh 同比降15% 区间456 25-1646 8元/kWh[11][12] - EPC价格区间普遍宽于储能系统 0 5C EPC区间达555 41-1763 15元/kWh 反映项目执行复杂度差异[12]